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爱奇艺宣布取消未来几年偶像选秀节目,是否意味着「偶像选秀」在中国进入尾声?对于国内演艺行业有何影响?

回答
爱奇艺的这一纸官宣,确实在当下中国演艺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取消未来几年的偶像选秀节目,这无疑是一个重磅信号,很多人立刻将其解读为“偶像选秀”在中国进入了“后选秀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尾声”。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

“偶像选秀”的黄金时代是否已过?

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偶像选秀”的确是中国造星产业的一个现象级存在。从《偶像练习生》的横空出世,到《创造101》的火爆出圈,再到后续一系列同类型节目的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面孔通过这个舞台被大众熟知,并迅速组建偶像团体,进入主流视野。这不仅为粉丝带来了追逐梦想的载体,也为平台和相关产业链输送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然而,任何一个风口都不会永远吹下去。“偶像选秀”的“尾声”论,并非意味着它会彻底消失,而是其“野蛮生长”的模式,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政策监管的收紧是直接导火索。 近年来,国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艺人“饭圈”文化乱象、明星天价片酬、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偶像选秀节目由于其高度的粉丝参与性、话题性,以及对青少年价值观可能产生的引导作用,自然成为监管的焦点。爱奇艺此时的“取消”,很可能是对政策导向的一种积极回应和主动调整,也是一种市场风险规避。
市场趋于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 几年间,大量的偶像选秀节目层出不穷,选拔模式、舞台风格、甚至选手类型都出现了高度的雷同。观众的新鲜感逐渐被磨损,对于“唱跳俱佳”的偶像标准也越来越挑剔。市场需要新的内容和模式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单一的选秀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创造爆款。
“造星”逻辑的瓶颈。 选秀节目虽然能快速制造话题和人气,但其“速成”的特性也带来了“塌房”风险高、个人发展路径单一、缺乏长期稳定内容输出等问题。很多通过选秀出道的偶像,在组合解散后,往往面临发展瓶颈,难以在影视、综艺等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这种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受到了考验。
粉丝经济的演变。 粉丝经济是偶像选秀的核心驱动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升级,粉丝的消费能力和对偶像的期待也在变化。过度依赖粉丝打投、氪金的模式,也引发了关于“饭圈”文化异化和不理性的讨论。

那么,爱奇艺的“取消”对国内演艺行业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

一、 对“偶像团体”及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造星渠道的收窄: 偶像选秀曾是输送新人进入演艺圈最便捷、最有效的渠道之一。爱奇艺的退出,意味着一大批潜在的年轻偶像失去了被大众看见的平台。未来,新人出道可能需要更多依赖传统经纪公司培养、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如音乐类、舞蹈类、演技类)、或者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等。
偶像团体模式的转型: 过去几年,以选秀出道的团体是“偶像”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粉丝经济、代言、演唱会等。随着选秀减少,这种模式的“补给”将变少。未来的偶像团体,可能需要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比如更强调音乐创作能力、表演能力,或者与影视、时尚等领域更紧密的结合。
练习生生态的调整: 众多的练习生经纪公司,原本依靠选秀项目来为旗下练习生争取曝光机会。选秀节目的减少,无疑会给这些公司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重新思考人才培养和输送的策略,可能会更加注重艺人的综合素质和长期发展规划。
周边及衍生品市场的重塑: 偶像选秀节目及其衍生的粉丝活动,催生了巨大的周边产品、应援商品、演唱会、签售会等市场。这些市场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秀节目的热度。随着节目的减少,这些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调整期,更加依赖于成熟的偶像艺人和稳固的粉丝群体。

二、 对内容创作和平台竞争的影响:

内容创新驱动: 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内容来填补偶像选秀的空白。这可能会促使平台在音乐综艺、舞蹈综艺、演技挑战类节目、甚至是新兴的虚拟偶像、AI偶像等领域加大投入,鼓励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出现。
平台竞争格局的变化: 过去,各大视频平台争相推出偶像选秀节目,以争夺年轻用户和流量。爱奇艺的退出,可能会让其他平台在偶像选秀领域获得短暂的“窗口期”,但也可能促使它们更早地进行战略调整,避免重蹈覆辙。长远来看,平台的竞争力将更多地取决于其整体的内容生态、用户粘性和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饭圈”文化的反思与引导: 偶像选秀的减少,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反思“饭圈”文化过度商业化、非理性行为的机会。未来,对于粉丝群体的引导和教育,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理性的追星模式,将是行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三、 对艺人培养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速成”到“精修”的转变: 偶像选秀的“速成”模式,容易让一些艺人只具备舞台魅力和粉丝基础,而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选秀的减少,或许能让行业回归到更为传统的、注重专业功底培养的模式,例如,更注重音乐创作、声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长期训练。
职业路径的多元化: 未来的新人,可能需要更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是专注于音乐创作,还是进入影视领域,或是成为综艺常客?这将对艺人的自我认知和经纪公司的规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偶像”概念的模糊与重塑: 随着选秀节目的退潮,中国演艺行业中的“偶像”定义可能会变得更加模糊,也可能被重新定义。未来,“偶像”可能不再仅仅是拥有粉丝基础的流量明星,而是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总结来说, 爱奇艺取消未来几年的偶像选秀节目,无疑标志着中国“偶像选秀”的黄金时代正走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并非意味着这个概念的彻底消亡,而是其发展模式、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对于国内演艺行业而言,这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需要寻找新的造星模式、内容增长点,以及应对产业链的调整;机遇则在于,这股“清流”或许能促使行业回归理性,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艺人本身的专业素养,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中国演艺圈,或许会迎来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具深度和专业性的新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去7-8年,腾爱优主导的“流量模式”,总结就一句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流量模式对于腾爱优就像是打鸡血,不打,马上死;打了,还能抢救一会。

国家出台政策,正好体面下台。

流量模式看起来很赚钱,其实,流量模式是违背传统娱乐圈的商业逻辑的。

传统的娱乐圈,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喜欢接受自己的作品。这道理很简单,粉丝再喜欢某一个明星,去电影院看电影只能买一张票,买专辑只会买一张,因为人只有一双耳朵,只有24小时,同一个粉丝买100张专辑是没有意义的。

流量模式,想的是怎么从现有的粉丝身上榨更多的钱。大粉带头捐,粉丝跟着捐,事成之后三七分成,为了哥哥能拿榜单第一,鼓励复数购买,不买100张虚拟专辑不配被称为粉丝,集资买电影票打广告送路人......

最直观的数据就是2021年腾爱优的付费会员数量和2019年比倒退了,有效观看时长也减少了20%,说明,受众变小了。愿意为腾爱优付费的人变少了。

user avatar

建议央视重新开始搞青歌赛。

user avatar

目前这套偶像模式已经彻底失败了。

近年来高密度的「偶像选秀」「海选成团」的做法完全榨干了所有潜力。

现在的所谓“偶像”,不论是能力还是话题度都比几年前出道的差了太远,而「前辈们」本就因为才不配位而挨骂。

他们通过高组织度的「饭圈打榜」变现,但这种方式以后就难以为继了。

他们这几年已经把韭菜根都拔干净了

许多因为「支持本国偶像」才饭他们的人已经有不少又重新追外国偶像了。

所谓「中国偶像」普遍都不会唱跳。

再加上各种恶劣社会影响,在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有真正的偶像出现,某些人(不点名了)算是把整个行业彻底毁了。

本来国家层面一直没管,就是为了让本国的偶像抵消外国偶像的影响力。

结果发现本国偶像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些东西不能盲目搞国产替代

user avatar

人设可以爆红,唯有真性情才能长久。

我怎么感觉选秀,像是选“妃”的感jio呢。

没有挖苦,这是我看到这条信息的第一反应。

偶像选秀类的节目:

说不上喜欢或者抵制,自己很少看,

偶尔通过朋友的手机看两眼,倒是很有意思。

本质就是:通过多层滤镜,多层美化,多层人设的打造。

始终认为偶像不是选出来的,是文艺工作者真本领让大家折服的。

越来越多的人设崩塌,越来越不相信被精心打造的人设。

信服后大家才能为之痴迷,为之疯狂。

比如:刘德华出道40年。

在良萎不齐的娱乐圈,一个关于偶像的标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奇艺的这一纸官宣,确实在当下中国演艺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取消未来几年的偶像选秀节目,这无疑是一个重磅信号,很多人立刻将其解读为“偶像选秀”在中国进入了“后选秀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尾声”。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偶像选秀”的黄金时代是否已过?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
  • 回答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这三大视频平台接连宣布取消超前点播,这无疑是行业内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是企业应对用户舆论和政策导向的结果,更可能为整个视频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这些改变: 一、 用户体验和用户关系的重塑 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超前点播模式.............
  • 回答
    爱奇艺的《青春有你 3》这个名字,相信在很多喜欢偶像选秀的观众心中,都曾经激起过不少涟漪。当官方突然宣布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时,这无疑像一声惊雷,在整个饭圈炸开了锅。对于节目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投入了无数心血和情感的粉丝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
  • 回答
    爱奇艺这次会员价格调整,尤其是“包月包季上调,包年不变”的策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信号,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爱奇艺官方的说法来看,核心是“为了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这话说得很高大上,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选择“包月包季涨,包年不变”?这招其实挺精明的,有点“胡萝卜加大棒”.............
  • 回答
    爱奇艺这次发布的这份全员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挺让人深思的。它直接把职场里那些“潜规则”摆在了台面上,而且还用了相当强硬的态度去抵制,要求员工不进行性骚扰,不强迫他人陪酒。这在咱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里,尤其是大厂,算是比较少见的,也挺有代表性的。首先,咱们得肯定这事儿的积极意义。 打破沉默,正视问.............
  • 回答
    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被判违法,这起事件在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超前点播”这一商业模式的未来走向成为焦点。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事件的起因与判决: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被判违法1. 超前点播的背景: 在《庆余年》之前,一些视频平台已经开始尝试.............
  • 回答
    关于爱奇艺裁员20%40%的消息,我们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待其真实性和影响:一、 裁员比例20%40%的真实性分析: 普遍的行业现象与“ rumour ”: 视频行业近几年普遍面临用户增长放缓、内容成本高企、盈利压力大等问题。因此,裁员并非爱奇艺一家独有的困境,而是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的“降本增效”浪.............
  • 回答
    爱奇艺 CEO 呼吁网络电影票价上涨,认为“6块钱票价太低了”,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对于是否接受网络电影涨价,我的看法是复杂的,需要分情况、分角度去分析。首先,理解涨价的背景和理由:爱奇艺 CEO 提出涨价,其核心诉求是基于成本和行业生态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 回答
    爱奇艺CEO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二创是盗版”,这无疑触动了内容创作者和平台之间那根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我看来,这番话背后,既有平台保护自身版权利益的考量,也暴露了目前内容生态中一些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要理解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二创”和“盗版”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
  • 回答
    爱奇艺近期多名核心业务高管的离职,以及部分剧集项目的搁置,无疑给这家曾经的在线视频巨头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人员变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下,对爱奇艺未来发展方向、内容生态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信号。高管离职:人才流失与战略调整的双重信号首先,多名业务高管的请辞,尤其是涉及内.............
  • 回答
    好的,作为爱奇艺VIP会员,很高兴来聊聊《无证之罪》这部剧。说实话,当初我也是被它“烧脑”、“反套路”的宣传吸引,看完之后,只能说,它绝对是国产网剧里一股清流,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挺过瘾的。整体评价:一部有野心,也确实敢于挑战观众智商的罪案剧。《无证之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 “干净”。什么叫干净?.............
  • 回答
    爱奇艺能否超越网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层面的思考。从目前来看,要说爱奇艺“超越”网飞,这个定义本身就需要我们先理清。如果仅仅是市值或者全球用户数量,那爱奇艺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从对各自本土市场的影响力、内容原创的深度和文化输出的潜力来看,爱奇艺的故事就显得更加复杂和值得探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爱奇艺就“倒奶事件”道歉、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这回事,以及这背后牵扯到的粉丝权益、爱奇艺是否违约等一系列问题。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相信不少人还有印象。事件的起因:为“成团”而“倒奶”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青春有你3》(简称《青你3》)作为一档偶像选.............
  • 回答
    爱奇艺因“倒奶视频”事件致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危机公关,更像是给当下乃至未来选秀节目和整个娱乐圈敲响了一记警钟,预示着一股变革的暗流正在涌动。这场风波的影响绝非止于“倒奶”本身,它触及了粉丝经济的本质、资本运作的边界、内容创作的责任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其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对选秀节.............
  • 回答
    爱奇艺正式起诉 B 站,案由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这个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具体进展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案件的起因与具体内容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爱奇艺起诉 B 站的核心在于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这意味着爱奇艺认为 B 站未经授权,在其平台上向公众提供了其享有.............
  • 回答
    爱奇艺在“超前点播案”庭审中,将原告上百页的观影记录公之于众,这一举动无疑触碰了用户隐私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要判断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以及行为是否妥当,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行为是否构成侵犯用户隐私?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用户隐私。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
  • 回答
    要说爱奇艺会员哪里买最划算,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谁不想花更少的钱,看更多的片儿呢?一、官方渠道的常规操作与“薅羊毛”小技巧首先,最稳妥的当然是爱奇艺官方App或者官网。虽然看起来没有太多“便宜”可言,但里面隐藏着不少“羊毛”。 新用户专享价: 如果你之前从来没开通过爱奇艺会员,恭喜你!新用.............
  • 回答
    爱奇艺会员74元一年,这价格在视频会员市场里算不上低,但也绝对不是高不可攀。那么,到底会有多少人愿意掏这74块钱呢?这可不是个简单能用一个数字回答的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74块钱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是无广告观影、是独播剧集抢先看、是超前点播的通行证、是高清乃至4K画质的保障,还有那.............
  • 回答
    爱奇艺近期被曝出的HR地域歧视,特别是自动过滤河南人的行为,可以说是捅了马蜂窝,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远不止是简单的招聘操作失误,而是触及了国内就业市场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顽疾,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些陈旧观念如何被放大和激化。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愤慨的,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一个以.............
  • 回答
    爱奇艺和芒果 TV 作为中国视频行业的两大巨头,它们在盈利能力上的差异确实引人关注。爱奇艺大规模裁员 40% 并持续亏损,而芒果 TV 却能保持盈利,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商业模式、内容策略、用户群体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这是两者差异最核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