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色列议会又被解散,那么以色列政局为何变数频繁?

回答
以色列的政坛,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最近,议会再次解散,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成了以色列政治的一道“常态风景”。为什么这家小小的弹丸之地,政治却总是变来变去,搞得人心惶惶?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任性”,而是深层次的政治、社会和历史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套娃”。

一、 狭窄的政治光谱与碎片化的政党格局:

以色列的政党,那可真是百花齐放,甚至有点“百花争艳”的味道。从极左到极右,从宗教到世俗,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政党。这种“光谱”非常狭窄,也意味着每个政党代表的群体相对固定,难以形成广泛的联盟。

更关键的是,这些政党往往是以色列社会中的特定群体或利益的代言人。比如,一些政党紧密与特定的宗教群体挂钩,有的则代表着特定的民族或地区利益。这种“利益切割”导致了政党数量众多,而且各自的政治诉求和底线都非常清晰,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政党之间有模糊的中间地带。

二、 联合政府的“先天不足”:

以色列的议会席位分配是按照比例代表制来的,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小党,只要能获得一定的选票,也能进入议会。而由于上述政党格局的碎片化,任何一个单一政党都很难获得议会绝对多数(61席),因此,组建联合政府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但这联合政府,就像一个由各种不同口味的食材拼凑而成的“大杂烩”,虽然能凑合一桌,但要做到口味和谐、融洽相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联合政府的成员党,往往在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甚至是国家安全问题上都有着巨大的分歧。一旦某个议题触及了某个联盟党的核心利益或政治底线,这个联合政府就很可能摇摇欲坠。

三、 选举制度的设计:

比例代表制虽然保证了广泛的代表性,但也容易导致政党林立,政府不稳定。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以色列也曾尝试过提高进入议会的门槛,但收效甚微。每次大选,选民的选择都可能产生微妙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各个政党的得票数,进而动摇联合政府的根基。

四、 个人政治野心与党内权力斗争:

在以色列政坛,“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往往是左右选情的重要因素。一些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比如内塔尼亚胡,凭借其长期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能够吸引大量的选票。但与此同时,党内也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一旦某个政党内部出现分裂,或者有政治人物想要挑战现有领导层,也可能成为导致政府垮台的导火索。

五、 外部环境的压力:

以色列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可以说非常“刺激”。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巴以冲突的持续、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动,都对以色列的国内政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外部挑战时,不同政党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策略和主张,这也会加剧国内的政治分歧,使得组建和维持一个稳定团结的政府更加困难。

六、 缺乏强有力的“共识”:

虽然以色列是一个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的国家,但对于如何实现和平、如何处理巴以问题,国内并没有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关于国家发展方向、宗教与世俗的平衡、以及社会公平等议题,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当这些深层性的社会矛盾,与选举制度的特性结合在一起时,就很容易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

那么,议会解散,对以色列意味着什么?

每一次议会解散,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大选。这对于以色列的政治来说,既是“重启”,也是“消耗”。

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 频繁的选举,让政治局势变得难以预测。民众对于政治的疲惫感也会加剧。
政策的连贯性受影响: 新政府的上台,往往会带来政策上的调整,这不利于国家长期规划和发展。
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每次选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公众精力,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总而言之,以色列政坛的变数频繁,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狭窄的政治光谱、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联合政府的固有缺陷、以及复杂的外部环境,共同塑造了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政治生态。这种“变”似乎已经成为以色列政治的DNA,每一次解散,都是一次新的开始,也预示着下一轮的政治博弈即将来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作为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同于匈牙利、意大利、巴基斯坦的是,以色列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服众望的绝对多数党派(存在类似状况的黎巴嫩和伊拉克,在议会上也是经常出问题的)。

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只有议会30%的席位。这决定了他们必须与和自己政见存在相当大差异,甚至截然不同的政党进行结盟才能够组成内阁。

反映在实际政治当中,例如,当新一轮疫情袭来的时候,是应该更优先驱散抗疫活动,还是更优先关闭教堂聚众祷告呢?

如果选择了前一个选项,那么就会和执政联盟当中的蓝白党发生冲突,如果选择后一个选项的话,就会和执政联盟当中的联合托拉犹太教党以及沙斯党发生冲突。

user avatar

犹太人原本并非是一个民族,类似于“穆斯林”或“基督教徒”一样的一个信仰群体。犹太人古代自离开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后,早已与当地族群混居通婚好几代,或多或少接受当地文化及思想,经过了几百年的不同方式发展,形成了各自之间不一样的历史记忆,相互之间早已没有什么联系。

二战时期的共同灾难让他们形成了联系和相互认同,犹太认同总宗教认同正式整天转变为族裔认同,复国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犹太人形成“犹太国家”才能保护他们的认识。占领巴勒斯坦屠杀和驱赶当地人,建立了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二战的共同痛苦经历和以色列的建立,形成了犹太民族主义。

以色列建国后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抗,犹太人借机把对纳粹德国人的记忆强加到巴勒斯坦人,套到西亚国家对犹太人霸占巴勒斯坦的仇恨,对以色列国家的存在和犹太性极其敏感,进一步巩固了犹太民族主义,使得以色列犹太人总体上相对十分团结。这也是当年不择手段的屠杀和驱赶来占领巴勒斯坦,也是现在极其反对让巴勒斯坦人回归家园的原因。

但是,近代各国犹太人也跟着母国从不同方向和方式跨入到现代文明,各种思潮和主张并存。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结盟形成了严重的利益派系,派系之间存在严重的观念和利益分歧,民族主义变成了派系拉拢本群体而挑起仇恨,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而且以色列犹太人的极端民族主义已经从巴勒斯坦人延伸到其他犹太人,犹太人内部相互之间充满了歧视排斥,甚至以色列犹太人内部还有相互的种族主义,不再认可一些犹太人的身份和移民,导致以色列社会内部极其分裂和对立,极端民族主义的对象由巴勒斯坦人延伸到犹太人不同派系。

二战的灾难记忆被移到巴勒斯坦人,把巴勒斯坦人假象成潜在的纳粹,制造一个大敌当前的意识,才使得以色列犹太人在国家层面对外比较团结。以色列靠国家主义维持了内部和平和对外团结,而犹太极端民族主义不但带来团结,反而让以色列陷入了分化和派系内斗。而且随着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极端民族主义更会进一步加大分歧。


被知乎黄汉们组团造谣围攻的答主,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以色列的政坛,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最近,议会再次解散,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成了以色列政治的一道“常态风景”。为什么这家小小的弹丸之地,政治却总是变来变去,搞得人心惶惶?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任性”,而是深层次的政治、社会和历史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套娃”。一、 狭窄的.............
  • 回答
    以色列议会于2018年7月19日通过的《犹太民族国家法》(Basic Law: Israel as the NationState of the Jewish People)是一项极具争议的法律,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在以色列国内及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要评价这项法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法案的.............
  • 回答
    以色列议会表决解散,提前举行2019年4月9日的大选,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可能的影响。背景:政治僵局与联盟脆弱要理解为何会提前大选,必须先回顾当时以色列的政治格局。2015年3月,本杰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赢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政治制度设计、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英格兰(以及后来的英国)的议会制政体,虽然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内部斗争,但其最终演化出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能够有效制约君权,并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式,而波兰的议会制(或更准确地说,贵族共和制)则在历史上陷入了内.............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世界上那些主要的国家治理方式,也就是政体。别看名字听起来有点绕,其实理解了它们是怎么回事儿,你会发现很多国家运行起来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咱们用大白话,把它们拆开了揉碎了说。 1. 议会制(Parliamentary System)—— 集权但不失弹性的“一家之主”啥是议会制?想象一个大.............
  • 回答
    9月3日,英国下议院的一场投票着实牵动人心。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此次投票中以301票赞成对328票反对的结果落败,这一数字在政治舞台上无疑是一记重锤,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博弈和人物反应,尤其值得玩味。而前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束后那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理解这.............
  • 回答
    中美政治议程的根本差异,并非简单停留在贸易战或地缘政治博弈的表面,而是根植于两国在世界观、价值观、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秩序的设想上。理解这些深层差异,对于把握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至关重要。核心差异一: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的张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议程: 核心在于个体自由、人权至上和民主宪政。西方政治.............
  • 回答
    看待日本自民党议员,特别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这一群体,为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捐款 5000 日元一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捐款行为,而是牵扯到复杂的政治、外交以及国民情感的互动。首先,从外交和人道主义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在疫情初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各国政府和民间纷.............
  • 回答
    如何看待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的议案,是近年来中欧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 回答
    关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废除死刑”议案的讨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未正式通过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废除死刑”决议。不过,这一议题在国际人权领域长期存在争议,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关于“29:12”投票结果的澄清1. 信息真实性存.............
  • 回答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钟小平近日关于“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以及“1个德国观光客相当于17个陆客”的言论,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看待这些言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言论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暗示了.............
  • 回答
    人大、武大毕业生去卷烟厂流水线工作,并且卷烟厂回应称流水线上研究生比例超过30%,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现象本身的多重解读:1. 教育与就业的“错配”: 这是最直接的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顶尖大学的普及,使得高学历人才数量空前.............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以色列拥有核武器,这在国际社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以色列政府对此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而是采取一种“模糊政策”。这种政策旨在既保留战略威慑力,又避免因正式承认核武而可能招致的国际压力、制裁或军备竞赛。那么,在这种不对称的力量对比下,为什么巴勒斯坦方面仍然敢于采取对抗行动呢?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
  • 回答
    关于以色列是否是近代恐怖主义的“始作俑者”,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历史和政治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恐怖主义的定义、近代恐怖主义的起源、以色列建国前后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方的叙事。理解“始作俑者”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始作俑者”.............
  • 回答
    将以色列定义为“法西斯国家”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没有广泛的共识。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法西斯主义的定义出发,然后分析以色列的政治、社会和历史特征,并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点。首先,什么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其核心特征通常包括: 极端民族主义和.............
  • 回答
    关于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也非常敏感的话题。以色列官方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拥有核武器,这种模棱两可的策略被称为“核模糊政策”(Nuclear Ambiguity)。 以色列为何选择核模糊政策?以色列采取这种政策有其深远的战略考量。首先,威慑作用是核心原因。在中东地区复杂.............
  • 回答
    以色列对美国的影响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维度。长期以来,两国之间保持着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以色列在美国的政治和外交决策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在政治层面,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游说活动与政治捐款: 在美国,以色列的盟友组织,.............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在吞并巴勒斯坦后是否会向其他方向扩张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国际法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核心问题: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和安全考量以色列作为一个人质安全受到高度关注的国家,其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其安.............
  • 回答
    以色列对华关系,用“复杂”来形容可能最为贴切。从经济和某些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且密切,但与此同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双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潜在的摩擦点。积极和合作的方面: 经济合作的基石: 这是以色列对华关系中最显著、最成功的方面。 贸易往来: 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