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问题下还真是群魔乱舞啊。大部分答主还不如“何不食肉糜”呢。起码人家还知道肉糜是拿来吃的……
惯例,先来正本清源。
先回答一个问题:财富从何而来?
来,跟我念二十遍:
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
没错。和食物链一样:植物等生产者吸收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出淀粉、果糖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被虫子、牛羊掠夺,促进了它们的繁茂;而豺狼虎豹掠食牛羊和其它小动物,用它们的肉养育自己。
类似的,农民、工人采集、制造出各种物资(粮食、矿藏以及各种器物等),这些物资通过各种渠道,到了达官贵人手里。
农民、工人生产的财富,究竟通过什么渠道流通、分配的,这才反映了一个社会体制真正的成色。
打个比方吧。
假设你会DIY,上淘宝淘了若干元器件,给自己DIY了个电子手环。
请问,你会一直造这玩意儿吗?
你不会。除非能赚钱。
没错,这就是“商品社会”。
过去重农抑商,觉得商人投机倒把、平白赚取差价;但实际上呢,商人起了一个资源合理配备的作用:你会DIY,但你找不到买家;而商人帮你牵线搭桥,帮你打开了销路——于是你的“生产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制造了一大批手环给大家用:同时,你和商人从中得到了大量报酬。
类似的,农民种地,我一家种二亩地就够吃了,何必累死累活种那么多?!
但如果粮食能卖,我种二十亩二百亩都不嫌多——毕竟种的多,赚的多。
因此,一个社会,给生产者合理激励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会守着金山,饿死。
好了,有了这两点基本常识,咱讨论起来就不至于那么辣眼睛了。
啊?你问哪两点?
来,跟着我,念二十遍:
1、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2、必须给生产者合理的激励,否则就不会有生产积极性,物资就不可能丰富,贫穷就一定到来。
1、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2、必须给生产者合理的激励,否则就不会有生产积极性,物资就不可能丰富,贫穷就一定到来。
1、财富来自农民的劳动、工人的生产。王侯将相、格格阿哥、公子小姐,对财富的生产全都没有半点贡献。牛逼吹爆吹不来二两米、大山侃倒侃不出半个铜板。
2、必须给生产者合理的激励,否则就不会有生产积极性,物资就不可能丰富,贫穷就一定到来。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谈谈和珅了。
其实是这么回事: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我们叫它大青。大青被一条龙统治着,它的名字叫钱龙。
草原太大,钱龙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完;但是钱龙还是想垄断这片草原的所有产出——皇帝嘛,天下奉一人嘛。
怎么办呢?
利用食物链。
钱龙养了几只老虎,每只老虎负责管几十只狼;每只狼管一片草场。
但草场实在太大,几百条狼也管不过来;于是狼又管了几千狐狸,狐狸们去管更小的一片草场。
即便如此,分到每只狐狸名下的草场仍然管不过来;于是每只狐狸又养了几百只鸡,每只鸡又养了几千条虫——这才把草场上从事生产的韭菜们管理起来了。
但是,这个管理,其实仅仅是“掠夺”而已。
钱龙说,我要体恤农民,你们割韭菜别用力过猛,割秃噜了大家一起饿死。嗯,一个月割一次吧。
老虎说皇上圣明!
一回头“传令,告诉狼们,三个星期割一次!”
怎么成三个星期割一次了?
一个月割一次,割下来全都是钱龙的;老虎觉得自己经手那么多钱,却只能拿到钱龙手指缝漏的那点……就不说像钱龙那样养三宫六院了,三妻四妾几百跟班,哪个不掏钱能养好?
三个星期割一次,钱龙拿3/4,他们分1/4,挺好。
狼一听老虎号令,“得令!”
一扭脸“传令!告诉狐狸,十五天割一次!”
没错,狼也要额外多剥2/7,好养自家小老婆。
等到了狐狸那儿,照例得加码,成十天割一次了。
狐狸再传给鸡,照例加码,一星期割一次!
鸡马上就吩咐虫,五天一次。
虫说上头也太狠了,这样韭菜半个月都得被割秃噜!管他,三天割一次,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没错,还不准虫有个相好的粉头了?
最后,钱龙能得到什么呢?
虫对鸡说,上头太狠了,秃噜了!这五天就这么点草尖尖……
鸡对狐狸说,今年灾荒,这星期实在收不上来钱粮……
狐狸对狼说,天灾人祸流民四起,这半个月只有这点产出了……
狼对老虎说,今年不同往昔,这仨星期真收不上来了……
老虎对钱龙说,人口增加土地兼并,这个月收入就这么点了……
当然了,这个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加码的。刚开始可能就是三十天一个周期;执行中你加点猫腻我添点彩头,慢慢就这样了。
请问,如果你是钱龙,你能怎么办?
钱龙没办法。
因为这些老虎是他养的,规则是他定的。就好像溥仪吃鸡蛋一两银子一个一样,这是定例。
他甚至都不敢不吃这个鸡蛋。因为这个“鸡蛋福利”,他手下的每个人都在吃——人家甚至能拿出批条来“厨房采购两成火耗,这是钱龙爷传下来的规矩”“鸡蛋乃是生鲜,生鲜加三成火耗,这是顺治帝的规矩”“食材不同其他,库存加二成五损耗,康熙帝的规矩”“饭菜须有人试吃,一成损耗;还要给试吃者赏银一钱”……
你看,敢动这些规矩,以后他还睡得着觉吗?
今天你动了鸡蛋,明天会不会动鸭蛋?后天是不是要砍火腿?大后天这果蔬……大伙儿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保不准哪个脑袋有问题的铤而走险:毒死你个昏君!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皇帝的无奈。
规矩不能动,不然……韭菜翻不了天,被他自己养肥的一窝窝狼虫虎豹可不是省油的灯!
新皇帝可以装傻:什么时候的定例?我怎么不知道?哦,有批条就算了……等等,这里这个字……不对劲儿!批条作废!
老皇帝没法:这个字可是您亲自涂的,您忘了?
类似的,老皇帝动了和珅,怕群臣心凉——辛辛苦苦一辈子,临老一场空不说,连个善终都得不到。今天他能用这个原因砍和珅,明天就能换个原因砍你我……
而新皇帝呢,可以假装不知道你是先皇的左膀右臂劳苦功高白手套,人家就盯住你贪腐了:“一个月割一次,怎么到你这儿成三星期割一次了?哪来的什么先帝默许……好你个贪官!我砍!”
群臣呢,他们不会像老皇帝一样,觉得这新皇帝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老皇帝,这是“老匹夫你自己安排的人安排的事,结果出尔反尔,以后还怎么过?”
而对新皇帝,这是“愣头青刚接手,看不惯也是正常的。都收敛点,谁触这个霉头谁傻!都忍一忍,过了这一阵儿就没事了!”
于是,老虎一月1/4积攒了好多年的钱就归新皇帝了;同时新皇帝每月又能加多1/4收入……
韭菜听说自己被割秃噜的元凶被逮住了,都怪老虎,它加了1/4——好!明主!
韭菜就是韭菜。他们就没发现,自己的处境一点没变,还是三天被割一次……
你看,多实惠。
当然,龙仍然是忙不过来。所以他需要养一只新老虎代替。但为了养这只新老虎……
渐渐的,渐渐的,新老虎又把收割周期改成三星期了……龙默许的。
不然自己一党穷的叮当响,跑前朝权臣面前一对比,哪来的乞丐?
想让他们对抗权臣,就必须给点甜头。
新老虎改收割周期了,狼呢?
龙和老虎之间的买卖,和狼有什么关系?人家照样半月割一次韭菜。
哦不,现在收割周期从一月改三星期了,所以要加税!半月改13天!
照例,狼加,狐狸就加;狐狸加,鸡又加;鸡加,虫就加。
没错,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老百姓没啥实惠。
任何一项税费,一旦搞出来了,那就别想轻易取消。替龙割韭菜的那干子人就指着这个活呢。
哪怕取消了,韭菜也不能得到实惠。因为狼虫虎豹们必须维持自己的生活;龙取消了,它们就改个名目继续收,甚至都不会少收——亏的是龙,它少了一项收入;实惠的是中间那些狼虫虎豹,本该给龙的那些东西落他们手里了。
龙心知肚明,但它没办法。因为它孤家寡人,大青这片草原太大,它一辈子都不可能亲自走一遍。
它只能依赖这些狼虫虎豹。
之所以它登基时,可以大刀阔斧撤换一批人,搞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它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可整个草原哪片都有狼虫虎豹占着,它实在拿不出钱给自己的“新班底”;那么它就必须开一开杀戒,把一些较为突出、不知收敛的老虎换掉——换成自己挑选的那些新老虎;新老虎再把老老虎的那干子狼赶走,换成自己的狼……
当然,后来因为“老虎成气候把龙吃了”这种事过多,龙不再允许老虎养自己的狼,全都由龙自己养——但由指定的老虎代管。因为它实在没精力去管;为了避免老虎借管理权变相养自己班底,下面的狼啊狐狸啊鸡啊也不是一辈子呆一个地方,而是不断的随机轮换。这样既避免了老虎拉帮结派,又防止狐狸占山为王。这也使得整个系统中,每一只老虎每一条狼都可以随时撤换。
但相应的,换新皇帝时,再“一朝天子一朝臣”,它也换不了多少人。多半就是找几只老虎的晦气,意思意思而已。
这里面有着一个度,视朝臣-天子的实力对比而定。有的皇帝能把所有老虎换了自己还安安稳稳,有的皇帝打虎不成把自己命都送了。
这个问题,就是有这么复杂。
显然,嘉庆之所以要杀和珅,是因为嘉庆实在没有别的出路了。
乾隆在位时间实在太长,积弊沉重,民怨沸腾——那些韭菜都不光是被割秃噜了,那是连根都被拔了。
但嘉庆必须有忠于自己的班子。
有人统计过,中国历史上当过皇帝的,超过40%都是非自然死亡——换句话说,皇帝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工伤死亡率超过40%。
嘉庆面前有两个选择:死,或者……
因此,他必须尽快拉起自己的班底——这很容易,提拔起用新科进士,提拔乾隆时代不得志的能人。
但这又极不容易。
想要养一个省长,就必须有一个省——也就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空缺;想养一个市长,就必须有一个市,也就是数千乃至上万平方公里的、位置地形皆为上乘的优质土地。
没有?
那你拿什么养自己的老虎?
不养?
不养就死。
超过40%死亡率的危险职业,这种有关生死的严重问题,哪有你嘉庆选择的余地。
嘉庆没有选择,和珅也没有选择。
他还有一个大家族要养活,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
拍嘉庆马屁没用。漂亮话救不了嘉庆的命。
真金白银以及无主的大片土地,那才是嘉庆的命。
这些,和珅倒有。他敢给吗?
一给,就是把柄,就是心虚。这一刀子,只会来的更狠、更快。
这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嘉庆是捕猎的龙,和珅以及一干朝臣都是等着龙来捕食的猎物。
多一句废话,多一丝响动,都可能招来嗜血的龙吻。
所谓“伴君如伴虎”。
这也是有时权臣不得不反的原因——朝臣中你个最高肉最肥,龙不吃你,吃谁?
和珅知道自己最肥;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造反的料。没自己的势力,也没造反的胆量。
他只能摆出一副最恭顺的样子,期望龙的怜悯。
他如此,其他朝臣莫不如此。
嘉庆这个嗅嗅,那个舔舔。终于眼睛一瞪,一口把和珅吞下肚。
群臣松了一口气。
龙吃饱了。他们安全了。
被龙吃是自然规律。
和珅改变不了这个规律,嘉庆也无能为力。
就好像被连根拔起的韭菜们终于会变成嗜血藤,狂乱的杀死草原上的一切活物一样,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一乱一治”。也叫“王朝周期律”。
摆脱不了这个魔咒,和珅-乾隆-嘉庆-洪秀全的故事就会反反复复的上演。
王朝周期律的根本原因很明显,韭菜被割秃噜了,席卷全国的超大灾荒就来了。
因此,想要摆脱这个周期律,首先就必须保护好韭菜。韭菜长的越好、草原越是繁茂,就越是养得起更多的狼虫虎豹。
但是,层层加码是自然规律;狼虫虎豹多了,韭菜就一定会被过度收割;然后王朝周期律就会再次回来……
没错,必须限制狼虫虎豹,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不管开国时赋税再轻,之后就一定会继续加码——不然大大小小的狼虫虎豹们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种想法是,想办法让那些狼虫虎豹们不停争斗吧。多了,就斗死一大批;哪些狼虫虎豹不知节制、先把韭菜薅秃噜了、先把自己饿瘦了,哪些狼虫虎豹先死——古书上把“伐无道”称为“吊民伐罪”,这是个好词。
如此一来,狼虫虎豹就不会太多、也不敢把韭菜糟践的太过严重。代价是战乱不断。
嗯,还是两个选择:一是狼虫虎豹大团结其乐融融,韭菜们一点一点被压垮,然后杀的“千里无鸡鸣”;二是狼虫虎豹不停争斗,人人朝不保夕——但战争的烈度、割韭菜的力度都有所节制,不然领主就会被淘汰。
从历史上看,后一种选择胜出。
原因是前者会压制生产力,由于生产力发展会引起社会财富更快失衡、继而导致乱世提前来临;因此它抑制商业、鄙视“奇技淫巧”,时时处处和自然规律对抗,于是越发跳不出一乱一治循环。当然,一些短期内就能看到效益的改良还是可以保留的;但商业、工业乃至科技这类见效慢、甚至短期有害长期才能看到收益的方面嘛……
(比如商业,短期只是让少数商人暴富,却带来了民间财务纠纷变多、务农务工者不安心生产、交通往来频繁使得子民难以管理、野外劫道的匪徒增多等等弊端,因此一向被皇朝严厉打击,甚至一旦从商便被视为贱民,连子孙的政治权利都被剥夺。)
而后者呢,为了帮自己“武装到牙齿”,狼虫虎豹们不得不鼓励工匠、研究科技;也不敢过于压制商业,毕竟无商不富(合理范围内,商业和工农业是互利共生关系),于是日子在曲折中前进,技术于战乱中发展……
终于,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讲这个之前,我还是得科普点基础知识。
不同生物之间存在若干种关系,比如捕食、寄生、共生等;共生又分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等多种关系。
其中,互利共生指的是对双方都有利的那种共生,典型如大豆和根瘤菌:根瘤菌帮助大豆固氮,大豆给根瘤菌提供养分。甚至,我们细胞中的线粒体很可能就和我们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以至于现在我们和线粒体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
而偏利共生呢,则是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影响(比如在树枝上搭窝的鸟);类似的,偏害共生是对一方有害但对另一方无影响(比如在树上挖洞居住的鸟)。
其他人和农民、劳工的关系也类似。
盗贼对农民、劳工是捕食关系,这是最差的一种,双方毫无合作可言。
皇帝/领主对农民、劳工是寄生乃至偏利共生关系——简单说就是寄生虫;只是这些寄生虫的存在抑制了盗贼,对农民、劳工(以后简称草根阶层)有利,此时勉强能算是互利共生。
——亦因此,现在有很多替皇帝翻案的。毕竟皇帝结束了战乱,多好啊。
但随着时间流逝,皇帝/领主越发奢侈、他们养的一套班子越发腐败,于是他们本身就成了盗贼产生的原因、甚至变成了盗贼本身。此时共生关系被破坏,变成了偏害共生、寄生甚至捕食关系。
一旦完成这个转化,统治阶级之间就成了“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草根生产出来的东西被统治阶级争夺,你多争一点他就少得一点,这叫零和;因为争斗再搭进去无数物资、人命,这叫“负和”。
一个社会一旦陷入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它的崩溃就指日可待了。
——皇帝终结了战乱,所以得到了一个国家;但皇帝也还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最惨烈最血腥最彻底的崩溃。别着急为他翻案。
后来,人类终于消灭了帝王将相,人与人之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捕食关系,一个相对美好的时代这才来临。
在这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正和博弈”。
比如说,农民把自己的粮食卖掉,换机械厂生产的拖拉机等大型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机械厂雇佣学有所成的专家,专门研究各种新机械,既提高了机械工作效率和操控方便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赢得竞争。
机械厂的竞争使得农民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机械,于是机械化生产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
类似的,国家收税,对内有警察维持治安,对外组建军队保卫国家安全——于是草根和国家之间也存在互利,也成了正和博弈。
但这些互利又是脆弱的。
那些有权有钱、有更大社会能量的人会有意无意的改变分配规则、增加自己的获益——极端者就搞成了偏利共生(员工生病都得请假,老板想去哪就去哪)甚至偏害共生(员工996007,老板一个子都不多出)甚至……寄生乃至掠食……
无论如何,现代的主流,每个人都在和别人互利——工人不帮老板干活就拿不到工资;老板不组织人做点有利于他人的事(比如送快递造手机),就没法得到盈利。
虽然我们仍然不得不时刻防备他人占便宜,虽然我们还有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本质上是偏利共生的落后关系(不然仍然会有经济危机这种周期性的大崩溃);但和皇帝时代比,现在就是天堂。
因为这种互利保护了草根利益,使得他们生存无忧,只要稍微踏实肯干一点就能赚更多钱(反过来说也对:这就是为什么现代这么害怕失业率高企的原因)。
前面念了起码120遍,也不知道有没有记住:财富是农民和工人靠血汗和一身职业病换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们喜欢的格格阿哥以及秃瓢皇帝都是寄生虫;寄生虫有自己的兴衰规律,这个规律决定了嘉庆必须吞掉和珅。
别拿宫廷剧当真。
不要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情况推广到封建时代,更不要把这个时代的臆测、戏说乃至胡说当真。
还嘉庆蠢,好好养着和珅就能躺赢……算了我洗眼睛去了……
和珅以为自己成功了。
和珅无数次向嘉庆帝示好、邀功,嘉庆都表扬了他。
嘉庆韬光养晦,和珅屡屡因政事请示嘉庆的批复,嘉庆都说:“惟皇爷(乾隆)处分,朕何敢与焉?”
每天早朝,群臣还是向太上皇乾隆请安,嘉庆就坐在一边陪同,像个从来不哭也不闹的乖宝宝。有朝鲜使者亲眼目睹了大清朝的新皇帝的状况:“上喜则亦喜,上笑则亦笑。”
乾隆同大臣说事情,乾隆笑,嘉庆就笑,乾隆喜,嘉庆就喜。
你看,嘉庆快四十岁的人了,人家谈事他光知道点头,人家笑他就跟着笑,像不像一个没主见的sb?
光觉得像,还不行。
和珅也觉得像,但他不放心。
和珅在嘉庆身边安插了眼线,有些事,他从乾隆那边透露给嘉庆,有些事,他又从嘉庆那边透露给乾隆。
像不像双料间谍?
和珅有能力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但,豪横者是掩盖不住自身的豪横的。
嘉庆韬光养晦,扮演一名大龄sb,和珅却无法保持低调。
我给你八百亿,让你随便花,你低调得起来吗?
乾隆已经是个死死攥住大权,不忘提防嘉庆帝的老糊涂,处理政事的权力落在了和珅手里。和珅不是不知道谨慎,可他屡屡向皇帝汇报,皇帝就一句话:“俺听皇爷的。”嘉庆帝本人似乎也对和珅很恭敬,例如有事要奏报给乾隆帝时,基本都托和珅传话。有人向嘉庆反映和珅及其朋党胡作非为时,嘉庆居然训斥说:“朕才刚刚打算依靠和相公管理四海,你们怎么可以轻侮他呢!?”
连站在嘉庆帝这边的大臣,都觉得新皇帝仿佛有些傻屌。
嘉庆四年如一日,持续扮演傻屌,演得自己都信了。
他和和珅相互之间的示好是持续的。
和珅送嘉庆一块好玉,嘉庆就写文赞扬这块玉,其主旨是:好玉!好玉!真是好玉!和相公送的!全天下最好的玉!祝福全天下的农民伯伯能够大丰收!
这诗到底是传到了和珅耳朵里。
和珅怎么想?
挺好的,为以后继续受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嘉庆还自秽,专写一些无心政事,躲在小屋里泡茶喝的诗歌。但这样未免显得太乖了,又写诗讽刺和珅抽烟、喝酒、烫头(前俩有,这个并没有),抽烟抽得手指黄,牙齿黑,妻子怎么看?小妾怎么看?看似嫌弃,实则既显示了同和珅的亲近狎昵,就跟台下的看于谦似的,又显示了自己的粗鄙浅陋胸无大志。
如此,直至乾隆去世,和珅都不觉得嘉庆要弄死自己。
乾隆死后,和珅就被派去给乾隆帝守灵,说是守灵,实则软禁。嘉庆就是用这种两全的办法断绝了和珅与外界的交流,随后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操作,满朝文武,集体控诉和珅罪行,要求将他凌迟处死,最终嘉庆赐和珅自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