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古人的智慧,特别是明初那一拨既能提刀砍人又能软刀子捅人不见血的读书人。
建文朝时,推恩令能不能实施?
是完全可以的。
只不过不是简单直白套用主父偃的推恩令,毕竟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需要实施具有大明特色的推恩国策。
《明史·高巍传》就记载了厚黑学达人高巍的“明代版推恩令”:
用事者方义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
藩王起兵,无非靠兵和权,如果把藩王的子孙跟他分封在一个地方,他们家族依旧是地方相当具有威胁力的军事隐患,并且凭借搜刮的钱财,很容易快速在拉起一支更大的队伍。
高巍就建议,藩王子孙们就别扎堆了,咱们也学“官员本籍回避制”搞一个“藩王本籍回避制”,北边的王族后代一律往南边走,南边的王族后代一律往北边走,都是血浓于水的亲儿子,走的时候总不能空着手走吧,仪仗护卫整一套、安家立业的钱财整一套,即能分走藩王手中的兵,又能分走钱,藩王还得脸上笑嘻嘻的给;并且,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把其它藩王的后代安置到你这边,你想搞事情他们支持不支持你这个远房亲戚不好说,但是我相信绝对有一大批龙子龙孙们在你起兵后,想弄下你的脑袋去朝廷换一个泼天功劳。
这一巴掌打完之后,高巍还继续建议甜枣也不能忘,面子工程一定要搞好,让谁都挑不出理来。“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对于不守规矩的,要宽容,给他三次机会,如果屡教不改,再实行家法“告太庙废处之”。
听起来很宽容对不对?但是,犯法不犯法这种事情,藩王说了不算,朝廷说了才算。说犯法就犯法,不犯也犯;说不犯法就不犯法,犯也不犯。汉武帝的“酎金案”了解一下?
“大明版推恩令”可比“大汉版推恩令”详密得多,简而言之就是里子上拼命捅刀子,但面子上一定要好看,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军事问题,而不是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玩前者的老祖宗是朱元璋,玩后者的不孝子孙是朱允炆。
只是可惜,朱允炆最终没能听得进去他们二人的削藩之策,他最终采用的还是以武力来进行削藩,而且他采用的武力削藩还是最为下策的黄子澄所提出的“先弱后强”,即“先干掉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
推恩令的核心是分割藩王的封地,让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子孙也能分到一块封地。
明朝藩王没有封地,赏赐的庄田实际上是官田,对庄田的管理是由官府进行的,不允许藩王直接管理庄田,藩王和官员一样领取俸禄。
明初的藩王更类似于世袭高级军官,可以节制部分地方军队,但难以干涉地方行政。而且只有部分藩王手握重兵,大部分藩王的护卫数量是很有限的,也没多少军队可节制。
如果朱元璋不搞藩王,这种蠢货怕不是能让大萌二世而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