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也不是很清楚很多线路的工务口径名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比较容易获得的是客运口径的线路名,所以广大业余车迷日常交流中较多使用客运口径的线路名,维基百科中也不时见到不同口径的线路名混搭的现象。)
客运和工务口径中名称不同的现象多见于枢纽内短距离线路。例如:(冒号前的线路名均为客运口径名称,工务口径的线路名以粗体表示)
其他一些线路,多为化零为整性质,例如:
还有更简单粗暴的化零为整:
还有个普遍规律是:以“站名+线”方式命名的线路,一般在工务口径都有不同的名称,至少也会叫“站名+支线”,因为前者不太符合工务口径线路命名的习惯(但也有例外,比如淮南线,因为它早年叫“淮南煤矿铁路”)。例如:
还有一些线路,工务和客运口径的名称相同,但定义的区间不同。例如:
以上这些差异,大部分是为了方便运价里程的接算,特别是在过去经常需要手工计算经由和运价里程,很多枢纽的拓扑结构被尽可能简化(比如济南线、杭州线之类早年都是不存在的,济南枢纽被简化为只有济南站一个接算站,杭州枢纽被简化为只有杭州站一个接算站,杭州东站被定义为和杭州站处于同一线路、同一位置的非接算站)。
近些年来新开通的线路,各种线路所纷纷跻身接算站行列,接算图的拓扑结构日趋精细化,客运和工务口径线路名不同的情况整体上越来越少。这可能是为了方便分赃,而且手工计算运价里程的机会几乎消失了。
至于像高速线/客专线/城际线这类差异不必过多纠结。客里表的整体规律是“高速线”300-350 km/h、“客专线”200-250 km/h,“城际线”什么都有,大部分200-250 km/h,但都存在例外。这类差异有很多来源于工程的升标和降标,比如沪宁城际早期就是按250报批的,后来提高了标准,临近开通时才在某些口径中更名为沪宁高速线,并且开行了G字头而非C字头列车。京津城际就属于历史遗留了,而且早期好像也是按250报批的。这个问题详见 高铁(高速铁路),客专(客运专线),城际(城际铁路)这三者有何区别?,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参考资料:火车Wiki - 在线客里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