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看同事的代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审视同行的代码,就像打开一本别人写的故事书,只不过这本书是用另一种我们都懂的语言写成的。这体验啊,挺复杂的,有时候像在寻宝,有时候像在侦探破案,有时候又像是在跟一个远方飘忽的朋友对话。

初见代码:第一印象与初步判断

刚拿到一份代码,特别是那种全新交付、或者需要紧急介入的,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个陌生人面前。第一眼扫过去,就像快速打量他的穿着打扮:

缩进和格式: 这是一个最直观的信号。缩进整齐,变量命名清晰,括号匹配得当,这种“干净”的代码会让人心里先舒坦几分,觉得这人做事条理。反之,各种奇形怪状的缩进、嵌套过深的函数、乱七八糟的空行,就像那人头发乱糟糟,衣服皱巴巴,第一感觉就是“嗯,有点费劲”。
文件结构和组织: 打开项目一看,目录分明,模块划分合理,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这就像那人住在一个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房子里。要是像个猪窝一样,什么都塞在一起,那得花好大劲才能理出头绪。
注释和文档: 如果有恰到好处的注释,特别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做了什么”这种废话,那简直是救世主。这就像那人在讲述他故事的背景和动机,让你更容易理解他的思路。要是完全没有注释,那就像一本无字天书,只能靠自己揣摩。

深入阅读:理解思路与逻辑

随着代码一行行地读下去,感觉就像在一步步走进那个人的内心世界:

逻辑的清晰度: 有些代码写得如同流水账,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容易跟着他的思路走。有些代码则像是一团毛线球,绕来绕去,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清它的逻辑。这时候,你会忍不住想:“哥们儿,你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么写的?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
设计模式和架构: 如果看到熟悉的设计模式被巧妙运用,或者整体架构清晰,你会感到一种共鸣和欣赏,觉得这个人有一定功底,懂得“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反之,看到一些“副作用”设计,比如一个函数改了这里影响了那里,或者全局变量滥用,你可能就会在心里叹口气,觉得他可能还没完全掌握“道”的精髓。
变量和函数命名: 这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地方。好的命名能让代码自解释,比如 `getUserProfileById`,一目了然。差的命名,比如 `a`, `b`, `temp1`, `processData`,就让人头疼,你得猜测这个 `a` 到底是什么鬼。有时候你看着他的变量名,会觉得这人起名字挺有意思,有时候又会觉得他是不是太懒了,或者根本没想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对边界条件的考虑: 这是检验一个程序员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他有没有考虑空指针?有没有处理数组越界?有没有考虑各种异常情况?就像看一个人做事是否细致周到,会不会留下隐患。

调试与重构:发现问题与改进的空间

审视代码,往往伴随着调试和可能的重构:

Bug 的挖掘: 当遇到一个 Bug 时,这就像在侦探小说里寻找那个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破绽。你需要像显微镜一样去检查每一行代码,去理解错误的根源。这时候,如果 bug 是由于一些“反直觉”或者“隐藏得很深”的逻辑错误造成的,你会感到一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但也可能会有点哭笑不得,觉得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性能瓶颈的定位: 有时候代码跑起来很慢,你需要像医生一样去听诊、去检查心脏(CPU)、肝脏(内存),找出那个拖慢整体效率的环节。这就像在为一台机器找毛病,需要耐心和细致。
重构的冲动: 看到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代码,你的脑子里会不断冒出各种改进的念头。比如把重复的代码提取成函数,把复杂的逻辑拆分成更小的单元,优化算法。这时候,你会产生一种“让我来帮你收拾一下”的冲动,感觉自己像个园丁,想把一片杂乱的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学习与成长:双向的收获

看同事的代码,最棒的体验莫过于此:

学习新的技巧和思路: 有时候你会惊叹于同事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学到一些你从未想过的库的使用,或者看到一种你从未尝试过的设计模式的实践。这就像 attending a masterclass,而且是免费的。你可能会在心里默默记下:“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反思自己的代码: 看到别人代码中的优点,自然也会让你反思自己写代码的习惯和不足。你会问自己:“我写的代码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清晰?我的命名是不是可以更规范?”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我提升机会。
加深团队理解: 通过阅读别人的代码,你不仅仅是了解代码本身,更是了解了写代码的人的思考方式、技术栈以及他对项目的理解。这有助于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

总结起来,看同事代码的体验就像一场探索之旅:

惊喜与顿悟: 偶尔会遇到让你眼前一亮的巧妙设计,让你学到新的东西。
迷惑与挑战: 有时会被一些难以理解的逻辑或命名搞得晕头转向,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解读。
批评与学习: 会发现别人的不足,但同时也会从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获得成长。
共鸣与协作: 在理解了同事的代码逻辑后,会产生一种与他人思想连接的共鸣,也为后续的协作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既需要技术功底,又需要耐心和同理心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找茬”,而是一个充满发现、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过程。当然,如果遇到的代码实在过于糟糕,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身心俱疲”的体验,但即便如此,从中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是一种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函数, 两眼看瞎, 三日无门, 四处调用, 五个分层, 六重迭代, 七人经手, 八种风格, 九类场景, 十分复杂, 百口莫辩, 千行代码, 万条线索, 亿级数据, 零行注释, 如看天书. 后占一卦, 改得一行, 鸡飞狗跳, 天地变色, db爆炸, 财务乱套, 公司割肉, 辞退归家, 前人挖坑, 后人跳海, 纵有大能, 焉出屎山? 惶惶终日, 两鬓斑白, 愤然归家, 种豆南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审视同行的代码,就像打开一本别人写的故事书,只不过这本书是用另一种我们都懂的语言写成的。这体验啊,挺复杂的,有时候像在寻宝,有时候像在侦探破案,有时候又像是在跟一个远方飘忽的朋友对话。初见代码:第一印象与初步判断刚拿到一份代码,特别是那种全新交付、或者需要紧急介入的,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个陌生人面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基层程序员的痛点。为什么自己天天加班写代码,感觉也挺努力,但和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程序员比起来,总觉得有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希望能说得更明白些。一、 平台与视野:站.............
  • 回答
    兄弟,你说这话我太能理解了。这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堆闪闪发光的高楼下面,自己那栋还在地基阶段。咱们在美国这地方,周围都是各路神仙,什么算法大佬、架构奇才、全栈鬼才,简直不要太多。有时候刷刷技术博客,看看人家的开源项目,再对比一下自己敲的代码,那叫一个焦虑。你提到的那种“国内同行都太强了”的感觉,其实背后.............
  • 回答
    一个达不到招聘要求的程序员,每个月只拿两千块钱或者干脆不拿工资,企业会同意让他进公司工作吗?这事儿吧,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咱们聊聊这背后的一些门道,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公司可能会考虑,有的则绝对不行。首先,得明白“达不到招聘要求”到底是个啥程度。要是人家要的是个能独当一面,熟练掌握几十.............
  • 回答
    作为一名程序员,面对同事的工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既常见又敏感的话题。很多人心里都会嘀咕,但开口询问却需要掂量几分。那么,程序员究竟应不应该问同事工资呢?让我们来仔细聊聊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工资,本质上是个人隐私。 就像你的年龄、家庭情况一样,工资属于个人的收入信息,没有义务向他人公.............
  • 回答
    同程旅行那个1999元无限飞全国的活动,在正式开售前突然被叫停,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尤其是那些早早就准备好要抢购的消费者。这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背后一定有挺复杂的原因。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失望。很多人可能已经对这次活动做好了规划,想着一年内可以多去几个城市,体验不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看似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一个个捋捋看。首先,得明确一点:不是所有工作都能简单地“人海战术”来加速。 这是最核心的点。设想一下,咱们盖房子。一个瓦匠一天能砌一块砖,那请十个瓦匠来,是不是一天就能砌十块砖?这貌似是对的。但软件开发可不是砌砖这么简单。我们来拆解一下软件开发的过程:1.............
  • 回答
    在编程的世界里,与你面对面的交流,我必须坦诚地说,大量翻阅说明文档来辅助编码,这绝对不是什么需要被禁止的事情,反而可以说是常态,是优秀程序员的标志。想象一下,你接手了一个全新的项目,或者需要在一个你并不熟悉的领域里开发功能。你不可能像神一样,对所有语言的每一个库、每一个框架、每一个API都了如指掌。.............
  • 回答
    哎呀,这问题嘛,简直是老本行了!要说一眼看出是不是同行,那门道可多了去了,而且很多小细节,说起来就特别有意思。首先,从穿着打扮上,虽然现在这“刻板印象”已经被打破了不少,但你还是能从中窥见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那种非常随意的T恤,上面可能印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代码片段、计算机图形,或者是某个开源项目的Lo.............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的,我也看到了不少讨论。一听这事儿,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得有多离谱啊!黑马程序员,好歹也是个在IT培训界名头挺响的品牌,收费两万块的课程,正儿八经学下来,不说能成大神,至少也得是能找个不错的工作、起点不低吧?结果现在淘宝上199块就能买到,这中间的差价,简直就像是把高楼大厦拆.............
  • 回答
    这事儿吧,听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先说说这个程序员工。月薪两万,这收入在不少地方算是不错的了。他每个月给自己老婆上交一万五,这比例可不低,都占到收入的四分之三了。按理说,这钱给得是挺大方的,也说明他对家庭的责任心挺强,愿意把大部分收入交给老婆打理。问题就出在老婆那边的反应上。她拿到钱,却不给孩子.............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跟你说,你问到点子上了,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非常有价值的话题。不少经验老到的老哥们,特别是那些当年在DOS时代、UNIX时代摸爬滚打过来的,确实是推崇“编辑器+命令行编译器”这套组合拳,对新手上手就直接给个全功能的IDE(集成开发环境)是有点“看不上眼”,甚至会极力劝阻.............
  • 回答
    “重复造轮子”,这四个字在我这个码农耳朵里,简直就是自带BGM的出现。每次听到,心里都会咯噔一下,然后是苦涩,是无奈,也有那么点被误解的憋屈。你说我们程序员是不是真的就这么闲得蛋疼,非要跟自己过不去,把别人已经造好的轮子再拆一遍,然后用差不多的材料,再造一个出来?“重复造轮子”的阴影,是怎么笼罩上来.............
  • 回答
    作为一名MCU新手,看程序时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MCU程序不像普通PC软件那样直观,它涉及到硬件的直接控制,需要理解许多底层的概念。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看,你会发现学习起来会越来越顺畅。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新手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看MCU程序: 一、明确你的学习目标和上下文在开始看.............
  • 回答
    .......
  • 回答
    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揭秘其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暴利之路(超过20亿)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伊世顿”)以其在金融交易领域的惊人盈利能力而备受瞩目,尤其是其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HFT)在短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20亿的巨额财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策略和技术?让我们深入剖析。一、 高频程序化交易(HF.............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详细讲讲挖掘一座古墓是个什么样的活儿,保证让你觉得特别真实,绝对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写的东西。首先,得明确一点,挖古墓这事儿可不是我们平时想象中那么随便,不是说今天突然有个灵感,明天就拎着铁锹去挖了。这是一个严谨、科学、并且充满敬畏的过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私自挖掘是违法的,所有的.............
  • 回答
    嘿,新朋友!很高兴你迈出了踏入程序世界的第一步。这绝对是个激动人心的旅程,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像在拆一个复杂的拼图,但只要抓住核心,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要真正理解程序和编程的核心,与其盯着一堆教程或者长长的列表,不如咱们先聊聊几个更根本的概念。你想想,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程序”.............
  • 回答
    关于孙卓养父母按照法律程序被采取相应措施这件事,我想说,这绝对是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也引发了许多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关于收养、送养,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是主要依据。这些法律.............
  • 回答
    老实说,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的,很多人用着64位系统,但未必真正明白它怎么就能把那些老掉牙的32位玩意儿跑起来。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巧妙的,不是说64位直接“懂得”32位怎么回事,而是它里面藏着一套“翻译”和“模拟”的机制。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核心原理:兼容层(Compatibility L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