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蛟龙号」从大洋深处带回的海洋生物中检出微塑料?

回答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作为中国深海探测的骄傲,它从万米深渊带回的每一次样本,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希望与惊喜。而最近,从这些珍贵的样本中检出微塑料,无疑给这份惊喜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也引发了我们对海洋健康以及自身活动影响的深刻反思。

首先,这不仅仅是“蛟龙号”样本的个案,更是对整个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现状的无声控诉。 “蛟龙号”抵达的是人类活动难以企及的深海区域,这里被普遍认为是相对原始、未受直接人类活动干扰的环境。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我们依然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这足以说明,微塑料污染早已不是近海或表层海洋的问题,它已经像一种无形的“潮水”一样,渗透到了地球最深的角落。

从微塑料的来源看,它们大多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无论是废弃的渔网、塑料瓶、包装袋,还是衣物纤维中的微小颗粒,这些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完全降解,历经风吹日晒和海浪的冲击,最终破碎成小于5毫米的微小颗粒。这些微塑料通过洋流、风力等多种途径,最终沉降到深海底部,或者被海洋生物摄入。

“蛟龙号”带回的样本中检出微塑料,直接证据表明,即便是生活在如此极端环境中的海洋生物,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塑料危机。 这意味着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已经能够穿越数千米深的海水,到达曾经被认为是“净土”的深海。那些深海生物,例如在海沟中生活的特有物种,它们原本可能在极其稳定的环境下生存繁衍,但现在却面临着新的、来自人类文明的威胁。

具体来看,对“蛟龙号”样本的这个发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重要性:

生物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的证据链条得以延伸: 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微塑料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尤其是在食物链较低层的生物中普遍存在。但深海生物的样本,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微塑料在更广阔生态系统中传递的有力证据。如果连深海生物都摄入了微塑料,那么这意味着微塑料的污染范围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更为广泛,并且有可能通过深海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级的捕食者,最终也可能影响到我们人类自身。
对深海生态系统健康度的警示: 微塑料的摄入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们可能占据生物的消化道,导致饱腹感但缺乏营养,从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微塑料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能对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死亡。深海生物的代谢和生长速度通常较慢,它们可能对微塑料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也更难以适应这种环境污染。
对未来深海开发活动的潜在挑战: 随着我们对深海资源的兴趣日益增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类活动进入深海,例如深海采矿、深海旅游等。如果深海生态系统本身已经受到微塑料的严重影响,那么这些新增的活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污染,对本已脆弱的深海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了解微塑料在深海的分布和影响,对于我们制定负责任的深海开发策略至关重要。
呼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蛟龙号”的发现,再次敲响了警钟。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这包括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改进塑料垃圾的管理和回收体系,推广可降解材料,以及加强对海洋塑料污染的科学研究和监测。

那么,这个发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高山之巅还是海底深渊。 我们在享受塑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正在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正在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其次,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蛟龙号”的科学家们冒着风险深入深海,他们的工作是为我们揭示地球的奥秘。当他们带回的科学证据指向我们自身行为造成的环境破坏时,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去反思,并去行动。

最后,这是一种激励。 正是因为看到了问题的严峻性,才更能激发我们寻找解决方案的决心。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支持科学研究,推动政策改革,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塑料的使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蛟龙号”从深海带回的微塑料样本,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发现,它更是对我们人类社会的一次深刻的教育和警示。它告诉我们,海洋,尤其是我们曾经以为最为纯净的深海,也正在承受着我们无意识的负担。如何保护这片孕育了生命的蔚蓝,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关键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

一、什么是微塑料?

这是2004年英国科学家Richard C. Thompson在顶级杂志《science》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这篇题为“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的文章中,作者首次提出了微塑料概念。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首次提出来的,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

我们知道每年全球都有大量的化学产品相关被生产出来,比如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包装袋,还有绳索等,这些东西被大量的排入了水域中,然后随着河流进入大海。哪怕是堆在非河流边,也会因为下雨冲刷的缘故导致这些废弃物最后汇入河流而进入大海。

这样一来,大海中就到处是污染了,甚至还有的形成了垃圾带,被称作海洋沙漠。这片垃圾大概有400万吨塑料组成,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也称“第八大陆”。事实上,不只是这个,在我国也出现了垃圾带,比如2014年,上海就出现了大量塑料瓶、白色泡沫形成的垃圾带。



很多时候,这些塑料随着时间发展会被逐步降解掉,所以我们觉得安然无恙了。

然而研究却发现,这些塑料,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降解,它们只是变成了更细微的碎片,让我们普通人看不到,但是在专业设备下,却发现了这些塑料碎片的存在。



这些塑料碎片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是指那些直接从污染源头出现的微塑料,比如一些工厂的废弃物废水中就含有这些污染物,它们随着下雨或者河流进入到大海,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是指那些我们看得到的塑料比如塑料袋被降解之后形成的污染。

二、微塑料有什么危害?

到目前,微塑料关注度很小,因为之前很多研究都忽视了。这两年,微塑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因为微塑料不容易观察,而且和水混在一起,很容易被直接摄入生物体内,比如鸟类、鱼类和一些海洋哺乳动物等,都容易成为海洋微塑料的污染。所以,这种潜在的威胁也会让人惴惴不安。



据部分研究发现,这些微塑料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毒性,所以也被称作水中PM2.5。而随着食物链,这些微塑料可能会进入到人体,从而对人也产生危害。



但是这种微塑料由于看不到,而且很难滤过,所以很容易被吸入,导致动物身体受损,所以被称作水中PM2.5,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进一步发现这些微塑料的危害。

可以参考 @中科院之声 写的一个内容隐形的“杀手”——微塑料

首先受害的将是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近年来对于海洋微塑料的调查研究发现,微塑料对鱼类繁衍造成了严重威胁:误食塑料的鱼类发育不良,或因机械损伤死亡。比如有些幼鱼本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可微塑料的加入使得它们改变原有的习性,过量食用以致发育迟缓,明显小于正常状态下生长的鱼类,行为也变得异常,虽然机理尚不明确,这种危害却是深远的。
另外,由于微塑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极易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经微塑料吸附后一旦进入食物链循环,则遗毒深远。

我们怎么办?

我感觉这似乎挺难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化学用品,比如少废弃衣服,少用塑料袋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微塑料的诞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作为中国深海探测的骄傲,它从万米深渊带回的每一次样本,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希望与惊喜。而最近,从这些珍贵的样本中检出微塑料,无疑给这份惊喜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也引发了我们对海洋健康以及自身活动影响的深刻反思。首先,这不仅仅是“蛟龙号”样本的个案,更是对整个全球海洋生态系统.............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 回答
    关于“幻影部队突袭利沃夫”这一假说,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真实性。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分析、情报来源及可能的动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地理背景1. 利沃夫的战略地位 利沃夫是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历史上曾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的军事重镇。在俄乌战争中,利沃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