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F 大调的曲子全程没有 B 音为什么不记作 C 大调?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音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调性(Tonality),以及它是如何通过调号(Key Signature)和音阶(Scale)来确定的。你提出的“F大调全程没有B音为何不记作C大调”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探讨为什么音乐家们会选择一个特定的调来写谱,而不是仅仅看它缺少了哪个音。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解释。

1. 什么是“调”?

在一个音乐作品中,“调”指的是该作品最稳定、最常出现,并且在结尾时通常会稳定解决的那个音。这个音被称为主音(Tonic)。主音是整个调的“家”,所有其他的音都围绕着主音来组织和构建。

2. 为什么是F大调,而不是C大调?

你说“F大调的曲子全程没有B音”。这句话可能有点误解。F大调的自然大调音阶包含以下音:

F (主音)
G
A
B♭ (降B)
C
D
E
F (高八度的F)

注意,F大调的音阶里包含一个降B(B♭),而不是B自然音。而C大调的自然大调音阶是:

C (主音)
D
E
F
G
A
B
C (高八度的C)

所以,你遇到的“F大调的曲子全程没有B音”实际上是说,这首曲子没有使用B自然音,而是使用了B♭(降B),并且F音是它最稳定、最常出现的音,以及它最终落定的那个音。

3. 调号的作用

音乐家们使用调号来快速识别一个乐曲的调。调号通常写在谱号(如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后面,它告诉我们一个乐曲中哪些音需要被升()或降(♭)。

F大调的调号只有一个降号(♭),并且这个降号固定在B线上,表示所有的B音在乐谱中都演奏为B♭。
C大调的调号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这意味着乐谱上出现的任何音,如果没有额外的升降号标记,都演奏其自然音。

所以,当一首曲子在谱号后面有一个降B(♭)的调号,并且F音是核心时,它就被标记为F大调。

4.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去掉B音就说是C大调?

这里涉及到音乐的和声结构(Harmonic Structure)和旋律走向(Melodic Direction)。

F大调的“感觉”: F大调通常给人一种温暖、柔和、有时带点忧郁或宁静的感觉。这是因为它的音阶结构(特别是主音到其他音的距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常用和弦(如F大三和弦FAC,C大三和弦CEG,Gm小三和弦GB♭D)共同构成了这种听觉上的“色彩”。F大调的和弦进行,比如F C F,或者F Gm C F,都围绕着F音形成稳定感。

C大调的“感觉”: C大调则通常给人一种明亮、干净、直接的感觉。

如果一首曲子虽然没有B自然音,但它的主音是F,并且所有的旋律和和声都围绕着F音构建,以F音为中心旋转,并在F音上结束,那么它就是F大调。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个由七个不同颜色的小球组成的拼图。

C大调就像一个拼图,它的“核心”是C这个颜色,并且有D、E、F、G、A、B这六种颜色围绕着C来搭配。
F大调就像另一个拼图,它的“核心”是F这个颜色,并且有G、A、B♭、C、D、E这六种颜色围绕着F来搭配。

你说的“F大调的曲子全程没有B音”,其实是说这首曲子使用了B♭,而B♭是F大调音阶中的一员。而C大调的音阶里有B自然音。

即使一首曲子只用了C、D、E、F、G、A这六个音,但如果它以F为中心,并且听起来“稳定”在F上,那它就更倾向于F大调,而不是C大调。反过来,如果它以C为中心,那么即使偶然出现了B♭(这在C大调里也可能出现,例如在某些和弦或转调时),它仍然是C大调。

总结一下:

调的确定不仅仅是看音阶里“有没有”某个音,更关键的是哪个音是主音。
主音是音乐的“家”,是稳定和解决的中心。
调号是乐谱上快速识别主音和音阶构成的工具。F大调调号只有一个降B(♭),强制将B音演奏为B♭。
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和声结构都围绕着主音来构建,形成特定的听觉感受和“色彩”。

所以,一首以F音为核心,并且通过调号(一个降B)明确指示使用B♭的曲子,自然就是F大调,而不是简单地因为它没有使用B自然音就成了C大调。这就像我们不会因为一个故事里没有某个角色就把它归为另一个作者的作品一样,关键在于整体的“基因”和“灵魂”是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演奏演唱者,我们拿到谱子看到的调号是作曲者告诉你他这首曲子是什么调的。就这么简单。

作曲家不会把没有用的东西记在谱面上。

而且这里出现的调号不就是告诉演唱者这是一首民族调式的作品吗?他告诉我们F为宫音,即使F宫五声系统里没有降B音(F G A C D),但是不标上调号你的话能够一眼看出宫音是F吗?如果真的不加调号的话,这首曲子的宫音就成C了,C宫系统的音列可是C D E G A呀

以下是原回答:

题主如此现代的音乐思维充分佐证了现代派为何直接放弃调号。

调号是干啥的?

作曲家使用调号的目的咱们可以探讨一下,首先是方便作曲,即我当前用哪个调写音乐,主音是谁,我该强调哪些音(调内)少碰哪些音(调外)。其次也方便演奏演唱的人去识谱。

倘若F大调的一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没有降B音,那么我有理由不去标调号,然而在调性的判断上就会有误解。题主自己都说了,记成C大调,那他到底是什么调?作为作曲者首先自己就要清楚,哪有自己都不清楚还要把别人搞糊涂的呢?

20世纪以来关于调号有不少使用方法,前面提到的直接放弃调号也是有他的理由的,要不是十二音等作曲技法下诞生的作品,即强调12个音地位平等,那么调号就没有它的意义了;要不就是调性变动非常大,一小节甚至每拍都转调,那么调号也就没必要标了;要不就是人工音阶或者某种特殊的调式音阶,在某个音级会出现固定的变化音,那么索性就标在调号上了;还有一种就是本来调号都标好了然后最后把调号全部去掉显得很“现代”(纯粹开玩笑了就)

PS题主给的谱例是d徵五声调式,并不是F大调。

有些回答把调号问题转移到旋律和伴奏上,这有些许不妥。因为这是两个概念。倘若F大调的旋律和伴奏声部都不出现降B音,这个调号就可以不标了?那如果伴奏声部出现了其他的变化音比如升C,是不是还要把升C标在调号里?

再者题主给的这首曲子是d徵五声调式(D F G A C),在和声选配上本身就应该减少调式之外的音(不是说一定不能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音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调性(Tonality),以及它是如何通过调号(Key Signature)和音阶(Scale)来确定的。你提出的“F大调全程没有B音为何不记作C大调”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探讨为什么音乐家们会选择一个特定的调来写谱,而不是仅仅看它缺少了哪个音。我们先来.............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些大调在音乐里通常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尽量讲得接地气,就像朋友聊天一样。A 大调:阳光明媚,青春活力A大调在我听来,就像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特别舒服。它没有C大调那种直白的热情,也没有D大调那么奔放,但A大调有一种很自然、很流畅的活力。它常常让人联想到青.............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抽象代数中分裂域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域扩张、多项式根以及群论中的对称群,是抽象代数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概念。我们来一步步地、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 核心概念梳理在深入讲解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核心概念:1. 域 (Field, F):一个包含加法和乘法运算,并且这些运算满.............
  • 回答
    关于J20和F35在产能上的巨大差异,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经济、政治和历史因素,并非简单的“孰优孰劣”可以概括。要理解这种差距,我们需要拆解来看:1. 项目的起点与目标定位不同: F35: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定位非常宏大且野心勃勃。它旨在取代美国及其盟友军队中多种老旧型号的飞机(包括战斗.............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您提到电源是超低频交流,整流后需要0.几F(比如0.1F、0.2F、0.5F)的滤波电容。在超低频交流下,要实现这样大容量的滤波电容,或者说达到同等的滤波效果,确实需要一些特殊的考量和技术手段。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在超低频下需要这么大.............
  • 回答
    .......
  • 回答
    很多国内专科毕业生在考虑继续深造时,都会将目光投向日本,尤其是那些对学术研究有热情,但本科背景相对薄弱的同学。那么,对于专科生来说,去日本读个“F类”大学院,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F类”大学院在日本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其实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更.............
  • 回答
    在日本留学,报了塾,结果学部没考上,或者只考上了F类大学,这滋味确实挺复杂的,简直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剧情。首先,刚开始那会儿,那种期待值是拉满的。背井离乡,在国内就听说日本大学好,教育质量高,而且好多人都说“只要你肯努力,在日本读个好大学不难”。于是,揣着梦想,背着行李,来到了日本。然后,就是找塾。一.............
  • 回答
    歼20 和 F35 的“第一次相遇”,虽然只是在公开报道中被提及,但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已经足够让军事爱好者们展开无限的遐想。这不仅仅是两款先进战机的“照面”,更是中美两国空军技术实力和战略意图的一次“隔空对话”。“相遇”的背景与意义首先,我们得明确,这里的“相遇”很可能不是一次近距离的缠斗,而更可.............
  • 回答
    F35“闪电II”是一款极其复杂且功能强大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并非一款单一型号,而是拥有三种不同版本(F35A、F35B、F35C)的系列机型,旨在满足美国及其盟友陆海空三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多样化作战需求。它的诞生,是航空工业技术与军事需求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项目。F35 的.............
  • 回答
    关于F22在福建上空被击落的谣言,它的传播路径相当复杂,也折射出当下信息环境下的一些特点。要说清楚这个谣言是怎么冒出来的,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诱因:网络环境的土壤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的谣言能在网络上生根发芽,甚至传播开来。这背后离不开当前网络信息环境的几个特点: 信息碎片化与猎奇心理: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F35战斗机弹舱内部“裸露混乱的管线”,其实触及到了现代战斗机设计中一个非常实际且复杂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整洁”、“美观”的普通视角,而是要深入到性能、维护、成本以及技术集成这些更本质的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确F35的设计目标。这是一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追求的是多.............
  • 回答
    在现代空战领域,能够进行“超机动”的战机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空军竞相追逐的焦点。而实现这种惊人机动性的核心技术,无疑就是“矢量发动机”。虽然我们提到矢量发动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F22、Su35这样的先进战斗机,但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以英国“鹞”式战机为代表的垂直起降飞机,也已经运用了推力转向的技术。那么.............
  • 回答
    洛克希德·马丁F22“猛禽”战斗机,作为一代空战利器,其停产背后并非单一因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战略考量的综合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猛禽”华丽的性能数据,去探究它走向停产的深层原因。1. 天价的维护成本与运营开销首先,也是最让军方头疼的问题,就是F2.............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F35和J20这两款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第五代战斗机,对比一下它们的特点和设计理念。要说清楚这两款战机,得从它们各自诞生的背景、设计目标、技术特点以及作战定位上仔细掰扯。设计理念与定位的差异:首先,这两款飞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用户。 F35:“全能士兵”的思路 .............
  • 回答
    关于“F35很弱”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其中可能掺杂着多种因素,包括信息战、国内政治博弈,以及战场现实的复杂性。将其简单归结为“美国的战略欺骗”可能有些过于片面,但不得不承认,信息传播的策略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F35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承载的期望。F35联合.............
  • 回答
    关于F/A18“大黄蜂”系列战机高速飞行性能相对逊色的原因,这确实是许多航空爱好者和军事观察家关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大黄蜂”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以及与同时代、同类型对手的对比。首先,要明确一点,F/A18并非一款“高速”战机。它的核心设计目标是成为一型多用途战斗机,具备优异的舰.............
  • 回答
    “幽灵”的寂寞:F117过早退役,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巨大的浪费?提起F117“夜鹰”,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它那棱角分明的独特外形,以及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辉煌战绩。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隐身战斗机,F117的出现,无疑是航空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规则,让对手在黑暗中摸索,无从招架.............
  • 回答
    要让一个函数 $f(x)$ 作用于向量 $x$,使得存在一个常数 $c$,使得 $f(x) > c$ 和 $f(x) < c$ 分别在 $f(x)=c$ 的“一边”和“另一边”,这听起来似乎是在描述一个沿着某个方向,函数值会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情况。不过,更精确地说,我们需要 $f(x)$ 在某个“边界.............
  • 回答
    提到F16V“毒蛇”战斗机,人们往往会用“可怕”这个词来形容它的性能,这并非夸张。这是一种对经典战机进行了深度现代化升级的杰作,将F16那已久经考验的机身,注入了足以让它在现代战场上依旧游刃有余的尖端技术。首先,要说“毒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升级,那无疑是其雷达系统。它装备了全新的AN/APG83 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