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乎集中在他关于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的讨论,但其实杨安泽并不搞身份政治。他也不搞民主党内建制那套“反特朗普”的宣传战,而主要是利用自己建构的“硅谷企业家”身份,以一套通过全民每人每月发1000美元的政纲,解决科技发展、特别是自动化带来的失业问题。得到不少媒体的光环、和众多保守派白人底层工人的支持。另外,他说要击败特朗普,必须是一个数学好的亚裔男,利用亚裔的刻板印象来提高自己在竞选过程的辨析度。
其实杨安泽极少在主流媒体上详谈身份政治的问题,会谈到身份政治的问题的场景,一般是在亚裔观众的场合、和黑人观众为主的breakfast club。主流的、以白人观众为主的媒体也会极少问到他关于身份政治、族群利益的问题。白人观众群体更关注“就业”、“家庭“、”经济“、”环境“、“军事”这些分类的话题,并不会太关注“少数族裔”、“有色人种”这个分类方法下的议题。
在这个问题很多答案提到,在人口数据和分布上亚裔并不是强大到能影响大局的势力,因为亚裔主要住在加州和纽约州,怎么投也会是民主党。但是,亚裔能有一个声音杀出重围(不仅仅是做到程序上的参选,而且还能在辩论环节、在舆论界掀起风波),本来就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这其实也少不得亚裔群体最近在美国的政治觉醒,越来越多的亚裔政客参与政治、越来越多亚裔观众关注美国的政治议题、学校里也越来越多亚裔学习计算机、工程、金融、法律、医学等等以外的东西、不断扩大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近年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应该是Crazy Rich Asian这个全亚裔演员、导演电影的成功,亚裔不断开始代表自己、声音不断提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白人政客代表。
在亚裔问题上,他在加州的一个场合指出,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亚裔将必然会面临主流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排斥;亚裔必须继续加强自己的人政治参与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关于黑人问题,在breakfast club的访问里他受到了黑人主播的一些挑战,感觉没有太深入、切入地谈论这些问题,杨安泽主要谈到的措施也是推进有色人种借贷的便利、帮助有色人种创业等,以及一些可能比较虚的“补偿历史遗留伤痕”等等象征性政策。
跟自由派的黑人政客、政治活动家相比,他比较身份政治的议题轻描淡写。在身份政治上的路线主要还是团结大多数,毕竟如果要在民主党自由派内获得平台,还是要听命于体制中的主要为白人的主流自由派控制者。另一方面,身份政治在美国有种被(特别是右翼保守派)厌烦的趋势,淡化身份政治问题也有助于他得到保守派的响应。某种程度上他要利用右翼白人保守派工人的支持,在政治媒体上、在民主党平台里杀出重围。下面我说说他怎么利用他的科技政纲来得到这些面临较高失业风险的白人劳工的支持(正是他们在2016把特朗普推进白宫)。
跟现在这个知乎问题答案中的主要关注点不同,杨安泽的成名并不是因为利用自己的亚裔身份来大搞民主党那套身份政治,而是因为提出科技发展、全民发现金的政纲。如果真要说他利用了什么身份,他打的主要是推动科技发展、推动创造新经济就业的硅谷企业家身份。
杨安泽认为特朗普之所以当选,是因为特朗普利用了工人阶级对现状的不满,通过把问题归咎于移民、贸易、美国办企业税太高,而用“把非法移民赶出美国”、“把工作(从中国)带回美国”等等排外政纲实现上台。对于特朗普提出的解决方案,杨安泽认为,美国工人阶级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移民、贸易等等这些替罪羔羊,而是过去数十年来的自动化趋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而造成的副作用。他的观点,建基于他过去多的创业和做风险投资的经验中,得到的观察。
以自动化、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等新科技发展为代表的趋势逐渐取代旧的工作,例如他在主流电视、网络媒体经常谈到自己跟爱荷华货车司机的对话:无人驾驶的发展必定会取代美国数百万货车司机的工作,因为无人驾驶可以做到降低车祸风险,一天可以工作24小时。现在货车司机一天开十几小时,其实十分危险,经常需要用药提神。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对提高美国社会生产力有正面作用,但这数百万货车司机的生计,也会成巨大问题。
杨认为,硅谷那帮企业家给这些货车司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太关心这个群体的切身利益。而这个在以前“被忽略”的群体就是特朗普的主要目标观众、在2016年把特朗普投上台的群体。
除了货车司机,将来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力工作将会被机器、数据和自动化等等新科技取代,例如,沃尔玛的收银员、餐厅的服务员、实体购物中心的售货员等等。巨大的失业问题会对未来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他认为当下美国政治更有意义的政治讨论是找出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考虑美国人民怎么继续“向前迈进”,而不是左右斗争、也不是“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更不应该找替罪羔羊。
因为这个政纲,就连保守派喉舌fox、著名的主持人主持Tucker Carlson都说自己十分同意这个民主党候选人,这是他获得网络热度的重要转折点。而上了Joe Rogan和Ben Shaprio这些受年轻保守派观众欢迎的主持人YouTube访谈节目进行得深度讨论,进一步提高他在网络场域的名气。
另外,他还有其他一些非常受年轻观众欢迎的话语,例如他说他要成为“第一个用PowerPoint发表国情咨文的总统”、说自己能击败特朗普,是自己是因为数学好的亚裔男、爱用Excel。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全民每人每个月无条件发1000美元现金,前期他称作“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因为担心会被保守派指责为“社会主义”,最近开始改名为“自由分红”("freedom dividend"),增加“资本主义”、“美国”的色彩。在竞选活动中,多次强调全民基本收入是三百年来多个美国历史名人的理想。
主要目的是,这些面临失业的群体可以得到一条标准很高的最低社会安全保障线(safety net),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从而实现解放双手,寻找新的职业出路。他认为如果民众如果可以自由支配这每个月1000美元,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养活家人等等的问题。
全民当码农也显然不是一个现实的出路;你不可能让一个四五十岁的货车司机重新开始学编程跟年轻码农竞争。杨认为,其他92%的非码农,其实可以不用担心去哪家公司工作的问题,而去想想怎么创业、怎么搞艺术创作、怎么搞NGO这些以前人类没有资源去实现、但现在因为科技发展得到解放的生产力。
大部分的质疑也主要集中在“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作为硅谷企业家,他觉得应该向亚马逊、Google、Netflix这些不怎么交税的科技盈利大户开刀、具体是建立起某些发达国家施行的增值税系统向这些集团抽税。基本收入带来对消费经济的刺激,可以带来更多政府收入。
(2019年6月补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政纲中,认为这每人每月1000美元,可以用来解决之前一直有非常大争议的医疗保险和教育等福利问题,无需额外再抽税支援福利系统。
另外的质疑便是,把这1000美元现金发给别人,会不会被滥用?他的反驳是,多个实验研究表明不会,这种质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常常假设自己比别人更理性、更懂得用钱。而他也自掏腰包发钱给几个家庭做实验。
因为他哥哥是心理医生,他认为应该在白宫增设心理咨询师的职位,加强民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全民基本收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澳门因为博彩业收入的丰厚,政府也每年给澳门市民无条件每年发一万元现金;而他也常常举阿拉斯加州的例子,来证明全民基本收入可行。
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确实也一直在促进政府完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给个体垫一个缓冲的气垫,从而不断解放人类的生产力和更高端的科技发展、进一步提高这套保障制度的基准。但是在美国,跟澳门、或者有石油收入相比,最大的阻力,应该是来自于行业操作更为复杂的科技商业巨头。这些巨头常常有在避税天堂中设立空壳公司,转移账本和资金,达到避开美国税项的目的(例如亚马逊在卢森堡的操作)。
(2019年6月)现阶段他要突围民主党初选辩论,最应该瞄准的是网络支持度不低、主张全民免费医疗、免费高等教育的桑德斯老爷子(Bernie Sanders),另外要提防更年轻的Pete Buttigieg,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阶段上瞄准民主党建制、更有胜算的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和参议院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
他在日前北卡的竞选活动后,拉斯维加斯的赌博市场一度把他列为第三热门,仅次于拜登和特朗普。
不过,种族问题严重的美国社会,应该还没准备好迎接一个亚裔总统。
美国要解决种族问题,平权措施被许多美国国内的族群研究、甚至华裔研究证明是十分重要的、解除白人支配、促进种族平等的措施。种族平等也不代表通过压制华人的利益来让黑人收益。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具体应该是实现怎样的平权操作、保障不同族群的利益。对于华裔来说,除了常上知乎的知识分子和富裕、中产阶层,也有很大一群低收入移民的后代,会得到平权措施的帮助。
杨安泽经济学完全正确。虽然人工智能只能代替一半的工作,但只要美国印钱,中国人墨西哥人印度人越南人自然会为得到这些美元而甘愿当苦力,因此可以代替美国人的另一半工作。高贵的美国人除了打篮球,唱歌,炒股票和打仗以外,什么都不需要干。相比之下,特朗普愚不可及,居然认为美国人吃饱了撑的想去干挖煤,炼钢之类的工作而被中国人抢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