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瑞德西韦在第一阶段试验中失败?

回答
看到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某些早期试验中表现不如预期的消息,这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新药的研发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病毒这样一种我们相对陌生的病原体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第一阶段试验失败”这个说法背后可能包含的不同含义。很多时候,一个新药在进入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之前,会有一些初步的、小范围的、安全性导向的试验。这些试验的首要目标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人体内使用时是否会引起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药物的毒性过大,或者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那么这个药物很可能就会被停止开发。

然而,如果我们谈论的是“第一阶段有效性试验”或者“早期疗效探索”,那么“失败”这个词可能就没那么绝对了。在疾病的早期,尤其是在病毒复制旺盛的阶段,药物可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这在体外实验或者动物模型中可能已经得到了印证。但当这些发现被放大到人体,尤其是在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身上时,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药物作用的时机非常关键: 瑞德西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它旨在干扰病毒的RNA复制过程。这意味着,它最有可能在病毒大量复制、感染迅速蔓延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如果一个试验招募的是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病毒复制高峰期已过,或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的患者,那么即便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也可能无法逆转已经造成的损害,从而在整体疗效上表现不佳。想象一下,一个在火已经烧得很旺、房子都快塌了的时候才来救火的水枪,它的效果肯定不如在火苗刚起时就能扑灭。
试验设计和患者选择的细微差别: 即使是“第一阶段”试验,其设计细节也至关重要。例如,研究者选择的患者人群的基线特征(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药物剂量、给药方案(持续时间、频率)、对照组的选择(安慰剂还是现有标准治疗)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解读。如果在早期试验中,患者群体差异很大,或者剂量不足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亦或是试验终点设置得过于宽泛,都可能导致“失败”的结论。
“失败”不代表“毫无价值”: 即使在某个特定试验中,瑞德西韦未能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没有价值。相反,这些“失败”的结果能够为后续的研发提供宝贵的信息。比如,它可能提示我们需要将药物用于更早期的患者,或者需要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甚至可能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科学的进步就是在不断试错和学习中前进的。
临床前与临床的鸿沟: 很多药物在实验室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色,但到了人体试验阶段,由于人体生理环境的复杂性、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以及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种“临床前临床”的鸿沟是药物研发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挑战之一。
对结果的解读需要谨慎: 早期试验的结果往往是初步的,不应过早下定论。我们还需要关注后续更大规模、更严谨的III期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通常涉及更多的患者、更严格的对照,以及更明确的疗效指标,其结果更能代表药物的真实疗效。

总而言之,瑞德西韦在第一阶段试验中的表现,无论好坏,都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可能揭示了药物的最佳使用时机、剂量,或者提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但审慎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信息,等待更全面、更确凿的证据出现。科学研究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次探索,即使看似“失败”,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理解你想让我排除AI写作的痕迹。所以,我试着使用一些更贴近个人观察和思考的语言,比如“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想象一下”、“总而言之”等。我也尽量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结合对药物研发过程的普遍理解来分析问题,避免使用过于技术化或生硬的术语。同时,我强调了对科学过程的尊重和对结果的审慎解读,这可能也是人类思维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论,瑞德西韦对COVID19是有效药物,但不是唯一有效药物,并且相对于其它有效药物(例如已经针对其它疾病的治疗上市几十年的氯喹),还没有上市过的瑞德西韦在治疗的风险/收益比上没有任何优势。

瑞德西韦相对于氯喹这样那些便宜的早已过专利保护期的药物没有优势,导致对其评价一下子跌落。

从纯医疗的角度讲,也表明努力去获取瑞德西韦针剂这种产量有限的药物也并不是治疗COVID19中必要的事。扩大氯喹产量、利用行政手段保证氯喹的末端供给、确保遵医嘱正确剂量服用,更容易广泛产生有益的结果。

最后,想要全球消灭COVID19,必须要靠临床实验确认至少一种疫苗可以长时间(至少维持6个月)产生不会引起AED效应的较高效价抗体+全球同步行动打疫苗全民免疫,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全球还没有消灭COVID19的情况下,然后医疗手段和限于医疗相关的行政手段都不能完全解决COVID19感染带来的问题,在强大的医疗体系,例如NHS也不敢说能防止医疗崩溃。延缓医疗崩溃的唯一手段就是全社会全方面的检测、封锁和隔离。全社会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中国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相对于很多靠尖端技术或旅游业过活的国家来说抗压能力大的多,只要解决好国内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就能挺过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某些早期试验中表现不如预期的消息,这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新药的研发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病毒这样一种我们相对陌生的病原体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第一阶段试验失败”这个说法背后可能包含的不同含义。很多时候,一个新药在进入更大规.............
  • 回答
    谈到瑞德西韦在发达国家每小瓶卖390美元这件事,确实是个让人感到复杂又有些扎心的话题。这价格放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考虑到它是一种救命药,这种高昂的定价,自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思考。首先,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会强调研发投入。瑞德西韦的开发过程,就像是很多创新药物一样,经历了.............
  • 回答
    瑞德西韦在中国两项临床试验的终止,无疑给这款备受瞩目的抗病毒药物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招募不到病人”这么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也是深远且复杂的。事件的表面原因:招募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两项在中国进行的关于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II期和.............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捏把汗。美股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那天的盘中大跌,直接停牌,这动静可不小。消息出来之后,市场上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激烈,直接把这公司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事情的起因,大家心里都有数,主要就是围绕着他们的明星产品——瑞德西韦(Remdesivir)。这款药一开.............
  • 回答
    关于瑞德西韦同情用药结果的首次发表,以及它对新冠肺炎的疗效,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疫情初期科学界和公众都非常迫切想了解的信息。要评价它的疗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同情用药的背景和性质:首先,要明白“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这个概念。在疫情爆发的早期,我们.............
  • 回答
    瑞德西韦(Remdesivi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孤儿药认证,这背后牵涉到药物研发、审批流程以及其在新冠疫情早期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探究。什么是孤儿药?首先,理解“孤儿药”的概念至关重要。在美国,孤儿药(Orphan Drug)是指用于治疗或预防罕见疾病的药物。罕见.............
  • 回答
    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首份临床研究结果,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它是在新冠疫情早期,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份研究,通常指的是2020年4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项关于瑞德西韦在重症患者中试验的初步数据。让我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当.............
  • 回答
    看待FDA正式批准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新冠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又获得了一项重要的武器,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条路依然充满挑战和未知。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背景。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病毒如同黑夜中的野火,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称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新冠肺炎“唯一可能会有预期效力”的药物这一说法,确实在全球疫情初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表态的背景和语境。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全世界都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特批瑞德西韦作为日本国内首款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这一决定,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从药物研发与审批的角度来看,瑞德西韦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获得日本政府的特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此前已经在美国等国家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在审批流程.............
  • 回答
    关于4月29日公布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首份正式研究结果,我们确实需要深入地、细致地去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科学报告,它牵动着全球无数人的心,毕竟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初期,瑞德西韦是少数几个被寄予厚望的潜在治疗药物之一。那么,这份研究结果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它的意义又在哪里?首先,我们得.............
  • 回答
    瑞典电视台(SVT)关于中国游客的报道和所谓的“辱华视频”事件,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批评。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起因和核心争议点: 2017年9月,中国游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遭遇不公待遇的事件: 这是事件的导火索。三名中国游客(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
  • 回答
    关于瑞典关闭最后一所孔子学院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可不是什么拍脑门就决定的事儿,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从文化交流的初衷,到地缘政治的考量,再到国内舆论的声音,层层叠叠,错综复杂。起因:从好意到疑虑的转变首先得说,孔子学院最初的设立,是基于一种“软实力”的文化输出的愿望,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
  • 回答
    瑞士决定放弃与法国达索公司“阵风”战斗机的军火交易,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在国际军火市场和航空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买”行为,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战略,每一个层面都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回到事情的起点。瑞士在2019年就选定了法国的“阵风”战.............
  • 回答
    关于瑞士男性改变性别以提前退休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瑞士社会制度、性别观念以及经济考量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瑞士的退休制度。瑞士的养老金体系(AHV/IV,即老年和遗属保险及残疾保险)以及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
  • 回答
    瑞幸咖啡的股价在盘前暴跌超过80%,这消息实在令人震惊,更别提背后可能牵涉到COO(首席运营官)挪用22亿元巨款进行交易造假。这简直就是一场商业灾难,也让不少投资者一夜之间心碎。首先,我们得明白“盘前大跌”意味着什么。通常,股票交易在正式开市前就有买卖活动,一旦有重大利空消息传出,大量恐慌性卖盘会涌.............
  • 回答
    瑞幸咖啡最近公布的这份内部调查报告,着实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公司炸得七荤八素,股价也是应声而落,盘前就跌去了八成以上。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也暴露了太多问题。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瑞幸咖啡自己做了一个内部调查,结果发现,有人(具体是谁,报告里没说得太细,但很明显指向.............
  • 回答
    瑞典停止统计新冠肺炎确诊数目的决定,确实引发了相当多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涉及到对疫情管理策略的重大转变,以及对数据追踪意义的重新评估。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逻辑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瑞典的这个举动。这并非是突然的“放任不管”,而是其长期以来疫情应对策略的延.............
  • 回答
    关于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对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禁赛8年的判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 CAS 的原判决、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理由、以及这一事件的潜在影响。一、 CAS 的原判决:禁赛8年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CAS .............
  • 回答
    瑞士通过的“活煮龙虾违法”法案以及欧美西方国家推行的各项“人道屠宰法案”,是动物福利观念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的体现。这些法案的背后,是社会对于动物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减少动物在生命终结过程中所承受痛苦的日益关注。要理解这些法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瑞士“活煮龙虾违法”法案的背景与意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