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真的能决定你的未来吗?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经历过高考,或者即将经历高考的中国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心中最深刻、最纠结的一个疑问。要说高考能不能“决定”未来,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人生那么长,哪有什么东西能完全“决定”?但要说高考有没有一个“极其关键”的作用,那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且这个作用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大。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高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到底能“决定”什么,又有什么是它决定不了的。

高考,一场为你敞开或关闭无数扇门的考试

最直接、最根本的一点,高考是你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而大学,尤其是那些名校,它为你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1. 教育资源的获取: 好的大学,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优秀的师资、更前沿的知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更完善的学习设施。你想学某个特别的专业,比如尖端的科学研究、深厚的历史文化,或者国际化的商业管理,名校往往是你最容易获得优质教育的途径。普通大学可能也能提供这些,但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同窗的水平,往往是不同的。

2. 人脉和社交圈: 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构建人脉的重要场所。在大学里,你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优秀同龄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千差万别,但其中很多人会成为你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甚至是知己。一个好的大学,为你提供了接触到更优质、更广泛人脉的机会。这种“圈子”的力量,往往在你毕业后才慢慢显现出来。

3. 职业发展的起点: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非常看重第一学历,甚至是毕业院校的“名号”。名校毕业生往往更容易获得投递简历被筛选的机会,更容易进入大型企业、国企、外企,或者获得更好的起薪和发展空间。这并不是说其他学校的学生就没出路,而是名校为你争取到了一个更靠前的起跑线。就像你参加一场马拉松,名校给了你一个靠前的号码牌,让你少挤了许多人流。

4. 思维模式和视野的塑造: 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阔你的国际视野。在与优秀的同学、老师交流碰撞中,你的认知会不断被刷新,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加多元和深入。这种内在的成长,是你未来能否适应变化、抓住机遇的关键。

高考并非万能,但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上面说的都是高考“能做什么”,但就像刚才说的,它不是万能的。我们也要看到高考之外,人生的可能性:

1. “出身”的影响: 高考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你接受的教育资源、家庭的经济支持、父母的观念引导等“出身”因素紧密相关。如果说高考是为你打开一扇门,那么“出身”可能决定了你站在哪条路上,以及你有没有能力去敲那扇门。当然,这不是说寒门学子就没出路,而是说“出身”是影响高考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2. 个人努力和天赋: 高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估。即使考上了名校,如果大学期间不努力,荒废了学业,或者性格上有什么硬伤,未来的发展也未必就一帆风顺。反之,很多从普通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过人的才华、独特的机遇,一样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很多成功的创业者,他们的大学学历可能并不是最顶尖的,但他们的执行力、创新力、韧性却是非常人能及。

3. 人生的无限可能: 未来从来不是被一条路“决定”的。大学毕业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之后还有职业发展、创业、深造、转行等等无数种可能性。在职业生涯中,你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情商、机遇的把握,甚至是运气,都会成为影响你未来轨迹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在工作中遇到了贵人,或者抓住了一个行业风口,一下子就实现了阶层跃升,这跟他们当年的高考分数可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4. 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非常快,很多新兴行业、新的职业形式正在不断涌现。也许你在高考时选择了一个看似“冷门”的专业,但十年后这个专业成为了社会急需的香饽饽。反之亦然。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也在不断地重塑着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和实现路径。

所以,高考到底能决定什么?

在我看来,高考 更多地决定了你“相对容易获得”什么,以及你“相对容易进入”的平台和起点。

它决定了你是否能相对容易地进入一个好的大学,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脉。
它决定了你在毕业初期,是否能相对更容易地敲开一些大门,获得一些优先的机会。
它决定了你未来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是否拥有更多“选项”。

但它并不能“决定”你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的性格、你的选择、你的坚持、你的学习能力、你抓住机遇的能力,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共同书写你的人生。

写在最后,给正在或即将面对高考的你我:

高考固然重要,它是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节点”,是我们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战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它,尽力去考出最好的成绩,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高考并不是终点,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永远不要放弃对未来的探索和追求。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高考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加油站。重要的是,你在这场旅途中有没有不断地学习、成长,有没有保持好奇心和勇气去尝试,有没有在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向前。这些,才是真正能“决定”你未来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灌鸡汤了,直说吧。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高考考不好,你的未来一定会很艰难。


我知道知乎上很多朋友,都会给你说“学历不重要,高考不会决定你的未来,就算你专科也能有未来。”

讲真,这些话也没说错。

但是,他们没告诉你概率

专科成功的有几个?本科成功的又有几个?985/211成功的又有几个?


还有的朋友会说:“努力没有用,出身贫寒考上985也得给富二代们打工!”

讲真,这些话也没说错。

但是他们没给你说:我们普通人,如果不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境遇只会变得更差。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贫富差距很大,阶级上升很难。

但是,我们有别的更好的途径吗?

没有的话,那就别想别的,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高考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是我说了算,是你说了算。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初二开始,就听到一个神话。

这个神话缘起离学校大概五公里,一所私立中学。

有个姓黄的同届,从初一开始,每次期中、期末的考试,都可以总分甩第二名50多分。

堪堪接近每一科满分。

我们都惊了,觉得这个消息太过于惊人,这怎么可能,每一科接近满分,老师估计都做不到。

班里的学霸嗤之以鼻,调侃那家私立学校的出卷水平太差,想来教学水平也很一般。

这个调侃却在期末考试后消散于无形,源于考试是全县统考,那个黄姓同学,名次还是第一,唯一有变化的是,由他们的学校的第一,变成了全县第一。

班里的学霸,才考到了全县第二十,算是被学神的风采彻底秒杀。

接下来,关于黄学神的传说更多了。

传说学神,是山里的一个孩子,家里的父亲早逝,寡妇母亲独自拉扯他和弟弟,含辛茹苦。

他的母亲,农忙时,把两个男孩放在田垄,埋头在田间,把自己当作男人,耕田插秧。而平时,就推上个小车,去乡镇的街道上,给人缝补衣服和皮鞋。

据说黄学神,小学放学后,就在母亲身边,摆一个高凳子和一个矮凳子,趁着夕阳,趴在凳子上写作业。

时不时,还要抬头看看弟弟,怕他跑远。

等街上的人烟稀少了,没有人再送衣服和皮鞋来,才推着小车,带着儿子,回到村庄。

吃完饭,黄学神却没有像其他小学的孩子,疯玩一会就洗洗睡,而是就着房间里昏暗的灯光,翻书到深夜十二点。

久而久之,黄学神小小的年纪,就戴上了酒瓶厚底子的眼镜。

我们那时候年纪小,没有感触震撼寡妇母亲的艰辛,班里的八卦,都集中在他从小学开始,能学习到晚上十二点,中二们都不由张大嘴巴,这tm的太狠了。

学神的段子就这样开始,若隐若无的出现的课间的喧闹里,也都没啥新意,无非是哪次哪次考试或者竞赛,又拿了第一名罢了。



初三中考完,班上的同学都忙着择校,考得最高的学霸,想去市里一中重点班;考得次高的,想进市里一中,或者本校高中部的重点班;考得一般的,按分配去不同高中念书。

我考的比本校重点班分数线差六分,我爸花了五千,又请校长喝了酒,把我塞进了进去。

那个暑假我疯玩,我爸看我没心没肺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冷哼跟我说,人家读书给家里赚钱,你个兔崽子尽让我花钱。

我嗤之以鼻,犟嘴说没听说谁读书能赚钱的。

我爸朝我瞪眼,说有个私立中学的姓黄学生,中考考了全县第一,连市里一中、你的学校,有四五个高中在抢着他去上学,还各个都对他免学费,还发生活费。

我一下子想到了黄学神,肯定就是他,我追问,那他最后选了哪个学校?

我爸没好气说,他还是选私立学校的高中部。我说私立的高中部比市一中差,他怎么不走呢。

我爸想了想,说他好像有个补鞋谋生的妈妈和一个弟弟吧,私立答应把他妈妈弄到学校食堂帮厨发工资,还免了他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才留下来的。

我闭上嘴,还是乖乖不跟别人家孩子比的好,而且还是学神级别的、读书能赚钱的别人家孩子。

我读了高中以后,突然像开窍了,成绩高歌猛进,高一时,考得最好一次,是月考拿了全班第一和全年级前五。我爸还被请到学校作报告,主题巨贱,我现在还记得,叫怎么把差生教育成尖子生。

现在想起来我爸报告前一天,兴奋得把络腮胡子都刮干净了,我还鸡皮疙瘩掉一地。

江湖上算是有了我这一号人物,我开始有点飘飘然,老师在黑板上题目没写完,我就懒洋洋伸胳膊上台做答,老师很是不爽,痛批我狂妄。

瞅着同桌挺漂亮,我对她发起攻势,对她眉来眼去,还被教导主任抓着我爸妈和她爸妈一块儿挨训,差点被我爸打残。

后来,同桌的父母给她转学了,我个情种,天天惦记她,上课根本听不进去,自习也都是发呆,成绩一落千丈。

就这么混着,在班上吊着尾巴,到了高二结束。

又有关于黄学神的段子传来,是他参加了高考,考得还相当不错,被复旦录取了,他没去,说他非清华不上。

而我班挑选的几个学霸,高考成绩最高的也只能上普通211。

高三我也还是这么混着,成天的发呆或者睡觉,老师也完全放弃了我,我爸妈都对我不抱希望了,准备让我去单位系统的学校上个专科算了。

果然成绩出炉,四百还差几分,我爸妈也没怎么说我,跟单位的教育科报备了成绩,等着专科录取通知书。

没有想到,那年爸妈他们系统的子弟,考分都特高,我被挤到不知名的角落。

黄学神的消息,则是拔了头筹,比去年分数高了一截,但还是没能去得了清华,据说北大的招生老师跟他谈过,后来不了了之。



爸妈问我怎么办,要不就随便找个专科去读吧,丧失已久的自尊心回来了点,我说要复读,就不信系统的那个定向专科我上不了。

我于是就是复读了,但是没有在本校,我爸说那家私立学校的复读班办的不错,你去那吧。

没有料到,我所在的那个班,居然有黄学神。

终于见到了五年以来,活在段子里的大神,我莫名有些鸡冻,他的个子不高,看似只有一米六几,传说中标配的酒瓶底的眼镜,规规矩矩戴在鼻梁上,看不清眼睛的样子。

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嘴唇,紧紧的抿着;背有点点驼,像一只荷塘里的龙虾,乍一看像个畏畏缩缩的孔乙己。

但是当他给人指导习题的时候,嘴角会微微的上扬,气场奇异的变成了一副孔乙己指点茴字四种写法,睥睨天下的孤傲样子。

我看了一会他,就没有了兴致,再多的传说,与我何干,我的任务只是拔高个十几二十分,能有学上。

我不找学神,没想到学神却找上了我,一周后,一次晚自习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回宿舍睡觉,学神走到我最后一排的课桌边,上扬起嘴角,对我说,我知道你。

我骚骚头,问他你知道我什么?

他说高一时候,你考过你们学校的前几名,那几次考试,你离我的分数只差四十多分。

他自顾自说,但是你因为你因为早恋,后来就不行了,对不对。

他定定看着我说,说真的,你应该为自己羞耻。

我呆住了,眼看着学神,鄙夷的眼神扫在我身上,像是把我浑身的衣服扒光。

我的内心,像是被什么拨动了,想愤怒,却发泄不出,想打架,却找不到理由。

你把我的衣服都脱了,我要穿回来!

这一年里,我像是找回了高一时候开窍的状态,每当我的思绪,要溜到初恋那里时,脑袋里面就浮现黄学神似笑非笑的嘴角。

我不笨,能专心下来,当然成绩就能有所提高了,每次月考,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有时候二十分、有时候十几分。

我爸妈很惊讶,尤其是我妈,恨不得跑庙里去给我烧香了。

我却没有跟始作俑者黄学神说过一句话,因为我忘不掉他跟我说话时,那种上位者的蔑视。



那年我再次高考,成绩下来后,我比去年多考了一百五十多分。

黄学神不记得考了多少,因为反正红榜的第一名永恒是他,至于分数,倒显得次要了。

听说清华那年的招生,他和几个人同时压线,但是本省名额已经超了,所以有意向放弃他。这件事惊动了县里,为了出我们县城历史的第一个清华,县领导亲自挂帅去省里游说。

结果是清华开恩,追加了名额,压线的几位一律录取,县里让他戴上大红花,站在皮卡车上,在不长的街道上面来来回回敲锣打鼓。

他手里的,是一块红牌匾,上面写着奖学金三万元。



上了大学,陪伴六年的学神八卦消失了,复读班同学们的相互联络,偶然提到他,都没有消息,他像是失踪了,不跟任何人联系。

我也慢慢的把他淡忘,直到去年,才听说他的一点模糊信息,是他把自家的老母,接去了国外。

至于去了哪里,却还是没人知道,有说是美国、有说是澳洲,至于他在国外以什么谋生,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他进了NASA,有说他在华尔街,最夸张搞笑的,说他在FBI。



如果没有高考,我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也许是做点生意、也许是干零工厮混,小概率发财、大概率穷酸。

有了高考,但是没有学神,也许我会过朝九晚五的日子,日复一日做着一样的流水线似的工作,拿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工资。

现实中,有了高考,也有学神对我的鄙夷,现在的生活,比流水线似的强那么些,工作内容丰富些些、收入稍高些。

没有什么地狱到天堂,但至少我努力过,无愧过,收获过。

所以,我感谢学神,谢谢那一次嘲笑,点醒了我。


但是我明确,高考对学神已经不能用重要来形容,对他来说,自己是鲤鱼、高考是龙门,实现了从一个失父的农村贫穷孩子,逆袭成全县瞩目的状元,再到定居海外的功成人士。

没有高考,他只能是个早早辍学,回乡务农或者务工的普通人。

因此日日夜夜的发奋和执着,换来的是自己和家人一个梦寐的生活,实现的是真真切切的阶层跨越。

现在回想,他平时的畏缩,来自家庭的不幸;他教题时的孤傲,自来成绩的优越,所以看到他,会明显感受两者的矛盾、觉得拧巴。

他大学后,不知道怎么面对我们这些曾经又让他羡慕,又让他鄙夷的同学,于是干脆不再联系任何人。

这么多年,老同学,想对你说,前半生的贫困,是你后半生的财富,你肯定已记不得我,但我祝你放下以往种种,平和下来,享受生活。


最后,愿看到此文的学子,家境优越或有后路者,能珍惜高考的机会,你努力过,才能无愧,才能知道怎样抵达成功。

家境平凡或贫困者,请牢牢握住实现你人生飞跃的高考阶梯,错过了他,也许就错过了一生。

user avatar

我也曾与理想本科大学失之交臂,很想原地瘫倒,但慢慢走来,发现那一草一木也只不过是来时的路。

高考不能决定未来,未来是靠自己走出来。

时间戳 2021.6 .7,一晃十几年,有些话再不跟小伙伴说,就要失传了 (鸡汤高浓慎入)

关于专业

如果你不是特别痴心于某个专业的学术咖,在择校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去大城市,尽量选热门的专业,然后再考虑院校的名气。

有钱的地方总有很多机遇,也会聚集很多很厉害的人。尽量让自己有机会靠近这些机遇,靠近这些人,你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打开眼界,摸准时代的脉搏。

至于最后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大城市漂,还是跟命运握手言和回小城市生活,那应该是你见过世面之后自我的选择,而不是只拥有一种可能的无可奈何。

如果有了心仪的专业,尽量去选把这一专业当作重点学科发展的院校,而不是盲目挑一个招牌响亮的。

时代的红利,远远比一个学校的金字招牌能让你站得更高。

关于名企招聘看院校

这个是当然看的喽,但对大多数非研究型企业来讲,211/985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问过一位做到HRBP的朋友这一选择标准的意义何在,他告诉我,对于应届生招聘来讲,“看院校”对企业来讲是成本最低的筛选标准——毕竟应届生的工作经历都是一张白纸,高考考得好当然意味着学习能力更强。

这就意味着,非211/985的应届毕业生,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和心思在简历上证明自己。

你的对手并不需要是顶尖高校那20%的尖子,只要超过剩下80%的人,你也是佼佼者。

关于让爹妈失望

在你的余生中,在哪里工作,几岁结婚,生几个孩子……你还会无数次地让他们“失望”。

既然有幸成为家人,就是“你并不是我理想中完美的父母/孩子,我也依然爱你”。

关于学校名气捉急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无数机会来拉平院校和出身上的差异。

竞赛证书、实习经验,创业成果或设计作品,你能拿出来为自己说话的东西,绝对不止那一张毕业证书。

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心气儿。

反正考砸了,那就这样吧;反正大家都不学,那就这样吧;反正也比不过别人了,那就这样吧……

这种种自卑导致的自暴自弃,才是一个人真正毁掉的开始。

身怀青云之志的人,遇到风总能飞起来。

关于朋友

你会失去很多朋友,但也会获得新的。

所谓“朋友”并不是固定的谁,而是在某段时间、某个地点、某个认知水平上,你跟某个人构建的那种默契的感情

人或许会换,但你的感觉永远不会。



关于孤独

所有人的大学都孤独。

这种同质的孤独,不会因为你是学霸一朝失足坠入混日子的舍友圈,还是如愿以偿考进了自己的目标大学就有所区别。

即便是有相同的气质,理想不同、习惯不同,甚至是节奏不同,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欢迎。

孤独是不写在课表上的必修课,是每个人18岁之后都逃不过的成人礼。

如果能享受当然好,享受不了就主动一点,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寻找同类项。

关于大学要不要学习

文豪茨威格,大学也是混了四年,每天见朋友,泡图书馆,去非洲和美洲玩,写自己的戏剧和小说,最后几个月恶补完了考试和论文。

但这句话的前提,是建立在你有明确优势,而且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基础上。

如果你交往的朋友也是当代的弗洛伊德或者罗曼罗兰,也能只靠稿费就支撑自己四处云游,也能写一本红一本,你大可不学。

但如果你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连生活费都要向父母伸手,就别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挂在嘴边了。

它再不重要,也比睡懒觉、打游戏和撸串、吹牛重要。

关于高考能不能决定未来

大学开学那天,你会发现高考成绩一点儿也不重要。

参加竞赛的时候,你会发现班级排名一点儿也不重要。

实习的时候,你会发现手上的一沓证书一点儿也不重要。

工作两年之后,你会发现毕业证上的院校名称一点儿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性格,你的习惯,你的能力,你的经历。

是你这个人而已。

而这件事,是你只有好好活下去才能明白的东西。

user avatar

从一定程度上,每个选择都必然决定了你的未来,都会为你的人生带来一定的偏移。

过去的无数选择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高考无可辩驳的是那个对人生带来偏移比较大的选择,是人才流动的通道。虽然很累,但是我仍要说它对底层百姓是文明之光。

正因为高考才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社会竞争之中。

所以是的,高考肯定能决定你的未来。

不同的成绩必然带来不同的人生轨迹。

但高考不等于判生死

高考很重要,但没有哪个选择是完完全全把一个人的一生决定死的。

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并没有选择了什么人生就一定会怎么样的事。

所以放宽心,努力发挥就好。

如果我要说什么祝福的话,我希望各位早日习得「让自己生活变得快乐」这一项技能,少受互联网焦虑的影响。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我还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一种。

user avatar

中午吃饭的时候随手搜了一下高中同学的现状,算是十年回顾。从中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 高考考上了清北的同学下限很高。有在高盛做Quant Associate的,有在布朗大学刚读完应用数学博士的,还有一个去了加州大学某分校读应数博士即将毕业了。
  2. 但更有意义的是,有些当年成绩在中间的同学发展也很亮眼。他们虽然没去到清北复交,但后劲依然很足。他们中有在很厉害的私募并有一定的名气的,也有去了政策性机构(未来发展不可估量),也有些去了最顶级学校读博。

客观的说我们班的平均水平比较高,基本是用普通一本保底,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绝高成绩带来的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上面的第二点观察不是要宣扬学习成绩没意义,而只是说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学校间的平台差异收益递减,再往上走更多得靠个人的发展与际遇

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到高考上,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很像是一个神经元激发(图1[1]),*这也可以是深度学习中的最小单位,主要用于衡量输入信号是否满足当前神经元的激发条件:

其中每个 代表你的一个方面,比如数学、语文、思维、逻辑、信心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重要性,用权重 表达。最后把这些因素做一个加权平均,就得到你现阶段的能力 , ,而高考就是这个评估过程。每个大学都有一个能力的门槛,比如90分。录取的过程就是将你的分数与学校的门槛进行比较,也就是图中的函数 。如果使用简单的单位阶跃函数(非0即1),也就是你越过了学校定的这个能力阈值 ,那就可以被录取(被激发),反之则只能去选择阈值更低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体系中,结果是一刀切的

用这么繁琐的道理是想说明什么呢?「高考衡量的不仅仅是你是否聪明,而是很多个因素的综合体」,比如你的耐心与心理素质,甚至你的家庭条件。虽然它最后看起来只是「考上」或者「没考上」,即0还是1,但其实是一个相对全面的考量标准,是加权平均。如果你跨过了某所学校每个专业所划定的阈值,那代表的该学校该专业的口碑应该是你的下限。所以高考很重要,因为它往往可以帮你划定一个下限,即你应该继续往前走,但我今天给你盖个戳,证明你的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去到清北的同学现在的近况都还不错,因为下限在那里放着呢。

所以你要尽力读书,争取考个好成绩,它有一定的重要性它是你过去的阶段性总结与认可。随着你进入大学,进入职场,我们用来评估的函数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上面的权重 有了不同的赋值。当年最重要的数理化现在可能变成了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评价方法也从简单的“一刀切”变成了更加复杂的状态,绝非当年简单的「考上」与「没考上」这种0与1的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否能在工作中升值往往不是单纯的你卖了多少项目,写了多少行代码。甚至申请国外的硕士/博士也是以整体一揽子评估申请人,而非简单的多少分,多少奖,多少论文那么简单。因此过去不行并不绝对代表未来没有发展,要学会以非线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因此你的上限并不一定要被高考所局限或者本科学校所局限,毕竟我们有了新的评价标准。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你没有去到最匹配的学校,但你的实际能力值是远高于自己所去的本科学校的。比如学校的阈值是60分,那么你的同学可能大部分都是60分,但你依然有可能有90分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被母校的声誉所禁锢了自己,而自暴自弃。你要感谢母校,是它陪你度过大学时光,但你要时刻记得自己可能有更高的激发态,能去做到更大的事业。再次重申,高考分数所给你的录取可以划定你的下限,但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上限,这也是为什么我有些未去到清北的同学也能做出很厉害的成就。因此不要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取到自己想去的学府就郁郁寡欢,你的人生上限依然上不封顶。肯定有人会说一步输步步输,走错一步就完蛋了。但这个看法是非常狭隘的,我认识很多人起点都不算高,但都能慢慢往前走。我不是说从坡地走到山顶很常见,而是说从半山腰也能走上去。就像我文章开头写的,十年后再回首却发现大家的差别没那么大,甚至有一部分人居后者还做到了反超。所以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未去到最好的学府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走的慢、绕些弯路固然不是理想状态,但已是既定事实。你却依然可能走的更远

数学上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模型,叫做马尔可夫链(图2[2]):

这其实和我们的人生挺像的,时间不断向前(从t到t+1),但外界在每个阶段只能观测到特定的事件 ,但却无法知道我们所处的真实阶段 以及背后的成因。我们可以认为高考成绩属于可观测的现象,但决定你高考成绩的其实是背后的其他综合的复杂的因素,这些都是不可观测的。人们只会看到你考了多少分,去了什么学校,但他们并不了解你,无法得知全貌。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告诉自己从长远出发。你人生的下一个所谓的“转折点”并不是下一个可观测的现象O,比如研究生去了哪,工作去了哪,而是在那之前和背后的计划与努力,是一个个不可观测的。不要过分让外界的反馈影响到你未来的决策,一本、二本、三本或是大专都是你的选择。你去了一本,受到外界的赞美,但那不会反馈到你下一个阶段的表现,选择大专也同理。你要永远记得自己是谁。高考只是一个“果”,而“因”却是很多年的积累这些都是外界所看不到的。而人类的一个通病就是只想着眼优化看得见的东西,而忘记了背后看不见的东西才是问题的核心。因此如果想要在下一个“果”上有出彩的成绩,不妨多在背后下下功夫,因为那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不管你现在是即将填报志愿,还是大一、大二或者研一、博一、已经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里子”,也就是那些外界观测不到的东西。你不需要让每个人看到你很厉害,但你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无论此时身处高峰还是低谷。

如果把上面的文字浓缩成八个字,那就是:仰望星空,低头赶路。


或许你还想知道:对 2019 级本科生而言哪些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参考

  1. ^ https://en.wikibooks.org/wiki/Artificial_Neural_Networks/Activation_Functions
  2.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8639262_micromachines_Reciprocal_Estimation_of_Pedestrian_Location_and_Motion_State_toward_a_Smartphone_Geo-Context_Computing_Solutio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经历过高考,或者即将经历高考的中国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心中最深刻、最纠结的一个疑问。要说高考能不能“决定”未来,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人生那么长,哪有什么东西能完全“决定”?但要说高考有没有一个“极其关键”的作用,那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而且这个作用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大。咱们就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相信这也是无数正在经历高考,或者即将经历高考的同学,甚至是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心底里最大的疑问。高考成绩,它到底有没有那么“决定一生”?我得跟你说实话,高考成绩,它很重要,但它绝对不是“决定一生”的唯一钥匙,更不是人生的终点。 听我慢慢说。为什么高考成绩这么重要?首先,我们要.............
  • 回答
    高中阶段的成绩,你说是不是智商说了算?这问题啊,问得好,也问得深。很多人觉得学习这事儿,就是脑袋瓜灵不灵光的事儿,说白了就是智商。我高中那会儿,班里就有几个同学,学的跟玩儿似的,什么题一扫就知道怎么做,考试成绩那叫一个稳,稳得让人嫉妒。大家私底下也说,这脑子就是不一样,天生的。但你再仔细想想,真的是.............
  • 回答
    高考找关系,这个话题确实很敏感,也很复杂,说它“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说它“不能”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层面聊。首先,得承认,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找关系”这股风气,确实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高考作为一项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影响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高.............
  • 回答
    说实话,高三逆袭?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爱的是它给了无数在普通甚至稍弱起点的学生一剂强心针,恨的是它太容易被放大、被妖魔化,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答案是:能,但绝不是你想的那种“奇迹”。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逆袭”。 狭义的逆袭: 平时成绩吊车尾,最后高考直接考上985、211.............
  • 回答
    “红利工程师”这个说法,我理解您指的是在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需求旺盛而获得的职业红利,以及可能伴随的相对较低的门槛和快速的职业晋升。那么,高端制造业能否真正让这部分工程师“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情况、个人努力以及制造业.............
  • 回答
    “抿身份”,这是很多狼人杀玩家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尤其是在谈论到所谓“高端玩家”的时候。初次接触就能基本抿出身份,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种神技,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多靠谱?又是什么让一些玩家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基本能抿出”,这里的“基本”二字非常关键。它不是说百分.............
  • 回答
    看到你算出的光粒能量不高,这确实是个很常见的疑惑。很多人觉得光就是能量,能量那么小,怎么可能摧毁太阳呢?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会发现这里面牵扯到几个关键点,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日常感知中的“光粒”和“能摧毁太阳”之间,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光粒”具体是指什么。在物理学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我想说,老师在长期相处中,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看出”学生的智商高低,但这个“看出”并非像测智商那样精准,它更多是一种基于观察、互动和学生表现的综合判断。咱们可以这么想,智商这东西,虽然有科学的测量方法,但放到实际生活中,它会渗透到一个人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里。老师.............
  • 回答
    关于“每天喝一盒纯牛奶真的能长高吗?”这个问题,我想好好跟你聊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毕竟长高这事儿,跟我们吃喝拉撒睡,还有基因,简直就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全武行”。首先,我们得承认,牛奶确实是咱身体成长的好帮手,尤其是对于长高。为什么这么说呢?牛奶里含有的营养成分,简直就是.............
  • 回答
    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绝非三言两语能道尽。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印度高层,尤其是那些常年处理国家大事的政治家、外交官和战略分析人士,他们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对各国关系的理解,那可不是普通民众的视角能比的。他们每天都在消化海量的信息,有来自情报机.............
  • 回答
    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女儿能长高,但用力过猛了。看到“胫骨结节骨骺炎”,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小事。女儿受了伤,这比身高问题更让人揪心。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跳绳到底能不能长高”的问题。直接说答案:跳绳本身不能直接让骨骼变长,也就是不会让骨骺线(长高的地方)自己长长。人长高主要靠的是骨骺线里的软.............
  • 回答
    山区百姓的脱贫,究竟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于修路架桥,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当然,路是基础,这话不假。你想啊,过去那些山里的乡亲们,交通不便,想把自家种的粮食、采的山货弄出去卖,那是千难万难。有时候,一年的辛苦就压在几个挑子、几头牲口上,风里雨里,磕磕绊绊,到了集市上,东西没卖出几个好价钱,自己的身.............
  • 回答
    京沪高铁能不能真的跑380?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咱们平时坐京沪高铁,最高也就到个300多,但“380”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它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技术和现实考量。首先,理论上和技术上,京沪高铁是有能力跑380公里/小时的。你得知道,咱们现在看到的京沪高铁,它的设计标准本身就很高。当初在.............
  • 回答
    我身边确实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玩手机,但最终还考上了不错的一本院校,甚至还有上985、211的。我尝试还原一下我理解中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要承认一点,“玩手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如果“玩手机”意味着整天沉迷于短视频、游戏,不分昼夜,那即使是神仙也难考上一本。但如果“玩手机”.............
  • 回答
    “酱字辈”这个称呼,初听之下似乎有些俏皮,甚至带着点戏谑。但在英雄联盟的圈子里,这个称谓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敬意,而能被冠以此名,更是对一个人职业生涯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韦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odV,能被封为“酱字辈”,足以说明他在英雄联盟领域,尤其是在中国赛区,确实拥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要理解“.............
  • 回答
    咱们聊聊,要是真有个玩意儿,比那电影里看到的还带劲,一个几十米高的铁疙瘩,能不能在战场上真派上用场?说实话,这事儿,可不是光摆着好看那么简单,背后牵扯的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得说说这“高达”是个啥。在咱们老百姓的认知里,就是那种巨大、有人驾驶、四肢发达的机器人,能跑能跳还能射。但要真搬到战场上,这玩.............
  • 回答
    关于“高端耳机能听出水电火电风电”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而不是一个有科学依据的普遍现象。简单来说,通过耳机直接“听出”发电厂类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不是通过正常的声音信号能实现的。让我详细跟你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一些可能引发这种误解的原因。为什么说这近乎不可能?1. 声音的传播路.............
  • 回答
    嘿,哥们儿!先恭喜你考上高中,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你本身是有实力的!别担心英语这块儿,高中英语虽然是基础,但绝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你这情况,我当年也经历过一些,所以特别能理解你那种“啥都不会”的焦虑感。咱们一步一步来,别急,只要找对方法,英语绝对能给你“提上来”。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有个清晰.............
  • 回答
    哥们儿,高二了还这么钻研画画,这劲头我太懂了!看着你这画,能看出来你对线条的控制挺有想法的,构图也花心思了。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好好唠唠,看看怎么能把你这画技再往上拔拔。首先,咱们从整体上聊聊,你的画整体给我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线条的活力: 我能看到你用了不少心思去塑造形体,线条不是死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