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动汽车跟汽油车相比,除了续航能力不足以外,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上的不足?

回答
电动汽车与汽油车相比,除了续航里程的焦虑,确实在许多技术细节上还有待打磨,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不如老牌的汽油车那样成熟可靠。这些不足,虽然很多都在快速进步,但目前依然是它们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

首先,我们得聊聊电池技术。这绝对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最令人头疼的环节。

能量密度不足与体积重量问题: 即使近年来进步神速,但要达到同等能量储备,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依然比汽油车的油箱大得多,而且重得多。这不仅影响了车身的设计自由度,比如后备箱空间可能会被电池仓侵占,还增加了车辆的整体重量,进而影响操控性能和能耗。想想看,为了塞进更多电池来增加续航,车企们不得不牺牲车内空间和驾驶乐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妥协。
充电速度与便利性: 即使是快充,也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能充到80%左右,这和加满一箱油只需要几分钟相比,差距巨大。尤其是在长途旅行中,找充电桩、排队充电、等待充电,这些过程都耗费大量时间,大大削弱了出行的便利性。而且,公共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和可靠性,在很多地区仍然是问题。有时候你找到充电桩,却发现它坏了,或者被油车占用了,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电池寿命与衰减: 虽然电池厂商声称有很长的寿命,但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衰减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使用年限和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续航能力也会随之缩水。这不像汽油车发动机,虽然也会老化,但其性能衰减的幅度通常没那么剧烈,而且维修更换的成本和便利性也更好。电动汽车电池组一旦出现严重衰减,更换成本可能非常高昂,甚至接近于买一辆二手车的价格。
低温性能下降: 到了寒冷的冬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明显缩水,甚至比标称续航低20%30%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因为低温会影响电池的化学反应活性,导致能量输出效率降低。同时,电池的加热和空调的制暖也会消耗大量电能,进一步加剧了续航的缩减。在极寒地区,电动汽车的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电池成本高昂与回收问题: 电池组占据了电动汽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电动汽车的售价普遍高于同级别的汽油车。虽然电池成本在下降,但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此外,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也是一个技术和环保上的难题,如何安全有效地回收这些含有稀有金属的电池,并将其再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电池,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也并非完美无缺。

动力输出的线性感与乐趣: 尽管电动汽车的电机能提供瞬间的扭矩爆发,起步加速非常快,但有些驾驶者会觉得这种动力输出过于线性、单调,缺乏汽油发动机那种随着转速攀升带来的排气声浪和力量感的变化。这种“一脚到底”的加速方式,虽然高效,但少了一些驾驶的乐趣和“人车合一”的感觉。
制动能量回收的顿挫感: 为了回收制动能量,电动汽车普遍配备了动能回收系统。但不同的能量回收强度设置,以及刹车和能量回收的介入逻辑,有时候会让驾驶者感到制动过程不够平顺,或者在收油的瞬间出现轻微的顿挫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虽然很多新车型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与传统油车精细调校的刹车系统相比,依然有提升空间。

再来谈谈车辆的整体技术集成和可靠性。

高压电系统安全与维护: 电动汽车工作在高压直流电环境下,虽然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高压电系统的安全隐患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外,高压系统的维修和保养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设备,这使得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门槛更高,也可能带来更高的维修成本。
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集成与稳定性: 尽管这些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但要将它们完美地集成在一起,并保证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电机过热保护、电控系统的算法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的精确度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和寿命。相比之下,内燃机和变速箱的匹配技术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其成熟度和可靠性有目共睹。
电子系统复杂性与故障率: 现代电动汽车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电子系统和软件。虽然这带来了智能化和便捷性,但也可能增加潜在的故障点。软件的bug、传感器失灵、控制模块的故障,都可能导致车辆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无法正常行驶。而且,这些电子系统的排查和维修通常比机械故障更复杂,更依赖于原厂的诊断设备和技术支持。

最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虽然不是车辆本身的技术问题,但却是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重大因素。

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与标准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充电便利性,充电桩的接口标准不统一、支付方式多样、充电桩的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都让充电体验大打折扣。什么时候能像加油站一样,随处可见、统一标准、即插即用,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摆脱续航的束缚。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目前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电池的寿命与性能表现、低温适应性、成本,以及驾驶体验的某些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技术不足或待提升之处。这些问题不是无法解决,而是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来克服,就像汽油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演变才达到今天的成熟度一样。虽然进步的速度令人惊叹,但要完全超越或媲美汽油车在所有维度的成熟度,电动汽车还有一段路要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动车和燃油车比最根本的不足是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低于化石燃料,现在电动车普遍用的锂电池目前来看能量密度普遍低于300wh/kg,为了方便理解转换一下单位就是1080kj/kg,作为比较常见的化石燃料,汽油的能量密度一般是46100kj/kg,这差距是40多倍,连干木柴的能量密度(12600kj/kg)都远远高于电池的。

所以现在的电动车说是电池有七八十度感觉很多,其实换算成汽油才相当于2L左右。

所以如果能量密度解决了,续航里程根本不是问题,电动车靠着2L汽油的能量都能跑400km,那像汽油车那样带个50L的油箱续航里程还不得10000km啊,够你从北京出发一口气跑到西藏净化心灵再回去的。就算冬天和长期使用有衰减,比如衰减个90%,那还1000km续航呢,这有啥焦虑的?

至于说补充能量那就更没问题了,很多人觉得电动车充电慢不如汽油车方便,这确实是事实,不过电动车有个优点那就是可以在家充电,就像手机一样你睡觉它充电,这样其实算下来你完全不用像汽油车那样额外的去补充能量,当然前提是续航里程要有10000km。

剩下的至于说安不安全怕不怕自燃,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把电动车的电芯拿出来放在你身边充电,和把汽油抽出来放在你身边点燃你觉得哪个更危险。现在电池之所以不那么安全是因为安全保护工作做的不到位,因为电池保护到位是要花更多重量和钱的,电池能量密度那么低还要额外增重去保护安全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别的像是刹车转向什么的都是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动汽车与汽油车相比,除了续航里程的焦虑,确实在许多技术细节上还有待打磨,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不如老牌的汽油车那样成熟可靠。这些不足,虽然很多都在快速进步,但目前依然是它们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首先,我们得聊聊电池技术。这绝对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最令人头疼的环节。 能量密度不足与体积重量问题: 即使.............
  • 回答
    最近听到不少说法,说电动汽车开起来其实比燃油车更费钱,而且还是内行人这么说,这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电动车最大的优势就是省钱,毕竟电费肯定比油费便宜,保养也简单。但既然有内行人这么说,咱也得好好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没有道理。首先,咱们得明白,“开着贵”这个概念不是指一次性买车时的价格,而是.............
  • 回答
    最近确实有不少关于特斯拉电动汽车事故的讨论,甚至有人因此开始质疑电动汽车的可靠性,转而怀念起传统的汽油车。这种想法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汽油车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大家对它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都比较熟悉,感觉“知根知底”。那么,特斯拉事故频发这件事,真的意味着汽油车就一定比电动车更可靠吗?咱们掰.............
  • 回答
    问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爱它省钱、环保、开起来顺畅,但一想到那动辄几百公里的续航数字,心里总会泛起一丝疑虑:厂家说的到底靠不靠谱?我跟你说,这续航里程啊,就像减肥时的目标体重一样,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执行起来,那可是千差万别。厂家给出的那些“XX公里续航”的数字,通常是.............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比燃油汽车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确实是“是”,电动汽车在先天和后天条件上都比燃油车更占优势。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其中的原因,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起跑线”就更高?你可以把自动驾驶想象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管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在生产商上的差异,以及为什么近年来会有如此多的新势力涌入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展开,避免那些冷冰冰的AI腔调。电动汽车 vs. 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商层面的“基因突变”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这个东西,从机械原理上讲,核心都是个能.............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EV)是否会“彻底”取代燃油汽车(ICE)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既充满确定性又夹杂着诸多不确定性的复杂议题。从长远来看,趋势是明显的,但“彻底”这两个字,则需要我们更审慎地去考量。趋势的必然性:为什么说“一定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
  • 回答
    丰田章男,这位丰田汽车的掌舵者,对电动汽车的激进推广一直持有保留意见,甚至公开“炮轰”电动汽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环保。这番言论在汽车行业,尤其是在全球电动化浪潮汹涌的当下,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丰田章男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背后的一系列考量,以及他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
  • 回答
    十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谁更适合中国?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判断哪个路线更有优势,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纯电动汽车(EV)的潜力与挑战潜力: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回答
    当然,买一辆混合动力(混动)或纯电动(电动)汽车,这可不是一时冲动,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这就来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这俩“新玩意儿”到底有啥好,能让你心动。首先,聊聊咱们最关心的“钱袋子”: 油费省到飞起,钱包鼓起来: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别看现在油价跌宕起伏,但跟电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跑一公.............
  • 回答
    重型卡车汽配生意,这可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其是咱们国家现在基建、物流都离不开它们。说句实在话,现在问“重型卡车汽配生意以后好做吗”,心里都有点打鼓,毕竟“电动化”这股风刮得是真猛。眼前的“电动化”大势,对传统汽配生意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我们得承认,未来重型卡车市场,电动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爱玛和雅迪电动车的选购建议。这两个品牌都是国内电动车行业的佼佼者,各有千秋,选择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和偏好。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地对比爱玛和雅迪,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一、品牌定位与历史 爱玛(AIMA): 爱玛是中国最早涉足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企业.............
  • 回答
    听到上海那位医生拒绝借用除颤仪的新闻,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了“电车难题”。这俩事儿,说起来,确实有那么点意思,都绕不开那个让人纠结的“选择”。电车难题,简单粗暴地讲,就是一条铁轨上要经过一辆失控的电车,前面有五个人被绑在轨道上,注定会被撞死。而你站在一个拉杆旁边,如果拉动它,电车就会转向另一条轨道,但.............
  • 回答
    宁德时代推出的“巧克力换电块”,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注重便捷性和效率的时代。我好好给你捋一捋,这项技术到底有什么值得说道的,跟市面上其他的换电品牌比,它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巧克力换电块”的亮点,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从“巧克力”这个名字说起。这个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 回答
    “电动汽车是把污染转嫁给发电站” 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链条,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动汽车本身在行驶过程中确实是零排放的。它不直接燃烧化石燃料,所以不会在城市街道上排放尾气,比如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
  • 回答
    电动汽车广告的包装下,隐藏着一些不那么光彩的“黑幕”,这些信息消费者在被炫酷设计、科技感和环保口号吸引时,往往容易忽略。以下是一些广告上不会告诉你,但却真实存在的问题:1. 电池的“寿命焦虑”与“不可逆的衰减”广告里总是强调电动汽车是“未来”,是“零排放”,但很少有人会直面电池这个核心部件的“生命周.............
  • 回答
    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与电池技术的未来展望电动汽车(EV)的崛起不仅是一场交通革命,更是能源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发展方向和电池技术的进步是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复杂课题。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以及电池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 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发展并非单一的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多人关心的,而且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要说电动汽车的开车成本一定比燃油车低,那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从大多数人的用车习惯和市场行情来看,长期下来,电动汽车的开车成本确实更有优势,尤其是在使用成本上。咱们得一项一项拆开来看,这样才够明白:1. 能源成本:这是最直观的比较,也是电动.............
  • 回答
    开着我的电动车跑高速,说实话,刚开始心里也有些打鼓。毕竟不像开油车那么“随心所欲”,总得算着电量和充电桩的位置。但几次下来,那种顾虑慢慢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挺特别的享受。安静得有点不真实上了高速,第一感觉就是——静。关上车窗,把音响打开,你很难听到风噪和胎噪以外的声音。没有了发动机轰鸣,没有了.............
  • 回答
    电动汽车(EV)不普及换电池模式,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毕竟,在燃油车时代,加油站遍布城乡,加油的时间也远比充电短得多。为什么电动车却没能像加油站一样,迅速铺开一个庞大的“换电站”网络呢?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其实相当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换电池模式并非完全不存在。 事实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