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80 岁老太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导致飞机故障延误?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出于一片好意,带着美好的愿望,结果却给一飞机的人添了堵,还差点酿成大祸。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那讨论的热烈程度,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咱们先不急着下定论,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事情本身:心意不等于行为的合理性

首先,从这位老太太的角度来看,她绝对是出于善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祈福、祭祀、投币许愿,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民俗活动。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比如出行前,人们总会想做点什么来保佑平安顺利。这位老太太可能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觉得往发动机里扔硬币,就像在庙里烧香拜佛一样,能给旅途带来好运。她可能根本没意识到,飞机发动机那可不是什么神龛,而是一个精密到极致的机械设备。

我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飞机在停机坪上准备起飞,乘客们或安静地待着,或聊着天,心情或是期待,或是略带忐忑。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了异常,然后是一阵骚动。最终查明原因,竟然是有人往发动机里扔了硬币!这个发现,估计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就像你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工厂里,看到有人在精密仪器上烧香一样,那种错位感非常强烈。

技术层面的解读:小硬币,大麻烦

从技术层面来说,飞机发动机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那可不是你家冰箱或者洗衣机那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简单来说,发动机就像飞机的“心脏”,它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然后与燃油混合,经过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这个过程对空气流量和叶片的精度要求极高。

往发动机里扔硬币,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它在高速旋转的叶片面前,就可能变成一颗威力巨大的“炮弹”。

物理撞击: 硬币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到发动机内部的叶片上。这些叶片非常精密,制造工艺要求极高,稍微一点点损伤都可能影响其平衡和性能。一旦叶片被撞坏、变形,甚至被击碎,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叶片损坏: 受损的叶片可能无法正常旋转,导致空气流量不畅,发动机效率下降。更严重的是,如果叶片碎片飞溅,可能会击毁更多的叶片,甚至损坏发动机的其他部件,比如燃烧室、涡轮等。
火焰中断/异常: 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是连续且稳定的。硬币的进入可能会干扰气流,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甚至引起火焰的突然熄灭(火焰中断),或者产生不正常的燃烧(比如回火)。
机械故障和火灾风险: 一旦发动机出现严重的机械故障,轻则失去动力,重则可能发生空中停车、发动机起火等灾难性后果。虽然这次事件中发动机只是出现故障延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它暴露出的潜在危险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一枚小小的硬币,在发动机这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里,其破坏力是不可小觑的。这就像你把一把沙子扔进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精密钟表里,后果不堪设想。

社会层面的反思:认知差与安全意识

这起事件最令人关注的,其实是背后反映出的社会认知和安全意识问题。

代际认知差异: 这位老太太的年龄,让她经历了一个时代变迁。在她的成长年代,科学技术远没有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和神秘感。她可能更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这种认知上的代沟,是理解她行为的一个重要角度。
民俗与现代科技的冲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很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一些传统观念却依然根深蒂固。如何将古老的民俗与现代科技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融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显然,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已经远远超出了“不冲突”的范畴,而是对现代科技安全规则的直接挑战。
安全教育的普及度: 这件事也暴露了航空安全教育在某些群体中的缺失。对于飞机这个高度敏感的交通工具,人们应该有基本的安全认知。不应该随意投掷任何物品,尤其是可能对飞机造成影响的物品。这不仅仅是针对这位老太太,也是对所有公众的提醒。航空安全,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维护。
人性与规则的博弈: 很多网友在评论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老太太的同情,认为她“好心办了坏事”。但也有很多人强调,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触犯了安全规则就是错误的。这正是人性中的“情”与社会运行中的“理”之间的一种张力。在现代社会,规则往往是保障大家安全和秩序的基石,个人的“情”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处理方式与舆论倾向

事发后,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讨论。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会涉及到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但考虑到这位老太太的年龄和其行为的非故意性(相对于故意破坏),最终的处理往往会以教育、批评为主,可能还会受到一定的行政处罚,比如罚款。

舆论方面,大家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有同情的,有批评的,有调侃的,也有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的。很多人通过这件事,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航空安全的严肃性,也对一些传统观念的适用性产生了反思。

总结一下:

这位八十岁老太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乌龙,但深究下去,它触及到了代际认知差异、民俗与科技的冲突、安全教育的普及以及人性与规则的平衡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传统观念和现代文明碰撞时可能出现的尴尬与困境。

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飞机延误,乘客们多有抱怨,但万幸的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无疑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在拥抱传统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公共安全。有时候,我们最淳朴的愿望,也需要借助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去实现,而不是用一种潜在的危险方式去冒险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往一切高台、见底蓄水处和地势凹陷处抛掷硬币,是我国劳动人民表达和寄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撒下硬币,便是播种希望,故而又称“大撒币”。

我国各类新民俗的发展宛如一条星河,在满足劳动人民淳朴的精神与心灵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user avatar

作为乘务组人员,这里不得不向大家普及一个知识了。

飞航班时祈福和平时生活中的不太一样。硬币是没有用的。

用粉红色百元钞票填满当班所有机组乘务组人员的飞行箱,祈福才最有效最诚心。

不信你可以问问机长,问问主任,大家都知道。


客舱广播:

各位男女施主,欢迎和感谢您搭乘中国XX航空公司祈福航班,本架飞机机组人员人手一个飞行专用功德箱,它们分别位于客舱的前部,中部和后部,请您不要将硬币投入飞机的发动机中。我们接受英镑,欧元,美金,人民币等大额钞票祈福。为便于旅客祈福,微信和支付宝等祈福支付方式请在飞机滑行前扫描您座椅前方的二维码。目前,国际信用卡正在筹建中,暂不支持使用,敬请谅解!

欢迎您选择你喜爱的祈福功德箱支付方式。

祝您祈福愉快。



user avatar

很庆幸!

碰上“见缝插针,见“洞”撒币”的人,简直是无语!

一场灾难被制止了,感谢有责任心的举报者。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感觉很庆幸。如果这个飞机飞到高空中颠簸的时候那些硬币撞击了发动机的话,那就是灾难了。

(发动机受损图)

第二想法是?为什么没用廊桥?要知道廊桥是可以避免这种案例的最佳方式。

然后就搜索了下,发现,原来原因很多。

———不用廊桥的可能原因———

1.由于航班密集,廊桥数量不够;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尤其对于航班密集的机场,廊桥往往不够

2.停靠的飞机机型与桥位要求的机型不相符;


其他原因还包括:

3.航班延误以后,原定的廊桥留给其他飞机了,看上去空的廊桥其实马上就有飞机来停靠; 4.由于海关监管原因,国内航班接飞国际航班时,要求停在远机位; 5.航空公司临时更换了机型,原机型偏小且无停靠计划的,更换后的机型按原计划不停靠廊桥; 6.早晨进港时间较早的航班,会被安排停在远机位; 7.基地公司飞机要做航后工作,检查、试车、清洗、除冰等工作必须在满足条件的远机位进行; 8.同一架飞机进、出港停留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会被安排停在远机位; 9.带有国内段的国际航班,根据边防检查、安全检查的要求,为确保国际、国内旅客能够有效分流,也要求停在远机位; 10.有时为了节省排故时间,飞机会被停放在接近维修工作区域的远机位,以方便基地公司维修。

———最大程度避免“撒币人”———

尽管我们有n多理由去谴责这位“撒币人”,也可以加大惩处力度。


然而,“撒币人”是不可预期,也是不可靠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去做好防范措施。

以前坐飞机,也走过楼梯,但是一般旁边空姐和安保人员会做成“人墙”,防止有人跑到其他地方

就像这张图,老太太走到发动机前,祈祷加扔硬币,这种行为还是很容易发现的。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地勤人员可能得麻烦一些。

还有,就是增加廊桥,尽管麻烦点,投资多点,但是毕竟飞机事故无小事,尽量避免。


最后,不与“撒币”争长短,只能尽量做好一切避免“撒币人”出现的可能。

user avatar

正式回答这道问题之前,请先允许我为曾经在知乎上的一些错误言论道歉。 我曾经在知乎上评价一些知友为“百度法学家”并藉此批驳他们答案(在法律层面上)的无稽,现在我为以往不成熟的言论深深懊悔。这个问题下的答案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我要对这些错误判断作出深刻的反省。 这个问题下多位知友的高见,尤其是对于“破坏交通工具罪"和“恐怖袭击未遂”的分析别出机抒、独具一格、自创一派,很明显是并未参考任何词条,完全是自行独立创作的,甚至后一个罪名我从未听说过,足见知乎论坛的藏龙卧虎。

我以往”百度法学家"的论断严重侮辱了百度,也污蔑了具有创造精神的各位,在此诚恳致歉。 另外由于个人见识的浅薄,我以往对大家了解法条作出了错误的书籍推荐,在此特别更正:

对于很多知友而言,完全不需要阅读诸如张明楷、高铭暄等名字都没听过的专家的著作,百度(搜狗)百科已经是一个足够良好的法律检索工具,它可以避免一些基本错误,更为贴合大家的需求,我隆重向大家推荐它。


-----------------------------以下为答案正文--------------------------------------------------------------------------------

先上结论:不予处罚的决定合法合理,应当追究老太的民事责任。

希望大家可以集中火力到正确的领域,不要误伤。

分析:

1、刑事层面——关于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

关于119条过失情况(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于前后两款的关系,有

造成严重后果是构成本罪重要的法定要件之一。所谓严重后果是指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如交通工具颠覆、互撞、起火、爆炸、车毁人亡等。只有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并未引起严重后果,不构成本罪

很显然,由于没有造成法律规定的严重后果,此处不构成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


刑事层面——关于破坏交通工具罪

法条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本罪的构成要件,有

破坏交通工具罪必须具有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

其中直接故意指的是: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指的是: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因为实际上没有造成法律规定的严重后果,显然此处不能适用过失情况的条款而只能考虑故意情形。

本案是否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取决于老太是否明确知晓向发动机中投掷硬币可能造成发动机损毁及恶劣事故,此处是否明知应当考虑到行为人本身本案是否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取决于老太是否明确知晓向发动机中投掷硬币可能造成发动机损毁及恶劣事故;就新闻报道来看,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认定证据不足,不能成立

我顺便多一句嘴,上面的分析没有任何难度,全部内容都以最浅显的文字记录在搜狗百科的词条中,我真的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还会有答主在谈破坏交通工具罪,这应该是百度法学家都不会犯的错误。


2、治安管理处罚层面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原则上说,由于老人的行为实属无知,是否构成对治安管理的违反也有点争议。但是退一步来说,即使老太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因为年龄问题不能适用行政拘留而只能适用罚款,且罚款数额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定。

必须说明的是,《处罚法》之所以对高龄老人不适用拘留,除了人道主义考虑外,更主要的还是现有拘留场所往往不具备应对老人紧急状况和医疗护理的能力,如果要求取消拘留的年龄限制,各地必须在相关设备和配置上进行大幅度的更新提升,这会产生巨量的支出和成本。

且《处罚法》一般针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轻行为,即使拘留也处罚较轻,时间较短,为此投入巨量支出是否值得确实是存疑的。


3、民事责任

事实上我觉得这一块才是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

国民的一些陋习如何处罚在实务上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从主观恶意上说,这些陋习虽然可恶却没有足够严重到触犯刑法,从治安管理处罚层面考虑,有时陋习造成的恶果过大,又会觉得处罚明显畸轻,这就是民事赔偿出马的时候了。

实际上本案如果当事人被提起民事诉讼,付出的代价绝不会轻,也足以警醒后人。

譬如说如果机场方面起诉,单一目前披露的信息,胜诉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仅仅发动机检修费用就可索赔近百万元;在飞机延误对机场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堪称一币千金。

这还不算因为老太投币行程延误的数百位乘客,原则上他们也可就被延误的时间损失向老太起诉,虽然单人金额未必高,如果人人依次办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之所以某些知友义愤填膺,不过是对我国法律系统的无知,误以为刑事上不处罚就可以逃出生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荒谬。

如果大家真的关心“恶有所罚”的正义,绝不应该在不应处罚的刑事和行政拘留领域胡搅蛮缠,而是应该在老太理应付出惨重代价的民事赔偿领域给当事的机场和乘客以舆论甚至是金钱(律师、诉讼费)支持,这才是真正的“神队友”。


完。

user avatar

重罚


我不想哪天坐飞机碰到这样一个神队友,因为他人的无知导致自己XX,简直防不胜防。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的风气,对是与非的判断。

引用工口帝君的答案:“坐看后续处理,如果一个人老了就不赔偿不处罚,那么中国依法治国的口号就是一个笑话”

不能罚到该女乘客重视,从而避免这类行为再出现的话,很难让我接受。

user avatar

这祈的怕是冥福

user avatar

我就很看不惯你们这些人,说什么老奶奶扔硬币祈福是“撒币”啊,说话阴阳怪气。


这TM叫“恐怖袭击未遂”!人家老奶奶是老当益壮的恐怖分子,你们说话放尊重点。


这要是飞机起飞了,发动机进入异物单发失效甚至起火爆炸,分分钟马航附体好吗,给老奶奶的专业技术与创造力点赞。作为这类袭击的开山鼻祖(最起码也是之一),说不定以后就统称“浦东机场老奶奶”式袭击了。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知乎老透明,打球回来突然发现人生第一次过K了,真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啊啊啊啊啊!老铁抱个拳,没毛病!!!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老生常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人生在世,最怕遇到撒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