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在讨论中国武术的时候,默认把各种兵器忽略掉了?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聊中国武术,尤其是街头巷尾、电视电影里,好像上来就是拳打脚踢,什么咏春、太极、少林功夫,这些拳脚功夫能被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提到中国武术的兵器,比如刀枪剑棍、斧钺钩叉,反倒没那么热乎了,好像大家默认就给它们“晾”到一边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挺关键的点。

首先,视觉冲击力和传播便利性是绕不开的。拳脚功夫,你我都能看到,都能模仿,哪怕是个小孩子,都能比划几下。它直观,有力量感,而且不需要什么道具。你能在公园里看到大爷大妈练太极拳,也能看到小伙子在练咏春拳的桩功,这些画面都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

但是,兵器就不一样了。首先,安全问题就大多了。你总不能让大家随便拿根棍子在公共场合练吧?即使是木质或竹制的练习器材,也得小心翼翼。更别提那些仿真度高的金属兵器了,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在日常的武术推广和表演中,拳脚功夫自然就成了更安全、更方便的选择。

再者,电影、电视的“魔力”也起了很大作用。想想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武侠世界,很多经典桥段都是拳脚对决。比如叶问大战日本人,靠的就是咏春拳的精妙;《少林寺》里觉远大师的少林拳让人印象深刻。虽然也有很多关于刀剑的精彩打斗,但拳脚功夫的叙事更灵活,更容易集中展现人物的个人魅力和情感冲突。兵器,尤其是长兵器,在镜头里的表现有时候会受到空间限制,不如拳脚那样灵动和贴近人物内心。当然,也有像《卧虎藏龙》这样以剑术闻名的电影,但总体而言,拳脚功夫在大众传媒中的“曝光率”似乎更高一些。

第三个原因,可能跟武术的演变和传承方式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热兵器(枪炮)逐渐取代了冷兵器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在和平年代,作为一种技艺和文化传承,武术的重心也慢慢从实战转向了健身、修身养性以及艺术表演。在健身和修身养性的角度,拳脚功夫显然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而且对身体的整体协调性和内在修为更侧重。而兵器,虽然也有其健身价值,但其核心还是在于“使用”这个兵器,和纯粹的体能训练有所不同。

还有一点,就是“神秘感”和“门槛”。中国武术的兵器种类繁多,每一门兵器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套路和训练方法。比如枪法,讲究“身法如水、枪法如火”,对腰马、步法、臂力的要求都极高。刀法讲究刚猛、沉稳;剑法则追求轻灵、飘逸。这些兵器都有自己的“学问”,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相比之下,有些拳脚功夫虽然同样博大精深,但一些基础的招式和发力方式更容易被初学者理解和模仿,入门的门槛相对低一些,这也会让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接触。

最后,也别忘了,有时候“简单即是美”。在中国文化里,“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些哲学思想,很多时候都能在拳脚功夫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武术的本质,不仅仅是打斗技巧,更是一种哲学和人生观的体现。而拳脚功夫,在某种程度上更能直接地表达出这种含蓄、内敛、注重内在修炼的东方哲学。

所以你看,把兵器“忽略”掉,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出于安全、传播、时代发展、学习门槛以及文化理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话说回来,中国武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无论是拳脚还是兵器,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只是在大家的日常讨论和认知里,拳脚功夫因为其更直观、更易得的特点,更容易被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一些回答,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

这草稿我搁置了将近一年,改了好几次,又搁了好几次,今天还是发出来吧。

图文很多,全文五千多字,请耐心阅读。



因为兵器格斗比赛,没有商业运作、没有资本炒作,也没有话题热度,所以“兵器格斗”就被很多人忽略了。

现代中国又管制刀具,多数群众没机会带冷兵器。能随身携带的,无非是折刀、弹簧刀、甩棍、双节棍之类的半吊子武器。

老百姓去火车站、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合,连这些东西都不能带。

因此,平民一旦遇上有备而来的暴徒,大多都是被无双的命,任人宰割。



女婿一家三口被岳父灭门,二审改判死缓,受害者家属称将讨回公道


广西幼儿园砍人事件致16名幼儿、2名教师受伤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这些就太黑暗、太残酷了,多数人不乐意想起这个,过段时间就忘了。

普罗大众能想起冷兵器的时机,主要是看影视剧或者打游戏的时候,离现实生活很遥远。




因为上面那些离现实生活很远,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

喜欢钻研冷兵器战斗的人都是什么心态,是因为什么而入坑的呢,冷兵器战斗早已脱离时代,还有什么魅力或快感? - 枪骑士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608



国内有很多人喜欢扯:“热兵器时代,冷兵器无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美帝公民。



请问,你是美国公民吗?

你家里有枪械吗?有手榴弹吗?有火箭筒吗?……

没有,没有你说个锤子!!!



现代社会,冷兵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看见没有,连军人都不敢随意开枪,连警察都不能用刀、剑、矛、斧这些利器。

解放军配“关刀” 外媒称印度已派“武术突击队”至边境



山东退伍军人回应长棍制服持刀歹徒:退伍不褪色 棍法是应急棍术





时代的局限

现代文明社会,可以拳拳到肉竞技,不能刀刀见血比武。








古代欧洲武术

欧洲骑士练习的武术主要是剑术、枪术、戟术、棍术、摔跤等武术,根本不练拳击。拳击运动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有过,但是在中世纪就中断了。

中世纪的欧洲人是不鸟拳击的,因为人人都可以随身带武器,也不办运动会。所以拳击在当时没有价值,直到18世纪才恢复起来。当然,近现代拳击跟古希腊、古罗马拳击没什么传承关系,纯粹是重新发展。




具体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武术科普】拳术在中世纪欧洲不流行?为什么?【普罗米修斯汉化组】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文艺复兴时期,拳击也不吃香




古代的空手搏击术,肯定比不过现代。因为现代的社会环境商业运作,使空手搏击术的价值很大。

拳击、泰拳、踢拳、综合格斗比赛,还能赚大钱。金钱,就是技术革新、规则完善、比赛规范的最大动力。

中国人发展出了“假大师”骗钱的路子。

但是外国人,不太吃这套。



【世纪之战:1.8亿元】嘴炮VS梅威瑟 大战在即.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一龙VS播求世纪之战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药水哥vs一龙世纪之战完整版,含影流之主,采访。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古代日本武术

日本武士在古代练习的武术,主要是弓术、剑术、薙刀术、枪术、棒术、手里剑术、柔术等。

柔道来源于日本古代的柔术,而空手道原本是冲绳人的武术,与中国南方拳法有很深的渊源。冲绳本来叫琉球,是明朝的附属国。在明末被日本萨摩藩控制,1879年才正式并入日本国土。冲绳人其实长期被日本本土人歧视,空手道被日本本土人认可,也是近现代的事了。



空手道在日本古代不入流,而柔术这种徒手武技,地位也是排在下层,不说跟剑术比,跟枪术比也是差了几个档次。在江户时期,练剑术甚至可以让人在仕途上获得好处。幕末的很多风云人物,都是某某剑术流派的门人。






香取神道流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流派,六百多年历史,从战国时代传承至今。

被日本官方认可为“日本武道源流”,是“现代剑道”的祖宗。

(注:在日本,“剑术”是古代杀人技,“剑道”是现代体育运动)

日本剑道的祖宗,内容比剑道更加丰富,堪称全能流派。单刀、二刀、薙刀、枪、棒、居合、柔术、手里剑等等都会玩,这就是日本传统武术。

作为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古流武术,香取神道流几乎囊括了一个武士应该学习的所有技能。





现代冷兵器搏击运动(简称“兵击”)

现代兵器搏击比赛,为了安全,就不能像徒手搏击那样暴力,可以拳拳到肉、头破血流、击倒KO。





在大众看来,现代兵器格斗赛,视觉刺激和观赏性不够。无甲兵击打几下一个回合就完了,没有刺激的暴力场面。

盔甲格斗像兄贵摔跤,禁止刺击,只允许互相砍砸,擒抱绊摔,群众看着一脸懵逼。




这就难以商业化,赚不了大钱,炒不起来。所以现实中的冷兵器格斗比赛很冷门,现在只是一个小圈子。

至于击剑、剑道什么的,虽然有些国家支持这些项目,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也算不上热门运动。总体还是偏小众,热度远远比不上拳击、MMA、泰拳、踢拳、跆拳道……


老实说,击剑这种铁丝剑比赛,国内没几个人喜欢看吧。一点也不热血啊,多数人又看不清攻防过程。

剑道的竹棒击打,看起来还是蛮热血的。再加上吼叫,挺燃的。人家还有二刀流竞技呢。

警视厅剑道,还能摔跤。




拟真游戏里的剑斗效果

这个就比兵击比赛暴力多了,飙血、断手、瞬间死人,更接近真实剑斗场面。

血腥、暴力、高死亡率


知道古罗马人为啥喜欢看角斗士剑斗了吧,这多刺激啊。







关于中国传统武术

总有人说,中国拳法都是从兵器动作里衍生的,所以空手战斗力较低,抄家伙才是完全体。

我认为不对。中国传统武术,有一部分内容确实是拳械融合着练,但不是全部。踢打摔拿等动作,是人体本身就能做的事情,为何非要照猫画虎?去模仿兵器技击动作?只能说有的东西拳械相通,但全都这个脑回路,岂不是脑子坏了?

很多人拿古代朝廷禁武来说事,说老百姓不能练兵器,只能把兵器技术藏在拳术里。事实呢,明清两代根本不禁武,十八般兵器随你玩。明清武术门派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多的,清朝门派比明朝还多了N倍,这就是禁武的结果?



晚清土客大械斗,连枪炮都玩上了,跟打仗似的,禁得了吗?


《赤溪县志》
五岭以南,民风强悍,械斗之事,时有闻焉。然有此族与彼族械斗,或此乡与彼乡械斗,杀掠相寻,为害虽烈,然一经邻绅调停或由官吏制止,其事遂寝。但未有仇杀十四年、屠戮百万众、焚毁数千村、蔓延六七邑如清咸同间新宁、开平、恩平、鹤山、高明等县土民与客民械斗受害之惨也。


民间械斗,甚至可以发展成战争。看看这些堡垒,还是普通的民居吗?







拳术与兵器的主次关系

中国目前有“兵器是身体的延伸”、“拳成兵器就”之类的说法,其实这一套就是为了推销拳法。

欧洲和日本没有这种说辞,人家武术整体上也不比中国弱,各有千秋。人的身体怎么可能当刀枪剑戟使?身体不延伸你就能徒手砍人了?就能徒手捅人了?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功能,人的身体有这些功能吗?


很多中国人特别精明,所以挺能忽悠。

现在,中国传武的源头基本都在明清时代,不少门派却拿张飞、姜维、岳飞等名将做招牌、打广告

想了解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推荐看看松田隆智的《中国武术史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的《中国武术史》以及周伟良的《中国武术史》,这些专业书籍,可以让大家了解很多传武门派的真正历史。



总有人说:“中国古代军队打仗,根本不靠武术。”

那么,这是什么?

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逢门射法》二篇。
《阴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将军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
《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剑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杂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蹴》也。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汉朝画像砖





器械大于拳术

一、俞大猷与《剑经》

俞大猷写了本《剑经》,里面其实是棍法。提到了钩刀枪钯等兵器,就是没提拳法。他还说棍是万金油,练好棍,啥器械都能上手。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俞大猷《剑经》



那个“剑”字就是个代称,代指兵器,毕竟的地位比高,有逼格。

现代很多人喜欢强行把《剑经》跟剑术紧密联系起来,转移重点。还有人埋怨俞大猷藏技,说他故弄玄虚。中国双手剑术失传,有个别网友竟然让他背锅。

这些人真的理解俞大猷的想法吗?老俞一生都以棍闻名,什么时候宣传过“双刃剑”了?人家用“荆楚长剑”这个名号装个B罢了。

棍乃百兵之祖,想怎么圆都行。按俞大猷本人说法,我也可以说棍法就是枪法,棍法就是刀法,棍法就是钯法……《剑经》里还有镋钯法,就是没有剑法,老俞最爱什么兵器?心里没数么?



俞大猷还说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但是当年少林寺只有棍法出名,其他武艺都不出名。明代不禁刀剑,少林寺也没拿得出手的剑法。

明代晚期,少林和尚开始疏于练棍,热衷于练拳(拓展新业务)




明 程冲斗《长枪法选》
世人尊枪为艺中之王,盖亦以长技无逾此。余甚慕焉,访有河南李克复善其技,余师之,得其法。

明 程冲斗《单刀法选》单刀说
器名单刀,以双手用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锻炼精坚,制度轻利,靶鞘等物,各各如法,非他方之刀可并,且善磨整,光耀射目,令人心寒。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

明 茅元仪《武备志》
长刀,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古所未备。

明末清初 吴殳《手臂录》单刀图说 自序
唐有陌刀,战阵称猛,其法不传。今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每见单刀高手,平日侈言破枪,及至赴敌,莫不惊枪而往,则其实用可知矣!

明末清初 吴殳《手臂录》诸器编说
今世峨嵋之枪、少林之棍、日本之刀,专门名家,多为世所称,而杂器鲜有闻者,亦以不甚贵重之故。



日本刀法,是真的强,不是靠电影、动漫、游戏吹出来的。


明 何良臣《阵纪》
军中诸技,惟刀剑法少传。若能滚入,使长短兵不及遮拦,便为熟矣。如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则用刀之巧可知耳。


明朝军队流行“刀盾”,纯粹的刀法、剑法很冷门,民间同样。

明朝就没几个人练剑术,所以剑法基本失传了。后来明人见识到了日本刀法的厉害,大多都去学倭刀术了。




二、戚继光与《辛酉刀法》

戚继光虽然在十八卷本《纪效新书》里收录了很多家拳法,整合汇编成了《拳经捷要篇》,把他当成健身操、军体拳让士兵练。但是根本没有要求,连考核都没有。

其他器械科目,只要有习法,一定会考核,不合格要受罚。


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余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




他晚年编著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干脆把《拳经》删了,然后加了个《辛酉刀法》。看来此时拳法在戚继光眼里,连军体拳的价值都没了,删掉省事,多出来的时间练其他科目。




戚继光根据缴获的倭刀谱残本、与倭寇战斗的经验和自身高超的武艺,自学倭刀术,创《辛酉刀法》。并仿造、魔改了大太刀,是为“长刀”

长刀有两种职能,一是给鸟铳手自卫,二是给长刀队砍马。

根据“校腰刀”这个标题判断,戚氏长刀应当是佩在腰上的。“长刀”算是一种特殊的“超长腰刀”——特种兵器。

戚继光《练兵实纪》




戚家刀到底更像中国刀还是日本刀? - 枪骑士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98



韩国人复原的长刀



柳生新阴流大太刀




尾声

中国传武的兵器能实战,拳法也能实战,但是人有高低,技术也有优劣。跟其他现代化的格斗术比(拳击、泰拳、散打、踢拳、综合格斗等)传武拳法没有自己的职业对抗比赛,也没有职业选手,都是业余的,条件差太多。

你要知道,连奥运会拳击都只是“业余拳击”,不算“职业拳击”



很多传武练习者,连对抗都没打过,怎么跟对抗经验丰富的现代格斗术练习者打?

不只是中国传武练习者,国外很多传武人,也很少对抗。传统空手道、传统柔术、传统泰拳就很少有对抗。

现代空手道、现代柔道、现代泰拳,如果在擂台比武,都比传统的强。

对抗少,实战经验就少。实战经验少,就无法验证自己的技术是优是劣。甚至哪怕技术是好的,人不行,发挥不出来,也没用,这就是目前传武拳法的处境。

中国传武拳法的现代化、职业化,可以拿散打来撑撑门面。但是现代散打,名分争议很大。

中国跤很厉害,但是不算拳术,也不被部分传武人接受。




兵器方面,中外大多都是业余练习者(唯一能算职业选手的大概只有击剑运动员),大家条件差不多,传武器械跟国外器械相比,就不虚。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击剑运动员平时拿的是“铁丝剑”,训练体系和比赛规则都是围绕着这种器械。所以让他们直接打业余兵击对抗,很难打赢业余迅捷剑客或其他流派的实战型剑客。



另外,以我的判断,当今各路所谓的“传武大师”,打兵器实战对抗,未必打的赢戚家军小兵,更难打赢明朝武将养的家丁(私人亲兵)。



明 戚继光《纪效新书》



戚继光很偏心,不重视拳术,疯狂吹杨家枪,吹得天花乱坠。大量专业术语故弄玄虚,招式名字浮夸至极。

最后还说,这门武术太高深,这些文盲大头兵哪能学会,我弄个缩水精简版,足够这帮笨蛋杂兵用了。












中国武术套路表演,历史悠久


所以,也不能把现代“国标武术套路”一棒子打死,他最初就是拿来观赏的,类似杂技、体操、舞蹈。

李连杰、赵文卓、吴京等等,都是国标套路武术出身,他们在武术表演事业上,都有很大贡献。


[1080p50fps修复]老版三国演义名场面-群英会周郎舞剑_哔哩哔哩_bilibili



李连杰说的这个花架子武术,就是“表演套路武术”



中国武术的源头很多,大体可分为五个来源:

1.战场格杀

2.民间械斗

3.游场比武

4.街头防身

5.舞台表演



有哪些中国武术上的「智障言论」,被没有武学知识的人所相信? - 枪骑士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018










user avatar

咋玩?

你练拳脚的时候我拿刀砍你,等你拿上刀了发现前面一个长枪方阵等着你。你不服气换上了长枪并要求一对一单挑,然后我掏出了弓箭射你。于是你又不服气换上弓箭,我躲在掩体后用弩射你。等你拉开弩箭,啪,一发子弹把你撂倒。

兵器的进化史就是科技发展史,不同兵器之间还存在着克制,根本没法像拳脚那样争论哪家更强。

user avatar

瞧瞧咱的大兵在中印边界的表现,你还逼逼啥?

user avatar

因为以前吹的时候,主要大力吹格斗,结果忘记吹兵器了。

后来格斗神话吹爆了,谎言被揭穿了,骗子们得找一个新的题材,于是想起了那个还没吹爆的传武兵器。

说白了,就是一个牛皮吹爆了,换一个吹。


要说古代有没有武术,那是有的。

但是,绝对没有传武吹们嘴里的那种传武。

一来,战争中,个人武艺并不重要。后勤,排阵,指挥,谋略,装备,士气……都比个人武艺重要得多。

二来,古代能吃饱的人都没几个,更不要提什么全国大赛了。

古代武术绝不可能一人打很多个,就算有1V1的单挑竞赛,那也是小范围,小规模进行的,不可能出现像现代武术竞技那样的全国赛,世界赛事。更不用提什么科学训练法了。

古代武术的水平,是很有限的。

古代武术里,更不可能有气功,内力,也不存在什么阴阳五行太极八卦。


而现今,有世界级赛事的器械武术,就只有击剑(奥运会)和剑道(世锦赛)。

像HEMA,全甲格斗世锦赛这种,只有名义上的大赛,实际上规模完全无法和击剑,剑道相提并论。

而国内的兵击,兵道,根本就不是传统武术。 完全就是现代器械武术——当然,是尚不成熟的项目,参与人数少,规则不统一,防具不统一,还有很多传武骗子混杂在其中。 其中技法,也是大量借鉴HEMA,击剑,剑道的。

之前也看过有大枪实战的,这跟传武吹牛比起来,是巨大的进步,但参与人数寥寥无几,距离体系化,大型化,正规化,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我的建议是,要搞实战武术当然好,但必须要戒除传武吹嘘,弄虚作假的风气。

让实战的归实战,表演的归表演。不要再把表演说成是实战,再配上什么气功内力之类的东西骗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聊中国武术,尤其是街头巷尾、电视电影里,好像上来就是拳打脚踢,什么咏春、太极、少林功夫,这些拳脚功夫能被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提到中国武术的兵器,比如刀枪剑棍、斧钺钩叉,反倒没那么热乎了,好像大家默认就给它们“晾”到一边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挺关键.............
  • 回答
    青岛,一座被遗忘的未来城市?当城市规划者、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热烈讨论着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或是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时,一个名字似乎总被悄然忽略——青岛。这座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常常在关于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排名格局中,显得格外“沉默”。究竟是什么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聊《三国演义》嘛,那是看个热闹,图个痛快。但总有人要跳出来说“哎呀,这事儿在《三国志》里不是这么写的!”或者“演义里这人跟正史差得太远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两者是什么。《三国演义》 咱们都熟,就是罗贯中写的那本小说,一.............
  • 回答
    新疆问题之所以在讨论中常常充满情绪,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简单来说,这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到民族文化的敏感神经,再到人权和价值观的普世呼唤,每一个环节都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认知。首先,地缘政治的敏感性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多个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在讨论彩礼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这背后,有社会观念、历史沿革,也有现实考量,并非简单的“偏心”就能概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社会观念与历史的印记:为什么彩礼总被摆在台前?首先,咱们得承认,彩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扮演的角色,比嫁妆要更为突出和显性。这很大程度.............
  • 回答
    之所以人们普遍对明朝的兴趣似乎比对两宋更浓厚,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更牛掰”就能一言蔽之。虽然你提到两宋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但明朝之所以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的讨论热度,往往和故事性、戏剧性以及我们当下能够感同身受的元素紧密相.............
  • 回答
    最近“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值得说道的门道。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体量庞大、在经济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公司,一旦它们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对整个经济社会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所以政府和监管机构往往不得不出手相救,让它们“倒不了”。为什么现在又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反而热衷于在国家大事、历史和军事这些领域“指点江山”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平等感”的错觉现在网络时代嘛,信息量爆炸,但门槛好像也低了。任何人,只要会上网,.............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这个事实,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观察角度、信息解读以及一些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数据层面的问题,也包含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情感因素。咱们先来说说这个“事实”本身。确实,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
  • 回答
    “躺平”与日本“平成废物”:相似的时代回响与细微的时代差异在当下,“躺平”一词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文互联网,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和讨论热点。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经济内卷和不确定性时的复杂心态。有趣的是,“躺平”与日本在平成时代(19892019)出.............
  • 回答
    理解美国和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截然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两国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以及各自国内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将分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厌恶:在美国,对特朗普的厌恶是多方面的,并且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更涉及.............
  • 回答
    大家似乎总爱把目光聚焦在马云身上,而非腾讯的马化腾或恒大的许家印,这背后有着一些挺耐人寻味的缘由。首先,马云身上自带一种“草根英雄”的传奇色彩。他不像很多富豪那样,好像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者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马云的经历更像是我们身边可能出现的那个努力拼搏、屡败屡战的普通人。他创业初期,经历了无数次的.............
  • 回答
    说到手机操作系统,微软当年确实折腾了挺久,但最终没能像现在鸿蒙这么热闹,反倒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的基因就不太对味。 咱们都知道,微软最擅长的是PC端的Windows系统,那可是它起家的根本。Windows的成功模式.............
  • 回答
    《开端》这部剧的爆火,确实让主演赵今麦和白敬亭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如果细究下来,为什么大家对赵今麦的讨论会比白敬亭更多一些,原因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而且这种讨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首先,赵今麦的角色“李诗情”与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引发了更多共情。 “无限流”设定的核心驱动者: 《开端》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确实,罗振宇这个人,喜欢他的人奉他为“知识网红”的标杆,觉得他总能挖掘出有趣、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启发;但另一拨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对他的评价往往带着点“讨厌”的情绪。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在作祟。要说为什么大家“讨厌”他,我觉得.............
  • 回答
    关于作家陈岚为何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讨论起来也比较有层次。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涉及到她的作品、言论以及公众形象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从她的作品本身说起。陈岚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一些言情小说,在一些读者看来,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点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就是“爱猫人士”这个标签,有时候会引发一些不太友好的反应,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人挺“讨厌”他们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而且尽量说得具体点,别跟那种死板的文章似的。首先得明确一个点,不是所有人都讨厌爱猫人士,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
  • 回答
    “监理”这个词,一提起,不少人脸上都能浮现出一丝不快,甚至带着点咬牙切齿的味道。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在很多项目,尤其是在建筑、装修领域,监理这个角色,确实容易惹人生厌。为什么会这样?咱们不妨细掰扯掰。1. 权力的傲慢与越界:首先,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权力”。监理工程师通常由业主或开发商聘请,他们的职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解读。大家讨厌“绿茶婊”,却又对《飘》中的斯嘉丽着迷,这背后确实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但仔细分析起来,原因也并非不可理解。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大家为什么讨厌“绿茶婊”。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负面色彩,它描绘的是一种表演性强、目的性明确的女性形象。她们.............
  • 回答
    要说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谁更招人待见,那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背后还牵扯出不少恩恩怨怨。很多人确实对王老吉持有“嫌弃”态度,转而青睐加多宝,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咱们先说说王老吉。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大概就是那股子“药味”。虽然它打着“预防上火”的旗号,但不少人喝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