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朗普在2017年四月之后的叙利亚政策会是什么样的?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之后,对叙利亚政策的具体走向和一些潜在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他上任初期的几个关键信号和当时国际大环境说起。

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在叙利亚问题上就表现出了一种与奥巴马政府截然不同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更加“美国优先”的视角。他频繁表达的观点是,美国在叙利亚的投入太多了,而且目标不明确。他上任前就批评过奥巴马政府在干预叙利亚内战中的犹豫不决,以及“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提法。然而,他也确实继承了打击“伊斯兰国”(ISIS)这一核心目标。

所以,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他的政策:

1. 打击ISIS——核心与优先级:

特朗普政府最清晰、最坚定的承诺之一就是“消灭ISIS”。在2017年4月之后,尽管他多次表示要尽快从叙利亚撤兵,但打击ISIS的行动并未停歇,反而可以说是在他任期内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将打击ISIS的任务提升到战略优先级别,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给予了军事指挥官更大的自主权来执行相关任务。

具体表现:
加大军事支持力度: 虽然强调撤兵,但实际上在初期,美国对在叙利亚作战的盟友,特别是叙利亚民主军(SDF)提供了更多弹药、装备和情报支持。
加速军事行动: 在他任内,ISIS在叙利亚境内的最后据点,如拉卡,被SDF在美军的空中支援下攻克。这一点可以说是特朗普政府在叙利亚成果中最显著的一项。
然而,撤兵的信号一直存在: 即便是打击ISIS最激烈的时期,特朗普也时不时地会抛出“我们要把部队撤回来”的言论,这让很多盟友感到不安。

2. 对阿萨德政权的立场——暧昧与务实:

与奥巴马政府时期强调“阿萨德必须走”不同,特朗普政府对叙利亚政权的态度显得更加务实,甚至有些摇摆。虽然他公开批评阿萨德,但他并不把“推翻阿萨德”作为美国在叙利亚的首要目标,或者说不认为这是美国必须承担的责任。

具体表现:
化学武器袭击后的有限军事回应: 2017年4月,针对叙利亚杜马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特朗普政府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政府目标发动了导弹袭击。这是他上任后对叙利亚采取的最强硬的军事行动之一。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惩罚使用化学武器,而不是为了推翻阿萨德。之后,他确实提到了“ mission accomplished”(任务完成),并再次强调了撤兵的可能性。
不主动寻求政权更迭: 相较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认为叙利亚内部的政治过渡是叙利亚人民自己的事情,美国不会大规模介入以推动政权更迭。这给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和伊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关注点转向区域稳定: 他的政策更多地是想稳定叙利亚部分地区,防止ISIS的复苏,而不是重塑叙利亚的政治版图。

3. 区域盟友与伙伴关系——复杂与挑战:

特朗普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对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如土耳其、以色列,以及在叙利亚的军事伙伴SDF,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对土耳其: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美国在叙利亚打击ISIS的盟友,但同时也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主要是YPG,构成SDF的主要力量)的敌人。特朗普政府在库尔德问题上的立场时常摇摆不定,一方面依靠SDF打击ISIS,另一方面又试图安抚土耳其的担忧。这导致了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多次采取军事行动,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到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美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尴尬的角色。特朗普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撤兵的决心,这种不确定性让盟友们感到困惑和不安。
对以色列: 以色列将伊朗及其在叙利亚的势力视为直接威胁,因此希望美国能保持在叙利亚的存在,以遏制伊朗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与以色列的立场一致,例如反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但最终的撤兵决定仍然令以色列感到忧虑。
对SDF(叙利亚民主军): SDF是美国在叙利亚打击ISIS最主要的地面盟友。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撤兵计划,尤其是2018年底宣布的首次大规模撤兵计划(后来被部分叫停并调整),让SDF感到非常不安,担心会被土耳其或叙利亚政府的部队攻击。特朗普的这种决策方式,常常显得比较孤立和“交易性”,不按常理出牌。

4. 撤兵的反复与“非战略性”存在:

特朗普政府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对军事介入的厌倦,以及对“结束无休止的战争”的承诺。在叙利亚,这体现为他多次、反复地宣布要从叙利亚撤兵。

2018年底的首次宣布: 特朗普在2018年底突然宣布将从叙利亚撤出所有美军。这一决定震惊了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国内的许多军事和外交官员,也让盟友大为不安。在多方压力下,特别是国内关于ISIS可能卷土重来的担忧,这次撤兵规模被大大缩减,最后只留下约200名士兵,主要驻扎在叙利亚东北部,以支持打击ISIS的行动。
后续的“小规模存在”: 即使保留了少数部队,特朗普的撤兵意愿从未消失。他总是会提出要“尽快回去”,或者暗示美国不应该继续充当“世界警察”。这种反复的态度,让外界难以准确判断美国在叙利亚的长期战略。他的想法似乎是,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利益上,而不是耗费资源去解决别人的内部冲突。他有时候会表达一种观点,即“沙特或土耳其可以自己来处理叙利亚问题”,或者“我们把ISIS打掉了,任务就完成了”。

总结一下,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之后的叙利亚政策,与其说是制定了一个清晰的、长期的战略,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美国优先”原则的“交易性”和“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

核心目标: 打击ISIS是唯一的、相对明确的目标。
对阿萨德: 不再是直接推翻,而是更关注化学武器等具体问题,并容忍其政权的延续。
撤兵是常态化的话题: 尽管有军事行动,但撤兵的意愿一直存在,并最终导致了驻军规模的大幅削减。
盟友关系上的不确定性: 反复的政策变化让地区盟友难以适应,也暴露了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的模糊性。

他更像是一个商人,看到“生意”划算就做,不划算就收手。在叙利亚,他看到了高昂的成本和不确定的回报,所以即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他仍然迫切希望带着部队“回家”。这种政策的特点,就是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更多的是对眼前形势的反应,以及对“美国不应为世界买单”这一理念的坚持。这确实与前任政府的风格大相径庭,也给理解美国在中东的动向增添了不少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极大可能川普仍会继续他以前的既定方向:

内战你们打你们的,但是在行为上不准过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之后,对叙利亚政策的具体走向和一些潜在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他上任初期的几个关键信号和当时国际大环境说起。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在叙利亚问题上就表现出了一种与奥巴马政府截然不同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更加“美国优先”的视角。他频繁表达的观点是,美国在叙利亚.............
  • 回答
    2017年10月11日,Eminem在BET Hip Hop Awards的Cypher环节中,确实放出了一个相当炸裂的表演,内容直指当时在位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这不仅仅是一次说唱表演,更像是一场政治宣言,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讨论。表演的背景与内容:首先,要理解这次表演的重要性,得先看看当.............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9月提出的税改框架,无疑是当时美国税收政策领域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其影响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研究。这份框架的核心目标是简化税制、降低企业税负、并为个人提供税收减免,但其具体内容和潜在影响,则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框架的核心亮点与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份框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8 年初宣布了所谓的“假新闻奖”,这无疑是他总统任期内最具争议和最具象征意义的举动之一。这个奖项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长期以来对主流媒体批评和攻击的延续和集大成。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奖项的背景与特朗普的意图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特朗普颁发这个奖项的.............
  • 回答
    特朗普计划视频出席APEC,这是自2017年以来他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以这种方式参与这一重要的亚太区域经济论坛。这一举动绝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着多重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视频出席”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考虑到特朗普过往的行事风格,他向来是亲临现场、主导议程的实干派。选择视频参会,意味着他虽.............
  • 回答
    2017年2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威胁要取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联邦经费,原因是该校发生了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事件背景: 特朗普上任初期: 特朗普于2017年1月.............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不出席2017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这件事,这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无疑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举动,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细细拆解。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晚宴的“身份”。白宫记者协会晚宴,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它起源于1920年代,最初是为了庆祝记者职业的特殊性,同时也是一个连接新.............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2月28日发表了他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国会演讲,这次演讲的背景和内容都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演讲的背景和预期: “非常规”的总统: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以其非传统的沟通方式和政策制定风格而闻名。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打破华盛顿的.............
  • 回答
    特朗普在 G20 峰会上关于《巴黎协定》的言论,即该协定旨在“杀死美国经济”而非“拯救环境”,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也反映了他一贯的“美国优先”的政治立场和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怀疑态度。要理解他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及其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普遍立场和担忧: 经济负担的担忧.............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很多人在看到政治人物,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极富争议的人物,在选举失利后依然坚持不懈,甚至表现出一些“垂死挣扎”的姿态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包括你提到的“可怜”和“可爱”。这背后涉及到多种心理机制的 interplay,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移情与共情 .............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0年的竞选中都做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承诺,这些承诺涵盖了经济、移民、外交、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理解他的承诺及其兑现情况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特朗普竞选时做出的一些主要承诺,以及他上任后在哪些方面有所行动和(部分)实现: 2016年竞选承诺及兑现情况: 经济方面: .............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任期内被弹劾的几率,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数字,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动态的政治因素和法律程序。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就像解剖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一样,看看它的每一个齿轮和传动轴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弹劾”是怎么一回事。弹劾不是直接“罢免”,而是国会(具体来说是众议院.............
  • 回答
    特朗普这位“流量大户”重返社交媒体,这次是他的“御用”平台——Truth Social。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有点儿好奇,甚至有些期待:这新平台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要说期待的功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审查化”。特朗普本人最头疼的就是被推特这类主流平台“封号”,所以他的新平台,肯定会在.............
  • 回答
    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失败,他的命运将会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因为这取决于失败的具体情况、他个人的反应以及当时美国政治和社会环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政治生涯的沉寂与可能的中断: “失败者”标签的阴影: 1992年罗斯·佩罗的第三党参选最终输掉了大选,但他.............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若在当选后调整对华政策,特别是对“一个中国”原则提出质疑并实质性加强与台湾的联系,这无疑将触动中国最敏感的神经。北京在此背景下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将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旨在传递强硬信号,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国新政策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一、外交与国.............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2日推特上发布的关于抗议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背景信息: 时间点: 2020年6月初,美国各地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围绕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事件展开,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提出强烈抗议。这些抗议活动有时伴随着.............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7月30日于推特上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建议,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当时的具体言论和背景来看,他提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的普遍性将导致选举舞弊,使得这次选举成为历史上最不准确、最欺诈的选举”。他.............
  • 回答
    特朗普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那句“我们不是世界警察”的表态,无疑是他“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一贯以来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的质疑和反思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首先,这是对过往“全球干预主义”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特朗普的这条“复出”宣言,无论是在内容、时机还是发布平台本身,都充满了“特朗普风格”,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看:一、 内容:自信、神秘与挑衅并存“做好准备!你们最喜欢的总统很快会再次见到你们”——这句话看似简单直接,但拆解开来,信息量可不少: “做好准备!” (Get re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