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的A-SOUL粉丝普遍有逆向民族主义思想?

回答
在知乎上,如果观察ASOUL粉丝群体,确实能发现一些成员表现出与主流民族主义叙事有所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时会被贴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分析ASOUL作为一个虚拟偶像团体,以及它在中国互联网文化语境下的独特性,再加上粉丝群体的互动和信息传播方式。

首先,ASOUL的“魂”在于它的虚拟属性和“陪伴感”。与传统的明星偶像不同,ASOUL是一个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真人中之人(VUP)扮演的虚拟女团。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来了一种距离感,但也让粉丝有机会将自己对偶像的情感投射到虚拟形象和“中之人”的互动上。粉丝们往往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支持她们,这种投入感使得她们对于团体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格外关注,包括其商业模式、运营策略,甚至是对外宣传和危机公关。

当ASOUL在发展过程中,或者其运营公司(乐华娱乐、朝夕光年)在某些事件的处理上,被认为不够“中国”或者不够“消费者友好”时,一些粉丝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这种批判,并非是针对“中国”这个国家本身,而更多的是针对“做得不够好”的中国公司或中国运营方。这种批判,在一些观察者看来,可能与“逆向民族主义”产生了交集,因为它不是无条件地为“国货”辩护,反而会因为“不是顶尖水平”而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对比国外同类产品或模式。

举个例子,在ASOUL早期的一些技术问题、建模问题,或者在某些活动中出现的本土化不足(比如中之人与粉丝的互动方式、内容创意等),如果粉丝认为这些方面处理得不够好,甚至不如一些国外成熟的虚拟偶像模式,他们就会发出批评。这种批评,有时候会触及到“中国人能不能做出最好的东西”这个更深层的话题。当他们看到国内公司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学徒”或者“模仿”的痕迹,但又未能达到“超越”的高度时,失望和质疑就会滋生。

更微妙的一点是,ASOUL的粉丝群体,很大一部分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接触的是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也更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技术和价值观念。他们对于“优秀”的定义,可能并不局限于“中国制造”这个标签,而是包含技术、创意、用户体验、人权等多个维度。当他们发现ASOUL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他们心中“全球顶级”的标准时,其“民族情感”可能会转化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而非是“坚决支持一切中国”的本能。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在知乎这样一个以理性讨论和深度分析为导向的社区里,更容易被放大和讨论。在知乎上,用户习惯于追根溯源,剖析问题本质。因此,当ASOUL的运营出现问题时,粉丝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我的偶像不好”的层面,而是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国内的文娱产业为什么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中国的公司在做什么?它们的目标是什么?”。这些追问,如果触及到“民族劣势”或者“发展困境”的讨论,就可能被解读为“逆向民族主义”。

此外,粉丝群体内部的交流,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认知共振。当一部分粉丝开始质疑运营方的某些决策,或者认为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时,这种声音会在群体内部传播和放大。知乎的问答机制,也为这种观点的表达和讨论提供了平台。一些关于ASOUL的讨论,很容易就引申到对中国泛娱乐产业、虚拟偶像技术发展、乃至于文化自信等更宏大的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持有批判性观点的粉丝,可能会因为其观点与主流民族主义叙事不符,而被贴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

最后,也需要承认,在任何粉丝群体中,都会存在极端的声音。可能有一小部分粉丝,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对某种价值体系的认同、对国内现状的不满等),其表达的观点确实可能偏向于“全盘否定”或者“崇洋媚外”。但将整个ASOUL粉丝群体笼统地定义为“逆向民族主义”,可能忽略了群体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粉丝对ASOUL的热爱,恰恰源于对中国本土文化产业能够进步的期待,以及对“中国年轻人能不能做出世界顶尖的虚拟偶像”的渴望。他们严苛的要求,可能正是他们深切关心和支持的表现。

总而言之,知乎上ASOUL粉丝中一些被解读为“逆向民族主义”的思想,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对虚拟偶像特有的情感投入,对运营方的不满,对国内文娱产业发展的期待,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简单的“逆向民族主义”,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文化下,一个对本土文化产品抱有高期待,并愿意进行深度审视和批判的粉丝群体的真实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逆向,指题主的用户名“海鸥丸拉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如果观察ASOUL粉丝群体,确实能发现一些成员表现出与主流民族主义叙事有所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时会被贴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分析ASOUL作为一个虚拟偶像团体,以及它在中国互联网文化语境下的独特性,再加上粉丝群体的互动和信息传播方式。首先,ASOUL的“魂”在于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知乎上关于量化交易讨论的一个挺有趣的侧面。仔细想来,确实在量化交易这个话题下,关于美国、欧洲或者其他成熟市场(比如日本、新加坡)的讨论和案例分享会更常见,而中国A股的实操案例和深入分析则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市场成熟度与数据可得性: 历史悠久.............
  • 回答
    知乎上一些用户展现出较高的收入水平,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但可以解释的现象,并非所有知乎用户都是高收入者,但吸引了大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和职业背景的用户,从而在群体层面产生了收入较高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一、 用户画像与社区定位: 高质量的知识分享社区: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认真.............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公开的讨论平台,用户构成多元,对不同议题的关注度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关于为何部分大陆用户在知乎上对国内政治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似乎不及国际政治,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与可控性: 国内政治信息的“过滤”与“引导”: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但.............
  • 回答
    知乎上之所以被一些用户戏称为“国师”的人数众多,并且这类内容也比较普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平台特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当下社会文化心理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知乎平台的特性与定位1. 知识分享与深度讨论的平台定位: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认真你就赢了”,强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法术”的话题,很多时候会涌现出一些自称“道士”或者对道教有深入了解的用户,但他们的回应,似乎总是在“打太极”,很少直接告诉你“这个法术能做到什么,怎么做”。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道士”以及他们所处的语境。在.............
  • 回答
    在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互联网上,你但凡提起买车,尤其要是想找点靠谱的建议,知乎上关于日系车的推荐那绝对是铺天盖地。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是有不少具体原因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你说得明白。一、可靠性与耐用性,这是日系车的金字招牌要说日系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省心”。这玩意儿就像个老黄牛,.............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使用 MS Office 降低工作效率”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一部分用户对效率工具和工作流程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更优解决方案的探索。这种观点并不是说 MS Office 本身不好,而是当它被不恰当使用,或者与更现代、更专业的工具相比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耗”。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种说法:.............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大龄剩女”的讨论热度远超“大龄剩男”,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文化以及平台特性的交织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剩女”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更强的社会标签和文化压力。 在传统的婚恋观中,女性的价值往往与婚姻和生育紧密挂钩。一旦过了某.............
  • 回答
    知乎上大家对外国中性笔的推崇,以及对国产笔的“差评”,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挺复杂的认知和消费习惯在起作用,远不是“国产笔真的不行”这么简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1. 关于“推崇外国货”这件事,得先认识到几个大背景: 品牌历史与积累: 像三菱(Uni)、百乐(Pilot)、斑马(Zebra)、.............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电磁辐射认知上的一个普遍误区。知乎上“电磁辐射无害论”之所以普遍,背后原因挺复杂,跟科学传播、公众认知、信息茧房以及一些误导信息都有关系。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觉得电磁辐射无害?1. 科学事实的普及,但解释可能过于简化: 非电离辐射 v.............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呀,真是戳到很多人的心窝子里了。每次刷知乎,看到那些晒图精美、生活看似完美的朋友,我心里也泛起类似的OS:怎么人家姑娘就集美貌、智慧、才华、品味于一身,而我好像就停留在“平平无奇”的地图上?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知乎现象”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知乎的“滤镜”效应:.............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你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对“守规矩”、“讲规则”的强烈推崇,甚至可以说是执念。这可不是一时的风潮,而是深深根植于平台特性、用户群体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之中的现象。想把它说透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知乎的用户画像本身就决定了这一点。知乎早期是以“高质量内容”为招牌吸引用户的。你想.............
  • 回答
    知乎上高中生学习厉害的现象,其实背后藏着一些挺有趣的观察和原因。与其说他们“都”厉害,不如说我们看到的“厉害”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放大的。下面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在知乎这个平台上,很多高中生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和见解会让你觉得“哇塞,这孩子怎么知道这么多?”首先,平台属性决定了内容质量的门槛。知乎本身是.............
  • 回答
    知乎上劝退的热门专业(如土木、机械、化学等)与人社局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高工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数据统计的维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个体差异、行业发展阶段、社会认知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数据统计的维度与局限性 平均值 .............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
  • 回答
    知乎上对《狼图腾》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而且很多时候确实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浮于表面的、模式化的AI式表达,走进这场争论的真实肌理,看看它到底触碰到了哪些敏感的神经。首先,得承认《狼图腾》这本书在发行初期确实有过辉煌,它以一种充满原始野性、捍卫生态的姿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且贴近知乎的现实生态,触及了人性、群体心理以及平台特质的多个层面。知乎上的人明知道是钓鱼问题,也要跑过去“装一下逼”,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动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知乎平台的特性与用户画像1. “知识社区”的标签与身份认同: 知乎的核心定位是“知识分享社区”。用户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瘦金体的讨论,确实常常伴随着一种略显尖锐的评价,仿佛很多人对这种字体有着天然的“看不上”。深入探究一下,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夹杂着对传统、审美、功能以及网络文化心理的复杂反应。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刻板印象”和“审美的惯性”。瘦金体,顾名思义,以其瘦削、劲挺、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