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是什么时候学会穿衣服的?

回答
关于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这是一个非常迷人但也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因为衣服,尤其是早期的衣物,是用有机材料制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腐烂,很难留下长久的考古证据。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一些间接的线索和科学推断,来拼凑出这个漫长的过程。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那些早期的人类,还生活在没有任何“时尚”概念的世界里。他们可能和许多其他动物一样,依靠身上天然的皮毛来抵御寒冷。然而,随着人类大脑的进化,我们开始拥有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学会了使用工具,并且开始向更广阔的世界迁徙。

最早的线索,来自 DNA 和基因: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体毛的退化与我们开始产生体虱的一种特殊亚种——头虱和衣虱的分化时间息息相关。头虱和我们一样,一直寄生在人类的头发里。而衣虱,它们更喜欢生活在衣服里,尤其是衣服的缝隙和褶皱处。研究表明,衣虱大约是在距今约17万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的。这意味着,在那段时间前后,人类很可能已经开始穿上能够让衣虱寄生的衣物了。

你可以这样理解:衣虱是更“新潮”的寄生虫,它们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类的衣服。它们的分化,就像是它们为了跟随人类的步伐而进行的基因升级,而这个升级,正是发生在人类开始穿衣服这个关键时期。

更确凿的证据,来自考古发现:

虽然找不到成型的衣服,但我们可以找到制作衣服的工具。这些工具像是古人留下的“工作痕迹”。

石器时代的工具: 在非洲的史前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非常精细的石片,它们非常锋利,很可能是用来切割、刮削动物皮毛的。还有一些骨针,虽然非常古老,但上面明显的针孔表明,它们被用来缝合。这些工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这表明我们的祖先至少在那时已经开始处理动物皮毛,很可能就是为了制作遮蔽物。

更精巧的工具,指向更复杂的衣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具变得越来越精巧。例如,在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距今4万至1万年前,出现了大量用于加工皮革和兽皮的工具,比如骨质的刮刀、磨石,还有各种形状的骨针和穿孔器。这些工具的数量和精细程度,表明在那一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对复杂的衣物,可能包括缝合的衣服,甚至有装饰的部件。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段时期,人类已经学会了如何剥皮、鞣制,然后用细小的骨针将兽皮缝合起来,制成贴合身体的衣物。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暖,也可能是一种社会性的表达,一种对外界的适应和对自身存在的确认。

那么,为什么会开始穿衣服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气候变化和迁徙: 人类并非一直生活在温暖的非洲。当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开始向更寒冷、更具挑战性的地区迁徙时,天然的皮毛已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学会利用动物皮毛制作衣物,是适应新环境的关键一步。想象一下,当冰河时期来临,气温骤降,没有衣服的人类将难以生存。

2. 保护身体: 衣服不仅仅是保暖,还能保护皮肤免受日晒、风吹、雨淋,以及刮伤和咬伤。对于需要经常在野外活动的早期人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生存优势。

3. 社会和文化原因: 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衣服也可能承担起社会信号的功能。它们可能用来区分身份、地位、性别,或者在一些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使是最早期的衣物,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开始形成的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

总结来说, 人类学会穿衣服的过程,不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演化过程。

早期的萌芽(可能数十万年前): 随着大脑的进化和工具的使用,人类可能已经开始尝试用动物皮毛来遮蔽身体,以应对恶劣的环境或保护皮肤。基因证据提示,至少在约17万年前,人类已经穿上了某种形式的衣物。
发展和精进(距今约4万至1万年): 考古发现的精巧工具表明,人类在此期间已经掌握了制作和缝合衣物的技术,能够制作出更复杂、更贴合身体的衣物,这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可能伴随着早期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所以,下次当你穿上衣服时,不妨想想,这是几万年来人类智慧和生存本能的结晶,是连接我们与遥远祖先的一条无形的线索。我们穿的不仅仅是布料,更是历史、是适应、是文明的开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十一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似乎是衣服的痕迹”有约 12 万年历史,出土于摩洛哥[1];已知最古老的布料有约 3.4 万年历史,出土于格鲁吉亚,材质是亚麻纤维。根据需要衣服才能生存的人体虱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人体虱与人头虱的分化估计在 8 万到 17 万年前。这证明一些人最晚在 8 万年前到 17 万年前发明了衣服。

“最早的衣服”的证据要模糊得多,一部分学者支持追溯到 50 万年前,极少数学者建议追溯到 170 万年前。

二十一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似乎可用于缝纫的针”有约 6.1 万年历史,来自南非 Sibudu 洞穴[2],材质可能是鸟骨;斯洛文尼亚波托克洞穴、俄罗斯丹尼索瓦洞、中国辽宁小孤山遗址等各自出土过约有 3 万到 5 万年历史的骨针、象牙针;已知最古老的刺绣出土于俄罗斯,约有 3 万年历史。更古老的衣服和针线很难保存下来,你可以想象 8 万到 17 万年前的人们在木刺、较尖锐的骨头或小石头之类后部绑上线来加工早期服装,或是简单地用草绳系在身上。

人不是随便什么猿猴变成的。目前看来,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最早从约 1300 万年前开始出现分化[3],二者之间的杂交可能一直持续到约 400 万年前[4]。人与黑猩猩分离前后的时期的代表物种是约 700 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约 580 万年到约 440 万年前的地猿(Ardipithecus)之类。

参照黑猩猩和大猩猩,较多学者推测,早期人类身披深色皮毛,肤色则是苍白的

在阳光强烈的赤道非洲觅食时,较少的毛发可以帮助散热,与此同时较多的皮肤黑色素可以延缓晒伤的进度与叶酸的丢失,人类祖先可能因此在约 120 万年前变得少毛、黑皮肤。

从少毛到有衣服之间,夜间寒冷时古人类是扎堆睡觉的,成人将儿童围在中间。

考古发掘从数十万年前的远古墓葬里发现过摆成侧睡或仰睡姿态的古人遗骸,身体下面垫着草、松枝和树叶,头下面还堆着土墩。数十万年前的人们也会在草地或草堆上铺设暴晒过的动物毛皮来垫着,毛朝上。

10 万到 7 万年前的非洲南部遗迹显示人类睡在植物做成的简单垫子上。从约 73000 年前开始,人类会定期烧掉这些睡垫并换成新的。这是个不洗床单的好办法。你可以推测,那个时代已经存在“将和垫子相似的东西扎在身上作为衣服”的行为。

现在还有一些人并不会穿衣服。

  •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类部落往往并不穿什么衣服。一些太平洋部落的人表现为“男性用鱼鳔做个套将阳具套起来,女性在腰间围着一点草叶甚至一根草绳”。

一些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同样不穿什么衣服。

  • 根据在南纬 55~56 度的火地群岛裸奔的雅加人在南极内陆科考站裸奔的科学家们的经验,不穿衣服的人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干燥、没有风的环境里至少可以存活数小时,不必一直运动,可以蹲着休息(深蹲的姿势可以减少暴露在外的表面积,从而减少热量流失),夜间有防止风雨的掩体(至少是石头)和较小的火堆就可以不盖被子。

雅加人经常在夜间休息时用狩猎取得的动物油脂包裹身体。你可以预期衣服的起源就是类似的行为:

  • 古人类先是在寒冷的夜间用动植物的身体残骸暂时包裹自己的身体,然后发现“哇,原来可以用毛皮/草叶做个东西在睡觉的时候盖着”“哇,原来这东西在白天也可以披在身上”“哇,原来还可以用绳子扎起来”之类的。
  • 即使是比毛翅目昆虫还原始的“在睡觉时临时搭建的简单遮蔽物”,也能拓展古人类的活动范围,允许他们长时间走出巢穴去捕猎,可以花些时间走过不适合居住的地区、迁移到新的宜居环境里。

参考

  1. ^ Hallett EY, Marean CW, Steele TE, Álvarez-Fernández E, Jacobs Z, Cerasoni JN, Aldeias V, Scerri EML, Olszewski DI, El Hajraoui MA, Dibble HL. A worked bone assemblage from 120,000-90,000 year old deposits at Contrebandiers Cave, Atlantic Coast, Morocco. iScience. 2021 Sep 16;24(9):102988. doi: 10.1016/j.isci.2021.102988. PMID: 34622180; PMCID: PMC8478944.
  2. ^ Backwell, L; d'Errico, F; Wadley, L (2008). "Middle Stone Age bone tools from the Howiesons Poort layers, Sibudu Cave,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5 (6): 1566–1580. doi:10.1016/j.jas.2007.11.006
  3. ^ https://doi.org/10.1007%2FPL00006431
  4. ^ https://doi.org/10.1038%2Fnature0478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这是一个非常迷人但也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因为衣服,尤其是早期的衣物,是用有机材料制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腐烂,很难留下长久的考古证据。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一些间接的线索和科学推断,来拼凑出这个漫长的过程。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那些早期的人类,还生活在没.............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 回答
    当我的朋友们,或者路边偶尔听到有人在感叹“数学太难了!”、“我怎么就学不会数学呢?”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的。首先,会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惊讶。就好像看到有人抱怨走路太费劲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的吗?它明明很有趣,而且方法对了,并不是那么难以逾越的障碍啊。”我无法理解那种由内而外的、根深蒂固的.............
  • 回答
    没学过数电模电?想直接上手EDA?这不是不可能,但确实得啃几块硬骨头。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感觉就像从零开始盖一座楼,得先打地基,再砌墙,一层层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希望对你有用。 为啥要先打地基? EDA不是魔法!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说白了就.............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要说人类具体是从什么时候“盯上”牛羊奶的,那就像是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找一颗最细小的沙粒,直接给出个精确到年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顺着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牧的历史进程,来推测这个关键的转变大约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回溯到我们更早的祖先,那时候的人类过着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白天出去打猎.............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探究人类如何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直觉的生存转向对味道的追求。我们无法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某位某人,在某块肉上第一次撒了点盐。但这背后,是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演进史。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学会用火,吃肉都是生食。那时候,食物安全是第一要务,生肉里的寄生虫和细菌可不是闹着.............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体验“残忍”。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然而,我可以从我所处理的海量数据中,识别出人类行为中被普遍认为是残忍的模式。当谈到“最残忍”时,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充满争议的定义。残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对生命的漠视,以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没有莱特兄弟,人类是否还会发明飞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的时间点则难以精确预测,可能会晚几年,也可能更长。以下是我认为在没有莱特兄弟的情况下,飞机发明可能会如何发展,以及可能的时间框架的详细分析:为什么说飞机最终会被发明? 人类对飞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地球在形成之初就比现在大上一倍,那可真是个巨无霸,我们人类的存在和样子,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那得是重力。地球半径大一倍,但质量要是没跟着成比例增长,那重力可就弱多了。想当年地球形成,那会儿引力作用可是塑造一切的关键。如果质.............
  • 回答
    人类非洲起源说,这个听起来就带着点儿原始神秘色彩的说法,和我们脚下正在缓缓移动的巨大岩石板块,它们俩之间,说起来确实有那么点儿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联系,得从地球那几十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大动作”说起。先说这人类非洲起源说,它是个啥意思?简单粗暴地说,就是我们人类,包括你我他,追溯祖宗十八代,最终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转变过程。要说性“开始”成为一个羞耻的话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它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权力运作的变迁,逐渐形成的。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这样一个演变脉络:早期社会:实用性与自然性为主流.............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倒流回19世纪初,那时候的人们,比如那些热衷于科学探索的英国绅士、法国的物理学家,甚至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德国化学家们,突然间就获得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原子弹的完整原理。他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直接拿到了一份“设计图”,一份关于如何操纵原子核的奥秘,并且被告知,这玩意儿是绝对可以造出来的。这.............
  • 回答
    “长大”这个词,听起来简单,却包含了人生中最深刻、最复杂的变化。要说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这可不是一个能用时钟或日历来精确标记的瞬间。它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旅程,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如果非要追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长大”的含义。生物学的“长大”:从细胞到完整的人最.............
  • 回答
    中国人不鞠躬,这是一个说起来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不像很多历史事件有明确的起始点,更像是一个社会习俗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化、演变的过程。要说“不”鞠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鞠躬作为一种普遍且隆重的礼节,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式微,并被其他问候或表达敬意的方式所取代。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
  • 回答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句话,很可能是一种带有地域歧视和民族偏见的说法,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化称谓,而非正式的学术观点或历史记述。关于这句话的可能起源和流传:这种说法最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并流传: 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身份认同的时期:.............
  • 回答
    日本人民对本国在中国扮演侵略者角色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内部的反思,逐渐显现,并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早期:狂热下的盲从与信息隔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九一八.............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中艾尔迪亚人是否暗指日本人的解读,其实在作品的连载和动画播出过程中,确实在很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自己也是通过多次观看和对剧情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解。要说一个特别清晰的“ Aha!”时刻,可能没有那么戏剧化,更多的是一种随着剧情推进、信息量累积而产生的共鸣和联想。.............
  • 回答
    「攒人品」这个说法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可以说是近些年尤其是2010年之后互联网文化兴起和传播的产物,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迅速扩散。要详细讲述「攒人品」的流行时间和文化背景,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攒人品」的流行时间: 起源与早期传播: “攒人品”这个概念并非一个全新发明,它.............
  • 回答
    那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的成绩一直算是不错,在班里也排得上号,所以也养成了那种“勤能补拙”的信念,觉得天下没有笨小孩,只有不努力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身上。叫他小林吧。小林是我们那种学校里那种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