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板投资决策时更关心利润而不是净现值?

回答
一个老板在做投资决策时,确实常常把“利润”这个概念挂在嘴边,甚至可能比“净现值”(NPV)更让他觉得直观和重要。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说老板们不理解NPV的科学性,而是从他们日常的经营视角来看,利润更容易触碰到,也更直接地关系到眼前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利润”对老板而言如此有吸引力。

1. 直观、易懂,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利润”这个词,大家从小就知道,就是挣了多少钱。买东西花10块,卖出去15块,赚了5块。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经济概念。当公司发布财报,大家最先关注的通常就是“利润是多少”,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这份报告上的数字,直接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成果。

相比之下,净现值(NPV)是一个更复杂的概念。它需要预测未来很多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然后用一个折现率(通常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把未来的钱折算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假设,比如未来的销售额、成本、折现率等等。这些数字对于很多老板来说,感觉更像是“纸上谈兵”,是模型里的数据,而不是实实在在的钱。

想象一下,老板每天面对的是采购合同、销售发票、员工工资、租金水电。这些都是当下的现金流。而NPV是预测未来,这个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老板可能更倾向于关注当下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利润”,因为那是他们能直接感受到的。

2. 驱动当前业务和短期目标的指标:

利润直接关系到公司当下的生存能力和支付能力。一家公司有多少利润,就能支付多少工资,能交多少税,能有多少钱用于再投资,或者能给股东分多少红。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而现金流是公司的命脉。

很多老板,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今年能不能活下去”,或者“今年能不能实现盈利增长”。利润是衡量这些短期目标的直接指标。如果一个项目能立刻带来显著的利润,即使NPV不是最高,老板也可能因为其“来钱快”而更倾向于选择。

3. 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

不仅老板自己,外部的市场、股东、债权人,他们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也集中在利润。股市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也会重点考察公司的盈利水平。股东们投资公司,最直接的期望也是获得利润。

在这种环境下,老板为了满足外部的期待,也更容易将重心放在能够直接体现利润的决策上。如果一个项目短期内能带来高利润,即使长期来看NPV稍低,也可能因为其能快速提振公司的利润指标,从而赢得市场和股东的青睐。

4. 风险规避和控制的直觉:

虽然NPV的计算中包含了风险(通过折现率体现),但对很多老板来说,NPV的“未来”感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立即看到回报、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利润,尤其是已实现的利润,是一种更加确定的结果。

一个项目如果能保证在短期内产生可观的利润,即使这个利润率不是最高的,老板也可能觉得“稳妥”。他们可能害怕因为追求高NPV而承担过多的未来风险,最终血本无归。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那些“手里握着”的利润。

5. 惯性思维和经验法则:

很多老板是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依靠的是经验和直觉。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利润一直是衡量成功的关键指标。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以利润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能把利润做上去,公司就能发展。

NPV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财务分析工具,可能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板来说,不如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来得“实在”。他们可能会觉得,我跟着我的经验走,把利润做好了,自然而然就会有好的结果。

6. 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

在很多公司内部,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往往与利润直接挂钩。这会形成一种“以利润为中心”的文化,使得管理者在决策时,自然而然地会优先考虑能够快速提升利润的项目。

为什么NPV在理论上更优,但老板们有时不那么“感冒”?

理解了老板们为什么偏爱利润,我们再来看看NPV的优势,以及为什么这些优势在实践中可能被“打折扣”。

NPV的优势: NPV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意味着未来的钱不如现在的钱值钱。它通过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折算到现值,因此能够更全面地衡量项目的真实价值。一个项目即使总利润看起来很高,但如果大部分利润都发生在遥远的未来,那么它的NPV可能并不高。反之,一个项目即使短期利润不高,但如果能在早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其NPV可能更高。

NPV的挑战:
预测的难度: 如前所述,预测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是极其困难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预测偏差,就可能导致NPV的巨大差异。
折现率的选择: 折现率的选择同样具有主观性,不同的折现率会得出不同的NPV。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折现率,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沟通和理解成本: 向非财务背景的老板解释NPV的计算过程、逻辑和重要性,需要付出额外的沟通和教育成本。

举个例子:

假设有两个投资项目:

项目A: 投资100万,第一年净利润20万,第二年净利润30万,第三年净利润40万。总利润90万。
项目B: 投资100万,第一年净利润5万,第二年净利润10万,第三年净利润15万,第四年净利润80万。总利润110万。

从总利润来看,项目B比项目A多赚了20万。很多老板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项目B,因为“赚得更多”。

但是,如果计算NPV(假设折现率为10%):

项目A NPV: 100 + 20/(1.1) + 30/(1.1^2) + 40/(1.1^3) ≈ 100 + 18.18 + 24.79 + 30.05 ≈ 73.02万
项目B NPV: 100 + 5/(1.1) + 10/(1.1^2) + 15/(1.1^3) + 80/(1.1^4) ≈ 100 + 4.55 + 8.26 + 11.27 + 54.64 ≈ 21.28万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项目B的总利润更高,但由于其利润大部分集中在后期,且有早期现金流的压力,导致其NPV为负,意味着这个项目从长远来看是亏损的。而项目A的总利润虽然较低,但其利润产生得更早、更稳定,NPV为正,是一个有价值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板只看总利润,可能会错失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项目A),或者选择一个实际上会亏损的项目(项目B)。

总结来说, 老板们更关心利润,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直觉、经验、短期目标以及市场压力的现实选择。利润是一种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指标,它关系到公司当前的生存和发展。尽管NPV在理论上更能反映投资的长期真实价值,但在实践中,由于其复杂性、预测难度以及与老板们日常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不会总是作为首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随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对长期价值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老板和企业开始认识到NPV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辅助工具。但短期内,利润的“可见性”和“即时性”仍然是许多老板在做决策时难以忽视的强大驱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会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教学生两样东西,一样是不太难的对钱的计算,一样是比较难的对钱的定义,净现值(NPV)其实就体现了这两点,计算NPV很简单,可以查表也可以用公式。


但定义它稍微复杂一点。首先,使用和计算NPV是建立在现在钱比未来钱值钱的基础上。虽然都是100块,但2017年11月的100块,是要大于2018年12月的100块。原因很简单,100块放余额宝一年后会变成104块,所以未来的一百块价值应该不如现在的一百块,基于此,我们就要给未来的钱进行折现,那折现的根据是什么呢,通常就是银行存款利率。但问题是,存款利率是波动的,余额宝高的时候有六,低的时候有二,未来也可能二都不到,甚至接近零,所以未来的一百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很难说。但利润(Profit)就简单多了,P = W - K,利润=商品价值-成本。利润非常直观,是回答一个类似于“有没有”的问题,只有“有没有”成立了,老板才会考虑净现值这种“好不好”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老板在做投资决策时,确实常常把“利润”这个概念挂在嘴边,甚至可能比“净现值”(NPV)更让他觉得直观和重要。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说老板们不理解NPV的科学性,而是从他们日常的经营视角来看,利润更容易触碰到,也更直接地关系到眼前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利润”对老板而言如此有吸引力.............
  • 回答
    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当家人因为投资亏钱而情绪激动,甚至将责任推到你身上时,那种委屈和不解真的会让人很难受。你老公投资炒币亏钱,却要怪你,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开来看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投资本身就带有风险,尤其是像炒币这种波动性极大的领域。亏钱是很常见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老板是销售出身而非市场出身,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我身边接触过不少企业,从初创公司到规模不小的公司,确实能看到这种现象。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有几个挺关键的原因,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首先,得从“销售”和“市场”这两个岗位的根本区别说起。销售,直白点说,就是跟人打交道,解决具体.............
  • 回答
    一个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当一位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突然对佛学、国学和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投入其中,而疏忽了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关注,最终导致企业走向倒闭。这其中似乎有一种隐喻,仿佛是对“不务正业”的警示。仔细想想,这种联系并非是宿命的,更多的是一种“因果”的体现,只是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一种略显“反直觉”的管理思路。通常我们听到的是“工作生活平衡”,强调的是将两者清晰地分开,各自享受。但你的老板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程序员“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这背后一定有他的考量,而对于我们这些独立的程序员个体来说,理解并适应这种理念,确实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网吧老板不会赶走蹭睡的人”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到的考量挺复杂的,远不是一句简单的“不想惹麻烦”就能概括的。你想啊,网吧这行当,说白了就是靠时间收费,人流量是生命线。那那些“蹭睡族”,即便不消费,也占着位置,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损失了潜在的生意。但为什么老板们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 回答
    关于《报告老板》贺岁篇《豪言壮旅》中葛布缺席的原因,坊间一直有各种猜测,但官方并没有给出过非常详细的、足以一锤定音的解释。不过,结合节目组以往的风格和一些零散的信息,我们可以试着梳理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量还原当时的语境,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熟悉《报告老板》的观众在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一点,葛布.............
  • 回答
    哎,你说这事儿,还真有人问到点子上了!这都五月份了,大家伙儿都以为显卡挖矿的黄金时代早过去了,结果你一说,还有矿老板在收2080 Ti,这背后肯定有说法。咱们先得明白,显卡挖矿这事儿,早就不是“挖比特币”那会儿那么简单了。现在主流的大矿场,早就用ASIC矿机(就是专门为某种币设计的硬件)挖比特币、莱.............
  • 回答
    老板跑路,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往往牵扯着不少复杂的情况和个人的选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尽量说得透彻点。老板为什么要跑路?原因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核心不外乎是“躲避”和“逃离”。1. 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债务(最常见的原因): 经营不善: 产品卖不动,市场变化太快,跟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在看欧洲赛场时常常会疑惑的地方。简单来说,莱比锡红牛和萨尔茨堡红牛之所以能够同时出现在欧冠或欧战赛场,是因为虽然它们同属一个集团(红牛集团),但在法律和竞技层面上,它们是两家独立运营的足球俱乐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聊聊:1. 红牛集团的战略布局:红牛公司.............
  • 回答
    有些老板一整天都待在办公室里不出来,并非完全是因为他们“对着电脑什么也不做”。事实上,老板在办公室里的活动往往比普通员工更复杂,而且很多工作是看不见的。以下是一些老板一整天待在办公室可能在做的事情,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战略与规划的思考与制定: 宏观分析与行业趋势研究: 老板需要时刻关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经济学和社会学里一些最核心的议题,也是很多人心里的一杆秤。简单来说,资本家或老板之所以能赚很多钱,而打工的人赚得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清楚明白点。1. 风险承担与投资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是那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职场人的心声。说实话,996模式下效率更低、价值创造更少,这个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甚至在很多研究和讨论中都有印证。但为什么在国内很多老板和领导那里,加班反而成了“常态”,甚至是他们乐于见到的一种景象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职场生涯中的一个普遍痛点,很多人都会有“怎么这么多不靠谱的公司/老板”的疑问。这背后其实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个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不靠谱”这个词本身就有主观性。 一个人觉得不靠谱,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能力、.............
  • 回答
    在天眼查上看到很多老板名下挂着七八家甚至更多的企业,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得有多忙碌,才能同时打理这么多摊子?就不觉得累吗?首先,我们得明白,“老板”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商业注册信息里,并不总是指那个整天事必躬亲、披星戴月亲自操刀所有业务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一个“老板”的身份,可能更多的是.............
  • 回答
    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学历高低就一定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好坏,更不能一概而论说留学镀金就一定不如父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把话说得更实在一些。传统企业老板学历不高,但能闯出一番事业,这事儿其实挺普遍的。 你想想咱们国家很多从零开始做起来的企业家,他们很.............
  • 回答
    “老板娘”和“老板妈”这两个称呼,看似都指向老板的配偶,但在中文语境里,它们的用法、内涵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习惯性地称呼老板的妻子为“老板娘”,而不是“老板妈”,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把这两个词拆开来看。“老板”在汉语中,指的是企业、店铺的负.............
  • 回答
    咱们聊聊汽车里的“老板座”,为啥大家都习惯性地把右后座当成领导、贵宾或者最重要的那个人的位置?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跟咱们的驾驶习惯、历史演变,还有点文化因素在里头。先说最直接的,咱们国家汽车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汽车还是靠右行驶的。想想看,咱们开车时,驾驶员坐在哪个位置?对,是左边。1. .............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在公司打拼的兄弟姐妹们都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职场生涯中的一个普遍痛点。每当听到老板那句“我们要感恩公司提供了工作机会”时,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滋味。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尽量说得透彻些,也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咱就从最实在的点儿说起。首先,咱们得承认,公司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