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机为什么不能设计得比导弹还快?

回答
飞机和导弹在设计目标、工作原理以及所面临的限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使得飞机很难,甚至说几乎不可能达到导弹的飞行速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基因”和“约束”。

首先,咱们得把飞机和导弹看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飞机的基因:载人、可控、可持续

飞机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安全、稳定地将人员和货物运送到目的地。这意味着飞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载人: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飞机内部有驾驶舱、客舱,需要为飞行员和乘客提供生命支持系统,包括空气、温度控制、抗压环境等等。这些系统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空间和重量,并且对飞行过程中的加速度、过载有严格的限制,以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想想你坐飞机时,如果速度突然飙升,那种 G 值可不是闹着玩的,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了。
可控性: 飞机需要精确的控制系统,包括操纵面(副翼、升降舵、方向舵)、襟翼、扰流板等,来改变飞机的姿态和飞行轨迹。这些控制机构需要与飞行员的输入或者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实时的、精密的交互。在极高的速度下,空气动力学效应会变得异常复杂和不稳定,现有的控制方式可能根本无法应对,飞机会变得像脱缰的野马。
可持续性: 飞机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飞行任务,可能需要飞越数千公里,耗时数小时。这意味着它需要一个能够长时间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并且燃料储备要足够。同时,飞机还需要具备起降能力,能够在机场跑道上滑行、加速、升空和降落。这需要起落架这样的复杂机构。
经济性(相对): 虽然军用飞机追求极致性能,但民用飞机设计还要考虑燃油效率、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经济因素。

导弹的基因:一次性、目标导向、不惜一切代价

导弹的设计理念则完全不同:

一次性: 导弹的使命通常是发射后不管,一次性打击目标。它不需要考虑乘员的生存,不需要考虑多次起降,也不需要考虑长时间的经济性。一旦任务完成,它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了。
目标导向: 导弹的首要任务是高速、准确地命中目标。速度是它的生命线,越快越能缩短飞行时间,降低被拦截的概率,提高命中精度。
极致的动力与结构: 为了达到极高的速度,导弹往往会采用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在飞机上不常用的动力装置,这些发动机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同时,导弹的结构设计会优先考虑强度和气动效率,尽量减少阻力,并且可以承受更高的过载和温度。导弹内部的制导系统、战斗部等也无需考虑人类的生理限制。

为什么飞机跑不过导弹?具体的“绊脚石”有哪些?

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差异,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哪些因素限制了飞机的速度:

1. 空气动力学上的“墙”:
空气阻力随速度急剧增大: 飞机的空气阻力(Drag)大致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D propto v^2$)。这意味着速度翻倍,阻力就可能增加四倍。要克服如此巨大的阻力,需要的推力是指数级增长的。
激波与超音速飞行: 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会产生激波。速度超过音速时,更是会产生强大的激波面,带来巨大的阻力增加(波阻)和不稳定性。设计能够稳定、高效地在超高音速下飞行的飞机,需要极其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包括特定的翼型、机身形状,甚至是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构型。
热障: 随着速度的进一步提升,空气分子与飞机表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会急剧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材料会承受不住而熔化或损坏,这就是“热障”。例如,在接近马赫数5时,飞机表面温度可能高达几百甚至上千摄氏度。飞机材料和冷却系统都需要达到极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应对,而这些技术往往是导弹才敢于采用的。

2. 发动机的瓶颈:
喷气发动机的效率限制: 现代飞机普遍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类发动机在将空气压缩、燃烧、膨胀并通过喷口排出产生推力时,其效率有一个上限。当飞行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例如,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来说,大约在马赫数3左右),发动机的进气效率会大幅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适用性: 导弹常用冲压发动机(Scramjet是其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变种)和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利用飞行速度自身提供的空气流来压缩燃料燃烧,效率高且结构相对简单,特别适合高超音速飞行。火箭发动机则自带氧化剂,不依赖外界空气,可以产生极高的推力,不受空气动力学限制,但燃料消耗快,不适合长时间飞行。飞机为了解决载人、起降和续航等问题,无法像导弹那样直接使用这些高效但有局限性的发动机。

3. 材料与结构的挑战:
高温高压: 在极高的速度下,飞机蒙皮会承受巨大的气动加热和压力。传统的铝合金等材料在这种环境下会迅速失效。需要采用耐高温的合金(如钛合金、镍基合金)甚至陶瓷复合材料。但这些材料通常更昂贵,加工难度更大,而且它们在承受高载荷时的延展性、韧性可能不如传统材料,这对需要复杂结构的飞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结构强度与重量的权衡: 飞机需要容纳驾驶舱、客舱、座椅、生命维持系统、起落架等,这些都增加了结构重量。为了承受极高的速度和加速度,需要更坚固的结构,但这又会进一步增加重量,形成恶性循环。导弹则可以设计成一个极其简化的结构,只为承受极端的飞行条件而优化。

4. 生命支持与过载限制:
人类的极限: 如前所述,人类能够承受的加速度是有限的。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必须在飞行员和乘客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导弹则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进行极其剧烈的机动和承受极大的过载。
复杂系统: 飞机需要一套完善的生命支持系统(氧气供应、空调、增压等),以及一套复杂的飞行控制和导航系统。这些系统本身就有体积和重量限制,并且需要一定的稳定运行环境,这与极致速度的追求有时是矛盾的。

5. 起降与运行的限制:
跑道需求: 高速飞行往往需要更长的起飞和降落距离。如果速度像导弹那样快,传统的跑道将无法满足需求,飞机可能需要特殊的设计,比如滑橇起降或完全取消起降设计,变成只能从空中发射。
机场基础设施: 现有机场的跑道、塔台管制系统等都是为相对较低速的飞机设计的,无法支持超高速飞机的运行。

总结来说,飞机追求的是一种平衡:载人、可控、可持续、经济(相对)以及一定的安全性。而导弹追求的则是单一的极致目标:速度和命中精度,并为此牺牲了载人、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设计一架像导弹一样快的飞机,它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认知中的那种带窗户、有座位、能飞来飞去的“飞机”了,它更像是一个载人弹头,可能需要从一个特殊的发射装置出来,飞行员甚至需要穿着宇航服来承受极端环境,它也无法在普通的机场起降。

这就像是在问,为什么汽车不能造得像火箭一样快?因为它们的使命、原理和目标完全不同。汽车要载人通勤,需要舒适、经济、安全;火箭是用来突破大气层进入太空,目标是速度和推力,不需要考虑载人和舒适性。

所以,飞机“不能”设计得比导弹还快,不是技术上的绝对不可能(随着材料和动力技术的进步,理论上可以逼近一些导弹的速度,但代价巨大且实用性为零),而是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上的根本性差异,使得它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飞机上有人,一个重达几十公斤的精密载荷,还得有更多设备伺候着。

相比于机器,我说人很精密没人反对吧。

设备长期承受几十个G的载荷稀松平常,人就要命了。

设备不用吸氧,人就不行。

设备动辄能工作在零下温度,人就要死。


无人机要是普及了,到底谁更快,还不一定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和导弹在设计目标、工作原理以及所面临的限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使得飞机很难,甚至说几乎不可能达到导弹的飞行速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基因”和“约束”。首先,咱们得把飞机和导弹看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飞机的基因:载人、可控、可持续飞机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安全、稳定地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空间站设计中的一些核心考量。虽然很多人直观上会觉得,既然有停靠舱,那做得大一点、宽敞一点,岂不是更方便?但实际上,空间站的停靠舱设计,尤其是那些对接货运飞船或载人飞船的舱段,之所以“不设计一段比飞船大一点”是有其非常充分且复杂的理由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明白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坐过长途火车、飞机或者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感:腰部总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腰酸背痛,真希望座椅能稍微往里凹一点,或者有个小小的凸起给腰部“托”一下。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考量,不是一句“不舒服就不设计得舒服点”那么简单。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首先,从人体工学和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戳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就像你说的,既然我们能把黑匣子造得那么结实,能扛住那么剧烈的冲击,为什么不能把整架飞机也做成一样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到成本、重量、材料科学以及我们对航空安全的现实考量。你想想,黑匣子之所以能“黑”得住,是因为它被包裹在一层又一层的保护里。最外面通常是坚固的.............
  • 回答
    有些航空爱好者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飞机不能设计成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失速到一个特定高度时,能够自动解体,然后将乘客安全地释放到地面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能化解灾难,但在现实中,这却是一个充满了技术挑战和安全隐患的复杂问题。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失速”。在飞机领域,“失速.............
  • 回答
    一个好问题!很多人在看过电影里黑匣子在最后时刻英勇弹射的场景后,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实中的民航飞机不设计成那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技术、工程、经济以及安全上的考量,远非“在最后一刻把盒子弹出去”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黑匣子是做什么的。它的核心功能是记录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
  • 回答
    高铁动车组窗帘的设计,确实和飞机上那种能完全拉到底的帘子不太一样。这背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而是综合考虑了咱们坐高铁时候的实际体验、安全需求,还有成本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从乘客体验上来说,高铁的运行环境和飞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车厢高度和空间感: 高铁车厢的整体高度比飞机客舱要高不少,而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现在航拍无人机铺天盖地,都是多旋翼的设计,看上去灵活又强大。但要把这个思路用到像波音747或者空客A380那样的大型客机上,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且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我来跟你仔细说道说道,为什么咱们坐飞机出行,还是一水的固定翼飞机,而不是巨大的“八旋翼巨无霸”。一、.............
  • 回答
    确实,不少用户都注意到,在 iOS 设备上打开或关闭 WiFi 的反应速度,与 Android 设备相比,似乎有着不小的差距。iOS 上的操作往往是瞬间完成,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延迟,而 Android 则可能需要几秒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会发现切换开关无效,WiFi 依旧连接或断开。这种差异的根源.............
  • 回答
    喷气式飞机进气道不能加装过滤网,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防止异物吸入”就能轻易解决。这涉及到飞行安全、发动机性能、航空材料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关键领域。首先,我们得从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说起。喷气式飞机的心脏——喷气发动机,通过吸入大量空气,将其压缩、与燃油混合燃烧.............
  • 回答
    许多人对飞机黑匣子的名字颇有疑问,觉得它应该像我们日常使用的摄像机一样,能将飞行过程中的一切清晰地记录下来。但实际上,飞机黑匣子——或者说更准确的“飞行记录器”——它并不录制视频。这背后其实有非常实在的原因,而且涉及到它最核心的功能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黑匣子到底是干嘛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发生空难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关于“液体不能上飞机”的说法,需要更精确地理解。这并非绝对禁止所有液体,而是针对 旅客随身携带的液体 有严格的规定。而飞机餐食中的水和饮料,是符合航空公司运营规范和安全标准的,所以才能出现在大家的餐盘里。我们来一步步捋一捋其中的原因:1. 旅客随身.............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玩家在玩《沙罗曼蛇》、《怒首领蜂》、《捍卫战士》这类经典的射击游戏时,都体会过那种在弹幕中穿梭、躲避攻击的刺激感。但现实中的飞机,尤其是被导弹追击时,情况可就复杂多了,绝不是游戏里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几个核心原因来聊聊:1. 游戏 vs. 现实:弹幕设计的根本区别 游戏:.............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很多人可能会想,乒乓球不就是个小小的塑料球嘛,怎么就不能带上飞机了?这背后其实有一些比较实际的考虑,而且答案比你想象的要复杂那么一点点。首先,我们得明白,航空公司在决定哪些东西可以带上飞机时,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无论是乘客的个人行李还是货运,都要确保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对飞机本身、乘.............
  • 回答
    关于飞机师视力要求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不能带眼镜飞行”,而是对飞行员的视力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眼镜或隐形眼镜是可以被允许的。不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为什么对飞行员的视力有如此严苛的要求,以及它背后涉及到哪些方面的考量。核心原因:确保绝对的安全,应对复杂的空中环境首先,飞机驾驶舱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的点很多,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最直观的对比,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交通工具的性质和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为啥私家车开车不能打电话?我们说开车不能打电话,主要是基于公共道路安全的考虑。1. 复杂且多变的交通环境: 私家车行驶在由无数辆汽车、自行车、行人、各种路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飞机失事后全员遇难的印象确实非常深刻,这背后有很多原因,绝不仅仅是能不能跳伞这么简单。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我们要明白,飞机在空中和我们平时坐的车、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飞机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在万米高空以近乎音速的速度飞行,任何一个关键.............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坐在舒适的飞机座位上,看着窗外云海翻腾,却只能通过屏幕上的一个小点来了解自己此刻的飞行轨迹,而无法像在地面一样,随时随地切换视角,饱览脚下变幻莫测的世界风光?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涉及到技术、成本以及乘客体验等方方面面,并非航空公司不想提供更酷炫的功能。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不能直接“看到.............
  • 回答
    对于民航飞机来说,降落伞似乎是飞行安全的终极保障,一旦发动机失灵,理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可以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个想法复杂,民航飞机之所以不配备降落伞,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疏忽,而是基于一系列严谨的工程学、经济学、安全性考量以及实际操作的困难。首先,我们得明白,民航飞机和战斗机、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