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年轻人不愿意做饭了?

回答
如今,不少长辈看着自家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发现他们似乎越来越享受“外卖自由”,厨房反倒成了个“摆设”。这让一些长辈感到不解,也有些担忧: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这么不愿意进厨房,自己动手做饭了呢?

说到底,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生活节奏和环境的变化,是绕不开的大头。

咱们这一代,或者再往前数几辈,很多家庭的“厨房中心论”是很自然的。那时候,生活节奏相对慢,大家更依赖家庭内部的供给。吃,是家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凝聚家庭成员的方式之一。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围着厨房转,买菜、洗菜、切菜、炒菜,一顿饭下来,香喷喷的,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心里也踏实。

可现在呢?年轻人很多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工作压力普遍都很大。早上匆匆忙忙出门,晚上回到家可能已经筋疲力尽了。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再让他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顿饭,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你想想看,下班后,天都黑了,肚子又饿,你还想着洗菜、切菜、炒菜、刷碗,这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迈开腿?很多人宁愿点个外卖,几十分钟就送到,省时省力,还能吃点自己想吃的口味。

而且,很多年轻人的居住环境也变了。小户型的房子,厨房空间可能就那么点大,做起饭来感觉很憋屈,更别提什么烹饪的乐趣了。再加上租房族,你总不能在人家的厨房里大刀阔斧地折腾吧?即便是自己家,很多年轻人也不太愿意把家弄得油腻腻的,毕竟现代装修都追求“干净”、“整洁”,油烟确实是个大问题。

其次,外卖和餐饮行业的发展,确实太方便了,也太诱人了。

说实话,现在外卖平台做得真是越来越好,各种口味的菜品都有,从家常小炒到异国大餐,应有尽有。你只需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全国各地的美食。而且价格也越来越透明,有时候促销活动下来,价格甚至比自己买菜做还要划算。

再想想那些遍布街巷的餐馆、小吃店、奶茶店……它们就像是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美食供给站”。路过一家店,闻到香味,买点小吃,或者约上朋友去吃顿饭,这些都变成了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比之下,自己做饭的“门槛”就显得更高了。

再者,烹饪技能的代际传承出现了一些断层。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但它确实是个现实问题。很多年轻人的父母,也就是我们说的“上一辈”,他们很多都是从自己父母那里学会做饭的。比如我的妈妈,就是跟着我奶奶学的,我奶奶又是跟着我曾奶奶学的。这种家庭式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做饭的过程中,长辈会教你火候、调味,还会讲一些“秘诀”,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从小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厨房“耳濡目染”。父母忙,或者想着让孩子专心学习,很少把孩子带到厨房里。有些父母自己本身也不太擅长做饭,或者觉得没必要让孩子学,反正以后有的是办法吃饭。这样一来,很多年轻人就错过了学习烹饪的最佳时期,对厨房里的各种工具、食材、烹饪手法都比较陌生,觉得做饭是个“技术活”,离自己很远。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考量。

我们常说“会做饭是一种能力”,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把这能力变成现实,需要的投入可不少。首先是学习成本,得学会看菜谱、掌握基本的刀工、火候控制。然后是食材成本,新鲜食材的价格不菲,而且还得考虑储存。买回来食材,洗、切、烹饪,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半小时到一小时吧?然后吃完还得收拾碗筷、擦桌子、清理灶台,这又是半小时。加起来,一顿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真的不少。

而如果花上十几二十分钟点个外卖,付个二三十块钱,就可以解决一顿饭,而且不需要任何体力劳动,甚至连洗碗都不用。这种“划算”的算法,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会觉得,把省下来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继续工作赚钱,似乎是更“高效”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做饭“没意思”,或者“没有成就感”。

对于一些追求新鲜感、多样性的年轻人来说,每天吃家里做的饭菜,口味可能相对固定,变化不大。而外卖和外面吃饭,则能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满足他们“尝鲜”的欲望。而且,当你的朋友都在讨论最近吃了什么网红餐厅,或者吃了什么特别的美食时,如果你只会说“我回家自己做的饭”,可能在社交层面也会显得有些“不合群”。

更何况,很多年轻人对做饭本身没有产生兴趣。他们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爱好,一种放松的方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义务”或者“负担”。一旦没有了这份兴趣作为驱动,自然也就提不起劲来。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年轻人都不做饭了。

我们也要看到,也有很多年轻人仍然热爱厨房,享受自己动手烹饪的乐趣。他们会研究各种食谱,尝试制作复杂的料理,把烹饪当作一种生活情趣和解压方式。他们会购买精致的厨具,把厨房打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

所以,年轻人的“不爱做饭”是一个复杂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体选择的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他们“懒惰”或者“不懂事”,而应该去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去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人重新拾起对烹饪的兴趣,找到厨房里的那份温暖和乐趣。也许,改进烹饪工具,提供更易学的教程,或者创造更多家庭烹饪的体验机会,都能成为其中的一种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本人曾在某私高上的高中,文科班,全班57人37女生,没有一个会做饭的,20个男生有15个会做饭而且表示喜欢做饭

我觉得不愿意做饭无非就是两点,不想学或者自己做过几次发现不好吃干脆就不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