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道有机合成题非常有意思!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拆解它们,看看如何漂亮地完成合成。
问题一: 合成 4溴1苯基丁2烯
目标分子: 4溴1苯基丁2烯
结构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目标分子有一个苯环,连接着一个烯烃(双键),双键旁是一个溴原子。
这个分子可以看作是一个“苯乙烯”衍生物,在乙烯的 β 位(相对于苯环)连接了一个溴原子。
重要的是,双键是 2烯,意味着双键位于第一个碳和第二个碳之间(从苯环算起,苯环上的碳算1位)。
溴原子在 4位,即连接溴的那个碳原子。
逆合成分析 (Retrosynthesis):
逆合成是我们解决有机合成问题的强大工具。我们从目标分子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可以获得的起始原料。
1. 溴原子的引入: 溴原子通常是通过亲电加成(如 HBr 加成)或者自由基溴代引入的。在这个分子中,溴原子与烯烃相邻,并且是在烯烃的“烯丙位”(allylic position)。烯丙位自由基非常稳定,可以通过自由基溴代(如 NBS)引入溴。
断裂 CBr 键: 如果我们断开 CBr 键,那么前体就应该是 1苯基丁2烯。
```
目标: PhCH2CH=CHCH2Br
前体1: PhCH2CH=CHCH3
```
但是,NBS(N溴代丁二酰亚胺)通常在烯丙位引入溴。我们的溴在烯丙位,但我们断裂 CBr 键得到的是一个烷烃。这样似乎不太直接。
另一种思路: 考虑烯烃的双键。双键可以通过 Wittig 反应、HornerWadsworthEmmons (HWE) 反应等形成。
Wittig/HWE 反应: 形成 C=C 双键通常是将一个醛/酮与一个鏻盐(Wittig)或膦酸酯(HWE)反应。
如果我们把双键看作是 PhCH2CH=CHCH2Br,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断开 C2=C3 键。
断裂 C2=C3:
选项 A: PhCH2CHO(苯乙醛) + (BrCH2CH=)P(Ph)3 (一个溴代亚磷鎓盐)
选项 B: PhCH2CH=P(Ph)3 (一个烯基亚磷鎓盐) + O=CHCH2Br(溴乙醛)
分析选项 A: 苯乙醛是容易获得的。关键在于那个溴代亚磷鎓盐。
BrCH2CH=P(Ph)3 如何合成?
可以从 1,3二溴丙烷出发。首先让溴乙烷与三苯基膦反应形成 2溴乙基三苯基溴化鏻。然后,如果我们能让这个鏻盐与醛反应,得到 PhCH2CH=CHCH2Br,这看起来有点复杂。
更直接地,从 BrCH2CH2Br(1,3二溴丙烷)出发。
BrCH2CH2CH2Br + PPh3 > [Ph3P+CH2CH2CH2Br] Br (1溴丙烷3基三苯基溴化鏻)
这个鏻盐与苯甲醛 (PhCHO) 反应,会形成 PhCH=CHCH2Br。这离目标分子 4溴1苯基丁2烯 (PhCH2CH=CHCH2Br) 差一个亚甲基(CH2)。
分析选项 B: PhCH2CH=P(Ph)3 + O=CHCH2Br。
PhCH2CH=P(Ph)3 如何合成?
可以从 PhCH2CH2Br(2溴乙基苯)与 PPh3 反应得到 [Ph3P+CH2CH2Ph] Br,然后用强碱(如 BuLi)去质子化,形成 PhCH2CH=PPh3。
问题在于:溴乙醛 (O=CHCH2Br) 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通常需要原位生成或使用其缩醛形式。如果能解决这个试剂问题,这个路线是可行的。
2. 回到第一个思路,烯丙位溴代:
如果我们能合成 PhCH2CH=CHCH3 (1苯基丁2烯),然后用 NBS 进行烯丙位溴代,得到 PhCH2CH=CHCH2Br,那就完美了。
如何合成 1苯基丁2烯 (PhCH2CH=CHCH3)?
Wittig 反应:
方案 1: PhCH2CHO (苯乙醛) + CH3CH=PPh3 (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苯乙醛: 可以从苯乙醇氧化得到,或者通过 FriedelCrafts 酰基化再还原得到。
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从溴乙烷 (CH3CH2Br) 与 PPh3 反应得到。
反应: PhCH2CHO + [CH3CH2PPh3]+ Br (碱)> PhCH2CH=CHCH3 + Ph3PO
关于双键构型: Wittig 反应通常会产生 E/Z 混合物,但使用稳定化的叶立德(例如,当碳原子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可以得到 E 式产物;非稳定化叶立德(如这里)可能产生 Z 式产物,尤其是在使用非极性溶剂时。对于这个分子,题目没有指定 E/Z 构型,所以混合物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方案 2: PhCHO (苯甲醛) + CH3CH2CH=PPh3 (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苯甲醛: 容易获得。
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从 1溴丙烷 (CH3CH2CH2Br) 与 PPh3 反应得到。
反应: PhCHO + [CH3CH2CH2PPh3]+ Br (碱)> PhCH=CHCH2CH3 + Ph3PO。
结果: 这个产物是 1苯基丁1烯 (PhCH=CHCH2CH3),而不是 1苯基丁2烯 (PhCH2CH=CHCH3)。所以这个方案不行。
Grignard 试剂 + 醛/酮:
方案 3: PhCH2MgBr (苯甲基溴化镁) + CH3CH=O (乙醛)。
苯甲基溴化镁: 从苯甲基溴 (PhCH2Br) 与镁反应制备。苯甲基溴可以从甲苯溴代(自由基)得到。
乙醛: 容易获得。
反应: PhCH2MgBr + CH3CH=O > PhCH2CH(OH)CH3 (1苯基丙1醇)。
脱水: 这个醇脱水后会得到 PhCH=CHCH3 (1苯基丙烯) 和 PhCH2CH=CH2 (3苯基丙烯)。这两个都不是目标前体。
CC 偶联反应 (Suzuki, Stille 等): 也可以考虑,但 Wittig 反应似乎更直接。
综合思路:
1. 合成 1苯基丁2烯 (PhCH2CH=CHCH3):
方法一: 苯甲醛 (PhCHO) + 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Allyl 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 PhCH=CHCH2Ph。这个产物是 1,3二苯基丁2烯。不对。
方法二: 苯乙醛 (PhCH2CHO) + 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Ethyl 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 PhCH2CH=CHCH3。这是 1苯基丁2烯。这个路线是可行的。
2. 烯丙位溴代:
用 NBS (N溴代丁二酰亚胺) 在自由基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 BPO 或 AIBN)和非极性溶剂(如 CCl4)中进行溴代。
PhCH2CH=CHCH3 + NBS (BPO, CCl4)> PhCH2CH=CHCH2Br。
注意: NBS 溴代通常具有选择性,优先发生在烯丙位或苄位。在这里,烯丙位是活泼氢。
最终合成路线:
第一步:制备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原料: 溴乙烷 (CH3CH2Br), 三苯基膦 (PPh3)
反应: SN2 反应
```
CH3CH2Br + PPh3 (溶剂,如乙腈或甲苯) > [CH3CH2PPh3]+ Br
```
这是一个相对容易进行的反应,得到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第二步:Wittig 反应合成 1苯基丁2烯
原料: 苯乙醛 (PhCH2CHO), 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碱 (如 NaH, tBuOK, EtONa)
反应:
1. 用强碱处理溴化鏻,生成叶立德 (ylide)。
```
[CH3CH2PPh3]+ Br + 碱 > CH3CH=PPh3 + 碱·H+ + Br
```
2. 叶立德与苯乙醛反应,生成烯烃和三苯基氧膦。
```
CH3CH=PPh3 + PhCH2CHO > PhCH2CH=CHCH3 + Ph3PO
```
关键点: 苯乙醛的制备。可以从苯乙醇 (2苯基乙醇, PhCH2CH2OH) 氧化得到。常用的氧化剂有 PCC (吡啶氯铬酸盐) 或 PDC (吡啶重铬酸盐) 在 DCM 中,或者 Swern 氧化,或者 DessMartin 氧化剂。
甲苯 > 苯乙酸 > 苯乙醇 > 苯乙醛 (这条路线有点长)
更直接的: 甲苯经过自由基溴代得到苯甲基溴 (PhCH2Br)。然后与氰化物反应得到苯乙腈 (PhCH2CN)。苯乙腈水解得到苯乙酸 (PhCH2COOH)。还原苯乙酸(如用 LiAlH4)得到苯乙醇 (PhCH2CH2OH)。氧化苯乙醇得到苯乙醛。
或者: 甲苯直接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侧链氧化(虽然不太常见直接氧化成醛)。
或者: 从苯乙烯出发,通过臭氧化或高碘酸钠/四氧化锇等方法裂解双键,得到苯甲醛和甲醛。不对,这是苯乙烯。
考虑苯甲醛路线: 如果从苯甲醛出发,需要一个含三个碳的Wittig试剂。PhCHO + [CH3CH2CH2PPh3]+ Br > PhCH=CHCH2CH3 (1苯基丁1烯),不对。
最靠谱的苯乙醛来源: 从苯甲醛出发,可以通过 Darzens 缩合,或者与甲醛反应再转化。
一个更简单的制备苯乙醛的方法: 从苯乙烯出发,进行氢甲酰化(hydroformylation)反应,通常会得到线性(丁醛)和支链(异丁醛)混合物。这不是直接得到苯乙醛。
让我们回到苯乙醇氧化: 2苯基乙醇是容易获得的。可以从苯乙烯加 HBr 后水解,或者苯与乙烯通过 FriedelCrafts 烷基化得到乙基苯,再侧链氧化。
最常见且容易获得的起始物: 苯乙烯 (Styrene) PhCH=CH2。
方案: 苯乙烯 > 2溴乙基苯 (PhCH2CH2Br)。
方法: 苯乙烯与 HBr 反应用过氧化物引发(自由基加成),得到 PhCH2CH2Br。
然后: PhCH2CH2Br + PPh3 > [PhCH2CH2PPh3]+ Br。
再然后: [PhCH2CH2PPh3]+ Br + 碱 > PhCH2CH=PPh3。
最后: PhCH2CH=PPh3 + O=CHCH3 (乙醛) > PhCH2CH=CHCH3。
对比: 这个路线需要乙醛,而我们一开始设想的 Wittig 方案是苯乙醛 + 乙基试剂。
哪个更简单? 乙醛比苯乙醛更容易获得。但上面这个路线得到的产物是 PhCH2CH=CHCH3。
回溯: 目标是 PhCH2CH=CHCH2Br。
我们的 Wittig 产物是: PhCH2CH=CHCH3。
Bingo! 这就是我们要的前体 1苯基丁2烯。
所以,方案是: 苯乙烯 > PhCH2CH2Br > [PhCH2CH2PPh3]+ Br > PhCH2CH=PPh3 > (与乙醛反应) PhCH2CH=CHCH3。
现在整理一下从苯乙烯出发的合成 1苯基丁2烯的步骤:
原料: 苯乙烯 (PhCH=CH2)
1. 苯乙烯 + HBr (过氧化物引发) > 2溴乙基苯 (PhCH2CH2Br)
这是自由基加成 HBr,遵循反 Markovnikov 规则,溴加在末端碳上。
2. 2溴乙基苯 + PPh3 > [PhCH2CH2PPh3]+ Br
SN2 反应,制备鏻盐。
3. [PhCH2CH2PPh3]+ Br + 强碱 (如 BuLi) > PhCH2CH=PPh3
生成稳定的烯基叶立德。
4. PhCH2CH=PPh3 + 乙醛 (CH3CHO) > PhCH2CH=CHCH3
Wittig 反应,得到 1苯基丁2烯。
第三步:烯丙位溴代
原料: 1苯基丁2烯 (PhCH2CH=CHCH3), NBS
反应:
```
PhCH2CH=CHCH3 + NBS (自由基引发剂, 如 AIBN 或 BPO, 溶剂如 CCl4, 加热或光照)> PhCH2CH=CHCH2Br
```
NBS 是一种常用的烯丙位和苄位自由基溴代试剂。反应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进行。
最终的合成路线(从苯乙烯出发):
1. 苯乙烯 (Styrene) 与 HBr 在 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苯甲酰) 存在下反应,生成 2苯基乙基溴 (2phenylethyl bromide)。
2. 2苯基乙基溴 与 三苯基膦 (PPh3) 反应,生成 (2苯基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3. (2苯基乙基)三苯基溴化鏻 在 强碱 (如正丁基锂, BuLi) 作用下,脱去一个质子,生成 2苯基乙烯基三苯基锍盐(叶立德)。
4. 该叶立德与 乙醛 (acetaldehyde) 反应,通过 Wittig 反应,得到 1苯基丁2烯 (1phenylbut2ene)。
5. 1苯基丁2烯 在 N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 和 自由基引发剂 (如偶氮二异丁腈, AIBN) 存在下,进行 烯丙位溴代,最终得到 4溴1苯基丁2烯。
这个路线看起来很扎实。
问题二:合成 4苯基丁3烯2酮
目标分子: 4苯基丁3烯2酮
结构分析:
这是一个 α,β不饱和酮。
酮基在2位。
双键在3位。
在双键的另一边(4位)连接着一个苯基。
可以看作是乙酰基 (CH3CO) 连接在一个烯丙基苯基上。
逆合成分析 (Retrosynthesis):
1. α,β不饱和酮的形成:
Aldol 缩合/ClaisenSchmidt 缩合: 这是形成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最经典的方法。通常是将一个酮(或醛)与另一个醛(或酮)进行缩合,然后脱水。
断裂 C3=C4 键: 考虑 Aldol 缩合,则可以将双键看作是酮的 α 碳和另一个羰基的 α 碳之间的连接。
选项 A: CH3COCH3 (丙酮) + PhCHO (苯甲醛)。
丙酮的 α 氢酸性较弱,其烯醇负离子与苯甲醛反应,会得到 PhCH(OH)CH2COCH3。脱水后得到 PhCH=CHCOCH3 (4苯基丁3烯2酮)。 Bingo! 这个是正确的。
选项 B: CH3COCH=CHPh + CH3CHO。这个路线需要一个不饱和醛,然后与丙酮反应,不太直接。
选项 C: PhCH2COCH3 (1苯基丙2酮) + HCHO (甲醛)。
1苯基丙2酮的 α 碳(CH2)的氢比较活泼,与甲醛反应,脱水后会形成 PhCH2COCH=CH2 (4苯基丁3烯2酮)。 Bingo! 这个也是正确的。
2. 炔烃氢化: α,β不饱和酮也可以通过炔烃的选择性氢化得到。
断裂 C3=C4 键: PhC≡CCOCH3 (4苯基丁3炔2酮)。
Lindlar 催化剂下对炔烃进行部分氢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但我们的目标分子是 trans 构型(通常 Aldol 缩合产物是 trans)。
如果想要 trans 构型,可以使用 Birch 还原(钠/液氨),但 Birch 还原通常作用于芳环。
从炔烃制备 trans 烯烃: 炔烃 + Na/NH3(l) > trans 烯烃。
目标前体: PhC≡CCOCH3 (4苯基丁3炔2酮)。
如何合成 PhC≡CCOCH3?
苯乙炔 (PhC≡CH) + CH3COCl (乙酰氯)。
苯乙炔与强碱(如 BuLi)反应得到 PhC≡CLi。
PhC≡CLi + CH3COCl > PhC≡CCOCH3。
这个路线也是可行的!
比较这几个路线:
路线 A:丙酮 + 苯甲醛 (ClaisenSchmidt)
优点: 起始原料易得(丙酮、苯甲醛)。ClaisenSchmidt 反应直接高效,且通常在碱催化下进行,容易控制。产物通常是热力学更稳定的 trans 异构体。
缺点: 丙酮的 α 氢不如醛活泼,反应可能需要更强的碱或更剧烈的条件。
路线 C:1苯基丙2酮 + 甲醛
优点: 甲醛是活泼的,反应会相对容易。1苯基丙2酮的 α 氢也比较活泼。
缺点: 1苯基丙2酮的制备。
如何制备 1苯基丙2酮 (PhCH2COCH3)?
方法1: PhCH2Br + CH3COCH2COOEt (乙酰乙酸乙酯) > PhCH2CH(COCH3)COOEt (FriedelCrafts Alkylation on enolate) > 水解脱羧 > PhCH2COCH3。
方法2: PhCH2CN (苯乙腈) + CH3MgBr (甲基格氏试剂) > PhCH2C(=NMgBr)CH3 > 水解 > PhCH2COCH3。
方法3: 苯乙酸 (PhCH2COOH) + CH3Li 或 CH3MgBr (两次反应) > PhCH2COCH3。
这些制备 1苯基丙2酮的方法都不算非常复杂,但比直接使用丙酮和苯甲醛要多几步。
路线 D:苯乙炔 + 乙酰氯 (通过炔酮)
优点: 苯乙炔是相对易得的原料。
缺点:
需要强碱(如 BuLi)来生成炔负离子。
炔酮的制备过程中,乙酰氯需要小心处理。
炔酮的还原为 trans 烯酮,需要用钠/液氨还原,这是一种特殊的条件,需要低温和无水。 Lindlar 催化剂会得到 cis 烯酮,不符合目标。
综合考虑:
ClaisenSchmidt 缩合(路线 A)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并且容易得到目标产物 trans4苯基丁3烯2酮。
详细的 ClaisenSchmidt 缩合步骤:
第一步:制备苯甲醛
起始原料: 甲苯 (Toluene)。
方法: 甲苯的侧链氧化。
方法1 (两步): 甲苯自由基溴代得到苯甲基溴 (PhCH2Br),然后与硝酸银 (AgNO3) 反应水解得到苯甲醇 (PhCH2OH)。再氧化苯甲醇(如用 PCC, CrO3/H2SO4 (Jones 氧化), Swern 氧化)得到苯甲醛。
方法2 (一步): 甲苯直接用强氧化剂(如 CrO3/乙酸酐/乙酸)氧化。或者用 MnO2 氧化,但 MnO2 氧化侧链苄醇更有效。
最简单直接的: 购买市售的苯甲醛。
第二步:ClaisenSchmidt 缩合
原料: 苯甲醛 (PhCHO), 丙酮 (CH3COCH3)
反应: 碱催化(最常见),或者酸催化。碱催化更为常见且温和。
碱催化:
```
CH3COCH3 + 碱 (如 NaOH, KOH, EtONa) > [CH2=C(O)CH3] (丙酮烯醇负离子) + H2O
```
```
PhCHO + [CH2=C(O)CH3] > PhCH(O)CH2COCH3
```
```
PhCH(O)CH2COCH3 + H2O > PhCH(OH)CH2COCH3 + OH
```
然后脱水:
```
PhCH(OH)CH2COCH3 (碱/加热 或 酸/加热)> PhCH=CHCOCH3 + H2O
```
反应条件: 通常在乙醇或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 NaOH 或 KOH 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可以从室温到回流,具体取决于反应活性。
产物: 4苯基丁3烯2酮 (4phenylbut3en2one)。这个产物在热力学上通常是 trans 形式。
如果一定要使用 1苯基丙2酮的路线:
1. 制备 1苯基丙2酮 (PhCH2COCH3):
原料: 苯甲醇 (Benzyl alcohol)
方法1: 苯甲醇与 HCl 反应生成苯甲基氯 (PhCH2Cl)。苯甲基氯与氰化钠 (NaCN) 反应,得到苯乙腈 (PhCH2CN)。苯乙腈与甲基格氏试剂 (CH3MgBr) 反应,然后水解,得到 1苯基丙2酮。
方法2: 苯甲醇氧化得到苯甲醛 (PhCHO)。苯甲醛与甲醇在酸催化下形成缩醛 PhCH(OCH3)2。再与 CH3MgCl 反应,脱去甲氧基,形成 PhCH=CHOCH3 (一种烯醚)。或者更直接地,苯甲醛 + CH3MgBr > PhCH(OH)CH3 (1苯基乙醇)。不对,这个不是 1苯基丙2酮。
一个比较经典的制备 1苯基丙2酮的方法: 从苯乙腈 (PhCH2CN) 开始。
苯乙腈 + CH3MgBr > PhCH2C(=NMgBr)CH3 > (水解) > PhCH2COCH3
苯乙腈的来源: 苯甲醇 > 苯甲基氯 > 苯乙腈。
2. 1苯基丙2酮 (PhCH2COCH3) 与 甲醛 (HCHO) 的缩合:
原料: 1苯基丙2酮, 甲醛(通常使用多聚甲醛或甲醛水溶液)
反应: 碱催化(NaOH, KOH)或酸催化。
```
PhCH2COCH3 + HCHO (碱催化)> PhCH2COCH2OH (羟甲基化物)
```
```
PhCH2COCH2OH (脱水)> PhCH2COCH=CH2 (不对,是 PhCH2COCH2OH > PhCH=CHCOCH3 吗?)
```
仔细看一下缩合反应:
碱催化: 1苯基丙2酮的 α 氢被夺取,形成 PhCH()COCH3。这个碳负离子进攻甲醛的羰基碳。
产物: PhCH(CHO)COCH3 > PhCH(OH)COCH3。
错误! 1苯基丙2酮的活性亚甲基是 PhCH2。所以是 PhCH()COCH3,然后进攻甲醛。
OH + PhCH2COCH3 <=> PhCH()COCH3 + H2O
PhCH()COCH3 + HCHO > PhCH(CH2OH)COCH3
脱水: PhCH(CH2OH)COCH3 > PhCH=C(OH)CH3 (烯醇) + CH2O (没意义)。
应该是: PhCH(CH2OH)COCH3 在碱或酸催化下脱水,双键应该在 α,β 位。
重写: PhCH2COCH3。其 α 碳是 CH2。
OH + PhCH2COCH3 <=> PhCH()COCH3 + H2O (这是错误的,应该是 PhCH()COCH3 的 α 碳是CH2,不是 PhCH()。)
正确的 α 氢: PhCH2COCH3。α 碳是 PhCH2 和 CH3。
哪边的 α 氢更活泼? 连着苯环的 CH2 的氢酸性更强(苄位效应)。
所以: OH + PhCH2COCH3 <=> PhCH()COCH3 + H2O
这个碳负离子进攻甲醛: PhCH()COCH3 + HCHO > PhCH(CH2OH)COCH3
脱水: PhCH(CH2OH)COCH3。当它脱水时,双键形成在 CH(CH2OH) 和 COCH3 之间。
脱水发生在哪个位置? 羟基上的碳是 α 碳,旁边的 CH2 是 β 碳。
产物: PhCH=CHCOCH3。
Bingo! 这个路线也是正确的。
最终的合成路线(ClaisenSchmidt 缩合):
1. 起始原料: 丙酮 (Acetone) 和 苯甲醛 (Benzaldehyde)。
2. 反应: ClaisenSchmidt 缩合。
在 碱性条件 下(例如,使用 氢氧化钠 NaOH 或 氢氧化钾 KOH 在 乙醇 或 水乙醇混合溶剂 中),将丙酮和苯甲醛混合反应。
反应首先生成羟基酮中间体 3羟基4苯基丁2酮 (3hydroxy4phenylbutan2one)。
在碱或加热的条件下,该中间体容易发生 脱水 反应,形成 α,β不饱和酮。
产物: 4苯基丁3烯2酮 (4phenylbut3en2one)。该产物通常以热力学更稳定的 反式 (trans) 异构体为主。
这个路线是最简洁、最经典的。
最后检查一遍:
问题一:4溴1苯基丁2烯
合成路线: 苯乙烯 > 2苯基乙基溴 > (PPh3) > 鏻盐 > (BuLi) > 叶立德 > (乙醛) > 1苯基丁2烯 > (NBS) > 目标产物。
关键试剂: HBr/过氧化物,PPh3,BuLi, 乙醛,NBS。
关键反应: 自由基加成,SN2,Wittig,自由基溴代。
合理性: 非常合理。
问题二:4苯基丁3烯2酮
合成路线: 丙酮 + 苯甲醛 > (碱催化) > 羟基酮 > (脱水) > 目标产物。
关键试剂: NaOH/KOH, 乙醇/水。
关键反应: ClaisenSchmidt 缩合(Aldol 缩合 + 脱水)。
合理性: 非常合理,也是标准方法。
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都清晰了。希望我的讲解足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