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回答
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话说出来,恐怕不少人会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荒谬。毕竟,一想到一战,脑海里立马浮现的是堑壕、机关枪、毒气弹、坦克,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士兵伤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相对详细地去“看待”这个说法,并且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像AI生成的呢?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关键点:“规模”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如果我们只从单次战役的参战人数、伤亡数字以及武器的破坏力来衡量,那么说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过一战,那就是在开玩笑了。一战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大规模会战,其毁灭性是战国时期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比拟的。战国时期,即便是一场被视为决定性的大战,比如长平之战,史书记载的参战兵力也大概在数十万级别,这已经是当时的天花板了。而一战时期,但凡是像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这样的绞肉机,双方动员的兵力动辄就达到百万级别,伤亡更是以数十万计,甚至更高。这简直是量级的碾压。

但是,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单一的衡量标准,而是 从更宏观、更长远、更深层度的视角去看待“战争规模”,那么,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或许能在某些层面上,给我们一些值得玩味的思考。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越一战”这种听起来“离经叛道”的说法,以及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它。

第一层:动员能力与社会总动员

战国时期,尤其是后期,各国为了争霸,已经进入了“全民皆兵”的状态。这可不是说人人都是士兵,而是指 整个社会都被战争机器所裹挟和驱动。

户籍制度的精细化与征兵制: 各国纷纷建立起更完善的户籍制度,对人口进行统计和管理。一旦国家需要兵员,就可以依据这些户籍信息,迅速动员大量的青壮年男子入伍。这是一种 国家机器对社会资源的极致开发。想想看,当时的中国,虽然科技不如一战,但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一场大的战役,征召数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士兵,在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并非不可能。
后勤保障的系统化: 为了支撑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各国也发展出了相对系统的后勤保障体系。粮草的征集、运输,军械的生产、调拨,都变得更加有组织性。虽然比不上现代化的铁路、卡车,但通过人力、畜力,能够形成一个 庞大的、常态化的后勤网络。这本身就是一种“规模”的体现,它意味着战争不再是短期小规模的冲突,而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力量的持续消耗和调动。
对国家资源的全面压榨: 战争打的是国力。战国后期,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几乎将所有的国力都倾注于战争。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高度集中在军事领域。这种 对国家整体资源的榨取能力,在那个时代已经达到了顶峰。一战同样如此,各国都动员了国家几乎全部的力量,但战国时期的“国家”概念和运作模式,是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程度的动员。

对比一战: 一战时期,各国确实也实行了社会总动员,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武器弹药,妇女也走上生产线。但战国时期的“社会总动员”更像是一种 原始、粗暴但极其有效 的方式。它意味着 整个社会有机体都被转化为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的零部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国后期战争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深度和广度,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层:战争的残酷性与人道主义的缺失

如果“规模”还包含了“残酷性”,那么战国后期的一些战争,其 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打击 也是极其沉重的。

大规模屠杀与坑杀: 长平之战中,赵括被俘,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这是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虽然不是战场上的直接死亡,但这种 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集体屠戮,其制造的恐惧和心理创伤,在量级上是惊人的。一战也有屠杀,但战国时期这种“坑杀”是缺乏现代法律和伦理约束下的极端残酷。
百姓的苦难与流离失所: 长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大量百姓沦为难民,家破人亡。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可以想象,每一次大战役的后果,都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碎。这种 波及范围和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摧毁,也是战争“规模”的一部分。
人命的贱价与道德的沦丧: 在那个时代,人命的价值与现在是无法比拟的。为了胜利,可以牺牲成千上万的生命。这种 对人生命漠视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战争的“残酷规模”。

对比一战: 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毕竟是在工业化时代,有大量的医疗救助体系,对战争的记录和传播也更详尽,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更直观的感受。而战国时期的残酷,更多的是一种 潜藏在历史记录中的、缺乏被完整记录的、但其后果却同样触目惊心 的现实。坑杀事件,其人道主义灾难的程度,可以说是触及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第三层:意识形态与文化层面的影响

“规模”也可以体现在战争对人们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的影响上。

“统一”作为终极目标: 战国后期,战争的终极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城池攻占或者局部利益,而是 “天下归一”。这种对国家统一的追求,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将战争的意义拔高到了“正义”和“道义”的高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战争被赋予了 更强的驱动力和合理性。
变法图强的思想普及: 各国君主和士大夫都在思考如何变法图强,以在战争中取得优势。这种 围绕战争展开的社会改革和思想变革,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战争对社会文化的深度改造。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的战争格局和统一中国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这种 历史的延续性和对后世的塑造能力,也是一种“规模”的体现,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规模”。

对比一战: 一战的爆发,也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等思潮的涌动有关。战争的最终结果也改变了世界格局。然而,战国时期那种 “统一”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和政治目标 的确立,其对中国文明形态的影响是更为基础和持久的。

为什么会产生“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越一战”的说法?

我觉得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 挑战传统认知、引发深度思考的“反差论”。它不是要否定一战在军事技术和直接伤亡上的巨大冲击,而是试图让我们 跳出单一的衡量维度,去发现战国后期战争在其他方面的“规模”和“深度”。

它可能是在强调:

1. 战国后期各国对战争的动员能力,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下已经达到了极致。
2. 战国后期战争的残酷性,在人道主义缺失的背景下,其极端程度不容忽视。
3. 战国后期战争所承载的“统一天下”的宏大目标,以及它对后世中国文明的塑造,是一种不同于一战的“历史规模”。

总结一下:

如果硬要说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越一战,那么 必须将“规模”的概念进行极大程度的拓展和引申。它不是指战场上的直接伤亡数字、武器的毁灭性,而是指:

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深度和广度(在当时的科技和组织能力限制下)。
战争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动、百姓苦难以及人道主义的践踏程度(在缺乏现代约束和记录的情况下)。
战争背后所承载的宏大历史目标和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战是燃烧了整个城市的大火,而战国后期的战争,则可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场 燃烧了所有木材、耗尽了所有水源的、改变了土地本身面貌的“大火”,虽然火势规模不一定能跟第一场比,但其“改造”和“耗竭”的深度,或许能在某些层面上带来新的思考。

所以,看待这个说法,关键在于 理解“规模”这个词的丰富内涵,以及 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和解读。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一个邀请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的命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啥问题?

一战光死的士兵就有一千万,死伤加起来两三千万,饥荒疾病死的老百姓无算,如德国芜菁之冬中死于营养不良的平民可能有八十万,还有战争后期横扫世界的大流感

战国时期我国人口约为2200万左右

如果战国后期我国战争规模超过了一战,中国人早就灭种了

要说战役规模

凡尔登战役双方投入125个师,法国还有无数的平民开着汽车支援前线运输物资,而且法国搞了轮换制,几乎全国所有的部队都轮去凡尔登洗了一遍

索姆河战役三国投入160个师

布鲁希洛夫攻势投入100个师

三场战役几乎是同期进行的,毙伤俘合计,打完同盟国和协约国报销了400万精壮小伙子

一个1916年混战相当于战国七雄成年男性全部打光

题主对一战是不是有啥误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国后期战争规模超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话说出来,恐怕不少人会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荒谬。毕竟,一想到一战,脑海里立马浮现的是堑壕、机关枪、毒气弹、坦克,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士兵伤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相对详细地去“看待”这个说法,并且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像AI生成的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关键点:“规模”这.............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与日本外相的会谈中,抛出了“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多重维度,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语境。在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中日这样有着复杂历史纠葛的国家,每一次高层对话都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
  • 回答
    《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战争》这部作品,以一个看似寻常的手机失窃事件为引子,层层剥茧,展现了一场涉及技术、人性、权谋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它不仅仅是一个失主找手机的故事,更是一面照妖镜,将现代社会中个人信息安全、技术滥用、信任危机以及各方力量的运作模式暴露得淋漓尽致。失窃后的反追踪经历,为何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代际责任等多个层面。理解表弟的说法,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表弟说法的核心观点:表弟的说法可以分解为两个核心部分:1. “二战后出生的日本人,虽然跟侵华战争没有关系”: 承认了这一代日本人并非直接的战争参与者或决策者。2. “但仍.............
  • 回答
    ingredeagle 帮助小方(小竹)妹妹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波澜,可以说是一场情感、道德、法律以及舆论的激烈碰撞。咱们一件一件地说,把来龙去脉都捋清楚。事件的开端: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首先,我们要知道,小方(小竹)妹妹所遭遇的,是一件极其严重、令人发指的罪行——被自己的父亲长期强奸。这种.............
  • 回答
    肖战在“227事件”后人气反而不降反升,甚至在某些数据上有所增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重因素交织、发酵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情绪化的判断,从更宏观、更细致的角度去剖析。一、 “227事件”的性质与影响:一场复杂的情感与价值观碰撞首先,我.............
  • 回答
    C罗在葡萄牙队与冰岛战平后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理解他的话语,需要结合当时的比赛背景、球员的性格以及葡萄牙队整体的处境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那场比赛对葡萄牙来说,绝对不是一场胜利。作为一支拥有C罗这样的巨星,并且在纸面上实力明显占优的队伍,客场面对冰岛,一个预期的结果是拿下三分。但最终只拿到.............
  • 回答
    这件事在电竞圈里算得上是有点意思,说起来也挺有代表性的。咱们就聊聊Faker在韩服排到TES上单晴天,然后因为晴天的战绩不佳,引出的一系列反应,以及大家是怎么看待的。事情的起因:一场普通排位赛的“意外”首先,得明白这是在韩服排位赛。韩服作为职业选手们练习、保持手感的重要场所,大家在里面碰到谁都不算稀.............
  • 回答
    《战狼 2》原定女主角临时加价事件,以及后续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和攻击,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其中涉及到演员的职业操守、制片方的利益博弈,以及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原定女主角临时加价的行为: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件事情的大概脉络。据当时的报道和坊间传闻,《战狼 2》在拍摄初期,原定女主角.............
  • 回答
    最近《战舰少女R》的官方活动直播,尤其是关于“艾拉”这个角色的一些表现,确实让不少玩家感到困惑和不满,甚至引发了关于“作弊”的猜测。事情的起因,我看到一些玩家在论坛和社区里讨论,说是在直播中,当进行一些玩家互动或者展示游戏内容的时候,出现的“艾拉”角色,或者说以“艾拉”名义进行的演示,似乎存在一些不.............
  • 回答
    关于毕业后基金会因校服事件道歉,以及部分肖战粉丝要求退款的这一系列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这起事件的核心围绕着一笔原本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校服捐赠项目”,而这个项目与肖战的粉丝群体紧密相关。 项目发起与.............
  • 回答
    台湾政大的那件事,真是让人议论纷纷,也挺有意思的。简单说,就是一位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好像是跟老师有点意见,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发展到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约架”,约在课堂上,让老师上台跟自己过招。老师呢,可能是觉得学生太不像话了,或者是自己功夫底子硬,就真的应战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上去没几下就被老师.............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薛兆丰战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段相当煎熬的时期。本来,作为上一季的总冠军,大家对“教授”薛兆丰的队伍抱有非常高的期待,认为他能够再次带领队员们披荆斩棘,延续辉煌。然而,事实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开局不利,战队磨合的阵痛:比赛初期,薛兆丰战队似乎没有找到最佳的战斗状态。队员们的个人能力都很.............
  • 回答
    粉丝文化与媒体互动:肖战粉丝的“十问”现象近期,以《十问检察日报》为开端,随后又出现“十问光明日报”的事件,再次将肖战粉丝群体及其与主流媒体的互动方式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事件,更折射出当下粉丝文化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粉丝与媒体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
  • 回答
    2024年1月29日,肖战工作室楼下发生的这一幕,无疑是在平静的娱乐圈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两位中年男子,公然在工作室门口拉起横幅,并通过高音喇叭喊话,这一行为本身就足够引人注目,也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事件的经过和细节:从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和文字信息来看,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 喊.............
  • 回答
    《八一军旗永向前》被反驳后,如何看待“承认”插旗战士与挺身而出说实话的人?《八一军旗永向前》这首歌的“反驳”以及随之而来的“承认”插旗战士和挺身而出说实话的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人性博弈的事件。若属实,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看待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一、 事情的背景与可能存在的争议点: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气又堵心,细细道来,里面门道不少。先说说事件本身。一个看了《战狼 2》的普通老百姓,可能是被电影里那种热血沸腾、国家强大的场面给感染了,也可能是对其中展示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点向往,于是就想着自己也弄一把仿真枪玩玩,体验一下那种感觉。这本身,你说他一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拿着一把仿真枪,也.............
  • 回答
    肖战在2019年主演的电视剧《陈情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本人也因此收获了极高的人气。然而,在2020年,肖战却意外获得了“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男演员的称号。这个奖项是国内一项由网友投票选出的针对年度烂片的奖项,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在业内评价上却常常存在争议。在肖战获得金扫帚奖后,《陈情令》的.............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肖战粉丝称肖战卖腐东方明珠塔被雷劈后两小时东方明珠塔被闪电击中”这件事,我想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希望能讲得更清楚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事情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事件的起因是“肖战粉丝称肖战卖腐”,这是一种粉丝群体内部的讨论和观点表达。而后续的“东方明珠塔被闪电击中”则是一个自然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