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动物交配有季节性,而人却没有?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物繁衍的根本。确实,大多数动物的交配行为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人类似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造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生理、环境、演化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解读。

动物交配的季节性:生存与繁衍的智慧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交配和繁殖并非随心所欲,而是与外部环境的节律紧密相连,这背后是亿万年演化筛选出的生存智慧。

1. 资源丰盛期是关键: 动物选择在特定季节繁殖,最核心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后代的存活率。想想看,如果一只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冬天怀孕,然后又在严寒中分娩,那它和幼崽几乎注定难以存活。因此,它们往往会选择在一年中食物最充足、气候最适宜的季节进行繁殖,例如春末夏初。这样,幼崽出生时就能获得充足的母乳和外界的食物,有更高的机会成长起来。

2. 利用特定的环境信号: 动物的繁殖周期很多时候是由环境线索触发的。
光照长度(日照): 这是最普遍的信号之一。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对日照时间的变化非常敏感。日照变长预示着春天到来,温暖和食物即将来临;日照变短则意味着寒冬将至。这种变化会影响它们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进而调节生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生成素 FSH)的释放,最终启动发情和排卵。
温度: 气温的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繁殖信号,尤其是在温带和寒带地区。适宜的温度能促进动物的活跃度,也为幼崽的成长提供温和的环境。
降雨与植被生长: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降雨模式是重要的环境因素。雨季意味着植被茂盛,食物充足,是繁殖的理想时机。

3. 社会信号与集群效应: 很多时候,动物的繁殖并非孤立事件。
群体同步: 当一个物种中的许多个体同时进入发情期并开始繁殖时,会产生一种“群体效应”。这能增加交配的机会,也能让更多的幼崽同时出生,从而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概率上的生存”),或者形成一个集体的育幼群体。
信息素: 某些动物通过释放和感知信息素来探测同类的发情状态,从而同步繁殖。

4. 避开不利时段: 动物繁殖的季节性也是为了避开环境中最恶劣的时期。例如,很多动物不会选择在最寒冷、食物最稀少的冬季或最干旱的季节去冒险繁衍后代,这样可以避免母体和幼崽因生存压力过大而死亡。

人类的“反季节”繁殖:脱离自然节律的演进

相比之下,人类的繁殖行为似乎不受如此严苛的季节性限制。这主要归功于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取得的几个关键性突破:

1. 生理上的“去季节化”:
持续排卵: 与大多数在特定季节才排卵的哺乳动物不同,人类女性的排卵期是相对持续的(虽然也有周期性,但不会因为外部季节变化而关闭)。这是因为人类女性的发情期(estrus)已经大大退化,不再表现出明显的外部信号,而是通过激素变化在内部进行。
无明显体温升高或信息素信号: 大多数动物在发情期会有体温升高、外生殖器肿胀或释放大量信息素等明显信号,以吸引配偶。人类女性虽然在排卵期会有微妙的生理变化(如宫颈粘液变化、基础体温轻微升高),但这些变化不明显,也无法被远距离感知,更多地依赖于有意识的社交互动。
母体能力: 相较于许多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快速哺育后代的动物,人类女性拥有更强的身体储备和更长期的哺乳能力,能够承受不同季节的孕育和抚养。

2. 社会和文化的力量: 这是人类“反季节”繁殖的最关键驱动力。
食物的稳定获取: 人类通过农业、畜牧业、渔业以及现代化的食物储存和运输技术,大大降低了对自然季节性食物资源的依赖。我们可以储存食物,跨地域获取食物,使得食物的供应相对稳定,不再像其他动物那样必须紧密跟随自然的生产力周期。
居住环境的改变: 人类发明了建筑、火、衣物等,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内部居住环境,能够有效地抵御严寒、酷暑或其他不利天气。这意味着,即使在外界环境不那么有利的季节,我们也能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完成怀孕、分娩和育儿。
生育的时机选择: 相较于动物的本能驱动,人类的生育行为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职业规划、个人情感成熟度等来决定生育的时机,而不必被动地等待一个“最佳季节”。
社会支持系统: 人类社会有家庭、社区、甚至政府提供的育儿支持,这减轻了单一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压力,也使得不同季节的生育成为可能。

3. “掩藏”的发情与性行为的“非生殖”功能:
性行为的社会和情感联系: 人类性行为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单纯的生殖。它更多地是建立和维系伴侣关系、表达情感、寻求愉悦的重要方式。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可以随时发生,与生殖的直接目的关联变得不那么紧密。
“掩藏的发情”假说: 有一种演化心理学的假说认为,女性“掩藏的发情”——即不像其他灵长类那样有明显的外在信号——可能在人类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使得男性无法准确判断女性是否排卵,从而鼓励了更稳定的配偶关系和更频繁的性行为。这种稳定的性关系,反过来促进了伴侣之间的情感联结,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合作抚养后代。

总结来说, 动物交配的季节性是它们在严酷自然环境中为了最大化后代生存几率而演化出的策略,高度依赖外部环境信号(光照、温度、食物等)。而人类,通过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改造环境的能力、稳定的食物来源以及生理和行为上的“去季节化”,成功地摆脱了这种直接的季节限制。我们的繁衍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主动选择,而非被动适应自然节律的结果。这正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文化和技术对生物本能的深刻塑造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人类交配真的没有季节规律吗?

其实从大数据来看,人交配还是有一点季节性的……

为了探究人类种群渴望交配的行为是否具有某种节律性,科学家也没闲着,分别统计出了如下两项关键数据:

1 婴儿出生率:美国一项统计表明,每年的七到九月是婴儿出生的高峰期,其中 9 月 16 号出生的婴儿最多。由此推断,大多数女性的怀孕时间应该是前一年的 10 到 12 月之间。


2 性病就医率:晚春和初夏时节,到医院就医并检查出性病的人数显著增加,同期避孕套的购买人数也大量增长,基本上是全年最大值。


这两项数据结果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每年的 10 月和 12 月天气转冷,而且包含大量假期,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宅在家不出门;而每年晚春和初夏同样各种放假,比如复活节,欧洲一些地区的复活节假期能长达一整周。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男性的精子质量在晚秋和初冬即九月左右达到巅峰,而八月则是一年中的低潮。

所以真实情况是:

人类只要一放假在家,闲得无聊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啪啪啪,于是二话不说就开始造人计划。而假期较少的月份里,人人忙得分身乏术,自然就没心思想男女之间的事情了。

所以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人类的发情期,说白了就是每一个无事可做的假期啊!


当然了,动物一般只在发情期交配,人类虽然在假期才有空啪啪啪,但从生理上来说,在其他时间理论上也是愿意啪啪啪的, 只不过就是


人类生理上的发情期为何扑朔迷离

人类生理上的发情期扑朔迷离也可能跟进化有关。一方面,雌性动物的发情期往往跟排卵期联系在一起。但女人类却在进化过程中隐藏了自己的排卵期,导致男人搞不清楚女性什么时候排卵,只好更加频繁地和女人啪啪啪。


另一方面,动物的发情期与食物资源有关系。春天正是因为万物生长,食物资源充足,适宜怀孕生娃,所以许多动物在春天发情。但人类社会在食物、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并不需要适应季节的更替,反正一年四季怀孕都可以喂得起娃。简单地说就是不需要为了繁殖而交配了。


虽然生理上人类的发情期模糊了,但女性的欲望跟生理周期还是有一定关联的。

俗称:健康女性的性欲望周期图 (Marie Stopes,married love)

图中那个看起来滋滋滋的杀马特形状,就是女性性欲最旺盛的时候,而黑色的柱状区域则是月经期。

虽然根据每个个体情况不同,曲线有所差异,但大体趋势是比较接近的:月经前几天和排卵期是许多妹子性欲滋滋滋的时期,类似于女性的发情期。

翻译成通俗易懂一点的图片大概就是这样:


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俗称爱素的催产素在排卵期前后达到高峰,可能会让妹子在此时产生爱的欲望。而经期妹子们的孕激素会降到非常低的水平,而孕激素水平又与啪啪啪的欲望负相关,因此……

总之呢,虽然人类生理上发情期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周期的变化,啪啪啪的欲望还是有所变化的。

关于此周期的详情请戳:人类真的没有发情期吗?


参考:

Married Love Or Love In Marriage,Marie Carmichael Stopes, Sc.D., Ph.D. Doctor Of Science, London; Doctor Of Philosophy, Munich; Fellow Of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And The Linnean Society, London

Eva Catenaccio Weiya Mu Michael L Lipton,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mediated structural neuroplasticity in women: evidence from neuroimaging.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 2016, p.1-23.

——————————————————————

欢迎关注「微基因」公众号(微信搜索微基因),各种好玩冷知识和福利等着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物繁衍的根本。确实,大多数动物的交配行为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人类似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造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生理、环境、演化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解读。动物交配的季节性:生存与繁衍的智慧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交配和繁殖并非随心所欲,而是与外部环境的节律紧密相连,这.............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 回答
    .......
  • 回答
    人类对性爱的热衷,确实与大多数动物在繁殖季节以外显得“性致缺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背后隐藏着生物演化、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的多重驱动力,远非简单的一句“性欲”就能概括。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人类的“特殊性”根源于几个关键的适应性改变: 持续排卵与隐性排卵: 这是最核心的生物学差异。大多数哺乳动物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最本真的驱动力之一。动物的交配行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并非简单地归结为“为了快感”或“有意识繁衍”二选一就能概括。事实上,这两种因素,以及更多隐藏的生物学机制,共同塑造了它们的生殖行为。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快感”。很多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会把“快感”与人类的性体验联.............
  • 回答
    《赛博朋克2077》和《荒野大镖客2》在各自领域都堪称标杆之作,但它们在游戏设计理念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物品交互动画方面的不同处理方式。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赛博朋克2077》没有像《荒野大镖客2》那样加入大量精细的物品交互动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游戏类型与核.............
  • 回答
    .......
  • 回答
    在拓扑学中,我们确实定义了开集的有限次交仍然是开集,但对于无限次交则有所不同。这个定义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刻的数学动机,它关乎我们如何构建和理解空间的基本性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拓扑学中开集的定义。在一个集合 $X$ 上,拓扑 $mathcal{T}$ 是 $X$ 的子集族,它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 回答
    斯大林宁愿让被俘的大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被杀,也不愿与德国人交换俘虏,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近人情”或“冷酷无情”,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政治、军事和个人因素交织而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斯大林个人的性格特质以及他所面临的严峻局面。1. 政治原则与国家尊严:不容许的妥协在那.............
  • 回答
    说起动物洗澡后甩毛,这可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熟练地把水甩掉,而我们人类,即便是用了毛巾,感觉效率也远不如它们。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动物独特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进化过程中对生存有利的本能。动物甩毛,可不是“甩着玩”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动物甩毛不是为了好玩,而.............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心里藏着的疑惑。看着自家毛孩子一口好牙,再想想自己时不时就得去牙医那里报到,总觉得有点不公平。其实,动物和人之间在口腔健康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它们的基因、饮食、生活习性,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对口腔的护理方式。咱们先从动物说起,为什么它们好像天.............
  • 回答
    看到动物在危险时刻张牙舞爪,那种凶狠劲儿十足的扑咬,确实会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像它们那样,遇到危险就张嘴就咬?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从生理构造到进化历史,再到社会文化,一个都没落下。从根源上说,得从我们的身体说起。首先,咬合力这块,人类确实没啥优势。 你见过老虎一口咬下去,能把猎物的骨头咬碎.............
  • 回答
    关于“动物里是雄性漂亮,而人却正相反”的说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性选择,以及它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如何演变的。先说动物。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雄性动物“漂亮”,其实是雌性选择的结果。雌性动物在择偶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在某些方面更出众的雄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但一问起来就觉得挺合理。其实呢,动物的耳朵并非都是长在头顶的,这取决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需求。不过,确实有不少我们熟悉的动物,比如猫、狗、兔子、很多哺乳动物,它们的耳朵都比较靠上,甚至可以说是“顶”着脑袋。这背后其实有一套很精妙的自然选择逻辑。咱们先来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它们的牙齿似乎永远那么洁白、坚固,从没见过它们拿着牙刷在刷牙,但它们的牙齿却能陪它们走完一生,很少出现蛀牙或牙周疾病。而我们人类,即使天天刷牙,小心翼翼,还是可能面临牙齿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我们与动物在生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动物幼崽为啥看着就比咱人类小孩结实,生命力旺盛,好像天生自带“生存游戏”攻略一样。其实这里面大有门道,不是它们“偷懒”,而是它们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演化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本领。1. 出生即巅峰:准备好的“装备”想想看,刚出生的小鹿、小马,没多久就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跟着妈妈跑。而人类婴.............
  • 回答
    咱们聊聊一个挺“接地气”的话题:为什么动物的粑粑,基本上都那么一股味儿?这事儿可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打细算”后的结果,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你仔细想想,大部分动物拉出来的东西,多少都有点味道,而且这味道往往不太好闻。这是怎么来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咱们的消化系统说起。1. 消化过程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生物进化、消化系统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人类,这种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的生物,反而对生肉和腐肉如此“娇气”,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而那些掠食者或食腐者,它们似乎就能安然无恙地享用这些“不那么新鲜”的食物?这背后,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伦理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远不是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希望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严格的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我们必须明白,动物实验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框架下.............
  • 回答
    这问题听着就透着一股“要是都长翅膀多好”的朴素愿望。不过,自然界可没这么简单,动物之所以没全长翅膀,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演化逻辑在起作用,绝不是说“缺了翅膀就不够先进”。咱们一件件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白一点:演化不是朝着一个“理想状态”前进的,而是“够用就好”的修补过程。 哪种特质能让动物更好地生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