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徒步真实度较高。
我曾经是户外穿越爱好者,身边一群徒步达人,甚至徒步狂人。 国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平坦的柏油路,徒步柏油路很难吗?不难。危险倒是真的,没有人行道,机动车和自行车在身边嗖嗖地过,习惯了就好。
国道徒步,沿途长时间忍受烈日暴晒、汽车扬起炙热的尘土、突如其来的暴雨、雨后的泥泞、咽不下的饭食、条件简陋的住宿、高原反应、流浪狗凶狠的眈视、各种原因的道路封锁、单调枯燥的景色、几天不能洗澡、日复一日的耐性……别以为只会偶然遇到,这是每天的日常,你必须具备每天面对上述所有困难的决心、毅力和胆量。看见上面的省略号没有,还有各种想不到的困难,你懂的。
心理素质过硬,我们再谈体力。如果你从来不运动,头脑一热就要徒步318,我劝你还是洗洗睡吧。怎样的体力才算达标这不太好表述,毕竟我不是专业搞体育。长年不懈的锻炼,行不行我自有分寸。体力我不缺,缺的是年轻人的疯狂和冲动,想到路边的扬尘就把我劝退了。实在走不动,比喝红牛更带劲的,是多休息几天。318国道,贯穿着无数大小乡村和县城,多休整一两天,除了恢复体力,调整心态也很重要。
体力容易恢复,心态要是崩了,恢复就难了。
国道徒步,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难。新四大俗是哪四俗知道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骑行318都被玩俗气了,徒步虽然难度高些,迟早也成一俗。
背包徒步从成都到拉萨的我见过,好歹在我的实力范围。做一件事,最难的是开始,我坚信只要踏出第一步,死嗑到底不是问题。问题就在,我早已心境淡泊,怎么股脑也热不起来。哈哈!
至于拉车徒步,我敢说,是汽车在拉,人在装逼。
这种人力斗车,有谁拉过?举举手,谁拉过?装满砌墙的砖头,给我拉十米给看看,200多斤,我拉的动,吃力,习惯就好。
拉车去西藏,网红们拉的是这样的车。
谁能告诉我,这台车有多重?从车窗看进去,里头堆满了杂物,外面搁一大堆柴,听说美少女吃喝拉撒睡都在里边。至少搭了睡觉的架子也有睡袋衣物吧,有炉有锅有食物,听说太阳能板铺满了车顶,意味着还有电池咯。充电宝带身上有多沉你们不是不知道,这车上蓄电的电池少说也有40斤。
好像还带着两条狗,车上还有两袋狗粮吧?
这满满一车,少说有300斤,20出头的小姑娘平地能拉的动,我相信,好歹人家干农活出身,不像城里人娇贵。要是遇到上坡和下坡呢?上坡也拉的动?三四千米海拔的高原,空气稀薄,体重100斤的小女生,拉动300斤的车上坡,我不相信。她铆足了劲的脚向后蹬,鞋不打滑吗?西藏国道是山路,有的上坡路,坡度还不小,地板油发动机还不给力(氧气不足),到底那女生是怎么拉上去的?
还有,下坡的时候,她那100斤的体重,怎么刹的住300斤的车子?鞋子不打滑?告诉我,快,怎么做到的?下坡遇到急拐弯,直接摔下悬崖好吗?
就这伎俩还能骗倒一大波人,各位键盘侠……Emmm……你们缺什么我就不挑明了啊,说的太直白我要吃文字狱官司,流放宁古塔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集体弄虚作假,不应该封禁吗?
本人有幸在2016年全程纯徒完川藏线318国道,走了81天,说实话当年从成都出发徒步的不下小一千,但能正在走完全程不搭车的很少很少。
那时候短视频和直播还不流行,去的人很纯粹。
这是当时被晒黑的,非常赞同榜一大哥的回答,真正走在路上,那有心情去直播,每天除了看风景就是带上耳机走路,而且长途徒步不仅仅靠的是体力还有毅力和喜好,还有不断自己跟自己较劲打气,还有年少轻狂的那种倔犟。现在让我走我都不一定能走完了,少了那种犟了。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能走20多公里都累成狗了,关键还要背将近35斤的东西,记得头一个星期几乎每天脚上都磨出水泡和血泡,都立马给挑掉在垫上卫生巾才能继续往前走。
大概走了一个多月适应了,在翻过折多山的时候速度开始起来了,直到后面每天均速都在35公里到40公里之间,最多的一天走了50多公里,说实话真特么累人,当初都不知道咋想的,到拉萨都激动的哭了。
有点偏题了啊,318的路基本上都是一直上坡的,从成都到拉萨要翻过十几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垭口,其中东达山和米拉山口海拔都超过了5000米,都是那种盘山公路,你别说你推车了,我在路上见过好多骑行的上坡都是推上去的,骑不动啊,到垭口然后一路下坡不要太爽也容易出事,因为下坡速度快,路面凹凸不平,车辆多,如果速度啊控制好很容易出事,再加上高原氧气稀薄。我曾亲眼看到一位19岁的大学生在折多山上挂了,脑浆都出来了,他父母来康定给他收S的……
你说你推车上坡怎么推,如果没有动力系统拉扯,很容易就滑坡和倒溜造成事故,下坡也一样,
凡事有开车走过盘山公路的都知道那山路有多难走,而且又是西藏的山,一面是悬崖一面又是落石的。
但是确实有人能走到的,不能一棒子全打死,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好多推车的都有一个小团队开车跟着的,利益至上啊。
毕竟中国大部分人还没有去过西藏,没走过去西藏的路,现实和想象区别还是很大的。
封掉也挺好的,至少也不会让这么多人盲目的去推车。
去西藏是洗刷不了灵魂的,自己内心是什么的样的人,如果自己不尝试去改变哪怕去天堂也救赎不了你。
祝路上的人,扎西德勒!
我的朋友大狗哥,一心想当网红,为此他辍学徒步去西藏。
走了几天,他认识了一个有钱的,开着大房车的大姐。
那个大姐对他很好,邀请他去车里听音乐,让他洗澡,还给他做饭。
大狗哥感觉很幸福。
再后来,大狗哥只有在直播的时候,才用脚走路,装成很努力的样子。
关了直播,大姐就开房车拉着他,两人一边听着黄梅戏一边慢慢往西藏赶。
后来终于到了西藏,大狗哥很感动,想娶大姐为妻,被大姐拒绝了。
原来,白天的时候,大狗哥直播徒步,到了晚上,那位大姐,瞒着大狗哥,偷偷的上色情网站,直播他俩在车里XX。
那大姐粉丝比他还多呢。
2010年在西藏遇到过真正的徒步+磕长头去西藏朝圣的队伍,最近这几年,快手、抖音等平台崛起之后,假借徒步,短视频平台炒作和营销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出现了带着婴儿的单身父亲徒步等等恶劣的炒作,后来又有忙着直播徒步被自己的太阳能动力车碾死的年轻妇女。
个人觉着有几大理由,必须封禁(以318川藏线为主)的“徒步”直播
众所周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川藏铁路林芝到四川雅安段,从2021年开始建设,其中大部分都是穿山而过,需要巨量的工程车辆装载工程机械、建材和土石方。
这些占据狭窄的藏区318国道——不是上海人民广场那一段,徒步、骑行直播,都会对交通秩序造成不小的压力和阻碍。
318国道不是内地那种双向四排道甚至是六排道的道路,很多是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没有人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可以参看下面视频中,看看318是什么:
如果不被封禁,我感觉下一步就会出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离婚后怀孕八个月徒步西藏,孩子生在海拔5000米XXXX、母性伟大!刚生完孩子母亲,在海拔5000米为孩子哺乳的闹剧。
我一直在说,由于我国出于国防和经济发展需要,西藏的公路尤其是318国道等越修越好,车速从以前的搓板路不超过20公里/小时,飞速发展为100公里/小时,20年前,机动车尤其是大货车速度不比人走路快多少,现在则是飞驰而过。
通麦天险14公里,在2016年之前,我最快运气最好一次,40分钟通过,通过以后感觉中了一百万,最慢一次堵了8小时,油都没有了!
现在,最多一刻钟,就是15分钟就飞驰而过!
2010年我第一次走川藏线时候,一路每天见到的车也就是一百多辆,现在每天能见到上千辆。
以前从未见到过路上有撞死的鼠兔、野兔和猪,从2017年,道路极大改善之后,出现了!
因为不仅大货车大大增加,还有大量根本没学会开车的自驾车辆,出于炒作或者其他目的蜂拥而至,道路通行秩序大大混乱。
真正徒步的人,我非常尊敬他们,而且会给他们需要的帮助。但是那种拖着车子挂着旗帜的,99.9999%就是炒作的,我很鄙视他们。
这种徒步直播就是在破坏中国户外运动的未来,用哗众取宠来破坏一整个行业,早晚有一天有人来一刀切给你全禁了,那就好玩了。
你说这都什么事儿?
在此之前我是打死都想不到“徒步”和“直播”居然能联系在一起的,在我落后无知的大脑里,值得徒步的地方断然不可能直播,因为没信号。
有信号的地方你徒步干嘛?
这实际上就是某种类似于“苦行僧”式的行为,明明有抽水机,偏要用水桶挑水;明明有洗衣机,非要拿去河边用大棒子凿;明明有电锯,非要搞个石头片子去砍树。第一个这么干的人还算是有新意,叫做“复刻祖先行为”,第一万个呢?就这都能跟风跟起来,不禁了才是咄咄怪事。
户外徒步本身是一种对自己的历练,对自然的亲密接触,对未知的冒险,然而越来越多哗众取宠的“贵物”只把想要给你看的一面“直播”给你看,镜头一关坐车上吹着空调吃雪糕,这不有病么?
就这都能出来层出不穷玩儿死自己的人,我也是服服气气的。
如果这种蠢事儿都能成为潮流,那就真的热闹了,堵了318国道、109国道不说,那路本来就那么宽,还得弄成你们几个“直播”的秀场,跑川藏青藏线的大车司机还要养家糊口呢!你稍微整点有难度的好不好?徒步都离不开手机信号,还得是4G的才不卡,这也属实太艹了。
我2004年就见过骑人力三轮车驮着自己母亲游西藏的,2009年骑行川藏线还碰上一个骑28大杠进藏的“潇洒哥”,2010年在拉萨执勤的时候遇上一个问路要去格尔木的,2015年大地震去抢险救灾就已经开始被骑行的徒步的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川藏、青藏线从来就不缺这种“大神”,不要以为搞个直播就不得了,不要以为你在抖音快手看到的那些“猛人”就真的干成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这股邪火真的真的该降降温了。
就像这个什么“冒险王”,我只是说他跑去嘚瑟的冰川,已经有过无数的人去浪过无数次了,只是人家不会拍下视频放网上哗众取宠,就有无数人追着我骂。这个你要骂随你,一会儿请在评论区开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是表演型人格。
表演完了你还是得面对现实生活,你知道一个冰川地质学方向的研究生得跑多少冰川才能毕业吗?你知道国家登山队的登山运动员平均几天爬一个雪山吗?你知道解放军边防部队每年边防巡逻的时候一天爬几个雪山吗?你知道就那个什么“冒险王”那点“联合国认可的研究成果”,有多少专家学者用正经严肃的论文都论证了多少遍吗?
你知道本地牧民一年有多少个节日得爬到雪山顶上去“煨桑”吗?
互联网不是全世界,不是只有网上火了的东西才存在,现实里存在的东西永远都比互联网多得多,多无数万亿倍。
我敢这么说,这些玩儿冰川、玩儿徒步,结果给自己玩儿死了的,都一定程度上是蠢死的。
掉冰河、被自己的拖车砸死,这都什么嘛!
户外有风险,这里传统上指的是去无人区、去比较危险的高海拔大坡度技术型路线登山。
这里是宁金岗桑峰冰塔林地区,这种才是危险的地方,我也只敢旁边看看不敢进去,冰随时会塌下来,掉进冰缝也出不来。如果这时候有个“直播”的大爷,为了点击量非要进去浪一把,我当然会劝他别去,这地方会死人。
他听不听呢?
如果他懂得这地方会死人,进去了出不来,点击量再高也是替别人挣钱,他应该不会去;
如果他不懂这地方为什么会死人,反而一听没人去过就兴奋了起来,九头牛都拉不住偏要进去,你怎么办?
你只能让他拿不到点击量。
现在已经不是进冰塔林给自己搞死了,而是在山脚下、危险性微乎其微的地方就把自己给搞死了……
这还远着呢大哥,就这就给搞死了,不禁了你禁谁?
希望懂徒步、真徒步、有意义的徒步逐渐流行起来,而不是被哗众取宠的小丑占了封面、毁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运动。
至少你找个没手机信号的地方行不行?
实在不行你录播嘛。
几个视频,我自己徒步的录播,没有剪辑、没有美颜,也不需要你点赞,希望看了以后学点东西,别无端葬送了自己性命。
别的我不知道,但阿秋绝对是真的。
一开始人家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现在变成了这样
这样
8月份的视频里面,他的膝关节半月板已经二度损伤。
阿秋的粉丝们也包括我,都在评论区劝他,你改骑摩托车吧,别再玩命了。
结果这家伙还不听!
其实真正的徒步直播还是假的直播,很好判断的。
整天风吹日晒,哪怕你涂了10层防晒霜,也像阿秋这个样子。
那种走两步,马上坐车下一站,一看就是假的。
真正徒步的行走全国的,基本都死在路上了。
二十多年前的时候,要讲徒步,那个时候,还不叫毅行,就叫徒步。
真正徒步行走全国的,且比较出名的,应该是余纯顺。最后死在了罗布泊。
余纯顺之所以能坚持徒步十几年,也行走了大半个中国。
主要取决于他是一个性格偏执的人。
一个从性格偏执到家暴,和性格放任,到十几年的徒步过程中,通过摄影和撰稿,最后成了一个作家。只可惜,还是死在半路上。
不过他创造的记录,目前还无人能及。他应该是唯一徒步行走过三大西藏线的人。
作为徒步的骨灰级人物,可能绝大多数90后和00后,都不知道这个神的存在。
其实,要讲徒步里程最远的,目前为止只有余纯顺,没有之一,是唯一。
余纯顺徒步行走主要的收入,是给杂志社摄影和撰稿,平常都是身挂两三部照相机。
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直播打赏。
如果有了互联网和直播打赏的话,估计,余纯顺身价也得上亿了。如果身价上亿了,估计也就徒步不下去了。
人没有钱的时候,从来不觉得生命珍贵。
人有钱了之后,生命都是珍贵的。
不要讽刺这个奇怪的逻辑,但是,这是妥妥的现实。
再看看网络时代的徒步,一百个里面99个都是假的。
真正徒步的人,一般具备三个特征,第一,黑黝黝;第二,胡子拉碴或者头发乱糟糟;第三,衣着肯定不会光鲜亮丽,肯定是邋遢的不得了。凡是,没有这三个特征的,一定不是徒步。
为什么?
第一,不要小看了紫外线,凡是在经常在户外的,一定会被紫外线灼伤。什么防晒霜,什么遮挡面罩,都没用。
第二,凡是徒步一天下来,你还有心情洗头洗脸吗?没那回事,倒头就睡。什么理发,什么刮胡子,没空,也没那心情。
第三,衣着邋遢是肯定的,你想一下,走在路上,车来车往,别说是一天,就算是半天,衣服上的灰尘和汗水混合一下,结果可想而知。
再看看,直播里的那些徒步侠们,都是白白净净衣着光鲜,甚至还唱着歌。
我都觉得凡是打赏那些徒步的人,智商都被侮辱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刚骑了一圈318,有资格来说说这个问题。没见过作假的呀,顶多是有电助力。
318上直播分几种。1:徒步,我还真么见过徒步直播一下后进保障车的。
2:推车直播,基本都是推着轮椅改装的,少部分是比较大的车含助力的。基本没见过作弊的。
3:摩托,其实摩托是最合适的工具。没路也能走,能去到各种好的地方。通过性好。
4:山地车,比较折腾,就公路上骑骑,碰到大规模修路要摔死。通过性不行。
5:开家用四轮,必须油的,纯电就见过一次小鹏充电站,以及巴河镇见过充电桩。通过性也不行,和山地车一样公路开开了不起了。
6:开皮卡,这个很有创意,后面车斗载水果一路开一路卖赚路费。累了睡车后排。等于免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