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幻想的素质教育:“国家出钱让学生外出旅游,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唱,跳,rap的综合素质。”
资本主义现实的素质教育:“家长用平均收入十倍百倍的高价,给自家孩子买好学校的门票。”
买得起的家长,自带门票的家长,毫无疑问想要推高门票的价格。
买不起门票的,就变着法的支持应试教育。
前两天我们学校办了一场话剧表演,表演的剧目都是教材上内容,也就是说他们把语文课本搬上了舞台。
他们刚开始筹办的时候我还有点嗤之以鼻,想着他们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话剧培训,充其量也就是在舞台上读对白。
结果表演的那天我大吃了一惊,他们的表演虽然离专业的话剧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看起来已经非常有模有样了。
那天所有的学生不管是参加表演的,还是观众,眼睛都有小星星。
我相信,经过这样的“语文课”他们对话剧的理解要远远好于普通课堂上老师的讲述。
这样的课堂算得上素质教育了吧?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就说了,要是所有的语文课都这样上不挺好的吗?
不不不,首先,这样的课一学期只能上一两次,整个活动从开始筹备到完成,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学期筹备一次,学生挤挤课外时间,还能勉强完成教学进度,如果每一节课都这样操作,那么一学期语文课只能安排四五个课程。可能很多外行都不知道,不管是哪个学龄段,教师每学期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完成教学任务。
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点上现代化教师集中讲授型的应试教育效率是非常高的。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更令人难以启齿的地方,那就是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那天我们话剧表演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有学生自己花钱买的,总共有二百多学生参与了表演,就算一套服装按二百块算,那天光服装费用就是四万多。这些费用但凡学生家境不好,就很难支持。
要知道我们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家境比较好的,而很多家境一般,甚至农村的孩子家里供他上学已经竭尽全力了,连买一套常规穿的校服都吃力,对这样的家庭而言,表演话剧买只能穿一次的服装那不是瞎胡闹嘛!
你要让这样家境的人支持素质教育岂不是何不食肉糜?
更何况以上我说的这些还都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你听过特长生降分录取吗?
对对对,奶茶妹妹就是靠健美操特长生的身份进入的清华。
还有去年,步长集团总裁的女儿靠帆船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斯坦福。
奶茶妹妹进清华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步长集团的千金去斯坦福是花了五十万美金买的的帆船比赛名次。还给哈佛“捐”了一大笔钱,反正前后共花了二百多万美金吧!
这事后来败露了,我们才知道,要是不败露,她还能一边读斯坦福,一边在网络上做直播教网友“坚持梦想就能成功呢”!
所以啊,只要有钱,想搞个“艺术特长生”太简单了,花钱请名师手把手教,只要不是个傻子,几年下来搞个特长生太简单了,毕竟他们所谓的特长直接就是跟普通的高中生比,田忌赛马懂吧?
特长生很水,可降的高考分数线那可是实打实的,凡是高考过的人都知道高考分数不要说提高一二十了,就算提高一两分都不容易,一两分往往都能刷掉上千人,而他们降分录取直接降几十分。
所以,你知道了吗?
素质教育好不好?当然好,可那不是大部分人能玩得起得玩意。
就算所有人都能玩,所谓的素质教育可暗箱操作的余地余地太大了,而高考一不看脸,二不拼爹,在这点上应试教育下的高考拥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起码我这样的泥腿子坚决拥护。
ps:但是我坚反对“衡水模式”——学生每天学习超过14个小时,高考是按比例录取的,不管你一天学八小时还是十四个小时,上985的都是人群中那百分之一二,不会因为你把八小时拉到十四小时,上985的比例会提高,如果把学习比做看电影,这种模式就是到最后大家都单脚着地看电影,极端内卷。
大多数人拥护的“应试教育”,指的是“具有明确考察范围、公正考核途径、透明选拔标准”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仍然与个人的阶层和未来发展高度挂钩、且教育投入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宁愿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现行应试教育的僵化之害。
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的反义词并不是全体高投入优产出的“素质教育”,而是破坏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一部分人有机会绕过独木桥的“黑箱操作”与“教育资源错配”。
而且,这也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教育产业化导致的初等教育垄断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初等教育军备竞赛”趋势没有怨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