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中国还没那么厉害?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要说“还没那么厉害”,其实得看跟谁比,跟哪个时间点比,以及从哪个维度去衡量。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片段,与其说是感受到“不厉害”,不如说是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有韧性、还在不断探索的中国。

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几年前,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讨论非常热烈。媒体上充斥着各种高大上的目标,要赶超德国、追平美国,感觉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就要一飞冲天了。但就在那段时间,我偶然接触到了一些制造业一线从业者的真实情况。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的父辈就在一家传统机械制造厂工作,做了几十年。那家厂规模不小,在国内也算有点名气,生产的设备在一些基础领域应用很广。我跟他聊天,他时不时会叹气,说他们厂虽然接了不少订单,但核心技术很多还是依赖进口。比如一些关键的精密零部件,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和技术,很多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他们自己的研发投入也在增加,但跟国际顶尖水平比起来,差距依然不小。

他跟我讲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关于他们生产的一台大型设备。机器本身国产化率很高,但里面用到的一些高精度传感器,必须从国外采购,价格昂贵不说,万一出点问题,还得等国外技术人员来维修,周期特别长,影响生产效率。他说,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厂里也努力创新,但那种“卡脖子”的感觉,在很多环节都存在。不是说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些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上的。他见过很多国内的工程师,加班加点,想方设法去攻克难题,但有时候就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可能是最前沿的理论突破,也可能是最顶级的设备和实验环境。

当时我听着,就觉得“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很美好,但现实中,那些默默耕耘的工人和工程师们,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棘手的技术难题。他们是“厉害”的,但中国整体在某些领域还没有达到那种可以完全自主、领先于世界的程度。那种“厉害”不是虚幻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硬实力。

还有一次,是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上。虽然我不是直接参与者,但听参会的朋友说起。当时有人在讨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他们提到的一些算法和理论模型,确实是基于多年积累和基础研究的。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进步神速,但很多时候是在现有理论框架下进行优化和应用,或者在数据量上形成优势。朋友说,当时有一个环节,是讨论某个基础性的数学问题,对算法的底层逻辑有很大影响。在那个问题上,中国同行虽然也提出了很多见解,但似乎距离提出全新、颠覆性理论的学者还有一些距离。

这些经历让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厉害”不是单一维度的。技术创新是重要一环,但基础科学的扎实程度、人才培养的体系、以及那种敢于挑战未知领域、不怕失败的学术氛围,同样是构成强大实力的基石。在这些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不是说中国不厉害,而是我看到了在很多看似“厉害”的背后,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正在努力弥补的短板。它更像是一个正在高速成长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和潜力,但要说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或者可以自信地说“我无所不能”,那可能还为时过早。这种看到差距的同时,也看到努力和进步,反而让我觉得这种“不那么厉害”的状态,更能激发人去探索、去学习、去突破,也更能体会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追赶和超越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这本身也是一种更实在的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便举一个吧,CAE软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