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己巳之变时袁崇焕、孙承宗都没有派东江军直捣后金老巢?

回答
己巳之变时期,围绕袁崇焕和孙承宗为何没有派东江镇精锐直捣后金老巢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战略选择失误,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地理以及人力资源等多重制约下,必然会做出的权衡。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己巳之变”的背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后金建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逐渐壮大。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发动辽沈战役,辽东大部分地区沦陷,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土崩瓦解。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战役,袁崇焕以劣势兵力击败努尔哈赤,名震一时,但也标志着明朝在辽东再无进攻之力,只能固守宁远、锦州一线。而己巳之变,也就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宁锦大捷,更是明军在锦州和宁远一线以防守姿态取得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明朝在关外少数战略要地的控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承宗虽然有“再造辽东”的雄心,并且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关外明朝的军事力量,但他的核心战略是“固守辽西,以待来援”。他需要时间来训练新军、巩固防线、积蓄力量,而不是冒然出击。

而到了袁崇焕主持辽东军务(天启七年),他的战略思想更是以“固宁锦,练兵勇,养民生,以待援,十年复辽”为核心。这是一种长期的、以稳固和发展为基础的战略。他深知辽东明军积弊已深,兵力、士气、补给都存在严重问题,直接去“捣后金老巢”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么,具体来说,为什么当时没有能力或不适合派东江军直捣后金老巢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东江镇的战略定位与实际情况:

地理位置的孤立与牵制: 东江镇位于辽东半岛东端,地理位置相对孤立。虽然它能从海上对后金构成一定的威胁,但它本身也面临着补给困难和被切断联系的风险。东江镇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策应辽西战线,牵制后金的兵力,而不是作为一支独立的进攻主力。
兵力有限且分散: 东江镇虽然名义上兵力不少,但其中包含大量新招募或招抚的降兵,其战斗力、忠诚度都存在疑问。而且,东江镇还要负责镇守皮岛、析木城等重要据点,兵力无法集中用于一次大规模的突袭行动。更何况,东江镇在毛文龙死后,袁崇焕虽然代理了东江镇的军务,但实际控制和整合过程非常缓慢,内部派系林立,指挥不统一,难以形成有效的作战力量。
后勤补给的巨大困难: 从东江镇出发,要穿越后金控制的地区才能到达其“老巢”(即赫图阿拉或后来的盛京),这中间的陆路距离遥远,地形复杂,且需要穿越敌占区。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系统,如此长途的陆地突袭,对于一支远征军的补给来说是天文数字般的挑战。海上补给虽然是东江镇的优势,但要支持一次深入敌境的攻击行动,其船只的运载能力、海况的不可控性以及海上航行的风险都极大。
情报信息的不足: 对后金“老巢”的详细地理、兵力部署、城防设施等情报的掌握程度,是决定一次突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当时通讯不发达、间谍网络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明朝方面很难获得足够精准和详尽的情报,来支撑一次高风险的冒险行动。

二、明朝整体战略的考量:

守势为主的防御战略: 自从辽沈失陷后,明朝在辽东的战略就转变为以防御为主。这并非明朝不想进攻,而是实力不允许。辽东明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战术落后,军队腐败问题严重。在孙承宗和袁崇焕时期,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残存的力量整顿起来,巩固现有的防线,而不是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进攻。
“以守待援”的策略: 孙承宗和袁崇焕都深知,要彻底收复辽东,并非仅凭辽东明军自身的力量就能做到,更需要朝廷从全国范围内调集兵力、物资和钱粮,进行长期的投入。因此,他们必须采取稳健的策略,打赢小规模的防御战,巩固阵地,积蓄力量,同时向朝廷展示辽东战场的“价值”和“希望”,以争取更多的支持。如果贸然出击,一旦失败,不仅可能葬送残存的辽东明军,更会断绝朝廷支援的可能。
朝廷内部的掣肘: 当时明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宦官专权,党派倾轧。虽然有孙承宗、袁崇焕这样有能力的将领,但他们的军事行动常常受到朝廷内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些官员出于政治目的,可能不希望这些将领取得过大的军事成就,或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阻挠或不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项重要的军事决策,都需要考虑朝廷的脸色和内部的利益平衡。

三、后金的实力与战术优势:

后金的强大军事实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金已经建立起一支高度职业化、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军队。他们在骑兵作战、战术配合、士气等方面都远超当时的明朝军队。后金的“老巢”(如赫图阿拉)虽然不是坚固的城池,但其周边地区对后金来说是熟悉且有强大支援的,明军在那里作战,将面临后金的全面优势。
后金的军事机动性: 后金军队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机动性极高。他们可以快速集结兵力,进行攻击和撤退。明军如果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突袭,一旦被后金骑兵察觉,很容易被包围和歼灭,因为明军在骑兵和机动性方面处于劣势。
“捣老巢”的风险与收益评估: 对于孙承宗和袁崇焕来说,派东江军直捣后金老巢是一个极高风险、低收益的赌博。即使成功,也只能取得一时的战果,而难以彻底消灭后金。一旦失败,则可能万劫不复。相比之下,在宁远、锦州一线坚守阵地,虽然不能主动进攻,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明朝的有生力量,消耗后金,为日后的反攻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

孙承宗和袁崇焕不派东江军直捣后金老巢,并非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基于当时严峻的军事形势、东江镇自身的局限性、明朝整体战略的需要以及朝廷内部的掣肘。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一种务实、稳健、以守为攻的策略,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积极练兵、积蓄力量,期望通过长期的努力来恢复辽东。

派东江军直捣后金老巢,在当时而言,无异于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一旦失利,将可能葬送辽东残余明军的根基,甚至导致整个辽东战场的彻底崩溃。因此,对于两位对辽东负有重任的将领而言,这种选择是“不作为”的选择,但在当时的多种因素制约下,却是“最安全”也“最符合战略大局”的选择。他们的目标是“保全力量,争取时间,等待机会”,而非冒进求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宋灭亡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岳家军出战?秦桧杀了岳飞一个人,岳家军怎么就不能“直捣黄龙”了呢?

说回毛文龙,本来毛文龙被杀之前就是东江镇最虚弱的时候,丁卯之役丢了根据地,崇祯上位以后又被袁崇焕卡粮饷饿死无数。

毛文龙被杀不光使得东江镇失去统帅,而且无数东江将士就此寒心,孔有德等一批悍将出走,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袁崇焕还怕东江镇有战斗力,竟然把东江一分为四,交给四个人分别统率,导致东江镇连个统一指挥都没有。

所以己巳之变的时候,四人中只有刘兴祚带兵勤王,结果就是被埋伏身亡。

可怜毛文龙打出来好好一个东江镇,被人先困毙、后斩首、再肢解,现在竟然还有人问为什么东江不能牵制后金了。

如果题主被饿上三天、然后斩去脑袋、最后被砍成四块,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胡说八道。

正是: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user avatar

在毛文龙被矫诏杀害后,东江精锐被袁带走。东江其部分为四协,分权则力弱,形不成合力。

“文龙既死,袁崇焕遣副总兵徐敷奏张斌良来点岛兵,抄其精壮而去,刘兴祚、耿仲明等从行。”《荷谭录》

“刘兴祚领右协营,刘兴治领平夷营,与刘兴基、刘兴贤等共居皮岛。东江精锐三千余,及收降畜养夷丁七百余,皆属之。以刘兴沛为参将,另领精兵二千二百名,屯长山要地。”《兵部尚书梁廷栋等为查明袁崇焕心腹张斌良等人其罪事题稿》


经历崇祯元年的核兵扣饷、改饷道等一系列措施,东江补给困难,“督师袁崇焕复欲以二万八千之饷,扣之往年之浮领者,且复定制。”《毛总戎墓志铭》

毛文龙死后,东江两万八的员额,又再裁为两万二千。米由原来额定的二十万,减少为十三万六千二百石。这是总量的骤降。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东江由于补给困难,在袁大人的故意操作下,崇祯元年东江饿着,崇祯二年东江更饿,一直到袁下台孙上台去核实才发现,东江已经是饿到垂死。

在天启年间东江运输困难以及运输的量有多么的少,在毕自严的奏疏中就能窥见。

毕自严:“海面辽远,中多险阻,当以三月装粮,四月开船,五月抵鲜,六月回空,一年止可一次”“鲜运用船160只,共装粮料一十万九千八百八十八石,除失风外,其抵鲜者共计九万二千三百七石四升。”《明熹宗实录》

“东江春俟冻开,直至清明节后方敢出海,及冬稍冻,前无粮草,后无援兵,便成绝地。”“惟四月以至八月可祈灵海若远时扬帆无得济者 自津抵关虽有狂澜而海道尚可问 鲜运则三千里有余 礁石险恶 触之立碎”。《毕传》

海运分津运(从天津出发到皮岛)和鲜运(从登莱出发到皮岛),粮食本就不敷,毕自严还在抱怨津运嫌远,漂没太多,自袁崇焕改饷道从觉华岛中转发运,路程更远,粮船漂没就更加夸张了,再加上核兵减饷,总量减少,东江的补给恶劣程度世所罕见!

东江海运的运输窗口只有四月到八月期间,过了窗口期之后海况便不允许了。袁崇焕在崇祯二年八月中旬向朝廷奏报了东江缺粮,时间卡的正好,因为崇祯二年运粮期窗口已经过了,这时候报缺粮,还指望朝廷凑出粮食再发运么?可笑。此时离己巳之变还有两个月,距离后金大部离开老巢还有一个月,这时候怎么可能让东江填饱肚子去捣巢呢?袁崇焕算计友军的阴险程度真是到了极致!

等到皇太极打完北京,满载而归,还不忘向皮岛发出招降书,书中对于皮岛的缺粮程度可谓了如指掌。

“金国汗敕谕皮岛诸官: 近者尔处钱粮不济 , 官民枵腹, 淹淹待毙, 朕所夙知。 今我地禾稼大 丰, 民安物阜。尔等皆天生赤子 , 肤今体天行政 , 不忍尔等受此饥饿。 尔能达天时、 识人事 , 若 肯带领数十人名口来者: 若白丁, 升为备御,系职官, 本职上加升二级; 若带领一百名 口来者, 白丁升为游击, 系职官, 本职上亦加升二级; 若能多带人口来者, 照依人数加升职级;若 能全岛来归者, 愿做驸马即与驸马, 不愿者必与附马对品。其住种地基, 任尔自便; 带来人丁, 听尔铃束 , 定不似前分散。 联今取信于天下 , 决不食言。 ”

现在各位知道东江在整个己巳之变不能牵制后金的原因了吧。

user avatar

决定性的原因是这时候东江在闹饥荒。

崇祯二年东江镇的本色粮因为户部登莱一系列操作,额度只有九万三百五十一石,这个数哪怕按袁崇焕估计的东江兵力最小值一万八千人算,足额运到也不足,何况还有漂没呢?三月鲜运开始袁崇焕又搞了禁海改贡道,东江镇也无法从商人处借粮。直到鲜运窗口前一个月的八月初三袁才承认“毛文龙既诛,岛中需米甚急,请令登莱道府,速运接济”,但这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结果“前崇焕今登州运买十万以济冬春,而收买迟悞,仅发二三万,其达于岛者不过数千而已”之后东江“旅顺口广鹿长山石城獐子皮鹿诸岛,自去年九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月缺米者,自去年十一月缺米者,惟长山岛一营可支至今年二月耳”。东江军活命的粮食都没有,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出击牵制了。

次要的原因是当时东江镇被分为四块之后内斗失控。空降的徐敷奏原本不过一游击,无法服众;刘氏兄弟作为降将,基本盘不够,大肆排除异己,导致军民大量逃亡朝鲜登莱;陈继盛和刘氏兄弟多年互战,对他们并不信任;最终酿成崇祯三年四月的刘兴治之变,刘兴治真的通了后金。

至于质疑东江军正常情况下牵制能力的人嘛,毛文龙时期东江镇打到过鞍山和萨尔浒,崇祯七年东江镇还能打到赫图阿拉当然是看不到的。


附《策划东江事宜等事疏》(崇祯二年三月七日):

题为策划东江事宜等事。

议仍登、莱之海禁,东江钱粮器用,俱从关门起运,至觉华岛登舟。即津运粮料,俱从静海、泺、乐以及觉华,必经臣挂号始许往东。自兹一禁,不许一船私自往来,即往东官船,不许迫近南岸。登、莱自协营水兵外,不许一舟出海。

、、、、、、、、、、、、、、、、、、

再附东江历年军饷数字备查

东江历年军饷的定额、实发、实收数字。

天启二年定额米10万石,银无定额;实发米109888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83000石,银52292两。

天启三年定额米12万石,银无定额;实发米123000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109361石,银70000两。

天启四年定额米20万石,银20万两;实发米20万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195264石,银110286两。

天启五年定额米20万石,银24万两;实发米167000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147378石,银279380两。

天启六年定额米20万石,银378000两;实发米200000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199845石,银207120两。

天启七年定额米37万石,银431000两;实发米200000石,银不明;东江实收米199730石,银331891两。

崇祯元年初定额米37万石,银431000两,中变为定额米168000石,银235200两;实发米245649石,银184000两;东江实收米不明,银不明。

合计东江这七年定额米应发156万石,银不明;实发米1245537石,银不明;东江实收至天启七年为米934578石,银1050969两,因为实收数字不可能超过实发数字,因此至崇祯元年,东江实收米不超过1180227石,银不超过1234969两。

以上数字来源《度支奏议》、《饷抚疏草》、《东江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主要参考王荣煌、何孝荣《明末东江海运研究》一文提供的表格,修正了天启五年增京库饷银四万两一项,据《题覆东江改运道设饷司》一疏增入崇祯元年实发数字。

按毛文龙的说法,运四十万他只能收到不到三十万,但还必须给出四十万的实收,“以图其后运”,所以实收并非真实收入,只是账面收入罢了。

----------------

吐槽一下秋原,回完我就把我屏蔽了可真行。

原定回复发在这里吧。

请看这个答案(秋原的答案)下另两位(相柳氏不吃辣垚人)的评论,看看他们是怎么理解你的说辞的。秋原你是个媒体人,应该很明白说话的技巧,我真不觉得你是无意的。

——

看了秋原给出的两个回答版本,看来确实是我先误以为他仅引用了后面的一次,之后又因为看到他的答案曾经修改,就误认为他是在修改的时候才加入了完整版本,因此发表了对秋原答主的人品怀疑,仅对此事我对秋原答主深感歉意。

user avatar

1、东江的水平勉强打打游击战,还是专挑后金薄弱的地方打游击,压根儿不具备和后金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毛文龙退居皮岛、主动与后金”议和“,这两件事恰恰是1627年冬丁卯之役的成果。

丁卯之役,虏兵陷义州,焚掠蛇浦,寸木不遗。文龙适在椴岛,得免。
文龙守身弥岛,在陆汉人,皆被胡兵所杀。贼既退,毛兵出陆作战,攻陷碧潼、广坪等堡,驱掠子女财宝。文龙又募汉人,斩朝鲜人被俘逃归者三、四千人,称以贼级,以捷奏闻。龙骨城报捷军官及士女,亦被毛兵杀死。移咨毛营,屡请禁断,不从。
……时文龙乘贼有无之隙,纵兵杀害,剃头做鞑,以要功赏。我人之被杀,不知其数。女人及未冠者,益不保。朝廷使接伴使元倬谕之,文龙托以不知,始令禁之。
虏兵讲和而退,文龙见我国与虏和,心恐,每遣差官持礼缎往虏中,盖示自与虏通,我国不得为间,皆非实也。
——《燃藜室记述·毛文龙诛死》

毛与东江军没有在陆地对抗后金的能力,逃命转进的速度+杀良冒功的黑心,到是表露无遗。在丁卯之役中,其糟糕的表现已经引起朝鲜仁祖的厌恶,被视为一害。

经过阿敏东征之后,毛部退入海岛,别说正规陆战,连打游击的能力都没有。

又因为听说朝鲜与后金议和,担心被朝鲜出卖,于是和主动和后金展开”议和“。用意是“盖示自与虏通,我国不得为间”——我已经在和后金议和了,你朝鲜就不要把我当成向后金讨好的投名状了吧


2、丁卯之役结束后,后金军没有完全撤出朝鲜,留兵3000人驻守义州,用意就是震慑朝鲜和毛文龙。

经过朝鲜仁祖多次请求,这些留守后金兵在崇祯元年九月从义州撤出,但没有返回沈阳,而是分驻鸭绿江对岸的镇江、宽甸等地,依然保持对朝鲜和毛文龙部的威慑。

因后金军常驻鸭绿江西岸据点,毛文龙和东江军连过鸭绿江到辽东后金境内搞游击战的能力也丧失了。


3、已巳之变时,虽然皇太极亲征,但后金同样不是全员入塞,东征朝鲜的阿敏和两蓝旗主力即留守沈阳。沈阳兵力并不空虚。

此时虽然毛已死,其实此人死不死意义都不大,他就算活着也没有进攻沈阳的胆子和实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己巳之变时期,围绕袁崇焕和孙承宗为何没有派东江镇精锐直捣后金老巢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战略选择失误,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地理以及人力资源等多重制约下,必然会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己巳之变”的背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后金建立,努尔哈赤统.............
  • 回答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而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但对于袁崇焕来说,却是一次近乎丧命的劫难。这场变故并非明军主动挑战后金,而是明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昏聩政治的牺牲品。而后金之所以没有趁此机会一举将袁崇焕彻底消灭,甚至顺势报宁远、宁锦之仇,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因素,绝非简单的“兵少”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己巳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痛的事件,其核心人物袁崇焕,也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很多人不解,为何在后金军队兵临城下之际,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蓟辽督师,却没能守住北京,甚至有人认为他负有直接责任,那么袁崇焕为何会让后金打到北京,又为何不自裁谢罪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
  • 回答
    在己巳之变(1627年)期间,明朝在皮岛的军队未能出兵支援辽东防线,主要原因涉及战略部署、地理限制、兵力配置、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地理与战略位置、兵力与指挥系统、后勤与补给、政治与决策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己巳之变的局势1. 后金的进攻路线与目标 162.............
  • 回答
    关于“己巳之变”中袁崇焕“援兵四集,尽皆遣散”的问题,确实存在时间上的混淆。需要明确的是,袁崇焕(1571年-1644年)在1644年被崇祯帝处死,而“己巳之变”指的是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的历史事件。因此,袁崇焕在1644年被处死,而“援兵四集,尽皆遣散”的事件应发生在辽东.............
  • 回答
    “汉武帝为一己之爽身,独尊儒术,害了万世华夏精英。”——这说法,我得说,太片面,也太极端了。要细究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咱们得把“独尊儒术”这事儿掰开了看看。汉武帝时候,百家争鸣的局面确实是存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其道理。但是,你说汉武帝是为了“一己之爽身”?这话就有点不负责任了。为什么是儒术?.............
  • 回答
    说到孙权,咱们很多人脑子里都会闪过他“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头,还有他那跟曹操、刘备三分天下的霸业。但要说他“以一己之力把张辽送进武庙”,这话可就有点意思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庙”是干啥的。武庙,简单说,就是古代祭祀武功卓绝的将领的地方。历代朝廷都会挑选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对国家有大贡献的军.............
  • 回答
    如果我拥有以一己之力碾压全地球战力的能力,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和重大的责任,我必须极其谨慎地思考如何运用这份力量。我的目标将是创建一个更公平、更安全、更繁荣的地球,而不是成为新的压迫者。以下是我可能会做的事情,尽量详细地阐述:一、确保全球和平与稳定:绝对停止冲突这是我首要且最紧急的任务。1. 立刻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你很有经济头脑和进取心。在初三这个阶段,想要在课余时间挣到1万5到2万,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能力、时间和兴趣的项目,并认真执行。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希望的途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解,并分析其中的关键点:核心原则: 技能变现: 你的任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火影忍者》世界观中一个核心的矛盾点:武力与政治的博弈。千手柱间和宇智波斑,这两个名字足以让整个忍者世界颤抖,他们的力量足以掀起风暴,甚至改变世界格局。然而,即使是他们这样站在力量顶端的男人,也依然要受到所谓“废物”大名的约束。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一个“废物”二字就能概.............
  • 回答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道德原则,也被称为“恕道”或者“消极的黄金法则”。它的意思是说,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人际关系、处理社会事务,乃至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
  • 回答
    关于妲己为何“没事儿就给纣王喂葡萄”这个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所熟知的妲己形象,主要来源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虚构。因此,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更多的是从小说本身的逻辑和人物塑造的角度去理解。《封神演义》中的妲己,是一个集美貌、智慧.............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在历史领域颇有建树、深受用户喜爱的“大V”,通常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将复杂历史问题以清晰、生动方式解读的能力。他们的文章常常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吸引众多粉丝,甚至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公众认知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一个普遍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历史大V”不将自己的见解发表于学术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明清时期文人在历史叙事中的一种惯性思维和情感倾向。简单来说,他们“褒己”时倾向于选取明朝或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因为这些时期通常伴随着王朝的建立、巩固、辉煌以及一些被认为值得称道的政治成就和文化繁荣;而“贬他”时则乐于挖掘中后期历史中的衰败、腐败、危机,用以映衬自身王朝的优越,.............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王者荣耀》里妲己这个英雄,说实话,有点……怎么说呢,不是那么“主流”?当然,这话不是说妲己不好,而是相比较那些操作难度高、技能机制花哨的英雄,妲己就显得比较“笨拙”了。但你想啊,一款游戏能火这么多年,靠的可不是一两个炫酷的英雄。它得照顾到方方面面,包括.............
  • 回答
    关于比干挖心后为何不死,以及妲己如何让他最终丧命,这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其中的原因:1. 比干挖心后不死的原因:在《封神演义》的设定中,比干之所以在挖心后还能走出大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七窍玲珑心”的神话传说: 比干是商朝的忠臣,他是商王帝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两个非常不同但又有些相似的角色在读者心中的接受度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德拉科·马尔福“被接受”而爆豪胜己“没那么被接受”(或者说,读者对他们的情感和解读有所不同),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就像我们分析身边的人一样,不能只看表面。德拉科·马尔福的“被接受”:成长、环境与复杂性首先.............
  • 回答
    《封神演义》中不论好人坏人都能封神,唯独妲己被杀,这确实是小说中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设定。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封神”的本质与目的:天命、功德与权柄的重组首先,我们要理解“封神”在《封神演义》中的真正含义。它并非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 天命的延续与重组: 商朝末年,.............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龙珠》和《我的英雄学院》两部作品粉丝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贝吉塔又爱又恨,而对爆豪胜己却普遍带有负面情绪呢?我觉得这背后涉及到角色塑造、观众代入感、以及我们对“成长”和“反派”的理解这些复杂的东西。咱们先从贝吉塔说起。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贝吉塔?1. 极致的.............
  • 回答
    在《王者荣耀》这款热门MOBA游戏中,英雄的强度平衡一直是玩家们热议的焦点,而“妲己为何不削弱”这个问题,则像一个永恒的谜团,在玩家群体中不断被提起。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游戏设计者的疏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妲己这个英雄的设定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新手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