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打乌克兰为了什么?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动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将视角拉回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更具体的近期事件。

历史的阴影与民族认同的纠葛

首先,俄乌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是理解这场冲突的关键。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和文化“近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文明的摇篮。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民族的共同祖先起源地,其历史被俄罗斯视为自身国家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历史上的紧密联系,在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看来,意味着两国本应同属一个国家。

沙皇俄国时期,乌克兰大部分地区被纳入俄国版图,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俄罗斯化政策,乌克兰语和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苏联时期,虽然乌克兰成为加盟共和国,拥有名义上的主权,但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依然牢牢掌握在莫斯科手中。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在1991年宣布独立,这被俄罗斯,尤其是其领导层,视为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和对其国家地位的挑战。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多次公开表达过对苏联解体,特别是乌克兰独立的“遗憾”,认为这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之一。他认为,现代乌克兰的许多领土,包括东部和南部地区,在历史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且那里居住着大量的俄罗斯族或俄语人口。这种历史观为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务提供了“正当性”的依据,即所谓“保护俄罗斯族人民”和“恢复历史公义”。

北约东扩的“威胁论”

另一个被俄罗斯反复强调的理由是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持续东扩。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吸收了许多曾经属于华约集团或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等。

俄罗斯视北约东扩为对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它认为,北约不断向俄罗斯边境推进,部署军事基础设施,这是一种战略包围和削弱俄罗斯实力的企图。特别是,当乌克兰在2008年被北约宣布为潜在成员国后,俄罗斯将其视为一个“红线”,认为北约在乌克兰的存在将使俄罗斯的安全暴露在极大的风险之下,因为北约国家的军事力量可以轻易地部署到俄罗斯的边境地区。

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加入北约不仅是战略上的危险,也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对乌克兰的战略纵深,并且可能在乌克兰部署对俄具有威胁性的武器系统。因此,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甚至将其置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核心目标。

乌克兰的“非军事化”与“去纳粹化”的叙事

俄罗斯官方声称,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非军事化”的说法,指的是俄罗斯希望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力量,阻止其发展军事能力,特别是那些可能被用来对抗俄罗斯的武器。这与北约东扩的担忧相呼应,俄罗斯希望通过军事手段确保乌克兰不再成为对俄罗斯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

而“去纳粹化”的说法,则涉及一个非常敏感且充满争议的叙事。俄罗斯官方将乌克兰政府和部分军事单位描绘成由“纳粹”控制的政权,并声称此次行动是为了“解放”乌克兰人民,特别是那些生活在俄罗斯族聚居地区的。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乌克兰的现任政府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并且其领导人泽连斯基是犹太裔。虽然乌克兰国内确实存在一些极右翼民族主义团体,但将其描绘成一个由纳粹主导的国家,绝大多数独立观察家认为这是俄罗斯为发动战争而制造的虚假宣传和污名化。这种叙事旨在动员国内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并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需要被“净化”的国家。

顿巴斯地区的分裂与“保护”俄语居民

2014年,在乌克兰亲西方革命(即广场革命)推翻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后,克里米亚半岛被俄罗斯吞并,顿巴斯地区(乌克兰东部)爆发了由俄罗斯支持的分裂主义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之间的冲突。

俄罗斯声称,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对顿巴斯地区的俄语居民进行“种族灭绝”或“压迫”。作为“人道主义干预”和“保护”这些居民的理由,俄罗斯承认了顿巴斯两个分裂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并以此为借口在2022年2月24日发动了全面军事入侵。

然而,关于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对俄语居民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同样缺乏国际上的广泛证据支持,并且被许多人视为俄罗斯制造的借口。顿巴斯地区的冲突持续了八年,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但其性质更多被视为一场俄罗斯支持的分裂主义冲突,而非乌克兰政府针对其国民的系统性迫害。

国内政治因素与权力巩固

此外,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战争的爆发也与俄罗斯领导层在国内政治上面临的挑战有关。通过发动一场对外战争,可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提升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巩固政权合法性和支持率。尤其是在普京执政多年后,一场“胜利”的战争可能被视为是巩固其历史地位和权力的一种方式。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敌对的、受西方操纵的国家,也有助于俄罗斯强化其与西方对立的叙事,并将其国内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归咎于外部敌人。

总结来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尽管其中许多理由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

历史认同与国家主权观的冲突: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是其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脱离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对乌克兰的独立和亲西方倾向视为对其国家利益和历史合法性的挑战。
北约东扩的安全顾虑: 俄罗斯将北约向其边境扩张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并试图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保护俄语居民与顿巴斯局势的借口: 以“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居民免受迫害”为名,为军事干预提供理由,并承认顿巴斯分裂地区的独立。
“非军事化”与“去纳粹化”的政治宣传: 试图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并以“去纳粹化”为由对乌克兰政府进行污名化。
国内政治的考量: 可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巩固执政合法性,并强化与西方的对立叙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是俄罗斯官方或部分分析人士提出的“理由”。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认为,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国际法和乌克兰主权的严重侵犯,并且其提出的许多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或被用作掩盖真实意图的工具。这场冲突的真正动机和最终结果,仍在持续演变和被分析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我不太想回答。因为作为我们的知心朋友,做下这等事,惹起全世界众怒,也让中国木滴说,木滴道。

也只能说老朋友老糊涂了,干了二十年至高无上的孤家寡人,已经听不进任何不同声音。有消息显示,这次打乌克兰,普京欺骗了全世界的人,包括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支持他的朋友以及国内民众。当然,打仗,要出其不意,特别是闪电战,讲求一招制敌。但这么做,肯定让朋友们非常不爽,毕竟都是在道上混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次制裁风潮中德国土耳其等都采取不利于俄的措施,可见对老朋友伤害过大。俄罗斯国内未必不是如此,对民众的战争动员肯定是没有,军队也是懵里懵懂,后勤保障明显准备不充分,让人直接怀疑这场战争是不是普京和少数几个人一拍脑袋就定了!闪电战失败后,普京居然祭出核威慑,绑架全球作为筹码,不仅使人觉得独裁症状明显,简直是一副流氓嘴脸了。

今天是俄罗斯懵懂大军乌克兰边境自驾游第九天。尚没有迹象表明它取得决定性胜利。有消息说普京表示与乌克兰战争目标已经达到。我们知道普京在之前讲话中表明此次战争的目的是对乌实施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我的理解,去纳粹化应该是解决仇俄排俄的问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更换成亲俄的领导人;去军事化就是摧毁乌克兰军事力量,并把乌克兰纳入俄罗斯军事控制之下,粉碎北约借由乌克兰对俄实施军事压制的梦想。目前看,除非乌克兰总统出现大的意外,否则,这两个目标会向普京预想的反方向发展。

以武力对一个主权国家内政进行干涉,道义尽失后又施以核恐吓,而且是针对全世界。我不知道这是政治家的高明还是街头混混耍流氓?

user avatar

因为普京依靠钻宪法的空子和各种特殊手段,已经连任四届总统两任总理。然而当年承诺的20年还一个伟大的俄罗斯完全没有实现。俄罗斯经济凋敝,发展缓慢,国内民众对他有很多不满。为了转嫁国内矛盾,普京需要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支持。所以普京就打了他觉得十拿九稳的一仗,在没有充分准备和动员的情况下,搞了一次军事冒险。

说白了,普京打这一仗,就是为他自己打的,俄罗斯人并不理解也不支持。战前一天对莫斯科民众的采访,大部分老百姓都觉得不可能发生战争,也没必要打仗。开战以后,各地老百姓也都爆发激烈的反战游行,这种刚开战即反战的情况在战斗民族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网上说的什么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开战、新纳粹逼迫俄罗斯开战,都是扯淡。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北约不是俄罗斯的威胁。

user avatar

不过如果打起来,就说不上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