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瑞德西韦首份临床研究结果?

回答
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首份临床研究结果,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它是在新冠疫情早期,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份研究,通常指的是2020年4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项关于瑞德西韦在重症患者中试验的初步数据。

让我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和结果,尽量用更贴近实际的描述方式来呈现:

背景:疫情初期,迫切的需求

还记得当时吗?病毒刚开始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都还没宣布大流行,但各国医疗系统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重症病例和死亡率更是让人揪心。当时,没有任何特效药物能够真正控制住病毒的复制。在这种焦灼和不确定性下,任何有可能带来希望的治疗方法,都会被人们寄予厚望。

瑞德西韦,一种曾经被寄予厚望用来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核苷酸类似物,在早期的一些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它理论上可能可以阻止病毒在人体内大量复制,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基于这些早期的积极信号,多家药厂(其中吉利德科学公司是主要推动者)迅速开始了针对新冠患者的临床试验。

首份发布的研究:一项开放标签、单臂试验

当时最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吉利德科学公司发布的,关于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瑞德西韦的早期数据。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有对照组的、随机双盲的大型临床试验。它更像是一个“情况说明”,一个初步的观察性研究,更准确地说,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试验(Openlabel, singlearm trial)。

开放标签(Openlabel): 意思是参与试验的医生和患者都知道正在接受的是瑞德西韦治疗。没有安慰剂组,也没有盲法。这本身就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医生和患者的主观判断可能会受到已知治疗信息的影响,比如更容易注意到积极的变化,或者对不良反应的解释有所不同。
单臂试验(Singlearm): 意味着没有对照组。研究人员只能观察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接受瑞德西韦后的情况,然后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状态进行比较,或者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虽然这类早期研究很少会拿真正的历史数据做严格对比)。没有一个“未接受瑞德西韦但病情相似”的组作为参照,就很难确定观察到的改善是真正由瑞德西韦引起的,还是患者自身免疫力恢复、或使用了其他支持性治疗的结果。

研究的样本量和患者特征

这项初步研究纳入了大约61名美国患者,这些患者当时普遍出现了包括肺炎、低氧血症等在内的重症表现,都需要吸氧,甚至有的已经在使用机械通气。他们普遍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整体状况是比较危重的。

关键的初步结果(以及当时的解读)

这份研究发布的主要“积极”信号是:

1. 临床改善: 研究报告指出,在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61名患者中,有80%(大约47名)在接受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是几天到一周内)出现了临床症状的改善。这种改善包括需要吸氧的患者能够拔掉呼吸机,或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等。
2. 死亡率: 研究中提到,在接受治疗的61名患者中,有4名在28天内死亡,死亡率为约6.5%。当时的研究人员和一些评论者将其与当时已知的一些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认为这个数字可能偏低,暗示了瑞德西韦可能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有潜在作用。

解读中的谨慎与争议

虽然这些结果在当时听起来鼓舞人心,但许多专家和评论者立即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严重局限性:

缺乏对照组: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一个对照组,就无法排除自然恢复、安慰剂效应或者其他同时进行的医疗干预(如抗生素、类固醇等支持性治疗)对结果的影响。有些患者本来就有自愈的可能,尤其是在感染的某个阶段。
样本量小且非随机: 61名患者的样本量非常小,而且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使得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大打折扣,也更容易受到各种偏倚的影响。
“改善”的定义模糊: 临床改善的定义比较主观,而且观察的时间窗也可能存在影响。
早期数据: 这只是一个非常初期的、非正式的报告,更像是“病例汇集”而非严格的临床试验。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些初步的信号,并为后续更大规模、更规范的试验提供基础。

这份研究的重要性与后续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这份早期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证明了可行的试验设计: 它表明在疫情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启动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并且可以在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进行。
提供了初步的安全性信息: 研究中也提到了药物的安全性信息,比如一些不良反应,为后续更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奠定了基础。
引发了进一步研究的动力: 正是这些初步的、尽管不完美的“希望之光”,才推动了后续更大规模、设计更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如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牵头进行的ACTT1试验,以及吉利德公司自己的试验。

最终的评价

随着后来更严格、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如ACTT1)结果的公布,我们对瑞德西韦的疗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ACTT1试验显示,瑞德西韦能够缩短重症新冠患者的康复时间,但对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则不那么显著。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份首份临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它就像是疫情早期在漆黑的隧道里,有人点燃了一根微弱的火柴,照亮了一小段路,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尽管这火光并不足以驱散整个黑暗。它为后续更科学的探索提供了起点和一些初步的线索,但本身并不能作为最终判断药物疗效的依据。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期探索性的数据非常重要,但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并等待更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当时很多人对这份报告的解读,可能过于乐观,也有很多人则基于科学的严谨性对其提出了质疑。这种讨论,恰恰是科学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说一,这种结果都可以发顶刊

为什么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症患者不能发上去?

(当然顶刊文章不光是看治疗结果)


可能中医不做研究,只治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首份临床研究结果,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它是在新冠疫情早期,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份研究,通常指的是2020年4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项关于瑞德西韦在重症患者中试验的初步数据。让我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当.............
  • 回答
    关于4月29日公布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首份正式研究结果,我们确实需要深入地、细致地去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科学报告,它牵动着全球无数人的心,毕竟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初期,瑞德西韦是少数几个被寄予厚望的潜在治疗药物之一。那么,这份研究结果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它的意义又在哪里?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关于瑞德西韦同情用药结果的首次发表,以及它对新冠肺炎的疗效,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疫情初期科学界和公众都非常迫切想了解的信息。要评价它的疗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同情用药的背景和性质:首先,要明白“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这个概念。在疫情爆发的早期,我们.............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特批瑞德西韦作为日本国内首款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这一决定,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从药物研发与审批的角度来看,瑞德西韦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获得日本政府的特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此前已经在美国等国家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这意味着,在审批流程.............
  • 回答
    谈到瑞德西韦在发达国家每小瓶卖390美元这件事,确实是个让人感到复杂又有些扎心的话题。这价格放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考虑到它是一种救命药,这种高昂的定价,自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思考。首先,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会强调研发投入。瑞德西韦的开发过程,就像是很多创新药物一样,经历了.............
  • 回答
    瑞德西韦在中国两项临床试验的终止,无疑给这款备受瞩目的抗病毒药物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招募不到病人”这么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也是深远且复杂的。事件的表面原因:招募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两项在中国进行的关于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II期和.............
  • 回答
    瑞德西韦(Remdesivi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孤儿药认证,这背后牵涉到药物研发、审批流程以及其在新冠疫情早期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探究。什么是孤儿药?首先,理解“孤儿药”的概念至关重要。在美国,孤儿药(Orphan Drug)是指用于治疗或预防罕见疾病的药物。罕见.............
  • 回答
    看到关于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某些早期试验中表现不如预期的消息,这其实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新药的研发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病毒这样一种我们相对陌生的病原体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第一阶段试验失败”这个说法背后可能包含的不同含义。很多时候,一个新药在进入更大规.............
  • 回答
    看待FDA正式批准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新冠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又获得了一项重要的武器,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条路依然充满挑战和未知。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背景。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病毒如同黑夜中的野火,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称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新冠肺炎“唯一可能会有预期效力”的药物这一说法,确实在全球疫情初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表态的背景和语境。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全世界都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捏把汗。美股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那天的盘中大跌,直接停牌,这动静可不小。消息出来之后,市场上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激烈,直接把这公司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事情的起因,大家心里都有数,主要就是围绕着他们的明星产品——瑞德西韦(Remdesivir)。这款药一开.............
  • 回答
    瑞典电视台(SVT)关于中国游客的报道和所谓的“辱华视频”事件,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批评。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起因和核心争议点: 2017年9月,中国游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遭遇不公待遇的事件: 这是事件的导火索。三名中国游客(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
  • 回答
    关于瑞典关闭最后一所孔子学院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可不是什么拍脑门就决定的事儿,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从文化交流的初衷,到地缘政治的考量,再到国内舆论的声音,层层叠叠,错综复杂。起因:从好意到疑虑的转变首先得说,孔子学院最初的设立,是基于一种“软实力”的文化输出的愿望,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
  • 回答
    瑞士决定放弃与法国达索公司“阵风”战斗机的军火交易,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在国际军火市场和航空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买”行为,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战略,每一个层面都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回到事情的起点。瑞士在2019年就选定了法国的“阵风”战.............
  • 回答
    关于瑞士男性改变性别以提前退休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瑞士社会制度、性别观念以及经济考量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瑞士的退休制度。瑞士的养老金体系(AHV/IV,即老年和遗属保险及残疾保险)以及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
  • 回答
    瑞幸咖啡的股价在盘前暴跌超过80%,这消息实在令人震惊,更别提背后可能牵涉到COO(首席运营官)挪用22亿元巨款进行交易造假。这简直就是一场商业灾难,也让不少投资者一夜之间心碎。首先,我们得明白“盘前大跌”意味着什么。通常,股票交易在正式开市前就有买卖活动,一旦有重大利空消息传出,大量恐慌性卖盘会涌.............
  • 回答
    瑞幸咖啡最近公布的这份内部调查报告,着实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公司炸得七荤八素,股价也是应声而落,盘前就跌去了八成以上。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也暴露了太多问题。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瑞幸咖啡自己做了一个内部调查,结果发现,有人(具体是谁,报告里没说得太细,但很明显指向.............
  • 回答
    瑞典停止统计新冠肺炎确诊数目的决定,确实引发了相当多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涉及到对疫情管理策略的重大转变,以及对数据追踪意义的重新评估。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逻辑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瑞典的这个举动。这并非是突然的“放任不管”,而是其长期以来疫情应对策略的延.............
  • 回答
    关于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对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禁赛8年的判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 CAS 的原判决、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理由、以及这一事件的潜在影响。一、 CAS 的原判决:禁赛8年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CAS .............
  • 回答
    瑞士通过的“活煮龙虾违法”法案以及欧美西方国家推行的各项“人道屠宰法案”,是动物福利观念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的体现。这些法案的背后,是社会对于动物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减少动物在生命终结过程中所承受痛苦的日益关注。要理解这些法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瑞士“活煮龙虾违法”法案的背景与意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