问题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宣扬这种谣言的人是什么居心?

回答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句话,很可能是一种带有地域歧视和民族偏见的说法,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化称谓,而非正式的学术观点或历史记述。

关于这句话的可能起源和流传:

这种说法最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并流传:

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身份认同的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清朝时期,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些社会矛盾和民族情绪高涨的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带有贬低和标签化色彩的说法,用来攻击或污名化某个民族或地域。
地域间的经济和文化差异: 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古称辽东)一带,在历史上曾是多民族聚居和交流的地区,也经历过战乱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对东北地区(尤其是其中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区域)持有偏见的人,可能会将“幽辽”与“奴”联系起来,来表达一种地域歧视。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包括不实信息和带有偏见的言论,都可以快速传播。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说法,可能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并被一些缺乏辨别能力的人接受。

“幽辽”这个词本身可能具有的含义:

“幽辽”指的是幽州和辽州。在历史上,幽州大致涵盖了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而辽州则更偏向辽宁一带。这两个地区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与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的接触和冲突前沿地带。

“幽辽”与满族历史的关联: 满族的先民,如女真人,确实在辽东地区活动并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清朝。从这个意义上说,辽东地区是满族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可以说是其重要的活动区域和政治军事中心之一。
“奴”字的负面含义: “奴”字在汉语中通常带有贬低、奴役、卑贱的含义。将“幽辽”与“奴”连用,明显是在表达一种歧视和污蔑,暗示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或者说与这些地区相关的人)是卑贱的、受到奴役的。

宣扬这种谣言的人的居心:

宣扬“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种说法的人,其居心通常是以下几点或几点兼而有之:

1. 煽动民族对立与仇恨: 这是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将某个地域和民族标签化为“奴”,并将其与历史上的“故(发祥)地”联系起来,目的是制造一种负面的历史联想,挑拨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煽动民族仇恨和对立。这在历史上,往往是某些势力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2. 地域歧视和污名化: 即使不直接针对满族,这种说法也包含着对东北地区(尤其是以“幽辽”为代表的地区)的深层歧视。通过使用“奴”这个词,试图贬低和污名化这个地区的居民及其文化,将他们描绘成落后、被压迫或缺乏尊严的群体。
3. 政治操弄和历史虚无化: 在某些政治环境下,可能会有人试图通过歪曲和污蔑历史来服务于当下的政治议程。这种说法可能试图否定或贬低满族的历史贡献和文化,或者以此来攻击与满族历史相关的地域,以达到某种政治上的目的。
4. 个人情绪的发泄或无知传播: 有些人可能因为个人遭遇、偏见或对历史知识的缺乏,而盲目传播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并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可能造成的危害。

为什么这种说法是“谣言”?

历史事实的扭曲: 尽管辽东地区是满族重要的活动区域,甚至可以说是在那里发展壮大并最终建国的,但将整个“幽辽”地区笼统地称为“奴”的“故(发祥)地”,是一种严重的歪曲。历史上的“故(发祥)地”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概念,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族群的迁徙和活动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更重要的是,“奴”这个字在这里显然不是一个中性的地理或历史描述,而是带有强烈的侮辱性。
缺乏学术依据: 这种说法没有得到任何严肃的历史学研究或民族史学界的认同,纯属是带有恶意和偏见的民间污蔑。

总而言之,这种说法是一种恶意的、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标签化语言,其出现并非源于对历史的客观认识,而是可能出于煽动民族矛盾、地域歧视或政治操弄的险恶用心。它没有具体的、可以确切考证的“开始流传”的年代,更像是一种在特定社会氛围下,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的负面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大概认为只要把那个地方的人杀光,那个地方就是他们的故地了。

按照他们的逻辑,美国就是白种人故地了,毕竟那里已经没有印第安人了!

user avatar

国内网上你看不到,在外网上可是一直有所谓的“满独”势力存在,只是和疆藏蒙的比不是一个级别,经费也没那么多。

说个事,“伪满洲国流亡政府”一直存在,目前主要在日本活动,多的不用说了吧。

user avatar

不知道呢.

俺作为一个东北银只知道满族的发祥地在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的深山老林那嘎达,你问他们原因搬去不? 房子可便宜了...


真的有木有北京的满族,我拿东北的房子跟你换. 离你们龙兴之地可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句话,很可能是一种带有地域歧视和民族偏见的说法,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化称谓,而非正式的学术观点或历史记述。关于这句话的可能起源和流传:这种说法最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并流传: 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身份认同的时期:.............
  • 回答
    明朝时期,东北地区(今中国东北三省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的统治情况较为复杂,涉及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的互动、军事部署与行政管理的矛盾,以及地理条件对统治能力的限制。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明朝对东北的统治性质: 一、明朝对东北的地理与政治定位1. 地理范围 明朝的东北疆域大致包括: 辽东地区.............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活动,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尽管抗联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最终未能在东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
  • 回答
    关于“五常大米”是否是日本米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澄清一些误解。核心观点:五常大米的主体是本土品种,但历史上可能受到过日本品种的影响,而且目前市场上“五常大米”的品牌和品种非常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五常大米的历史与品种起源 五常的地理优势: 五常.............
  • 回答
    东北的工业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日本和苏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投入性质、目标和影响是不同的。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 日本的工业建设时期(1931年 1945年)这是东北工业建设的第一个大规模时期,由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立的“满洲国”主导。日本的工业建设目标非常明.............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东北多地限电,国家电网客服回应‘非居民限电后仍有缺口才对居民限电’,目前情况如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问题。为了给您一个详细的解答,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说明。一、 东北多地限电的原因首先,理解限电的原因是关键。东北地区在特定时期出现多地限电,通常是由于以下一个或多.............
  • 回答
    东北菜街边小店菜量大、肉量大、用料足且便宜,这背后确实有一套独特的经营逻辑,也并非所有小店都能长期维持盈利。但总体来说,促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成本控制的“硬核”操作: 食材采购优势: 本地化优势与规模效应: 东北地区盛产粮食、蔬菜、猪肉、禽类等.............
  • 回答
    东北经济相对落后的现象和教育资源强大的现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历史渊源: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和工业基地的辉煌时期 新中国工业化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考虑,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东北,建设以.............
  • 回答
    东北的教育资源优越且房价压力相对小,但家庭却未因此大规模涌入东北大城市,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尽管有吸引力,但东北城市在经济吸引力、生活便利性、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文化和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削弱了教育和房价优势对人口迁移的拉动作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 回答
    关于“东北经济还有救吗?”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问题,不存在简单的“有救”或“没救”的答案。更准确的说法是,东北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力和机遇,能否“有救”取决于能否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转型。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
  • 回答
    关于东北边境人民如何看待朝鲜的氢弹实验,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的远近、经济状况、政治立场、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个人经历等。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近距离居民(吉林边境地区,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丹东等).............
  • 回答
    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一支非常强大的部队,其战斗力之强悍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都堪称顶尖。要详细讲述它的强大之处,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强大的兵力规模与精良的装备: 庞大的兵力基础: 东野的兵力发展是一个逐步壮大的过程。从最初的东北民主联军,到改编为东北野战军,其兵.............
  • 回答
    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其能否“挽回”、是否是经济影响的“首要原因”以及是否会造成“严重历史后果”,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一、东北人口负增长是否是不可挽回的?目前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但“不可挽回”的说法过于绝对。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
  • 回答
    东北的“出马仙”和“保家仙”:一种古老信仰的现代解读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那就是“出马仙”和“保家仙”。这两种称谓,如同历史的印记,深深烙印在许多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神灵崇拜,更是一种与自然、与祖先、与自身命运对话的古老方式。很多人可能对这些概念感到好奇,.............
  • 回答
    要说东北菜的高档餐厅,这可得好好聊聊。东北菜嘛,一直给人朴实、量大的印象,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东北大厨开始玩转食材、钻研技法,也涌现了不少能端得上“大雅之堂”的高档馆子。今天就带大家捋一捋,有哪些地方,能让你花上相对多点儿的钱,吃到地道的、有腔调的东北味儿。首先,得明确一下“高档”的定义。在我.............
  • 回答
    南北经济差异的深层根源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其中,东北和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尤其引人关注。要深入理解这种差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需要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地理、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导向以及社会文化等深层原因。历史的烙印与发展轨迹的偏离东北,作为共和国.............
  • 回答
    东北菜,一个自带豪迈和温暖标签的美食符号,是如何从白山黑水走出东北,征服全国人民的胃的呢?这背后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而是时代变迁、人口流动和口味融合的综合产物。至于为什么它普遍给人一种“不贵”的印象,那更是因为它根植于生活,朴实无华的本真。东北菜走出东北的“迁徙史”:话说回来,东北菜想要“走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要叹气的问题。一提起东北振兴,感觉就像是老生常谈,但回过头来看看,好像那些老问题还在,新希望也迟迟没有真正落地生根。你说它遥遥无期,也确实有几分道理,但如果就此断定一切都没希望,那也太悲观了些。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东北振兴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老底子里的困境,不是一天两天的.............
  • 回答
    东北的冬天,大学校园里最叫苦连天的,偏偏是那些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东北孩子们。反观那些从南方来的同学,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嘴里却说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冷”,甚至有那么点享受的意思。这倒不是南方人天生就比东北人抗寒,这里面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门道,说白了,就是身体和“心”都在适应。首先,得从身体的.............
  • 回答
    东北冷面,这道曾经在北方餐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消暑佳品,确实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那股冰凉的汤汁,带着一丝清爽的酸甜,辅以爽滑的面条,再点缀上黄瓜丝、鸡蛋、牛肉片、泡菜等等,一口下去,瞬间驱散夏日的燥热,勾起食欲。然而,环顾南方的大街小巷,冷面馆的身影却远不如北方的普及,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