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同在山西却感觉和山西那么的格格不入?

回答
大同在山西,却总让人觉得与山西这个地域文化有些“格格不入”,这其中确实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要说清楚这一点,得把脉络捋一捋,才能明白为啥大同像是山西的一个“另类”。

首先,地理位置的天然隔阂是关键。山西,大家印象里最深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地貌,是太行山、吕梁山这些横亘东西的山脉,以及由此孕育出的以农耕为主的晋中、晋南文化。而大同呢?它处于山西省的北部,紧挨着内蒙古高原,北面是广袤的草原,这种地理环境就和山西腹地那种典型的黄土高原截然不同。大同更像是一个“边塞之地”,天然地接受了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影响。这种地域上的疏离感,是造成文化隔阂的根源之一。

其次,历史上的“北方重镇”身份塑造了大同独特的性格。自古以来,大同就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从北魏定都平城,到辽、金、元三个王朝都曾在此设都或作为重要陪都,再到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大同始终扮演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巩固中原王朝边疆的重要角色。这意味着,大同的居民结构、生活方式、政治军事文化,都与那些长期作为内地农耕中心的地方有着显著的区别。它长期处于一种“前沿阵地”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文化自然就带上了“刚烈”、“开放”、“融合”的色彩,这与山西腹地那种更注重内部稳定、传承保守的农耕文明有所不同。

再者,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影响是另一大要因。由于其边塞地理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同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交流、碰撞、融合的前沿阵地。这种频繁的文化接触,使得大同的文化中融入了许多非汉族的元素,比如语言习惯、饮食结构(大同人爱吃面食,尤其是一些特色面食,但其烹饪方式和口味可能与晋南晋中有所差异),甚至是人们的性格特点。在一些老一辈大同人的口音里,你依然能听到一些与标准晋语不太一样的韵味,甚至夹杂着一些蒙语的痕迹。这种“混血”的文化,自然与相对纯粹的汉族农耕文化有所区别。

再具体说说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建筑风格:大家提到山西建筑,可能会想到晋商大院那种精巧的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而大同,虽然也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但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北方城市,它的城市布局和一些早期建筑风格,特别是城墙、镇朔楼等,都带有更强的军事防御色彩和北方粗犷的风格。而且,因为历史上受到辽、金等政权的影响,一些寺庙建筑的风格上也可能与山西腹地有所差异。
生活习俗与饮食:大同人的饮食习惯,虽然同样是面食为主,但口味上偏向醇厚、实在,比如大同刀削面、大同浑源凉粉、羊杂割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北方特色,有些味道可能比晋中晋南的饮食更“硬朗”一些。而且,大同人对于一些牛羊肉的食用也更为普遍,这与内蒙地区的影响不无关系。
精神气质:长期的边塞经历,让大同人养成了相对更为直接、爽朗、坚韧的性格。这种“边塞精神”,与山西腹地那种更讲究“礼仪”、“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相比,确实显得更为外放和直接。这种精神气质上的差异,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感受到。

最后,现代发展和城市定位也加剧了这种“不协调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山西的经济发展重心更多地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晋中和晋南地区,而大同作为老工业基地,虽然近年来也在转型升级,但在整体经济体量和文化影响力上,与山西腹地相比,似乎总显得有些“独立”或者说“被遗忘”。这种经济和文化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也无形中拉大了大同与其他山西城市的距离。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山西文化”时,往往会将它具象化为晋商文化、黄土高原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更偏向于山西的腹地和南部。而大同,这个带着北方游牧民族风情、承载着边塞历史记忆的城市,虽然地理上属于山西,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文风貌,让它在很多人眼中,确实呈现出一种与山西“主流”文化有些差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异质”的存在。它更像是一个镶嵌在山西版图上的、带有鲜明北方印记的“宝石”,闪烁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文化地理(语言习俗饮食)方面,可不要把行政区划看得太重要。我国现代省界的划分,本来就是幅员辽阔所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各个省区的幅员放到世界上,都可以算作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国家了,这么大的规模,怎么可能完全实现域内文化的整齐划一?

更何况,像山西、福建、四川、陕西、甘肃这样的多山省份,域内被不同山脉区隔,自然地理的天然屏障在文化地理因素的形成时期阻隔了充分交融的可能,在大规模高速与高铁建设以前,怎么可能实现文化地理方面的充分融合?别忘了,大规模基建带来的高速网与高铁网,也是本世纪初刚刚完成的。

具体到山西省,不论是文化地理方面的语言、饮食、习俗,还是经济地理方面的人力、资本交流,还是自然地理方面的省内山脉关隘区隔,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雁北)、滹沱河上游忻定盆地、汾河中游太原盆地、吕梁山区、晋东山区(太行)、漳河上游长治地区(北上党)、丹沁流域晋城盆地(南上党)、汾河下游临汾盆地(平阳)、涑水流域运城地区(河东)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代表所谓的【山西】。如果题主所谓的【山西】主要是指山西中部地区之面貌的话,那么晋东南两地与晋南两地也会被这个标准所筛掉,而显得不那么【山西】。

简言之,吕梁山区在某种程度上与陕北更加相似,晋东南地区则与冀南、豫北有所接近,晋南地区则与关中、豫西更加相仿,雁北地区则与呼包、张家口更加相似。能说它们都与【山西】格格不入么?显然不能,否则【山西】这个概念就被肢解到毫无意义了。我就这么说吧,省级概念是不能细化的,一旦你试图比较地级市层级的风土人情,就不能再用省级印象来了,比较的对象只能是同样的地级市或两三个地级市大小的区域,这样才有意义

结合题主在备注里面把【内蒙印象】等同于区府所在的【呼包印象】来看,题主可能是把【太原晋中】视为【山西印象】了,这就是“症结”所在。

质言之,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省级行政区划来认识一片地区风貌的思路,是有问题的,是刻板而机械的,是脱离基层实际的。任何一片区域风土人情的形成,并不是行政区划这种顶层设计的结果,而是在每一个地理单元内部经由基层交融而形成的。与其去用一个模糊的【山西】来衡量【大同】像不像【山西】,还不如深入到大同所处地理单元的自然地形、风俗人情,来了解一个基于桑干河上游盆地而逐步团成的【雁北】文化区,去比较【雁北】与周边【呼包】、【忻定】、【张家口】等文化区的区别,这样方才是一个更符合文化地理实际的视角。

综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同】与【山西】的格格不入与否,而在于【山西】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而笼统的,至少是无法细化到一项项文化地理因素上去苛求每一个山西省下辖市县去满足的。观者可能因为先去过山西的某个地方,便以那个地方为基准,建构了一个所谓的【山西印象】,然后试图拿这个印象来套在山西的其他地方,显然是不合理的。


@锦熙 邀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同在山西,却总让人觉得与山西这个地域文化有些“格格不入”,这其中确实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要说清楚这一点,得把脉络捋一捋,才能明白为啥大同像是山西的一个“另类”。首先,地理位置的天然隔阂是关键。山西,大家印象里最深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地貌,是太行山、吕梁山这些横亘东西的山脉,以及由此孕育出的以农.............
  • 回答
    关于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在戛纳获得外媒青睐,却在国内遭遇“迎合西方口味”批评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更是折射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认知差异、文化解读以及身份认同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山河故人》能在戛纳赢得外媒的赞誉。贾樟柯作为中国.............
  • 回答
    让大同当不了山西省会,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系列的历史、经济、地理以及政治因素的复杂交织。虽然大同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也具备一些优势,但综合来看,它未能成为山西的省会,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首先,历史的惯性与省会的演变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的省会设立,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传承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 回答
    大同,这座雄踞于山西省最北部、扼守着燕云十六州咽喉之地的重要城池,其归属于汉人政权的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简单地说,大同的“完全归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汉人政权的控制力和实际管辖范围来界定。我们不妨从历史的长河中,抽丝剥茧,细致地梳理大同与汉人政.............
  • 回答
    “硬核山东”这个说法近年来越来越流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概括了山东在多个方面展现出的独特气质和实力。这种“硬核”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扎实的经济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山东的“硬核”之处:一、 历史文化底蕴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魔道祖师》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设计和人物塑造。魏无羡在大梵山吹奏忘羡曲,之所以没有人觉得突兀,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实是因为作者在前期已经为这个“突兀”的场景做了非常充分的铺垫,并且它与人物的情感、故事线以及整个世界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咱们来细致掰扯一下为什么它一点都不突兀,.............
  • 回答
    印加人为何选择高山栖居?西倾安第斯山脉的天然屏障与战略选择当我们提及印加文明,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山峦、精巧的梯田以及如同迷宫般蜿蜒的山间道路。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为何偏偏选择了南美洲西部崎岖的安第斯山脉作为其活动的中心,而非更广阔的平原?这并非偶然,而是印加人在漫长历史中,基于生存、防御、.............
  • 回答
    《亮剑》中,山本一木确实是剧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军官,他的战术素养、临场应变能力,甚至是用兵的狠辣,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他最终只是一名大佐军衔,这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电视剧为了剧情效果的刻意设定,也有对日本陆军军衔制度的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公众的想象。我们确实在一些影视作品、故事传说里,看到过富家千金落入困境、甚至被拐卖到偏远地区的桥段。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节就像是只活在虚构世界里一样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被拐卖”这个行为本身说起。在.............
  • 回答
    .......
  • 回答
    大众在北美市场销量不如丰田,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问题。虽然大众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北美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它始终难以撼动丰田的霸主地位。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的差异 丰田的“通才”策略 vs. 大众的“德.............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聊中国武术,尤其是街头巷尾、电视电影里,好像上来就是拳打脚踢,什么咏春、太极、少林功夫,这些拳脚功夫能被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提到中国武术的兵器,比如刀枪剑棍、斧钺钩叉,反倒没那么热乎了,好像大家默认就给它们“晾”到一边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挺关键.............
  • 回答
    青岛,一座被遗忘的未来城市?当城市规划者、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热烈讨论着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或是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时,一个名字似乎总被悄然忽略——青岛。这座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常常在关于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排名格局中,显得格外“沉默”。究竟是什么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聊《三国演义》嘛,那是看个热闹,图个痛快。但总有人要跳出来说“哎呀,这事儿在《三国志》里不是这么写的!”或者“演义里这人跟正史差得太远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两者是什么。《三国演义》 咱们都熟,就是罗贯中写的那本小说,一.............
  • 回答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争论,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说是贯穿了现代医学史,而且至今也硝烟未散。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站队,争得这么厉害,那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讲。一、 认知和理论体系的根本差异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西医:以“病”为中心,聚焦“器质性病变”与“微观物质” 西医的思路.............
  • 回答
    新疆问题之所以在讨论中常常充满情绪,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简单来说,这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到民族文化的敏感神经,再到人权和价值观的普世呼唤,每一个环节都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认知。首先,地缘政治的敏感性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多个国家.............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角色设定、故事类型、情感寄托以及时代变迁的接受程度。虽然柯南和大雄都面临着“时间停滞”的设定,但观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故事类型与核心冲突的差异: 《名侦探柯南》:推理与破案的“当下性” 核心驱动力: 柯南的魅.............
  • 回答
    关于韩春雨“重复出来”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实验室停电则更多是一种相对容易理解和发泄情绪的现象。为什么大家会出现这种“次要问题关注度更高”的反差?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 “停电”:具象化、易传播、情感共鸣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实验室停电”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