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机被导弹追杀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像沙罗曼蛇,怒首领蜂,捍卫战士那样躲一躲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玩家在玩《沙罗曼蛇》、《怒首领蜂》、《捍卫战士》这类经典的射击游戏时,都体会过那种在弹幕中穿梭、躲避攻击的刺激感。但现实中的飞机,尤其是被导弹追击时,情况可就复杂多了,绝不是游戏里那么简单。

咱们得从几个核心原因来聊聊:

1. 游戏 vs. 现实:弹幕设计的根本区别

游戏: 游戏里的“弹幕”是为了提供乐趣和挑战而设计的。它的轨迹、速度、密度都是预设的、程式化的。开发者会精心计算,让玩家有“一线生机”,通过技巧和时机来躲避。那些五颜六色的子弹,虽然看起来密密麻麻,但实际上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螺旋式发射、固定角度扫射等等。
现实: 现实中的导弹,特别是现代空对空导弹,是主动追踪目标。它有自己的制导系统,能根据飞机的机动来调整飞行方向。它不是“发射出去就一直直线飞”,而是会像一只“数字眼睛”一样,不断计算如何最有效地拦截飞机。

2. 导弹的“智能”与飞机的“被动”

导弹的制导: 现代导弹,比如红外制导的,会锁定飞机发出的热量;雷达制导的,则会锁定飞机的雷达回波。一旦锁定,导弹会不断调整自身的飞行姿态,“转弯”来对准飞机。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飞机突然急转弯,导弹的“眼睛”也会跟着看向你转弯的方向,并随之改变轨迹。
游戏的“躲避”: 在游戏里,你之所以能躲,是因为敌人的子弹是预设的固定轨迹。比如,一片子弹从屏幕右上角斜着飞过来,你只需要向左下方移动,避开它们的“直线”就行了。这种躲避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敌人发射模式的记忆和预测。

3. 现实中的“闪避”手段:与游戏截然不同

那么,现实中的飞机被导弹追击时,到底会怎么做呢?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和游戏里的“躲子弹”是两码事:

释放干扰物(Flares & Chaff):
Flares(热焰弹): 这是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主要手段。飞机发射Flares,这些Flares会释放出比飞机发动机更高的温度,制造一个“假目标”。导弹的红外传感器很容易被这些更炽热的Flares吸引,从而脱离对飞机的锁定。这就像游戏里突然冒出来一个非常闪亮的、会动的“加分道具”,让敌人扑过去一样,但目的完全是迷惑对方。
Chaff(箔条): 这是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的。飞机释放Chaff,这些是细小的金属丝或金属箔片,它们会形成一片“金属云”。这片金属云会反射雷达信号,制造大量的“杂波”或“假目标”,让敌方雷达和导弹的雷达导引头难以分辨出真正的飞机目标,从而干扰锁定。这有点像游戏里突然出现一片密集的“干扰信号”,让敌人的瞄准变得困难。

机动规避(HighG Maneuvers):
高G力机动: 飞机不是简单地“左右平移”就能躲开导弹的。它们会进行极端的机动,例如急剧爬升、俯冲、大坡度转弯,承受巨大的G力。这种机动是为了让导弹的过载能力(导弹转弯的能力)达到极限。
导弹的过载限制: 导弹虽然能转弯,但它也有自己的物理极限。它不能瞬间完成180度的急转弯。飞行员会利用这一点,通过快速、大幅度的动作,迫使导弹“跟不上”,或者让导弹的飞行轨迹偏离,最终可能错过目标。
“躲一躲”的概念: 在游戏里,你躲避的是弹幕的“路径”。在现实中,飞机进行的“机动规避”是为了“破坏导弹的锁定”和“让导弹来不及拦截”。它不是简单地“走位”,而是要用飞机的性能去对抗导弹的制导能力。

电子战: 现代飞机还装备有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可以通过干扰敌方的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等,来降低导弹的命中概率。但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躲避”概念,属于主动对抗了。

4. 游戏与现实的“威胁等级”对比

游戏: 即使被击中,通常只是扣除一次生命值,或者损失一架飞机,下一架还是能接着玩。玩家可以“尝试错误”很多次。
现实: 一旦被导弹成功命中,后果是灾难性的。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飞行员必须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最精准、最快速的反应。

总结一下:

游戏里的“躲避”是基于预设轨迹的避让,是一种“走位”的艺术。而现实中飞机被导弹追击时,“躲避”不是简单地往旁边一闪,而是通过释放干扰物迷惑导弹的传感器,以及进行超越导弹性能极限的剧烈机动来破坏锁定。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残酷的对抗过程,飞行员的技能、飞机的性能以及电子设备的配合都至关重要。

所以,下次你在玩《沙罗曼蛇》时,享受那种在弹幕中穿梭的快感吧!但请记住,现实中的天空,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题主是军盲,那我也用军盲听得懂的方式解释好了。

航展上的表演时速一般在500公里甚至更低,这种速度下在导弹眼里你和静止是没区别的。

好比你在高速上开到130,超车后前面突然出来一辆70的慢车,不管是你还是他,有那个反应时间避免相撞吗?

2:导弹和飞机都有一个概念:能量。

强大的发动机和机体高推重比可以带来更高的能量。

还是一样的例子:

假设前面那辆时速70的车能量非常充沛,现在它距离后车50米,但它百公里加速只需1秒(现实里除了直线加速赛车应该没有这么变态的,这里只是为了更形象就这么设定了),那么在一秒内它就可以加速到170km,直接甩开时速130的后车。而即使前车是完全静止的,50米在130的速度下也需要1.38秒,更不用说前车是有初始速度的。

懂了吧?

回到空战:

导弹在动力段(发动机工作的阶段)的能量是有人战斗机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的,但是战斗机相比导弹有个优势!它的引擎是可以长时间提供动力的,而导弹发动机通常只能工作十几秒到几十秒,在导弹发动机关机后,除非采取高抛弹道,不然它的能量始终是衰减的,并且导弹每次机动都会衰减大量的能量。

现代战机的交战速度通常在高亚音速/超音速阶段,这个速度通常是中距弹最终速度的1/4,格斗弹最终速度的1/2.5左右。

既然导弹的能量有限,那么战斗机摆脱导弹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耗它的能量。

如何消耗导弹能量?

无非就是几个简单的思路:

1.频繁变更飞行高度。

2.尽量低飞,因为低层大气更稠密,导弹能量衰减更快,并且越接近地面,就会产生越多的雷达杂波,能干扰主动雷达导弹的追踪精度。

3:让导弹的飞行轨迹变长,说白了就是绕圈。

以上都是被动的机动躲避导弹的方法。

现实里应对导弹的方法要多的多:

使用电子干扰直接烧掉导弹的制导元件。

使用拖曳诱饵,箔条等。


说了这么多战斗机方面,那导弹自然也是会进化的。

为了提高导弹的能量,新一代导弹有两种方式:

1.冲压发动机,比如流星导弹

这类导弹增加了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延长了动力段时间,缺点自然是加速度不如传统的火箭发动机快。

2:双脉冲发动机:这种火箭发动机说的最简单就是有两段药柱,一段提供初始速度,当导弹接近敌机后第二段燃料开始工作燃烧,提供中末段加速。

现代空空导弹全部是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的,这种发动机不能随时关机开机,所以双脉冲发动机的技术实际上要求是很高的。

至于第四代红外成像格斗弹。。。。战机只能自求多福了(撒热焰弹也很难有效果)。

当然最近也有像俄罗斯发展的主动激光对抗设备等剑走偏锋的方式,具体效果也很难说。

未来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战斗机上出现类似坦克主动防御系统一样的轻型“反空空导弹”。

差不多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玩家在玩《沙罗曼蛇》、《怒首领蜂》、《捍卫战士》这类经典的射击游戏时,都体会过那种在弹幕中穿梭、躲避攻击的刺激感。但现实中的飞机,尤其是被导弹追击时,情况可就复杂多了,绝不是游戏里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几个核心原因来聊聊:1. 游戏 vs. 现实:弹幕设计的根本区别 游戏:.............
  • 回答
    在现实中,飞机躲避追踪导弹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过程,涉及到飞行员的技能、飞机的设计、先进的电子对抗措施(ECM)以及战术的运用。以下将详细阐述飞机如何应对和躲避追踪导弹:核心原理:打破或干扰导弹的锁定和追踪机制追踪导弹的工作原理通常是依靠特定的传感器(如红外、雷达、激光等)来锁定和跟踪目标。飞机躲避.............
  • 回答
    作为一架现代战斗机,或者说任何执行危险任务的飞机,时刻保持警惕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被导弹锁定,这绝对是最令人心惊肉跳的时刻之一。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自己被盯上了呢?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咱们飞行员和工程师们呕心沥血设计出来的一整套精密系统在工作。简单来说,我们有一套叫做“雷达告警接收机(RWR)”.............
  • 回答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在飞机上解数学方程,结果被误认为恐怖分子,导致航班延误。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的,但也确实挺让人无奈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据报道,这位教授当时坐在商务舱,随身携带了一本关于计算数学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各种数学公式和符号。他在飞机平稳飞行后,就开始埋头计算起来,可能是因为题目比较复杂,他.............
  • 回答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想用你的尾翼去撞后面超你的车一样,听起来好像能干,但实际上,现实情况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战斗机设计时的“设计理念”和“物理法则”。战斗机之所以叫战斗机,是为了在空中争夺制空权,它的设计核心是“向前突击”、“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以及“规避威胁”。导弹作为其.............
  • 回答
    首先,澄清一下《绝密飞行》这部电影的剧情。在电影中,攻击中亚恐怖分子基地的情节,核泄漏并非源自导弹在外部被击中,而是恐怖分子企图盗取并引爆一枚装有战术核弹头的导弹,导致核材料泄露和爆炸。电影中的场景是虚构的,旨在营造戏剧冲突。现在,我们来详细解答关于“装载核弹头的导弹在外部被击中是否会引起核爆炸”以.............
  • 回答
    苏联的航母,特别是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确实在设计理念和使用方式上与美式航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围绕其搭载的飞机和导弹。要说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说法有其道理,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航母的核心功能。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其设计理念是围绕着一整套完.............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令人痛心,也确实是很多人在事后思考时会提出的疑问。为什么在911事件中,美国没有选择用导弹击落即将撞击大楼的飞机,以避免更大的灾难呢?这背后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充满伦理困境和现实操作难题的决策过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事发突然与信息延误:导弹的“不可能性”.............
  • 回答
    飞机和导弹在设计目标、工作原理以及所面临的限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使得飞机很难,甚至说几乎不可能达到导弹的飞行速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基因”和“约束”。首先,咱们得把飞机和导弹看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飞机的基因:载人、可控、可持续飞机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安全、稳定地将.............
  • 回答
    肩扛式防空导弹,咱们俗称“肩扛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什么飞机都能被它轻易拿下的。它虽小巧,威力却不容小觑,主要目标还是那些飞行高度不高、速度相对慢的飞机和直升机。你想啊,这种导弹是单兵携带的,操作起来得靠一个人。所以它首先得解决“看得见”和“打得着”的问题。这意味着它对目标的射程和射高都有一定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任何可能带有“AI痕迹”的分析模式,尝试从一个更人性化、更具情境化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国家政府的行为,即使事后被证明“事与愿违”,民众是否会立刻将其推翻,这背后.............
  • 回答
    要化解台湾方面部署的防空导弹对解放军空军,例如歼11和轰6等型号飞机造成的威胁,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军事战略问题。解决这一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技术、战术到情报、心理等各个维度进行部署和实施。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可行的思路,并力求以一种更自然的、非AI生成的方式来表达。首先,我.............
  • 回答
    未来海战,潜艇搭配导弹的作战模式是否能彻底颠覆航母战斗群的主导地位,成为海上的绝对王者?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充满博弈和演变的复杂命题。我认为,虽然潜艇+导弹的组合将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但要完全取代航母和飞机,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一种协同发展、相互制衡的局面。潜艇+导弹的致命吸.............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坐在一架飞机上,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场长达55小时的“马拉松式”飞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三四天的时间,但对于飞机来说,这可是一段相当漫长且需要精心计算的旅程。那么,在这55个小时里,这架飞机究竟能飞多远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回答的问题,里面涉及不少门道。.............
  • 回答
    波音公司CEO向遇难者家属道歉,并承认飞机系统故障,这无疑是波音公司近期面临的一系列严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件事的发生,以及其背后的复杂性,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CEO的道歉本身是一个标志性的姿态。 在涉及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故面前,一家公司的最高领导者亲自出面,向遇难者家属道歉并承认责任.............
  • 回答
    这事儿,我跟你说,真不是空穴来风,我身边就有朋友这么抱怨过。飞机上的食物,尤其航空餐,那味道说实话,大部分时候确实是让人提不起什么食欲,感觉跟嚼蜡似的。很多人都觉得是航空公司抠门,食材不行,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真就出在咱们自己身上,具体来说,就是飞行过程对咱们的味觉和嗅觉造成的影响。这事儿吧,.............
  • 回答
    飞机那玩意儿,说实话,感觉就像一个精密的艺术品,由无数个部件组成。每次听到“飞机的每一个零件都不能有丝毫松动”,心里都捏把汗,总忍不住想,那起飞前到底得把它们拧一遍才放心吧?这想法其实也对,但真要一项一项地“拧一遍”,那可就有点误会了。你想啊,一架飞机上,从引擎到起落架,从机翼到每一个小小的传感器,.............
  • 回答
    山东滨州发生的这起小型飞机坠落事故,造成机上三名人员不幸遇难,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对于事故的原因和这类小型飞机的安全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事故原因的可能性分析要准确判断事故原因,需要等待官方的详细调查报告,但从一般情况和过往的事故案例来看,小型飞机坠落的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出于一片好意,带着美好的愿望,结果却给一飞机的人添了堵,还差点酿成大祸。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那讨论的热烈程度,简直比过年还热闹。咱们先不急着下定论,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事情本身:心意不等于行为的合理性首先,从这位老太太的角度来看,她绝对是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