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朗普在任职期间被弹劾的几率有多大?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任期内被弹劾的几率,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数字,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动态的政治因素和法律程序。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就像解剖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一样,看看它的每一个齿轮和传动轴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弹劾”是怎么一回事。弹劾不是直接“罢免”,而是国会(具体来说是众议院)针对总统或其他高级官员提出的“起诉书”,指控其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和轻罪”。如果众议院以简单多数通过弹劾条款,那么总统就被“弹劾”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参议院进行审判。参议院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能定罪并罢免总统。所以,弹劾的几率,实际上包含了众议院能否投票通过弹劾条款,以及参议院能否有足够的票数定罪这两层关卡。

众议院的动向:是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政治博弈的焦点

在特朗普的任期内,我们确实看到了一次成功的弹劾。那是在他第一次任期末期,众议院以民主党为主导,通过了针对他的弹劾条款,主要围绕他是否滥用权力寻求乌克兰政府干预美国大选。虽然众议院通过了,但由于参议院由共和党控制,最终未能达到三分之二的多数来定罪和罢免。

那么,在“第一次弹劾”后,特朗普再次被弹劾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政党力量对比: 这是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在2020年大选前,众议院由民主党控制。他们有能力发起并推动弹劾程序。然而,如果共和党在关键选举中夺回众议院多数席位,那么发起弹劾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不会发生。反之,如果民主党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在众议院的优势,那么弹劾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尤其是在他们认为特朗普的行为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时。

证据的强度和公众认知: 弹劾并非仅仅是党派政治的工具,它需要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指控。在第一次弹劾中,涉及的电话录音、证人证词等都被详细披露。如果未来出现新的、更严重的“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和轻罪”证据,并且这些证据能够被广泛接受,那么即使在野党,发起弹劾的理由也会更充分。公众舆论对此的态度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虽然政治家往往会优先考虑党派利益,但极端的反弹行为可能会让他们有所顾忌。

政治时机和议程: 弹劾程序耗时耗力,对国会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事件。政治家会权衡发起弹劾的时机,考虑是否会影响到其他重要的立法议程,或者是否会适得其反,反而激化矛盾。例如,如果临近大选,发起弹劾可能会被视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对选情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参议院的审判:是事实的最终裁决,也是政治立场的试金石

正如前面提到的,即使众议院通过了弹劾条款,参议院的审判才是决定性的。这里,政党力量的对比就显得尤为关键。

党派忠诚度: 在政治极化严重的今天,参议院的共和党议员往往会高度效忠于党内领袖,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的影响力人物。在第一次弹劾中,尽管有一些共和党参议员表达了担忧,但最终几乎所有人都投票否决了定罪。这种党派忠诚度是决定参议院能否达到三分之二多数定罪的最大障碍。

证据的接受程度: 参议院的审判过程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如果众议院提供的证据极其确凿,能够动摇部分参议员的立场,那么结果就可能发生变化。但是,要让足够多的参议员(通常是20名以上)改变立场并投下赞成票,这需要极高的门槛。

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政治后果: 少数参议员可能会考虑到国家长期稳定和政治后果。如果他们认为弹劾总统对国家整体利益有害,或者会对他们自身的政治前途产生负面影响,那么他们可能会在投票时更加谨慎。

总结一下,特朗普在任职期间被弹劾的几率,从技术层面来说,是存在的,毕竟他已经被弹劾过一次。但从现实政治角度看,这个几率受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制约:

1. 众议院的党派构成: 这是最直接的门槛。
2. 新的、压倒性的证据: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弹劾很难被发起或通过。
3. 参议院的党派忠诚度和投票意向: 这是最终决定是否定罪的关键。

如果特朗普在未来以某种方式再次处于总统职位(例如再次当选总统),那么他被弹劾的可能性会与他在位时面临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新的、足以让两党都难以忽视的重大“罪行”发生,并且如果参议院的政治生态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那么再次通过三分之二多数定罪的可能性会非常低。

所以,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几率数字,不如说它是一个动态的、取决于政治博弈、证据呈现以及国家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这就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局,每一张牌的出现,每一位玩家的决策,都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在华府工作的小透明,我每天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接听选民电话。如果有很多选民打电话来反应同一个问题,我就需要在会议上和大家通报,有必要时还要给议员写备忘录告诉她问题的严重性。

我工作的议员来自纽约少数族裔最多的选区之一,所以当Trump的反移民法案正式实施以后,无数的选民打电话都提出了两个诉求:1、议员立刻打电话给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 (国土安全部部长尼尔森),要求她辞职。

2、议员必须和其他民主党议员们一起弹劾Trump。由于打电话来反应这两个诉求的选民太多,我在每周的会议上都会向同事们通报,问他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选民的意见,开始打电话要求尼尔森辞职,或者准备弹劾总统啦?如果我们不立刻做出行动,下次选民们再打来电话询问进展的时候,我可怎么回答他们啊?

然而,他们告诉我:只有民主党党魁Nancy Pelosi要求国土安全部部长辞职之后,我们才可以跟随党魁打电话要求她辞职。然而事实是,Pelosi作为曾经的议长现任的党魁,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政治家。她做的所有决定都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衡量过所有利益集团的最优决定。今年的中期选举和2020年的大选,民主党一定要拿下摇摆州,所以Pelosi并不想要激化矛盾得罪中间选民(有可能支持川普的移民政策),因此她并不可能要求国土安全部部长辞职。

听我的同事们说,去年12月的时候,民主党人其实对Trump发起过一次弹劾,最后的结果是58:365,说明共和党人和绝大多数的民主党议员都否决了弹劾。这说明即使在媒体上讨论弹劾再热烈,落实到需要计入政治生涯记录的投票上时,议员们也会进行慎重考虑。

另外,即使有足够的证据表明Trump真正叛国,那么民主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到多数席位,才可以真正弹劾成功。且看11月中期选举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任期内被弹劾的几率,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数字,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动态的政治因素和法律程序。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就像解剖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一样,看看它的每一个齿轮和传动轴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弹劾”是怎么一回事。弹劾不是直接“罢免”,而是国会(具体来说是众议院.............
  • 回答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竟然上升了5%,达到了他任期内的最高点,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并非简单的好消息或坏消息,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排除“团结在国旗周围”效应的可能性。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民众往往会本能地寻求领导力的稳定,即.............
  • 回答
    关于“美媒称特朗普余下任期可能继续恶化中美关系,以限制拜登”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背后涉及到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意图、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以及对拜登政府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性与“离任礼物”的考量首先,需要认识到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执政四年来.............
  • 回答
    特朗普总统任期以“乱局”结束,美国确认拜登胜选,这一结果并非突兀,而是其四年执政风格和政策的必然延续,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深刻的撕裂和挑战。从多个维度来看,特朗普的任期确实留下了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乱局”。一、权力交接的混乱与挑战最直观的“乱局”体现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尽管美国国会已经正式确认拜登的胜选,.............
  • 回答
    特朗普在 G20 峰会上关于《巴黎协定》的言论,即该协定旨在“杀死美国经济”而非“拯救环境”,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也反映了他一贯的“美国优先”的政治立场和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怀疑态度。要理解他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及其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普遍立场和担忧: 经济负担的担忧.............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很多人在看到政治人物,尤其是像特朗普这样极富争议的人物,在选举失利后依然坚持不懈,甚至表现出一些“垂死挣扎”的姿态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包括你提到的“可怜”和“可爱”。这背后涉及到多种心理机制的 interplay,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移情与共情 .............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0年的竞选中都做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承诺,这些承诺涵盖了经济、移民、外交、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理解他的承诺及其兑现情况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特朗普竞选时做出的一些主要承诺,以及他上任后在哪些方面有所行动和(部分)实现: 2016年竞选承诺及兑现情况: 经济方面: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之后,对叙利亚政策的具体走向和一些潜在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他上任初期的几个关键信号和当时国际大环境说起。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在叙利亚问题上就表现出了一种与奥巴马政府截然不同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更加“美国优先”的视角。他频繁表达的观点是,美国在叙利亚.............
  • 回答
    特朗普这位“流量大户”重返社交媒体,这次是他的“御用”平台——Truth Social。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有点儿好奇,甚至有些期待:这新平台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要说期待的功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审查化”。特朗普本人最头疼的就是被推特这类主流平台“封号”,所以他的新平台,肯定会在.............
  • 回答
    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失败,他的命运将会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因为这取决于失败的具体情况、他个人的反应以及当时美国政治和社会环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政治生涯的沉寂与可能的中断: “失败者”标签的阴影: 1992年罗斯·佩罗的第三党参选最终输掉了大选,但他.............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若在当选后调整对华政策,特别是对“一个中国”原则提出质疑并实质性加强与台湾的联系,这无疑将触动中国最敏感的神经。北京在此背景下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将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旨在传递强硬信号,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国新政策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一、外交与国.............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2日推特上发布的关于抗议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背景信息: 时间点: 2020年6月初,美国各地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围绕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事件展开,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提出强烈抗议。这些抗议活动有时伴随着.............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7月30日于推特上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建议,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当时的具体言论和背景来看,他提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的普遍性将导致选举舞弊,使得这次选举成为历史上最不准确、最欺诈的选举”。他.............
  • 回答
    特朗普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那句“我们不是世界警察”的表态,无疑是他“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一贯以来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的质疑和反思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首先,这是对过往“全球干预主义”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特朗普的这条“复出”宣言,无论是在内容、时机还是发布平台本身,都充满了“特朗普风格”,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看:一、 内容:自信、神秘与挑衅并存“做好准备!你们最喜欢的总统很快会再次见到你们”——这句话看似简单直接,但拆解开来,信息量可不少: “做好准备!” (Get rea.............
  • 回答
    特朗普在波兰华沙演讲中提出“捍卫西方文明”的口号,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和政治影响力的表述。要理解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及其引发的讨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口号的背景与意图: 地缘政治背景: 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访问波兰时发表了这次演讲。当时,欧洲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克.............
  • 回答
    2020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疫情简报会,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句话莫过于他关于“在34个月内重启美国”的计划。这句话一出,立即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他提出这个计划是基于一种紧迫感和对经济的强烈担忧。彼时,新冠疫情在美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CNN、纽约时报、NBC等主流媒体为“人民的敌人”,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这种指控的背后逻辑和意图。特朗普长期以来将主流媒体视为其政治对手的喉舌,认为它们存在偏见,报道不公,.............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对中国南海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言论,可以说是其总统任期内一个非常鲜明且极具争议的特点。他的推文,以其直接、不加修饰、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口无遮拦”的风格,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和评估。关于南海政策的言论:特朗普对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化行动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