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坐车子的时候闭上眼睛会感觉车子在后退?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当你坐在车里,闭上眼睛,然后感觉车辆好像在向后移动,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我们身体感知外界信息的几个关键机制,特别是我们对运动和方向的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运动和方向,主要依赖两个系统:

1. 视觉系统: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强大的感知系统。我们的眼睛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路边的树木、建筑物、行人、其他车辆等)的相对位置变化来感知我们自己的运动。如果这些物体在我们眼前后退,我们就知道车在前进。

2. 内耳前庭系统: 这个系统位于我们的内耳深处,它就像一个内置的加速计和陀螺仪,负责感知重力以及我们身体的线性运动和旋转运动。它由三个半规管(感知旋转)和两个耳石器(感知直线运动和重力)组成。

那么,当你在车里闭上眼睛,会发生什么呢?

视觉信息的缺失是关键

当我们闭上眼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切断了视觉系统提供的关键信息。视觉系统是我们最依赖的“导航系统”,它能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反馈。当这个主要信息源被切断时,我们的大脑就会转而依赖其他信号,尤其是内耳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的“误导”

现在,我们来聚焦内耳前庭系统。当你坐在车里,即使你闭着眼睛,你的身体实际上是在感受着汽车的运动:

启动和加速: 当汽车开始启动并向前加速时,你的身体(尤其是你的内耳)会感受到一个向后的惯性力。这就像你突然拉动一张桌布,桌子上的东西会因为惯性留在原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内部感觉到的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刹车或减速: 相反,当汽车刹车或减速时,你的身体会感受到一个向前的惯性力。

现在,问题来了:大脑是如何解释这些前庭信号的?

通常情况下,视觉和前庭系统的信息是同步的。例如,车在前进,视觉上看到景物后退,同时前庭系统也告诉你身体在向前运动。大脑将这两者信息整合起来,得出“我在前进”的结论。

但是,当闭上眼睛时,视觉信息消失了。你的大脑只接收到来自内耳的信息。这时,大脑会尝试用它最熟悉、最常见的模式来解读这些前庭信号。

让我们回到汽车启动加速的场景:

1. 汽车向前加速。
2. 你的身体(受惯性影响)感觉到一股“向后”的力。
3. 由于没有视觉信息来纠正,你的大脑可能会将这种“向后”的感觉,直接解读为“我(身体)正在向后移动”或“周围环境正在向后移动”。

为什么会倾向于认为是“车子在后退”而不是“我在前进”?

这可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更频繁的、更容易被意识到的运动模式有关。比如,当我们行走时,我们是主动向前迈步,而周围环境是向后流动的。但坐车时,我们是被动接受动力的。

更细致地说,当你闭上眼睛坐车时,你感受到的是加速引起的惯性。当你加速时,你的身体相对于加速的汽车是“滞后”的。从你身体的视角来看,这种滞后感可能被大脑误解为外部环境在向后退。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一个平台上,平台突然向前加速,你会感觉自己被向后拉。闭着眼睛坐车,就是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你坐在一个移动的平台上。当你加速前进时,你的身体由于惯性,会试图保持原状,所以你会“感受”到一种向后的推力。如果大脑没有视觉信息来明确这是“前进的加速”,它就可能把这个向后的推力解读成“我被向后推了”。

其他的辅助因素:

身体的微小动作: 即使你尽量保持不动,身体在座椅上的坐姿、重心转移等微小变化,也可能被前庭系统捕捉到,并与前庭的加速信号叠加,进一步混淆方向感。
心理预期: 有时候,我们心里也会有一个“车子应该在动”的预期。当感觉到一种非静止的信号时,大脑就会试图去解释它。
其他细微感觉: 比如座椅的轻微晃动、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虽然闭着眼听不到具体方位,但对“在移动”有感觉),这些细微的、非视觉的感受也可能被大脑用来构建一个运动场景。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想象你在一个电梯里,闭上眼睛。
当电梯开始向上加速时,你会感觉到一种被压在地板上的力,好像你在向下沉(这是惯性让你留在原地)。大脑可能会误解为电梯在向下动。
当电梯减速时,你会感觉到一种被向上拉扯的力。

所以,坐车闭眼感觉车子后退,就是因为你身体感受到的加速惯性力(也就是身体相对于加速车辆的“后退”趋势),在没有视觉信息校正的情况下,被大脑直接解读为了“车辆在向后移动”的运动方向。

这就像一个没有GPS导航的汽车,只有速度表和一个模糊的指南针,一旦导航系统(视觉)失灵,其他的内部信号就容易被误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牵涉到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这个原理导致了相对论的产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相对性原理,这个原理的大意是:在任一惯性系中观察到的物理规律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在惯性中做实验来区分两个相互运动的惯性系。基于这个原理,如果车是完全匀速运动的,你闭上眼睛是无法判断车在前进还是后退的。这里有一个词需要解释:什么叫无法判断?众所周知,人的感觉是不太准确的,即便是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上的乘客,他闭眼睛后也可能感觉车在朝某个方向运动,消除由于人的感觉不准确造成的影响的方法是,让乘客闭眼后随机转动一个角度,然后让他指出他认为列车行进的方向,经过多次试验如果他指出的方向均匀分布在各个方向上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无法判断车朝什么方向运动。

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每辆车多少都有一点加速度,推背感就是人对加速度的一种常见的感受。人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知加速度,但是加速度方向和行进方向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前运动过程中加速人可以体会到推背感,车在向后运动过程中减速人同样可以体会到推背感。不过,人脑会下意识将加速度方向和某个行进方向联系起来,比如,说到推背感我们一般都认为是汽车向前起步加速时的感觉,当你蒙上眼睛后,缺少了外界物体的参考,这时你感到了推背感,你的大脑会下意识认为车在向前加速行进,殊不知,此时也可能是向后减速行进,这时你的判断就会和车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反。

综上,之所以出现题主说的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感觉不准确造成的。另一种车存在加速度造成的。

By Nothing 中科院物理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当你坐在车里,闭上眼睛,然后感觉车辆好像在向后移动,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我们身体感知外界信息的几个关键机制,特别是我们对运动和方向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运动和方向,主要依赖两个系统:1. 视觉系统: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
  • 回答
    坐高铁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沉浸在窗外的风景里,突然另一辆飞驰而过的高铁像幽灵一样从旁边掠过,你定睛一看,窗户里映出的外面世界竟然是漆黑一片?这感觉确实挺奇妙的,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吞噬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原因,而是几个挺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在“捣鬼”。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来剥开.............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过,很多狗狗在坐车时,总是忍不住把头探出车窗,任由风在它们脸上呼呼吹?这可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让它们开心又满足的原因。首先,这最直接的,就是强烈的感官刺激。 狗狗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鼻子和耳朵来构建的。 当车窗打开,它们能瞬间接收到海量的嗅觉信息。 之前可能只是闻到路边.............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每个新手司机(甚至不少老司机)心里的一道坎!确实,每次开着车,尤其是在稍微有点紧张或者突发状况的时候,瞥一眼那两片踏板,心里总会“咯噔”一下:要是慌乱中踩错怎么办?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别觉得我是机器人在这儿一本正经地分析,这都是血淋淋(或者说惊心动魄)的驾驶经验和逻辑推.............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跟“为啥有些地方不让开电动车进去”差不多,细究起来,里头弯弯绕绕的门道还不少。不过,真要说“不要开大众牌车的人”,这也不是什么普遍现象,更不是啥明文规定。更常见的是一些特定岗位、特定公司,可能会有一些隐性的、或者说基于某种考量的“偏好”。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尽量给你讲明白。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安全和效率的综合考虑,并非单纯的“熄灯滑行”。首先,刚出站的动车组,特别是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启动和加速阶段。在这个阶段,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以及车内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一次快速而精密的自检。就像一辆汽车刚启动时,仪表盘上的灯会亮起,然后慢慢熄灭,这.............
  • 回答
    在驾驶硬派越野车穿越无人区时,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拍摄车辆的专业车手似乎并不需要携带“整桶整桶”的汽油。这其实涉及到一系列综合的考量,不仅仅是简单的“带油”还是“不带油”的问题,而是关于规划、装备、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让我来为你细致地剖析一下:1. 精密的路线规划与油耗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
  • 回答
    关于电动自行车上牌必须有脚蹬,但很多车主实际使用中却很少用到脚蹬的现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现实情况和用户体验的考量。咱们掰开了说,不把话说得太死,就聊聊为啥会这样。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动自行车上牌必须有脚蹬,这更多的是一种法规和标准层面的要求,而不是基于实际使用需求来制定的。 很多国家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在我们开车过程中,偶尔也会因为疏忽大意发生。说到起步没松手刹就踩油门车尾下沉,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捋一捋。首先,咱得明白手刹是干啥的。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辅助制动装置,主要就是防止车子在停稳后溜坡用的。它通过拉紧后轮的刹车片(或者刹车鼓里的蹄片)来实现制动。现在很多车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确实,在那些堵得水泄不通、车流像蜗牛一样爬行的时候,前面那辆车哪怕慢得让你心痒痒,但你想想,超过去又能快多少?可能就领先前面那辆车一两秒,然后又赶紧挤到下一个车道去,没准儿还正好碰到前面又是个慢车,或者前面车道也堵得厉害,结果一番折腾,时间上可能真的没省多少,甚至因为变道操作.............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铁拳》这部电影,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很现实。的确,电影里那些拳击手的辉煌时刻,充满了金钱、名车、豪宅,光鲜亮丽得让人眼花缭乱。但一旦遭遇挫折,就像电影里的很多角色一样,瞬间跌落谷底,从天堂到地狱。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脆弱的“一夜暴富”模式:首先,要.............
  • 回答
    许多车友在驾驶日系车时,常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车辆行驶过颠簸路面,比如压过路牙子、减速带,或者驶入坑洼地段时,车身会传来一种“啪啪啪”的脆响,并且整体感觉有些“散”,缺乏一种德国车那种扎实沉稳的“韧劲”。这种感受,就像是把一个木头盒子和一个铁盒子丢到地上,前者会发出清脆但单薄的声音,后者则会发.............
  • 回答
    说实话,最让我不舒服的,就是那种把我的车当自家后花园,肆无忌惮的乘客。首先是吃东西,特别是那些味道重、容易掉渣的食物。我不是说完全不能吃,但至少得有个度吧?上次有个朋友,一上车就打开一袋炸鸡,那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车厢,我当时都有点犯恶心了。更别提那些掉得到处都是的鸡皮碎末,还有油乎乎的手,时不时就伸.............
  • 回答
    哈哈,你遇到的情况非常普遍,一点都不是你的错觉!这其实是刹车、离合和档位之间配合不好时经常出现的一个小“bug”。让我给你细细捋一捋这背后是怎么回事。情况复盘:你描述的这个过程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动作:1. 踩刹车: 这是减速的主要手段。当你踩下刹车踏板,刹车片就会抱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从而让车轮.............
  • 回答
    坐月子这回事,我感觉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静修”,而在这段时期里,我老公扮演的角色,说实话,比我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也充实得多。与其说他是在“干什么”,不如说他是整个月子期间的“定海神针”。首先,从我醒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进入了他的“值班模式”。不管我什么时候有动静,无论是肚子饿了想喝水,还是起夜想.............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车战,那可是叱咤风云、气势恢宏的战场盛景,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军事力量的象征。然而,到了后世,这种以战车为主的作战方式,却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变得鲜为人见。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深刻的时代变革和军事技术演进的复杂原因。咱们这就一点一点地掰扯明白。首先,得说说战车本身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为什.............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在F1比赛中,尤其是在冲线的那一刻,后面车手“先”看到格子旗,这其实是个很常见的视觉误解,或者说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巧合造成的印象。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格子旗的挥舞是一个瞬间的、指向性的动作格子旗,那个黑白相间的棋盘格旗子,是比赛结束的标志。它并非像一个巨大的屏幕那样全赛道同步显示。它是由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