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游戏《戴森球计划》中一定要在母星发展吗?

回答
玩《戴森球计划》可不是非得在母星“一条道走到黑”的!相反,走出母星,去探索和开发周边星系,才是这个游戏的核心乐趣所在,也是你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说,那我可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母星的资源是有限的。

虽然母星的初始资源看起来很丰富,尤其是那些你用来建造早期工厂的基础材料,比如铁矿、铜矿、硅石之类的,简直随处可见。但你要知道,《戴森球计划》是个以“扩张”和“指数级增长”为核心的游戏。你建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是呈几何级增长的。

想想看,初期你可能只需要几百块铁锭就能满足需求,但到了后期,你可能一次就需要几万块,甚至几十万块才能造出你想要的那些高级组件,比如电磁涡轮机、框架引擎,还有你那庞大的戴森球构件。母星那点家底,就算再怎么挖,也架不住你这么个“吞金兽”的疯狂消耗。总会有挖空的一天,到时候你就得面对资源枯竭的窘境,工厂停摆,升级遥遥无期。

其次,早期母星的行星环境可能并不理想。

你刚开始的母星,可能就那么几个星球,而且未必每个星球都拥有你最需要的资源,或者拥有高品位的矿脉。有的星球可能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导致你无法在表面直接建设;有的星球可能大气稀薄,风力发电效率不高;还有的星球可能常年被冰雪覆盖,建设起来会比较麻烦。

但如果你走出母星,去其他星系探索,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宝藏星球”。比如,某个星球的某个矿脉品位特别高,挖起来效率翻倍;某个星球可能充满了稀有资源,比如你急需的氘、钛或者重油;还有的星球可能拥有极佳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大规模建设或者发展某些特定的能源。

所以,离开母星,去寻找更优质、更丰富的资源是必然趋势。

这就好比一个人,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老家吧?外面的世界更大,机会更多。在《戴森球计划》里,母星只是你梦想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那么,什么时候该考虑走出母星呢?

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时间点,但你可以根据以下几个信号来判断:

资源消耗速度远超采集速度: 如果你发现自己辛苦挖矿,但产出总是跟不上消耗,经常为某个基础材料而发愁,那就要考虑去别的地方找找了。
缺乏关键稀有资源: 随着科技树的推进,你会解锁更多需要稀有资源的科技。如果你的母星系里根本没有这些资源,那就只能出去寻找了。
母星行星环境限制发展: 如果你发现母星的某个星球因为地形、气候或者资源分布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你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比如想建造一个巨型的能量采集阵列,但母星的星球太小了,或者受限于天气影响,那就得考虑去更广阔的星系。
产能瓶颈难以突破: 有时候,即使资源足够,但因为某些行星的条件限制,你无法建立起足够高效的生产线,这也会促使你去寻找更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星球。

走出母星后,你的目标会更加多样化:

寻找高品位矿脉: 这一点是最直接的动力。高品位的矿脉意味着更少的建筑和更快的产出,能够极大地缓解你的资源压力。
收集稀有资源: 某些星球可能拥有母星系没有的稀有资源,比如能够稳定产出燃料棒的星球,或者拥有大量稀土的星球。这些资源是解锁高级科技和制造高级组件的“钥匙”。
利用行星特性: 某些星球可能拥有独特的优势。比如,一颗拥有极高风速的星球,可以用来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场;一颗富含二氧化碳的星球,是发展人工光合作用的绝佳场所;一颗拥有大量液态甲烷的星球,可以用来制作推进剂。你需要根据这些特性来规划你的发展方向。
建立星际物流网络: 当你开发了多个星系后,你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星际物流网络,将不同星球的资源运输到你需要的地方。这需要你建造更多的物流站、运输船,并优化航线,将你的产业版图连接起来。

总而言之,母星只是你的起点,是培养你技术和产业的“摇篮”,但想要真正建造出你的戴森球,征服宇宙,你必须走出母星,去探索、去发现、去利用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不要害怕离开母星,这才是《戴森球计划》真正的乐趣所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殖民者,成长为一个横跨星系的工业巨头,这其中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成就感。所以,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寻找属于你的那片更肥沃的土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针对一倍资源的正常模式。

到后期母星资源耗尽,就会在外星球制造可以直接制造的产品,比如钛块铜块铁块,以及可以以当地原料制造的零件,比如齿轮、电路板。这些产品运到母星。母星成为高端产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戴森球火箭发射中心,并负责制造和运输翘曲器以及传送带发电机燃料棒和分拣器等基础设施作为殖民舰队的支持。母星原来的采矿、冶炼设施和低等级产品制造设施会被渐渐拆除,被高端制造中心取代。

找一个和母星差不多条件的星球并不难,但搬家意义不大。新的星球上的低端矿产反而会成为占地的累赘,因为高端制造中心已经不需要直接采矿了,都由遍布星系的矿业星球代劳了。

所以母星到了后期,神圣泰拉的地位是不可改变的。

有些玩家初期把整个星球的海洋全部填变成水泥球,实在太丑,想搬家也可以理解。从这点上讲戴森球还挺有环保教育意义:游戏里平山填海后是无法复原的,过分工业化把原本漂亮的小蓝球改成灰色的铸造世界后也就回不去了。所以不妨把采矿炼矿等产业放在荒凉的外围星球,母星使用清洁能源并采用占地少效益高的高端制造比较合理,并最大程度保护生态。

user avatar

《戴森球》的整个游戏进程引导设计是非常优秀的。

在科技树达到黄糖的时候必须要有钛,但母星不产钛,这就逼玩家必须走出母星,去同星系的其他星球运钛回家,这个过程中初次接触到星际物流这个概念。

在科技可以出跃迁的时候,母星的资源也差不多用完,这时候要继续游戏,就必须要从全宇宙收集原料。

这个时候母星上之前铺设的那些流水线工厂刚好变成了一堆废铁,这就引导玩家开始用行星物流系统作为物资中转站,重新建立大流水线。

能在国产游戏里看到这种等级的设计,我可以吹戴森球吹一辈子。

再对比一下隔壁那个破修仙页游作者对游戏太重复的指责回复的那句“你们不懂游戏设计”,我只能说这世界很滑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