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拂菻坊认为鸦片战争可能存在的唯一正面影响是促进了中国进入现代化?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拂菻坊关于鸦片战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唯一正面影响的观点,并尝试深入探讨一下。

拂菻坊的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极端且具有争议性的论断。如果我们就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鸦片战争“唯一”的正面影响就是“促进了中国进入现代化”,这可能就有些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偏颇了。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理解为,在拂菻坊看来,鸦片战争所带来的最深远、最根本的改变,是那个“不得不”向现代化迈进的起点,那么它就有了可以深入分析的空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现代化”这个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往往包含着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解放、教育的普及等等。而鸦片战争,毫无疑问,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次剧烈冲击。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进入现代化?

1. 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暴露了落后: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和相当一部分官僚士大夫,沉浸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对西方世界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轻蔑。鸦片战争的惨败,如同一盆冰水,将这种幻觉彻底浇灭。中国军队在英国的先进武器和战术面前不堪一击,条约的签订更是将中国置于屈辱的境地。这种前所未有的失败,迫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这么弱?是什么让我们落后于西方?这种反思,是迈向改变的第一步。

2. 被迫开放,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 战争的结果是“开埠通商”。虽然这是带有强制性的,但客观上也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外国商品、外国的传教士、外国的学者、外国的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其中,既有剥削和压迫,但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法律制度,以及新的思想观念,比如“民主”、“自由”、“平等”等西方政治思想的萌芽,虽然这些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但它们就像种子一样,被播撒下来,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了基础。

3. 洋务运动的催化剂: 鸦片战争的失败,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是1860年,但其根源可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未解决问题)的刺激,直接促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虽然洋务派的本意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追求彻底的“现代化”,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来巩固清朝的统治。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开始建造军工厂、轮船招商局,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些都是近代化的重要尝试。可以说,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是洋务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力。

4. 催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战争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需要团结起来,奋起抗争。虽然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鸦片战争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起点。

为什么说“唯一”正面影响可能过于绝对?

然而,将“促进中国进入现代化”视为鸦片战争“唯一”的正面影响,则显得有些单薄,甚至忽略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更直接的负面影响。

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生命代价: 战争带来了大量的物质破坏,也造成了无数生命的消亡。
主权沦丧和民族屈辱: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治外法权等等,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屈辱感,这种屈辱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鸦片泛滥对社会和人民的毒害: 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导致了鸦片在中国的大规模泛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剧了社会的贫困和混乱。
社会结构的破坏: 传统的手工业受到外国廉价商品的冲击,小农经济遭到破坏,这些都对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拂菻坊的观点可能更侧重于“长远”和“结果”

如果我们将拂菻坊的观点理解为,鸦片战争所开启的这一系列改变,最终“引导”了中国走向了现代化,那么它可能是在从长远和结果导向的角度来评价。也就是说,尽管鸦片战争本身是充满痛苦和屈辱的,但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迫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拂菻坊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辩证法”的视角:一件看似全盘皆输的事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可能催生出某些无法预料的积极后果。就像“坏事变成好事”一样。

总结一下,对拂菻坊这个观点的评价:

承认其核心洞察: 鸦片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了中国社会,迫使中国人开始正视自身的落后,并由此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探索。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开端。
质疑“唯一”的绝对性: 将“促进现代化”视为唯一的正面影响,则过于片面,忽略了战争带来的直接且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主权丧失、人民苦难、社会动荡等。这些负面影响对当时和往后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伤害,绝不能被简单地用“现代化”一笔带过。
视角的差异: 拂菻坊的观点可能更侧重于一种宏观历史发展的视角,关注的是长远趋势和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当下个体所带来的直接苦难和损失。

总而言之,拂菻坊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角度,即便是最黑暗的开端,也可能包含着未来变革的种子。但作为一个历史评价,它可能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需要与其他更全面的视角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一个“出发点”的评价,而不是对整个事件“全部影响”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奸受害者怀孕了,由于各种原因生下了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母子俩相依为命,受尽了各种屈辱和磨难,历尽艰辛,小孩很努力很勤奋,几十年后终于出人头地,让母亲能安享晚年了


这时候强奸犯现身了,对儿子说,是因为有了我才有你们俩的今天,我也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


technically,这话逻辑上或许是成立的,但是你会不会觉得太不要脸了一点?


——————


强调一下,我是在反驳这个强盗逻辑,而不是攻击他本人具体说了什么。这个逻辑显然不是他发明的,还存在很多人有相同的想法。

一个人没经过严谨思考说了不太恰当的话,不必然代表他是个“坏人”。其实我偶尔在B站也会瞄一眼他的视频,以后也会。

user avatar

有人拿教科书说“客观上推动了”,这是故意曲解。教科书上说的是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品的冲击。。。等等。。。,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客观上推动了。。。

这里推动力是打破自给自足经济。起因是工业品的冲击。

而1840年,英国想销往中国工业品毫无竞争优势。

之后工业品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经济,是因为英国工业品竞争力提升了。而提升的原因是技术进步以及印度等殖民地开始更多的提供廉价的原材料。

鸦片战争有没有影响?当然也有,比如销售鸦片和索取赔款导致中国农民税负压力大增,加速了破产。导致了消费能力大幅下降。而消费能力的下降导致了手工业产品难以销售。加速了自给自足经济的毁灭。但对现代化的作用极其次要,而且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

========原答案==========

1840到1949之间有足足一百年。而且战争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和科技。

只能说历史不能假设,碰巧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里的标志性事件。而鸦片战争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导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变得及其血腥和惨烈。

以历史眼光看,中国并没有能自己走向现代化,确实受侵略的影响。但中国走向现代化是源于统治崩溃,不是经济崩溃和社会关系奔溃。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加快现代化进程。反而是在鸦片破坏下,维持了长时间的愚昧和,而且侵略者还通过打击反抗者延续了清朝的统治,事实上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过程。

如果没有鸦片,只是战败,中国这一百年不至于如此惨烈。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起点的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只能说明中国碰上了最卑劣的侵略者。决不能说它促进了现代化。

甚至可以说,那么多历史可能,几乎所有都会促进中国现代化,而鸦片战争是最延缓中国现代化,最伤害中国人民的可能。

如果要用不假设的答案来回答。其实教科书已经有答案了。

中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顽强的崛起,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这其中,鸦片战争只是非常次要的因素。

然后你说这个非常次要的因素的“正面作用”是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这怎么都透着一种无耻和狡辩。

就好比一个人生了重病,然后被车撞了,司机下车连捅他二十刀。然后这个人被处理车祸的警察送去医院救活。你难道说这开车撞人的司机的“正面作用”是推动了病人被救活吗?

当然高票的类比也很能反映这种说法的无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和轰炸的正面作用是促进了英国第三次科技革命”

user avatar

不不不,鸦片战争恰恰给满清续了命,减缓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步伐。

user avatar

19世纪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里唯一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全面倒退的国家,1900年中国人口识字率,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都大不如1800年,曾经强大的工商业基本破产,财富外流,近代化进程被扼杀。这就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现代化”,直接从18世纪人均跟欧洲相对的发展水平,跌到非洲相当的水平,这就是“现代化”?

西方殖民掠夺,恰恰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认为鸦片战争有利于现代化观点正确的答主,恐怕是没好好读过政治经济学,也没好好读过近代史。可能他们以为现代化=西方化,但事实上现代化=工业化,工业化是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西方殖民掠夺造成本土工商业破产,只能阻碍现代化。

有答主说,西方列强殖民客观上打击了满清封建朝廷。我勒个去,这是哪个学校交出来的?首先,我们都知道的一点是西方列强帮助满清封建地主政权镇压农民起义,帮助封建地主兼职买办以巩固其在华利益,列强施加于满清的巨额赔款被转嫁到中国人民头上,加速了小生产者和工商业资本的破产,使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长期贫血乏力,而无力挑起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的大任。实际上,恰恰是西方列强在给满清封建地主政权续命。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以乾隆末期中国社会矛盾的积累趋势、农业剩余人口的膨胀和工商业的发展,满清统治可能在19世纪中叶就会寿终正寝。

还有答主说西方殖民侵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如前所述,不仅没有促进,反而是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其破产。满清洋务运动后搞的官营和官督商办那些企业也全都效率低下,入不敷出,根本不可能靠这些让国家实现工业化(另一个热衷于搞官督商办的国家就是沙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洋务运动失败就失败在体用之说上,对西方工业革命一知半解的文人从实用主义角度生硬地把西方工业嫁接到中国社会,而不是去殖产兴业,促进本国工商业发展。看见洋枪洋炮就一概否定本国工商业技术基础,看不起本国工匠,甚至连技术的本土化都不去做,只会生搬硬套,本来结合中国本土的冶铁技术,19世纪就能发展出超越西方的钢铁工业,洋务派官僚不去调查研究本国国情和技术基础,而是听洋人忽悠,全盘引进西方技术,又靠生硬的技术文件翻译囫囵吞枣,结果十年炼不出一炉钢水,也是孝死人。如果不搞体用之说,要么日本那样脱亚入欧全盘西化(即便如此,日本也将西方技术与本土技术做了很多的结合),要么以中体中用参考西方技术对本土技术革新,两者都比体用之说强。

被称为闭关锁国的中国生产者造出的产品能够特别符合万里之外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不仅英国,俄国,法国,西班牙中国产品都受欢迎),而号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的英国生产者却造不出一样特别复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产品?要么闭关锁国是假的,要么工业革命,自由贸易是假的,总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最后,就是某些人口里做事非常不地道的,也不怎么讲自由贸易的毛子,18-19世纪为了平衡茶叶之路为渠道的早期中俄贸易,也只是挖空心思走私白银,而没干出输出鸦片这种缺德事。

user avatar

不需要拂菻坊跪下向我们道歉。但是他不该说“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进入现代化”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进入现代化是不是正确的,是,肯定是。我也赞成。

既然赞成,你为什么又反对呢??因为他是英国人。


美国的黑人都是从非洲贩卖过来的,实际上当时抓黑人的,很少白人,很多是部落仇杀,抓到了俘虏卖给白人,又从贩卖到美国当奴隶,如果真的卖不掉的,那就要杀掉,这是不是历史事实,是。

所以白人们买了这些奴隶,多少还给他们留了条命,美国资本主义奴隶庄园再差,也比直接杀掉好,对不对?对。


美国白人对美国黑人说:我认为贩卖黑人实际上对你们祖宗有好处的,毕竟脱离了那个shithole,哪怕做奴隶也比死了好对吧,再说,你们现在是不是比非洲黑人好过的多了?

我相信黑人会毫不客气的用拳头砸到他脸上。

是不是事实?是。

该不该挨打?自己作死怪别人?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罪犯,我前几年在街上捅了个人,捅的那个人在医院躺了一年,差点瘫痪,不过后面他意志坚强,勉强恢复过来,而我在之后自然就逃了。

有一天我在街上又遇到了那个被我捅的人,这个时候他伤好了,已经去少林寺学了武术,见到我后很愤怒,立刻就要揍我。

就在他要动手之时,我激动的说:“慢!当初如果不是我捅你一刀,你能学会这么好的武功吗?!你不感谢我竟然还要打我?”

现在问题来了,你说他会把我朝死里打,还是真的要感谢我呢?

————

能够知耻后勇,这是自己的事情。

就如同这个医院被我打的差点瘫痪的人,如果他没有熬过去,真的就这样在医院躺一辈子呢?

又或者说他伤好了之后,没有去少林寺学功夫呢?

决定一切,并且付出努力的是我们自己,也许多年之后那人会感叹“当初如果不是被打,还真的不会想去学武功呢。”

他可以自己这么感叹,却轮不到别人来说,这就是这件事的矛盾所在,也许正确的话,但是有些人是不能说的。

user avatar

黑人经常互相戏称「nigger」,但是你敢对他们说一句「nigger」就是极大的侮辱。
我可以和基友开玩笑说:「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来个老外对我们说这句话试试?

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有立场。

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受过什么委屈,从这个委屈中得到了什么教训,由中国人来客观评价之,是完全没问题的。

甚至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来说都可以。

你英国人凭什么说?你有什么立场来扮演这个「理中客」的角色?英国发起了第一次中英战争,理由是英国的毒品被中国政府禁掉了,这是兴不义之师,没有任何荣耀和正义可言,现在事情过去了,英国人谈到这件事理应只有羞愧二字而已,哪来的资本去「中肯客观」?甚至还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给中国打开了近代化之门?

您配吗?


昨晚闲的没事,看了很多回答,发现几乎每个高票回答下,都有许多人为拂菻坊辩解,理由大多都是“历史是客观的”、“拂菻坊本身没错”之类的,我看完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出声了。

你们了解威廉这个人吗?

我亲眼见证了拂菻坊从1W关注的小UP成长到现在100W+的网红,他的每一个视频我几乎都看过,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这个人,但说对此人的了解,我可能比在座绝大数人还要深。

威廉·买买提,他最大的缺点,或者说弱点是什么,你们这些自称粉丝的人知道吗?很简单,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他抓不住自己在粉丝们心中的定位,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个版块,比如之前B站搞线下活动,他也接受邀请,屁颠屁颠跑去,上台之后打个招呼“嗨大家好我是拂菻坊”,台下没几个人认识他。怎么可能认识你啊兄弟,去线下活动的都是深度粉,你涨粉这么快,深度粉多不多你心里没数吗?

包括最近隔空DISS郭杰瑞,也是很显然的无事生非,为什么我这么说,还是上面那句话,拂菻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老外UP们做视频,他们做什么内容、取什么标题,你同样身为老外,管得着吗?要管也是网站管啊。再者说,就算你一定要管,起码你要做到洁身自好,起码你自己不能做标题党,不能做言之无物的空洞视频,但是你威廉做到了吗?咱们平心静气地说说,你视频的内容就百分百符实标题了吗,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你干嘛呢我的宝贝?

我对威廉,真的是又爱又恨。

爱他,是因为他是真正做过几期能称得上是中外文化交流窗口的好视频的,而且好歹也在几次重要的关头站出来说了正确的话(PGONE事件,威廉出了一期视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猪精们洗地姿势的错误),他的视频确实在老外UP里属于上乘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敢率先对“老外吹中国”这一现象开枪。

恨他,是因为他总是在梦游,做一些份外的、出格的事情,恨不得贴一条短信给他“你的粉丝是这些人啊,你做这些内容给他们看就OK啦!”包括这个题目里说的视频,谈鸦片战争,最后还得出一个辩证的结论,真的是搞笑鬼才,批站捡到宝了。


以威廉的知识储备,短时间内想看他出深度探讨中英差异的纯聊天视频几乎是不可能了,建议以后多出一点“站在英国人角度(中产阶级)看最近发生的大事件”,你的核心粉丝都喜欢看这个,老公怪们也不挑食,而且这种视频也容易吸路人粉,何乐而不为呢?这档新栏目的名字我都帮你想好了,就叫“英眼看世界”,最后再注意避开敏感话题(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治话题、某宗教问题),偶尔再吹一吹一带一路政策好,中英联谊久天长,齐活,颇费,一百婚!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希特勒对英国贡献更大,促进了英国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轰炸伦敦促进了英国雷达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大力发展,促进了英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飞跃进步,现在英国罗罗还是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企业之一,都是希特勒轰炸英国的功劳,英国应该给希特勒立一个感谢轰炸伦敦的纪念碑才对。

有些人也是搞笑,有些话中国人能说,外国人这么说就是故意不尊重你,黑人能叫自己黑鬼,你去给黑人说说试试,希特勒的犹太人大屠杀促进了以色列国的建立,希特勒帮助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史实,你问问那个教授有有没有胆子这么说犹太人?德国的教授有没有胆子这么演讲?

你能叫自己小孩小崽子,是不是外人也天天这么喊你家孩子?你也能乐呵,那你也够贱的。

user avatar

我听英国朋友说【殖民主义】colonialism这个词语在英国学校历史教科书里是一个正面词语--最起码不是负面词语,比如【革命】之于【叛乱】。

而且我也认识一个英国人和FLF持类似观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带去了民主和教化还有工业化进程。

所以我觉得这个锅可能要英国编初高中历史教材的人来背,说不准鸦片战争在他们历史书里跟我们写的一样“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

不太了解拂菻坊,大概知道他是一个英国人,经常在中国网站发视频。

女朋友最近经常催我去发些类似视频。所以很烦。拂菻坊那种,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凑热闹的性格。见多了,我也没必要给他洗地。如果真要自己发,虽然有点想,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慎重考虑。


关注了这话题后,立马有人发私信劝我别回答,免得惹麻烦。其实我也有所明白啊。

问题中说道鸦片战争是不是促进了中国现代化?中国在清朝晚期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过程,涉及到了很多人物,是特别复杂的一件事。如果说一定是英国帝国主义表现逼出来的,也很可笑。连我都不敢随便鉴定评价这时期的东西。这话题更适合深度讨论。


如果一定要逼着现代英国人去抱歉鸦片战争,似乎也有点过于夸张。至于吗?当时那个年代的英国人确实侵略和殖民了很多地方,放肆,没跟上时代。但是英国的现在,现代的本地英国人基本都讨厌殖民主义背后的各种民族歧视伦理,都还很后悔。我也经历过一些这样的事情,无数中国朋友跟我说的,从历史角度出发,英国西方人本质上永久邪恶无疑,中国人立场一直以来都是正确完美毫无黑点的。这样的逻辑让人有些无语了。


这话题这么复杂,最起码也应该一点一点诚实对话争论所有细节。历史是复杂的,没有绝对解读答案。认为有绝对解读方法的都是傻瓜。谁错了,害人了,本来就很明显。今天根本没谁把这段当做是正确合理的。如果有这样的人,我倒是也很想去找他们理论去。拜托,我的祖先无疑也在那个军队里面。我能不纠结思考吗?主要是纠结没用,一大堆更严重的现代事项还没纠结呢?


如果说当代英国一定比清朝更无耻,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内战死了一千倍更多的人了。中国人那么在意自己形象,也是一种幽默。什么时候才能逃脱这种想法?看了高票答案说英国人应该感谢希特勒。笑点不在于你所说的那一套。笑点是你以为普通英国人会被这种说法打击打动到。之所以说出这些东西来衡量情绪,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英国人的心理世界是怎样的?跟你完全不一样。希望你能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下次避免让自己那么尴尬。我也一直很努力寻找中国人比较能够理解的说法,难道只有把西方受害者思维逻辑反过来那么简单?没有啊。清醒啊。


第二大的回答, @李建秋,很赞同。说的很有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不敢直接讨论太多事情了。中国有自己的唯一历史正确的思路,西方也有另一个。虽然大家都以为自己很开放,但许多思维理解上的冲突仍然都存在。不允许别人说自己观点,或者选择几个最不服气的句子,然后攻击别人?这才是最大的毛病了吧。完全缺乏大国自信风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拂菻坊关于鸦片战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唯一正面影响的观点,并尝试深入探讨一下。拂菻坊的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极端且具有争议性的论断。如果我们就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鸦片战争“唯一”的正面影响就是“促进了中国进入现代化”,这可能就有些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偏颇了。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理.............
  • 回答
    近日,关于国内知名外国up主拂菻坊(Flinn)在新发布的视频中疑似影射、讽刺另一位同为在华外国up主我是郭杰瑞(Jerry Kowalchuk)的讨论甚嚣尘上,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波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位up主都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并且在各自的视频内容.............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