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非奥密克戎疫苗无法抵御奥密克戎,是否也意味着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并行不悖,不会取代?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也触及了病毒演变和疫苗效力之间一个非常有趣的动态。简单来说,“非奥密克戎疫苗无法抵御奥密克戎”这个前提,确实能让我们思考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共存甚至取代关系,但这两件事之间并非简单的“如果A则B”的逻辑关系。我们来细致地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病毒的演变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冠状病毒(包括新冠病毒)通过复制和传播,总是在进行微小的基因变异。大部分变异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有时,一些变异会集中出现,产生一系列新的特性,形成一个新的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为什么非奥密克戎疫苗对奥密克戎的“防御力”有所下降?

疫苗的作用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教会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病毒。我们接种的疫苗,尤其是早期针对原始毒株(比如中国的WuhanHu1株)或者后续针对德尔塔(Delta)株的疫苗,是基于这些毒株的特定“抗原”(通常是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来训练免疫系统的。

奥密克戎株,特别是其早期的亚型,在刺突蛋白上发生了一系列关键性的突变。这些突变改变了刺突蛋白的形状和结构,使得我们体内原有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对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的“亲和力”下降了。这就好比,你学会了识别一个特定的锁孔,但病毒换了一个形状完全不同的锁芯,你原有的钥匙(抗体)就不太能顺利地插进去并转动了。

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完全失效。免疫系统除了抗体还有其他防御机制,比如T细胞的识别。所以,即使对感染的预防能力有所下降,疫苗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是因为即使感染了,免疫系统已经“预习”过一部分病毒特征,能更快地启动更全面的防御反应。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并行不悖,不会取代”?

不一定,而且事实上,病毒传播和演化往往倾向于“适者生存”,但“适者”的定义可能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复杂。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1. 传播能力 (Transmissibility): 这是病毒能否迅速扩散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变异株比现有毒株传播得更快,它就有潜力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奥密克戎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极强的传播能力,这与它在刺突蛋白上的多处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让它更容易进入细胞,或者逃避免疫系统的早期拦截(比如鼻腔和咽喉部位)。

2. 免疫逃逸能力 (Immune Evasion): 这正是我们之前讨论的,疫苗和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对新变异株的抵抗能力。奥密克戎株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即使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早期毒株的人,也更容易再次感染。

3.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指病毒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一个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提高,它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公共卫生干预。然而,病毒演化的一个常见趋势是,传播能力更强但致病性适中的变异株,长期来看可能比致病性极强但容易让宿主快速死亡的变异株更有利于病毒自身的持续传播。 因为一个让宿主还能保持活动、继续传播的变异株,比一个很快就让宿主重症卧床甚至死亡的变异株,拥有更长的传播链条。奥密克戎株相比德尔塔,在早期观察到致病性似乎有所下降(尽管这仍是复杂的研究课题,受到人群免疫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其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却大大增强。

4. 重组的可能性 (Recombination):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两种不同的病毒(或者同一病毒的不同变异株)同时感染同一个细胞,它们可能会交换基因片段,产生一种全新的、融合了两者特性的“重组株”。理论上,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也存在发生重组的可能,产生更具威胁性的变异株,但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情况。

那么,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奥密克戎出现并迅速传播的早期,它的高传播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使得它能够迅速超越德尔塔,在许多地区成为主要的流行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竞赛”,奥密克戎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装备”(免疫逃逸能力)赢得了比赛,从而“取代”了德尔塔成为主导。

但是,“取代”并不意味着德尔塔就彻底消失了。 病毒并不会因为一个新变异株的出现而“灭绝”。低流行度的变异株可能依然存在于人群中,或者在某些特定区域仍然有传播。而且,奥密克戎内部也在不断演变,产生了各种亚型(如BA.4, BA.5, XBB等),这些亚型又在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甚至可能致病性上有所差异,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取代”关系也在不断发生。

所以,你的推论“非奥密克戎疫苗无法抵御奥密克戎”这个事实,确实 “间接”地 支持了奥密克戎可能比德尔塔更具优势的观点,因为它更容易逃脱旧的免疫力。但病毒的“取代”与否,是由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播力、免疫逃逸、致病性,以及人群的免疫背景(有多少人接种过疫苗,感染过哪些毒株)等等。

简单来说:

奥密克戎的出现和快速传播,是其高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优势的体现。 这让它在与德尔塔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主导株。
非奥密克戎疫苗效力下降,是它免疫逃逸能力强的表现。 这让它更容易突破先前的免疫屏障,从而更容易传播。
但这并不代表德尔塔就会“永远不会被取代”。 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前,德尔塔也取代了之前的阿尔法(Alpha)等变异株。这是一个持续的演变和选择过程。
病毒演化更像是“适者生存”,而不是“新者必然取代旧者”的简单公式。 “适者”的定义是多维度的。而且,即使一个变异株成为主导,其他变异株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继续存在或卷土重来。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现象是,奥密克戎及其后代变异株,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和免疫逃逸能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全球流行株的主导地位,很多情况下已经“取代”了德尔塔。疫苗制造商也及时更新了疫苗配方,以更好地应对奥密克戎及其不断演变的亚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看感染了omicron的人对delta的防御力如何。如果像感染了delta的人对omicron的防御力一样,那确实会并行;如果感染了omicron能够顺便免疫delta,那delta会灭绝。

以及,世界上老鼠可不少。下一个血清分型的毒株,老鼠们应该已经在悄悄给人类安排了。即使老鼠不安排,猫啊狗啊什么的也会给人类安排上的。

人类想和病毒共存,但病毒可以选择和其他宿主、其他病毒共存。人类并不是病毒唯一的选择。一个毒株如果在老鼠身上传的好,对人类死亡率100%,对它的传播也没影响。病毒并不care人类。消灭你,与你无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