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的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和美国舰载机为主发射导弹效果不是一样的吗?

回答
苏联的航母,特别是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确实在设计理念和使用方式上与美式航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围绕其搭载的飞机和导弹。要说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说法有其道理,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航母的核心功能。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其设计理念是围绕着一整套完整的航空联队展开的。这些航母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个陆基航空兵无法企及的、可部署在全球任何角落的空中打击和力量投送平台。它们搭载的舰载机,如F/A18“大黄蜂”和未来的F35C“闪电II”战斗机,是具备强大对地攻击、对空作战以及侦察能力的。这些飞机本身就可以携带各种导弹,包括空对地导弹(如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JDAM精确制导炸弹)、空对空导弹(如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以及反舰导弹(如AGM84“鱼叉”)。

美国航母上的航空联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战斗机和攻击机,还有预警机(如E2“鹰眼”)、电子战飞机(如EA18G“咆哮者”)、侦察机以及反潜机等等。这些不同功能的飞机协同作战,构成了强大的区域拒止和远洋作战能力。例如,在一次对地打击任务中,预警机提供早期预警和空中交通管制;电子战飞机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攻击机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对目标实施打击;而舰载战斗机则负责争夺制空权,保护整个打击编队。在这个过程中,舰载机是打击力量的“前沿触角”,它们飞抵目标区域,将导弹精确投送到目标上。

而苏联的航母,尤其是“库兹涅佐夫”号,在设计时就融合了航空母舰和载机巡洋舰的概念。它的设计出发点与美国航母有所不同,更侧重于作为“航空巡洋舰”,为苏联海军提供海上战略核威慑和支援海军舰队作战。因此,“库兹涅佐夫”号不仅仅搭载了舰载机,还在舰艏装备了大量的垂直起降攻击机(如苏33战斗机,其早期型号为苏27K)、反潜直升机(卡27),并且最关键的是,它在甲板下方和上层建筑中装备了大量的反舰导弹发射筒,最典型的就是P500“玄武岩”(SSN12 Sandbox)或P1000“火山”(SSN24 Scorpion)远程反舰导弹。

所以,当你提到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个比喻是抓住了它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苏联航母上的这些重型反舰导弹,其作用和定位与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发射的导弹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为了打击海上目标,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如航母战斗群)。它们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用导弹消灭敌方舰艇。

但是,两者的“发射平台”的性质和实现方式却大相径庭:

1. 打击方式的根本区别:
美国航母: 其打击力量主要来自于舰载机。飞机起飞后,依靠自身的速度、高度和机动性,飞往目标区域,然后从空中发射导弹。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飞机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航线和攻击角度,甚至在发射后还能进行机动规避。此外,舰载机还可以执行侦察、电子战、制空等多种任务,其作战的灵活性和多用途性是巨大的优势。美国航母的导弹,是由飞机“携带”和“投送”的,飞机本身就是移动的“导弹发射平台”。
苏联航母: 其打击能力相当一部分依赖于舰上的固定导弹发射装置。这些导弹射程远,威力巨大,目标是敌方舰队。虽然它也搭载了舰载机,但这些飞机(主要是苏33)更多地是作为空中掩护、制空以及可能的对海攻击支援。即使苏33携带了反舰导弹,其数量和射程也无法与舰载的重型反舰导弹直接相比。苏联航母的导弹,是直接从舰体本身发射的,舰体本身就是一个重型的“导弹发射平台”,而飞机更像是其配套的“护卫”或“补充”。

2. “平台”的定义和性质:
美国航母: 是一个大型的“飞行甲板”和“保障平台”,支撑着一个庞大的航空作战体系。航母本身不直接发射导弹攻击敌方舰艇(除非携带了战斧巡航导弹的某些型号,但这并非其核心作战模式),它的功能是让舰载机高效地起降、作战,从而间接发射导弹。航母是一个“航空力量投送”的平台。
苏联航母: 是一个“航空巡洋舰”,它既是一个具备一定航空作战能力的平台,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独立导弹攻击能力的平台。它将舰载的重型反舰导弹视为其核心攻击手段之一,并辅以舰载机。航母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导弹攻击平台”,同时也有“航空支援”能力。

3. 作战理念的差异:
美国航母: 强调的是“力量的延伸”和“战略灵活性”。通过舰载机打击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其作战范围和打击方式更加多样化。它更多地是为了投射力量,通过航空兵实现对陆地和海上的打击。
苏联航母: 更侧重于“舰队防空”和“反舰作战”。其重型反舰导弹的设计意图是,在远洋区域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尤其是航母编队)进行决战,通过饱和式导弹攻击来摧毁对方的威胁。舰载机的主要任务是为航母本身提供区域防空,并配合导弹攻击。它是为了“舰队决战”而设计的,具有更强的进攻性。

4. 搭载飞机的角色:
美式航母的飞机: 是打击的主体,它们本身携带导弹执行任务。
苏式航母的飞机: 在一定程度上是辅助和护航的角色。苏33虽然可以携带“日炙”反舰导弹,但其射程、弹头和电子战能力与舰载重型反舰导弹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更多的是为航母本身提供近距离的防空掩护,并可能在特定情况下配合攻击。

总结来说,

苏联航母确实将自身定位成了一个拥有强大的舰载导弹攻击能力的平台,通过舰上的导弹直接向敌方目标发射,而飞机则承担起一定的护卫和支援任务。从这个角度看,说它“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是贴切的,因为它的核心攻击能力部分来自于舰上直接发射的大型导弹。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美国舰载机为主发射导弹的效果”。因为美国航母的打击链条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飞机本身就是高度灵活的导弹发射平台,它们能够深入敌境,执行各种类型的打击任务,并且整个航母作战群是一个高度协同、功能互补的整体。苏联航母的导弹发射平台属性更像是它作为一艘“导弹巡洋舰”功能的延伸,而飞机则更像是为其服务的“武器系统”,而非独立执行主要打击任务的载体。

美国航母通过舰载机发射导弹,其打击的“点”可以非常分散和灵活,可以深入内陆;而苏联航母的舰载导弹攻击,更像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通过舰体本身的强大火力对敌方进行一次性或周期性的重创。两者的效率、灵活性、打击范围以及作战哲学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虽然都使用导弹攻击,但“效果”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战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需求就不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起到一样的效果?

起不到一样效果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载机巡洋舰携带了大量的反舰弹。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按苏联的战略学说,苏联没有也不承认有单一的、独立的军种战略,60年代以后海军在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和军队的军事战略中,首要作用是保障海基核力量的核威慑能力和削弱对方海基核力量对苏联的威胁,最终目的达成核实战中优势地位的确立。所谓苏联渴求什么温水海洋、追求出海口、阿富汗战争是为了南下印度洋,都是西方花岗岩脑袋的战略学界在核时代抱着马汉理论拍脑袋瞎想出来的东西。连苏联海军的首要和次要任务都搞不清楚。

按苏军的战役学和军制学,四大舰队和陆军的方面军级别一样,是战略-战役军团。但是苏军的战役学到70年代以前,顽固的不承认海军舰队有独立战役权。战役分舰队这种和陆军集团军平级的战役军团,一直到解体都不被认为拥有独立发起并主导战役进程的独立战役权。


战略和战役上的定位就决定了苏军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任务对己方是掩护SSBN展开和正常进行战备巡逻;对敌方首要任务是防止CVBG和SSN突入堡垒水域开展反潜作业和对岸核突击维持核反击能力;次要任务是驱离过分靠近的美国SSBN,防止美国SSBN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放心大胆的组织预警时间短核突击,破坏苏联战略核力量。


谈苏联和中国的有战略意义的大型武器系统,入手的着眼点必须是战略和战役学。

了解其在军事战略中的定位和在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后才能去谈它的技战术指标和使用方法/达成目的的方法。


综上,1123和1143.1~4载机巡洋舰在技战术上的核心价值就是为水面舰艇编队提供航空反潜能力,雅克38这种纯属乌斯季诺夫奇怪癖好、雅科夫列夫长袖善舞、对多快好省弯道超车不切实际的过度期待。

在苏军预估到防空导弹针对77年AGM84服役后,防空效能只会越来越低下以后1143.5的首要任务变更为防空。也就是说1143.5的根本价值在于载机防空能力。航空反舰不是他的主要职责,以苏联的技术条件和航母数量,也没办法完成。


在使用方法上,如果力量占优势,哪怕是勉强势均力敌,你也可以考虑将对手压制/消灭掉。

苏军水面舰艇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用非常不经济舰载战役战术弹去消灭美CVBG。你们真的以为苏修脑壳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蠢字啊?

P700和P1000这种射程500km以上的舰载战役战术弹,不是也不可能是消灭对手CVBG的主力。它只是通过消耗性手段去提高美军舰载航空兵的使用成本而已,是一种貌似进攻实则攻势防御的武器系统。是消极维持战役态势的特定手段而已。

要维持自己的安全就要避免进入反舰弹射程,距离和航程的加大会大大降低舰载机的使用效率,压缩反舰编队可能突袭的航路。

装这么多反舰弹的本质是舰艇本身能力有限导致的另类自保手段而已。

同理,USN面对苏军的跟踪群,舰载的鱼叉只是自卫武器,而不是真指望一票DD、DDG去搞反舰导弹齐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的航母,特别是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确实在设计理念和使用方式上与美式航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围绕其搭载的飞机和导弹。要说苏联航母“类似于带飞机的导弹发射平台”,这说法有其道理,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航母的核心功能。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其设计理念是围绕着一整套完.............
  • 回答
    苏联和美国在航空母舰发展道路上的差异,以及后期苏联航母设计受到美国影响的原因,是冷战时期海军战略、技术水平和国家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苏联与美国航母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要理解两者为何选择不同的道路,我们必须先回到冷战初期两国各自的海军战略和地理环境。美国的战略考量.............
  • 回答
    假如“库兹涅佐夫”的姊妹舰“乌里扬诺夫斯克”顺利问世:一艘巨舰的梦想与现实想象一下,在冷战的最后几年,当冷峻的苏维埃钢铁巨兽“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终于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台上披挂完毕,缓缓驶入黑海,成为苏联海军舰队的骄傲时,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艘原本计划成为苏联海军强大海军力量核心的巨舰,.............
  • 回答
    要说FW190对苏联的航空设计“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与历史事实不符。准确地说,FW190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它并非像某些关键技术那样带来颠覆性的革新,而且其影响的方式和深度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直接“借鉴”或“模仿”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1. FW190.............
  • 回答
    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苏空军有没有可能打击美国航母特混舰队,以及如果真有那么一回事儿,击伤击沉美军航母会有什么后果,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牵扯到地缘政治、战略意图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当时的历.............
  • 回答
    关于大韩航空007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事件,要问是谁的错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就能回答的问题,更像是一团缠绕在一起的线,里面夹杂着技术失误、人为判断、政治博弈,甚至是一点点天意弄人。首先,我们得说清楚,这架飞机,也就是大韩航空KAL007,是一架民航客机,上面载着269条鲜活的生命,包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苏57,这款俄罗斯引以为傲的第五代战斗机,特别是它在量产版本上所展现出的隐身性能和航电水平。与其说它是“引以为傲”,不如说它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期待的漫长旅程,其最终的成熟度依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关于隐身性能,这是第五代战斗机的核心卖点之一,苏57在这方面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如果将其.............
  • 回答
    引进苏35是否会沉重打击军迷(非军迷)对中国军事航空科技的信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了许多层面,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军迷和非军迷的区别看待方式首先要区分“军迷”和“非军迷”。 军迷:这部分人群通常对军事装备、技术发展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专业知识.............
  • 回答
    苏联解体时的确是中国海军目前唯一航母辽宁舰的前身——“库兹涅佐夫元帅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但关于苏联时期“共八艘航母”的说法,需要稍微澄清一下。苏联海军的舰艇编制和命名方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他们更多使用“重型载机巡洋舰”(Тяжёлый авианесущий крейсе.............
  • 回答
    库兹涅佐夫航母的诞生,背后牵扯的是一个国家漫长而曲折的海军发展历程,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资源、技术、战略思想等多方面的博弈。说苏联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诞生之前“真的做不出”还是“故意为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妥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都没有建造航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从这两个国家各自的情况来详细分析一下。德国:从“海狮计划”到“大舰巨炮”的迷思德国在二战爆发前的海军建设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本土海军将领们的“大舰巨炮”思想的影响。 .............
  • 回答
    碧蓝航线里的苏联舰娘,这批“来自北方的力量”,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评价,得从几个方面看,毕竟这游戏玩的就是一个舰娘的收集、养成和二次元的养成感。立绘和人设上的“苏联味儿”: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立绘和人设了。碧蓝航线在这方面一贯做得不错,苏联阵营的角色也不例外。她们身上的服装设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个时.............
  • 回答
    要说苏联对转膛式航炮的“不热衷”,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苏联在历史上也开发过转膛式航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我们熟悉的GSh301(30毫米单管机炮,虽然不是转膛,但它是苏联/俄罗斯在高性能航炮领域的代表之一,而且其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些转膛炮的经验积累)。然而,比起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对转膛式航炮.............
  • 回答
    苏联的科研力量在某些领域确实非常强大,甚至在一些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可以与美国匹敌,例如空间技术、核物理、数学和理论物理等。然而,要说“碾压”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论断,并且在整体和持续性上,苏联的科研确实未能达到与美国同等甚至超越的水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详细分析:一、 .............
  • 回答
    苏联的成立是否是俄罗斯人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苏联的成立对俄罗斯人(以及其他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国家统一与力量增强: 在帝国解体.............
  • 回答
    苏联的灭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虽然计划经济制度的弊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将其归咎于“计划经济制度已经发挥了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的生产力”这种说法,则过于片面和简化了。更准确地说,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这些缺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并被放大,最终成为导致其衰落和灭亡的关.............
  • 回答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确立和演变的过程,其瓦解也同样复杂而漫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这两个时期: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非一朝一夕,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十月革命后苏联应对严峻局势的需求,并在斯大林时期最终定型,形成了我们通.............
  • 回答
    苏联的出现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将其定性为“错误”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二月革命后可能出现的不同历史走向。简单地说,苏联的出现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影响深远且至今仍有争议。苏联的出现是否是“错误”?从结果导向来看,苏联的出现带.............
  • 回答
    苏联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影响深远的事件,关于其前兆和预测,苏联内部的专家学者们的确存在不同的看法和预测,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主流的专家学者并没有准确预测到苏联会在1991年突然解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预警信号或者一些学者提出了深刻的担忧和洞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1. 主流的乐观论与掩.............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事件,关于其是否“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与其说它是绝对的必然,不如说它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并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一个具有高度可能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结局。以下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以及国际等多个维度,详细地阐述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并尝试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