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7-8年,腾爱优主导的“流量模式”,总结就一句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流量模式对于腾爱优就像是打鸡血,不打,马上死;打了,还能抢救一会。
国家出台政策,正好体面下台。
流量模式看起来很赚钱,其实,流量模式是违背传统娱乐圈的商业逻辑的。
传统的娱乐圈,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喜欢接受自己的作品。这道理很简单,粉丝再喜欢某一个明星,去电影院看电影只能买一张票,买专辑只会买一张,因为人只有一双耳朵,只有24小时,同一个粉丝买100张专辑是没有意义的。
流量模式,想的是怎么从现有的粉丝身上榨更多的钱。大粉带头捐,粉丝跟着捐,事成之后三七分成,为了哥哥能拿榜单第一,鼓励复数购买,不买100张虚拟专辑不配被称为粉丝,集资买电影票打广告送路人......
最直观的数据就是2021年腾爱优的付费会员数量和2019年比倒退了,有效观看时长也减少了20%,说明,受众变小了。愿意为腾爱优付费的人变少了。
建议央视重新开始搞青歌赛。
目前这套偶像模式已经彻底失败了。
近年来高密度的「偶像选秀」「海选成团」的做法完全榨干了所有潜力。
现在的所谓“偶像”,不论是能力还是话题度都比几年前出道的差了太远,而「前辈们」本就因为才不配位而挨骂。
他们通过高组织度的「饭圈打榜」变现,但这种方式以后就难以为继了。
他们这几年已经把韭菜根都拔干净了。
许多因为「支持本国偶像」才饭他们的人已经有不少又重新追外国偶像了。
所谓「中国偶像」普遍都不会唱跳。
再加上各种恶劣社会影响,在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有真正的偶像出现,某些人(不点名了)算是把整个行业彻底毁了。
本来国家层面一直没管,就是为了让本国的偶像抵消外国偶像的影响力。
结果发现本国偶像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些东西不能盲目搞国产替代。
我怎么感觉选秀,像是选“妃”的感jio呢。
没有挖苦,这是我看到这条信息的第一反应。
偶像选秀类的节目:
说不上喜欢或者抵制,自己很少看,
偶尔通过朋友的手机看两眼,倒是很有意思。
本质就是:通过多层滤镜,多层美化,多层人设的打造。
始终认为偶像不是选出来的,是文艺工作者真本领让大家折服的。
越来越多的人设崩塌,越来越不相信被精心打造的人设。
信服后大家才能为之痴迷,为之疯狂。
比如:刘德华出道40年。
在良萎不齐的娱乐圈,一个关于偶像的标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