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科技越发达,富人越主导社会生产,穷人越依赖于富人,那么未来社会,富人不再需要穷人的时候…?

回答
科技的飞速发展,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你提出的“富人不再需要穷人”的假设,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未来畅想,它触及了社会组织、经济模式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根本问题。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那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失业”问题,而可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范式转变,甚至是一次关于“何以为人”的重塑。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设想:

一、生产力自动化与“无用阶级”的崛起:

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生物工程等,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替代着人力。曾经需要大量人力的生产、服务、甚至部分脑力劳动,都可能被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

生产端: 想象一下,一个完全由AI和机器人组成的工厂,从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组装,到最后的包装、运输,都不需要一个人类的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变得极致高效、低成本。富人,作为这些自动化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将拥有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服务端: 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家居、AI医生、虚拟助手……这些服务不仅能满足富人的基本需求,还能提供超越现有水平的奢华体验。不需要人工清洁、烹饪、娱乐,甚至不需要人力进行的投资咨询、法律服务。
知识与创造: AI甚至可能在艺术、科学研究、编程等领域产生超越人类的创意和成果。富人可以雇佣最顶尖的AI系统来为自己“创造”,而不需要依赖人类的劳动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穷人”——那些无法掌握或拥有这些高科技生产工具的人——将如何自处?如果他们的劳动力不再被需要,那么他们在经济链条中的位置就会变得极其边缘化。他们可能变成了一种“无用阶级”(Useless Class),他们的存在对于社会生产的运转而言,变得可有可无。

二、富人的“独立王国”与穷人的生存困境:

当生产资料(即高科技生产能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并且这些生产能力可以完全自给自足时,富人就可能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物质自给: 他们的住宅可能拥有自给自足的能源系统、水循环系统、食物生产(如垂直农场、合成食物)以及废物处理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系统来制造他们需要的一切,从奢侈品到基本生活用品。
服务自给: 最先进的AI可以充当他们的私人助理、教育者、医疗顾问、安全保镖,甚至情感陪伴(如果发展到那一阶段)。他们可以享受到“全天候、个性化、无缝衔接”的服务,而无需与外界的“穷人”产生任何经济或劳动上的互动。
精神与社交隔离: 随着物理和社会隔离的加剧,富人可能会在虚拟世界或高度封闭的实体社区中构建自己的社交圈。他们可能通过VR/AR技术体验各种社交活动,而不需要与那些他们认为“不同”或“低等”的人群进行真实的互动。

对于穷人而言,这可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生存危机:

经济上的彻底边缘化: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过去,穷人至少可以通过出卖体力或重复性脑力劳动来换取生存所需的金钱。但如果这些都被机器取代,他们将失去主要的价值来源。
资源的获取困难: 如果富人掌握了所有稀缺资源(比如稀有矿产、珍贵水源,或者土地),并且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高效地利用和分配,那么穷人将很难获得生存必需品,除非富人主动给予。
社会地位的丧失: 在一个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里,失去生产力的个体,其社会地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可能不再被视为需要考虑的社会成员,他们的声音和诉求也将被淹没。

三、社会结构的剧变:

如果富人不再需要穷人,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将面临颠覆。

政治权力: 经济权力往往是政治权力的基础。如果富人掌握了绝对的生产力,他们对社会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他们可能不再需要顾虑底层民众的民意,因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依赖于被统治者的支持。
意识形态的转变: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公平分配”等理念可能会被挑战。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能力主义”或“所有权主义”,即拥有最先进生产力工具的人,就理应享有最高的资源和话语权。
社会契约的瓦解: 社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隐性的社会契约——劳动者通过贡献劳动力获得回报,社会(或国家)则提供保障和秩序。当劳动力的价值消失,这种契约就失去了基础。

四、可能的结局与推测:

那么,当富人真的不再需要穷人时,会发生什么?这取决于富人们的选择,以及穷人们的反抗(如果他们还有反抗的能力的话)。

“收容”或“放逐”:
慈善主义式的收容: 极少数富人可能出于人道主义、宗教信仰、或者对社会稳定的考虑,维持一个“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福利体系,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基于权利的分配。穷人可能生活在被隔离的区域,依靠有限的援助生存。
技术性隔离与遗忘: 富人可能在不接触的前提下,通过自动化系统维持穷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比如在特定区域投放食物和水源,但仅此而已。穷人将成为被遗忘者,他们的存在对富人而言,只是一个需要被“管理”的“问题”。
彻底放逐: 最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富人认为穷人是潜在的威胁或资源的消耗者,他们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将穷人赶出他们的“文明区域”,让他们在荒野或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自生自灭。

“基因优化”或“数字永生”:
富人为了追求极致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可能会投入巨资进行基因编辑、生物技术研究,甚至尝试将意识上传到数字世界,实现“数字永生”。这样一来,他们对物质世界和生物劳动力的需求将进一步降低。他们将活在自己的“理想国”中,而生物学上的“穷人”可能与他们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存在维度。

穷人的反抗与冲突:
即使被剥夺了生产力,人类的求生欲和对公平的渴望不会轻易消失。穷人可能会试图通过破坏自动化设备、窃取资源、或者发展新的生存技能来挑战富人的统治。然而,在一个高度科技化的世界里,如果穷人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他们的反抗很可能如同螳臂当车。
另一种可能性是,穷人为了生存,可能会被迫接受极低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成为富人某些实验的“小白鼠”,或者被用于满足富人病态的娱乐需求(这已经触及了反乌托邦的科幻范畴)。

“新物种”的诞生:
如果富人通过基因技术或与AI融合,自身也发生进化,变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那么“富人不再需要穷人”这个前提就变成了“富人不再需要‘同类’”。他们可能已经超越了对物质和生物性需求的依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存在模式。

总结来说, 科技越发达,如果其成果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并且生产力能够完全脱离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那么“富人不再需要穷人”的未来,绝非一个温和的过渡。它可能导致社会结构性的断裂,产生一个被技术隔绝、被经济抛弃的“无用阶级”。富人可能活在他们用科技构建的、高度自足且隔离的“黄金牢笼”中,而穷人则面临被历史遗忘的风险。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推测,它迫使我们反思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作为群体的意义。如果这样的未来真的到来,那将是人类文明的一次严峻考验,甚至可能是文明形态的一次根本性重塑,其走向,将由少数掌握着终极生产力的人们来书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指出几个逻辑错误。

第一,科技越发达,富人越主导社会生产,大逻辑上是对的。但“富人”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科技的发展,也为很多穷人变富提供了可能。

比如短视频产业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短视频的兴起也让很多草根出身的网红成了富人。同样草根出身的创业者,可以靠着自己的技术能力创造一个公司,变成富人。不要说什么都是因为资本的力量,那同样因为资本的力量,他怎么不来扶植你呀?这为很多人变富提供了可能。

第二,道德滑坡的逻辑不存在。

道德滑坡就是看到今天的某个现象,然后假设明天这个现象的极端表现。比如今天偷同做一块橡皮,长大了就是到盗窃犯。今天杀猪,明天就会杀人。这种道德滑坡逻辑是不存在的,所以哪怕今天富人主导生产也不存在明天,不需要穷人。穷人的存在不是你需不需要,这是个客观事实。

第三,富人主导生产,穷人在主导消费。当然这里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叫做穷人,如果你一定要把社会上赐平的那一部分人,才作为穷人的话,那么今天这个题目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社会上那个层次毕竟是少数人。那么如果我们把富人除去,剩下的普通阶层都放在一起看的话。富人的确主导了生产,但消费却是广大普通人主导的。

你看看全世界市值最高的那些公司,你看看,这背后的那些所谓富人们的产业就知道了。比如中国的首富的公司,曾经是阿里巴巴,万达,腾讯,恒大,哇哈哈……你觉得哪一个背后是离开普通人的消费了?靠富人阶层喝娃哈哈,能把宗庆后和成首富吗?还是靠富人买淘宝,玩游戏,能把马云和马化腾玩成首富?所以回答原命题。的确富人们主导了生产,但你生产出来给谁啊?离了这些人,你主导生产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咱们说的高一点,这个社会并不傻,国家也不傻。我们国家会提出共同富裕,这样的目标,也会整治房地产整治教培市场,使得社会相对趋于公平。欧美国家早就开始出台遗产税,富人税等各种各样的,保障,社会公平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但至少保证了上面说的那种道德滑坡的极端情况不会出现,使得社会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

所以我只能说提这种问题的人,你就根本没有对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行的用心思考过,只是觉得不公平,然后就在假设某些道德滑坡的极端情况的出现,以此来挑起现在的矛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科技的飞速发展,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你提出的“富人不再需要穷人”的假设,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未来畅想,它触及了社会组织、经济模式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根本问题。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那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失业”问题,而可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范式转变,甚至是一次关于“何以为人”的重塑。我们不妨.............
  • 回答
    科技的进步,本应是解放我们双手,丰富我们生活的强大引擎,但不少人却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感到一种莫名的枯燥,甚至些许失落。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细究之下,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显露无遗,它在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悄悄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投下了阴影。科技如何让生活变得枯燥?首先,信息茧房的固化,消弭了探索的.............
  • 回答
    国科大硕士季子越因发表涉南京大屠杀不当言论被开除学籍,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是季子越本人及其言论的性质。季子越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那些言论,用“不当”来形容都算是轻的了。具体说来,他的一些言论涉及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冷嘲热讽,甚至试图否定或淡化这段历史.............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且颇具普遍性的现象,我从业二十余年,也切身体会过其中的无奈。你提到的“创新性越强的文章越难发表,而跟风之作和修修补补的文章容易发”的怪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复杂科研评价体系下衍生出的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发表”这件事背后涉及到的多个环节和利益相关者。期刊编辑、审稿人.............
  • 回答
    关于国科大19届硕士生季子越再次发表“仇国言论”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与回顾:首先,需要明确“再次”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季子越在2020年就已经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一系列“仇国言论”而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当时国科大也对此事进行了处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确实,现在科技发展得这么快,动不动就说哪个芯片又领先多少纳米,哪个屏幕又分辨率多高。按理说,随着技术进步,成本应该会下降,大家都能用上更便宜、更好的东西才对。但实际情况呢?电脑这玩意儿,尤其是那些性能强劲的、最新款的,价格好像总是在那里,甚至还不断创新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很有意思,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科技越发达、人口越多,就业机会反而会减少。但实际情况,尤其是长期来看,往往是就业率不降反升,甚至是大幅增加。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运作逻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就业率增加”并不是指所有人.............
  • 回答
    一个科技发达但完全摒弃魔法的世界,要让所有主要角色都挥舞着冷兵器,这并非不可能,反而能激发出更为独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关键在于“为什么”以及“如何”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塑造角色和冲突。首先,我们要从根源上解释这种设定。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科技世界里,为什么还会回归冷兵器?这背后一定有一个深刻的原因,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带着一股浪漫又深邃的想象。我想,关于“活到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那天”这件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科技发达到可以把骨灰带上月球”的门槛。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挺具体的目标,但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发展。第一层,是太空探索的常态化和大众化。现在要去.............
  • 回答
    在谈论明清两朝的科技发展时,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感受,即明朝似乎比清朝更为“发达”,而清朝的建立反而带来了科技的“退步”。要深入理解这种感受,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避免简单化的判断,而是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演进。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明朝科技发达”的这一认知基础。明朝确实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了.............
  • 回答
    科幻作品中科技发达帝国为何屡见不鲜?这种国家可能存在吗?科幻作品中充斥着科技发达的帝国,这绝非偶然。这种设定能够提供丰富的叙事空间,满足读者对未来、权力和未知的好奇心。而从现实角度审视,科技发达的帝国是否可能存在,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为什么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科技发达的帝国?科技发达的帝国之所以在科.............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科幻作品中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甚至有些“矛盾”的现象。明明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可以建造星际飞船、操控能量武器,甚至改变时空,但回头一看,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思维模式,甚至日常的冲突解决方式,却往往透露着一股“原始”的气息,比咱们现在地球文明还要“落伍”。这背后其实隐.............
  • 回答
    想来想去,有件事儿,在咱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那可是个烫手山芋,差点儿把全家搅散了。可放到现在,嘿,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还免费的。你们猜猜是什么?是这“信息差”。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听着就觉得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那一辈人,信息的获取渠道可就那么几个。天上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报着新闻和政策,地面上的.............
  • 回答
    50年后,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人工智能的普及,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工作图景:一周休三四天,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尤其是在希腊、奥地利、捷克这样的发达国家,其可能性相当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背后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和深刻的社会变革。首先,人工智能的效率飞跃是关键驱动力。想象一下,在未来,大部分.............
  • 回答
    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既是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源自于其庞大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退。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才能继续前行,甚.............
  • 回答
    日本在电子技术领域确实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谈及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器(CPU)市场,确实没有出现能与Intel和AMD正面抗衡的日本厂商。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技术、商业和战略原因,并非一句简单的“技术不够”就能概括。历史渊源与市场格局的形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PC CPU市场是如何走.............
  • 回答
    “梅姨”这个名字,像一根扎在无数人心头多年的刺,痒痛难忍。一说起她,总带着一丝无奈和不甘:科技这么发达,怎么就抓不到一个“梅姨”?这个问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它牵扯到的,是现实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首先,我们要明白,“梅姨”不是一个具体的名字,而是一个代号,一个集体的符号。她代表的是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美国科技确实领先世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但在面对加州如此频繁和剧烈 Yet 似乎又显得束手无策的山火,确实让人费解。这背后不是科技“不行”,而是它所面对的挑战极其复杂,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根植于历史和地理的现实.............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尽管中国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令人瞩目,但“大多数人还这么穷,工资这么低”的感受确实是许多人面临的现实。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1. 发展阶段与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