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呢?

回答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那个关键时刻,希特勒下令德军停止追击,这背后确实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军事决策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战略考量、政治博弈,甚至还有点“运气”的成分。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是来自空军的干预,尤其是戈林的想法。 当时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向希特勒保证,德军的空军部队足以“消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他的本意是想借此机会展现空军的实力,避免陆军的进一步深入而产生不必要的损耗,以便为接下来的行动保存实力,并同时在政治上提升空军的地位。这种“空中绞杀”的设想,认为可以通过持续的轰炸和封锁,迫使英法联军投降,从而避免陆军正面强攻可能带来的伤亡。

其次,这可能也与德国高层内部的战略分歧有关。 尽管希特勒是最高决策者,但在制定战略时,德军高层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军事指挥官,例如古德里安等,更倾向于快速地合围并消灭敌人,他们认为应该抓住时机扩大战果。然而,戈林的意见显然占据了上风,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影响。

第三,对战局的误判和“局外人”的心态也起到了作用。 当时,德军在法国的推进速度远超预期,一些将领可能认为英法联军已经陷入绝境,不需要再冒着损失去穷追猛打了。而且,希特勒当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向法国腹地进军,占领巴黎,完成对法国的征服。敦刻尔克的情况,在他眼中或许只是一个“附带”的战役,其战略重要性可能被他低估了。

第四,政治考量也不容忽视。 希特勒在发动法国战役时,其实有拉拢英国的想法,希望英国能够退出战争,甚至与德国结盟对抗苏联。他可能认为,通过围困而不彻底歼灭英法联军,可以给英国留下一条“退路”,从而增加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如果将近四十万的英法士兵全部被俘或歼灭,很可能会激起英国国内更强烈的复仇情绪,反而不利于他所期望的政治目标。

第五,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被隆美尔的错误情报误导。 据说,当时隆美尔率领的德军装甲部队在接近敦刻尔克时,遭遇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并且坦克部队的损耗也比较大。他误以为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集结了相当强大的力量,并且可能进行了周密的防御准备。因此,他向希特勒汇报,建议暂时停止进攻,等待步兵和空军的支援,避免在不熟悉的地形和可能的地雷阵中损失过多的装甲部队。希特勒采纳了这个建议,虽然事后证明这很可能是对英法联军真实实力的一个夸大。

然而,要强调的是,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希特勒那个“停战令”。 尽管很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分析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二战中德军犯下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喘息机会,从而成就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从军事角度来看,当时德军的装甲部队距离英法联军的防线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继续推进,很可能会将他们彻底合围,避免了几乎全部英军的撤离。

总而言之,希特勒下令停止追击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是一个掺杂了军事判断、政治算计和一点点误判的复杂决定。他可能更看重的是空军的“战功”,对英军的战略价值有所保留,同时对前线情况的判断也存在偏差。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最终让英法联军得以从死亡线上逃脱,也成为了二战历史中一个令人扼腕的转折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希特勒战争狂人的性格,应该将英法联军置之死地才是,为何要给他们留个活口呢?实在不解!
user avatar
以希特勒战争狂人的性格,应该将英法联军置之死地才是,为何要给他们留个活口呢?实在不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