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真正的无人驾驶。以后的汽车都是一两座的小型电动车。。人需要出门只需要给智能助手下指令。智能助手自动从网上下指令。穿衣出门的时间会有车子从最近的地方开到门口。然后自动驾驶到目的地。然后自动到最近的停车充电桩充电。自动支付。汽车的屏幕是办公软件或者收费的电视等。司机 公共交通 出租车被淘汰。在可以借用轨道交通时,车子会自动开到托运平台上。智能助手在整个过程全面介入。提供需求。停车场,私人汽车逐步消失。
4G没能做到的事情,5G大概率也做不成。
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多方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不是5G一个点突破了就万事大吉的。
从4G升到5G的变化不能简单类比3G升到4G,很多人说什么没有4G就没有自媒体和直播,其实在2012年甚至更早的08年奥运会那阵人们已经在用电脑玩游戏和看视频直播,我在2G就开始用诺基亚的手机地图,无非是从PC互联网平移到移动互联网而已。
想想在当年人们处于3g时代对4g时代的看法,人们所预测的百分之90都是错误的。今天也是。5G的能量很大,但不在他们所说的方向。比如什么5G医疗,什么远程手术这种就是典型的伪需求,这种两端都是固定场所的使用环境,当然是用有线光纤更合适。类似的伪需求还有什么异地一起视频吃火锅之类的,也是完全不需要5G的。想出这些场景的人说明对5G完全没了解,还停留在只是网速更快这个粗浅的印象上。
信噪比决定了无线传输的上限,5G还做不到从机房到基站都是无线接力传递,只是基站到手机这最后几百米的速度提升了。而且5G真实杀伤力也不是高带宽场景,而在于窄带大容量和超低Lag,能解决4G的多并发瓶颈。(人一多就卡,大型集会常需要运营商紧急调配应急通信车)。只不过普通老百姓难以理解多并发是什么意思,才导致现在宣传还是以老百姓能理解的网速快为主。
这些特性决定了5G的应用场景很可能和4G的大不一样,会从B端,G端(政府),甚至M端(军方)那边开始爆发,慢慢积累经验,最后才轮到个人感受到民用化之后的红利。当然任正非很谦虚,说的很隐晦,他说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需要的仅是带宽,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但他后面半句话没提。
比如低延时意味着可以提升防御高超音速导弹的信息传输,或者当特殊的雷达/气流探测器侦测到敌人开火位置时可以毫秒级反击(比火炮雷达便宜太多)。
5G的窄带大容量,意味着红警里的机械蜘蛛海战术将补足通讯上的技术短板。像什么无人机的蜂群攻击,机器人昆虫的饱和刺杀,这类需要海量设备协调指挥的战术开始变的可行。
至于5G信号传输范围有限的弱点,可以用大量气球来当战场临时中继站的办法解决——17年波多黎各飓风摧毁基站的时候,谷歌就已经能用热气球解决20万人的上网问题。所以对5G不能只算经济账,这东西是新一代通信标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通信技术。只算商业建设成本/产出显然不是我国执政者的思路。更何况现在缺乏增长亮点,有一个能促进些发展的节点当然要奋力争夺。
比如垃圾清运,暴雨积水,噪音尘土,路灯照明。这些小型探测器要是走有线的话牵涉到线路布置,地面开挖,环境美观,远不如内置一个小小的5g芯片行政成本低,而且还能机动调动。
农业和气象也有真实的5G需求:几千头牛上万头猪,每个都戴上体感小贴片,哪个发烧了哪个不动了马上可以迅速消杀防疫。至于水雨气象就更需要5G牵头大量的传感器,城市中数以万计的采集风箱需要上传数据,过去丢包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将大大改善。
接下来才是G端和B端相结合的地方——交通,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物流。5G网络对车联网最大的意义在于,同一基站下面设备沟通不再绕经主网而是直接沟通,大幅降低网络压力。4g的时代一辆时速100公里的车,从判断情况/刹车,到开始执行这个命令需要7米的距离,而5G,这个距离可以缩短到5个厘米以内。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有的汽车全部无人驾驶,然后用5G把每整个城市的每台车的状态汇总给一两个超级计算机实时监控,一次性运算几百万的汽车实时状态并进行安排,集约高效。
当然要想全社会都进入自动驾驶的时代还为时尚早,可能不是20年内能达成的。但是物流业可以走在前面,尤其像京东这种电商和自建物流结合紧密的公司,如果能把供应链、物流、技术相结合,更可能从5G商用中收益。
京东从2018年起就开始布局5G,据说现在总部大厦已经完成5G信号覆盖,在目前限制带宽的条件下,达到了800M以上的传输速度,为4G网速的20倍,另外还在上海嘉定建了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研究这样把AI、IoT、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和5G结合起来,已经可以把配送机器人的远程控制时延从原先4G环境下的3-4秒缩短到毫秒级。这可能也反应了资本市场对5G和物流的结合抱有极大的期待,现在就看哪一家电商能首先把全环节人员、设备、数据的互联和园区、仓储、站点、车辆、末端设备等打通,就可以形成5G在物流行业的标准。
5G是为万物互联而生的,4G一个基站的扇区能够提供的连接数只有几千个,显然无法满足未来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当5G的普及后,我们将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每个人的标签和信息量极大,而且数据的粒度更细。
这样一来,当前集中在手机这个智能硬件上的APP的流量将会逐步分散到各个智能硬件上。对商家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单个app垄断数据和流量的时代将结束,家里各种电器都将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比如你一个星期前买了牛奶,放在冰箱里一直没喝,今天过期了,也许你自己还没意识到,新日期的牛奶就送到家了。
我期待的,是更深的实时信息链,比如冷链运输一个大闸蟹,我想知道我的包裹在途中有没有因为温度过高解冻过后来又给冻上。又比如边远地区水果滞销,如果消费者能用价格选择采摘批次,是不是更容易销售?再比如送货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我不在家而在楼下吃饭,快递员能否用实时位置迅速定位到我?这都是5G时代可以继续发挥想象的地方,
知乎上有人总结的很好——“1G、2G、3G时代,通信基础设施过于落后,人类对通信的需求非常迫切,所以刺激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供给侧不断进步,最终满足了需求侧。而如今的4G时代,需求侧和供给侧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需求侧没有往前走,那单纯推动供给侧前进是很困难的。”
5G有非常多的内涵,但这些内涵的发生还需要更多需求的到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