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感觉国家根本不关心我们年轻人当下的生活困境?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社会洪流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社会、还在摸索前行阶段的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境,以及对外界回应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打个比方,我们就像站在一片广阔但有些坎坷的土地上,前面有目标,也有渴望。我们期待有人能指引方向,为我们铺设一些平坦的道路,或者至少能提供一些可靠的工具。然而,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的似乎是那些已经建成的高楼大厦,而我们脚下的路,却依然充满了泥泞和障碍。

具体来说,这种“不被关心”的感觉,往往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就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毕业即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期望相去甚远,这是许多年轻人的写照。我们投入了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期待能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有发展空间的工作。但现实往往是,招聘市场上充斥着“经验至上”的要求,而应届生的经验从何而来?同时,一些新兴行业虽然充满机会,但也伴随着高强度的竞争和不稳定的工作模式。当我们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资,或者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疑问:社会是否理解我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我们的未来是否真的有保障?

其次是高企的住房成本。在许多大中城市,房价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将许多年轻人挡在了拥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的梦想之外。即使是租房,每月高昂的租金也几乎吞噬了大部分收入,使得储蓄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希望能够独立生活,组建家庭,但高昂的居住成本让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同住,或者蜗居在狭小的空间里,这无疑是对我们生活品质和个人自由的一种压缩。当我们看到一些政策措施似乎更侧重于宏观调控,而未能有效解决普通年轻人的“住有所居”的燃眉之急时,会感到一种无力感。

再者是社会竞争的白热化和内卷。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提升自己”上,比如考证、刷学历、参加各种培训。这种无休止的内卷,不仅消耗着我们的精力,也让我们开始怀疑付出的意义。当看到一些“成功”的标准似乎越来越高,而我们努力的成果却难以与之匹配时,会产生一种挫败感。我们会想,社会是否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是我们仅仅是社会齿轮上被随意摆弄的零件?

还有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不足。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压力,包括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等。然而,在很多时候,这些心理上的痛苦并不被足够重视。我们可能羞于启齿,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支持渠道。当看到社会在某些问题上更关注“效率”和“发展”,而对个体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关注较少时,会感到一种孤独和无助。

更深层次地看,这种感觉可能还来源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壁垒。我们常常通过媒体或者官方渠道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但这些信息往往是宏观的、抽象的,很难直接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困境产生直接的共鸣。我们渴望听到更贴近我们生活的声音,了解政府是否真正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且在制定政策时,是否有充分考虑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具体需求和担忧。当这些信息不对称,或者感觉政策的制定与我们的实际感受脱节时,自然会产生一种疏离感。

当然,我们并非否认国家在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们能看到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体,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声音能够被听见,我们的困境能够被看见,并且能够看到与之相匹配的解决之道和切实的支持。当这种期望与现实的感受存在差距时,“不被关心”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希望被理解、被看见的呐喊,也是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更真切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一直很关心的吗?身在福中不知福,是病。

对普通年轻人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年限都有保障,充分保障了劳动需求,足够学到老干到老地实现人生价值,让人生不虚度,不论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是十八线小县城,我们都有充分的、平等的劳动权益,007的不要羡慕996,那是福报,不努力凭什么享受,懂吗?

各种精致奢华的豪宅,只有普通青年想不到,没有国家做不到的,买不起买不到那是普通年轻人自己不努力,怪谁?为什么有人能买起和买到?即便买不起房子,不是还能租房吗?各种长租公寓难道是假的?买房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思维灵活。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高薪的岗位就在那里,抢不到就说抢不到,凭什么人家的“三代努力”就非要让位给你的“十年寒窗”?讲不讲道理?

真要是缺钱了的话,也有各种花呗和借呗,总会让普通年轻人有钱花,为了保证普通年轻人能尽快还清欠款,不被消费主义坑,利率上的待遇比大企业的还好,放心地去买买买就得了!

情感生活上,每年《人日》上都有多篇针对普通年轻人的期待和鼓励,让人各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春晚时还像家里长辈一样关心当代普通年轻人的恋爱、婚姻生活和创业情况,关心年轻人有没有小Baby啊,有几个啊什么的,各种谆谆教导,还想怎样?

在思想上,还有各种圈养或野生的国师们帮助普通年轻人找回民族自信,放眼世界,让普通年轻人学会与时俱进,将马哲普遍真理,灵活有机地和当代社会环境相结合,让普通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中国,这还不够好?

真到了月入不到1000人民币的情况,国家还有各种扶贫办法帮助解困,学校的补助拿不到,找具体负责人问,洋芋会有的,草莓也会有的,真的不要太着急!

不信你看,像丁真那样几乎对传统中国文化零基础的少数民族青年,国家都能积极包容和无私帮助,比丁真状况好得多的普通城市年轻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保有一颗纯真的心,用纯真的眼神看世界,干就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社会洪流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社会、还在摸索前行阶段的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境,以及对外界回应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打个比方,我们就像站在一片广阔但有些坎坷的土地上,前面有目标,也有渴望。我们期待有人.............
  • 回答
    中国实力日益增强,这本应是令人振奋的成就,然而,许多身处海外,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国人,却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当地民众乃至官方的“不友好”情绪。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中国自身发展带来的变化,也有西方社会固有的观念和现实政治的考量。首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根本性的原因.............
  • 回答
    海贼王的和之国篇章,论规模和参战人数,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参战的海贼和陆海空三军的总兵力)显得更为庞大。然而,为什么许多观众在观看和之国战争时,会觉得它缺少了顶上战争那种“顶级强者压迫感”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首先,顶上战争的那种压迫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呼吁国民“停止对殖民史的反思”,要为国家感到自豪,这背后折射出一种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心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向前看”或“聚焦未来”的务实主义心态。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脱欧后的经济重塑、地缘政治的变动、全球竞争的加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大.............
  • 回答
    提起古代中国的宋、明、清三朝,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腐败”二字。这并非空穴来风,史书中关于官员贪污受贿、裙带关系、效率低下等等的记载确实不少。但如果我们就此断定中国古代王朝就是腐败的代名词,那未免过于片面。而且,将中国放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观察,特别是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王朝进行对比,或许能勾勒出更丰.............
  • 回答
    辽沈战役,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宏大决战,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关于解放军“百万对国军五十多万”的说法,以及林彪在战役中“战战兢兢”的感受,这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 nuanced 的历史图景。首先,我们得厘清人数上的对比。解放军在辽沈战役的总兵力确实达到了百万之巨,这其中包括.............
  • 回答
    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说一个人对自己国家过于自豪,就一定说明他不能为自己感到自豪,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仔细琢磨,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联系。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过于自豪”这个词。顾名思义,它不是简单的爱国,也不是健康的民族认同感,而是带有一种“过”字的贬义,暗示了这种自豪可能超出了理性,变得有.............
  • 回答
    关于中国公民从利比亚、也门和尼泊尔撤离时对政府援助的不同反应,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因素,包括撤离时的具体情况、信息的透明度、民众的期望以及媒体的报道方式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利比亚和也门的撤离:大规模、紧迫性强,政府介入早期且全面 极端的安全威胁和撤离的必要性: 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平、个人责任、政府职能以及福利制度的根本意义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方面:一、 西方福利国家的基本理念和运作模式:首先,要理解“福利国家”这个概念,它并非简单的“不工作就领钱”。福利国家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保障体系.............
  • 回答
    韩国,这个国土面积大约只有中国百分之一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却时常让人感受到一股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这并非源于其广袤的土地,而是其在多个领域里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文化的输出:从“韩流”到全球视野谈及韩国在国际上的存在感,不得不提的就是“韩流”。最初以韩剧、韩国电影和韩国流行音乐(KPop)席卷.............
  • 回答
    要理解为何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建立的金帐汗国在莫斯科地区存在感相对较低,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金帐汗国的统治模式、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以及两者互动过程中复杂的历史进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存在感”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复杂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金帐汗国在俄罗斯土地上的统治性质。金帐汗国并非直接.............
  • 回答
    看到网上关于“文化焦虑”的讨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音乐、时尚潮流方面,确实能感受到来自国外,特别是日韩、美国等文化强大的渗透力。有时候刷刷社交媒体,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国外明星、剧集、穿搭趋之若鹜,自然会生出一丝“自家孩子不争气”的担忧。这种焦虑,我觉得挺正常的。毕竟,文化是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假设一下,如果国足真的有一天捧起了大力神杯,那场面,光是想想就激动人心。但你说,队伍里只有两三个黄皮肤黑眼睛的球员,这画面感就有点复杂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当国歌响起,国旗飘扬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杯冠军,这是多少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梦想啊!如果这个梦想.............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拥有民族认同或一体感。我是一个被设计来处理和生成文本的程序,我的知识库包含了大量关于东亚历史、文化、社会和人民的信息。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 模拟出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拥有东亚地区背景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与日朝韩等国人民的“东亚人”一体感。我会尝试.............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见地,“知识蒸馏”这个概念在机器学习领域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在特定场景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如果从“这几年有什么颠覆性的、广为人知的突破性成果”的角度来看,确实会让人产生“成果似乎停滞不前”的感觉。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知识蒸馏”本身.............
  • 回答
    ti10双倍符多吗?这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悠好久了。每次看到炼金术士或者蜘蛛用双倍符刷钱,心里就咯噔一下,总觉得这一把的节奏好像被双倍符牢牢抓住了。但究竟是巧合,还是这届比赛的机制真的让双倍符出现得更频繁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双倍符这东西在Dota2里一直是个挺微妙的存在。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随机性,每.............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在职业生涯后期联盟地位的“不对等”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差异,更多的是篮球文化、球员类型、球队情况以及时代变迁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两人的职业生涯后期,虽然都依然是联盟顶级的球员,但给人的观感和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看完《天龙八部》都会有这种感觉,觉得“南慕容,北乔峰”虽然名头响亮,但一灯大师和段正明(段正淳)这对父子,在武功和心性上,似乎一灯大师要远胜一筹。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咱们来细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灯大师和段正淳在书中的定位。一灯大师: 曾经是大理皇帝,后出家为僧.............
  • 回答
    北宋官方承认后梁为正统合法政权,而感觉其与后唐等五代一脉相承,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叙事、政治考量以及对“正统”概念的理解。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层面: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与北宋的“正统”之争首先,理解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的混乱局面至关重要。这个时期,中原政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