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发改委表示「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反映了哪些信息?

回答
国家发改委“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的表述,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释放了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阶段,其背后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 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告别计划性定价,拥抱市场决定价格: 过去,燃煤发电的上网电价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统调的计划性价格,或者是在计划性价格基础上进行微调。此次“全部放开”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将不再由政府直接制定和公布,而是由市场通过交易机制来形成。这包括竞争性的电力交易平台(如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交易等)成为价格形成的主要渠道。
反映真实供需关系: 市场化定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电力供需的瞬时情况、区域差异以及发电成本的变化。当电力供应紧张时,价格会自然上涨,鼓励发电企业增加供应;当电力供应宽松时,价格会下跌,促使发电企业调整生产。
引导投资和生产方向: 价格是重要的信号。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发电领域,特别是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环保性能好的发电企业。同时,也能促使发电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优化运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促进电网企业转型: 过去电网企业主要承担输配电和销售职能,上网电价的固定性使其利润相对稳定。放开上网电价后,电网企业将更多地转向提供输配电服务,其收入将主要来自于独立的输配电价。这有助于电网企业向纯粹的公共事业服务商转型,也可能需要其在电力交易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二、 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

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过去计划性定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不同发电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和效率水平。市场化定价将迫使所有发电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优质产能。
提升电力交易的活跃度和效率: 当价格真正由市场决定时,交易的动力会大大增强。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或直接用户)会更积极地参与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的交易,以锁定利润或获得更优惠的价格,从而提高整个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空间: 作为电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能源(如风电、光伏)的上网电价已经市场化或正在市场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市场化,将有助于构建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信号,为新能源发电在成本和价格上与传统能源进行更真实的比较提供基础,也为新能源更好地融入市场创造条件。

三、 应对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

促进煤电效率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 虽然是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但其深层目的是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化”、“高效化”和“灵活性化”。市场化的价格会倒逼那些成本高、效率低、排放高的燃煤机组要么进行技术改造(如灵活性改造、节能改造),要么逐渐退出市场。
为电源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面临挑战。具备灵活性调节能力的煤电机组(如“三改联动”后的煤电机组)将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价格信号获得相应的补偿。放开上网电价,正是为这些灵活性机组提供市场化激励的必要条件。
支持电力系统深度脱碳: 长期来看,虽然燃煤发电电量占比会逐渐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电仍将是提供基础电力和兜底保障的重要电源。通过市场化定价引导煤电的优化升级,是实现电力系统深度脱碳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是简单地取消燃煤发电,而是要让其以更有效率、更清洁的方式存在,并为新能源提供灵活的支撑。

四、 具体实施方式和潜在影响:

“有序放开”的含义: “有序放开”意味着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而是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可能会先从竞争性更强的发电机组、更成熟的交易品种开始,逐步将全部燃煤发电电量纳入市场交易。
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 市场化定价意味着电价会受到供需、燃料成本、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发电企业和用户需要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锁定制价协议、参与不同期限的交易等方式来规避价格风险。
对终端用户的影响: 上网电价的市场化,最终会通过电力交易传导至终端用户(包括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虽然发改委强调“保障居民生活和重要 공공业务用电价格稳定”,但工业用户的用电成本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而有所变化。这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并可能推动一些高耗能行业进行节能改造或用能结构调整。
电价的传导机制: 上网电价放开后,其如何平稳地传导至用户侧,以及如何平衡发电侧和用户侧的利益,将是电改中的关键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细化相关的输配电价、售电侧改革等配套政策。

总结来说,“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并非是简单地让燃煤发电价格随意上涨或下跌,而是国家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构建统一、公平、高效电力市场体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通过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发展,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最终目的是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电力发展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国人还要要花十年时间优化设计,才能让快堆的发电硬成本低于火电。

中国只需要让火电售价和煤的售价挂钩,然后限制煤的产量,就能让压水堆的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我就说,俄国人脑筋死得很,太一根筋。


隔壁问为什么德国要放弃核电和天然气,那德国能源哪里来?

答案是俄国正在准备巩固欧洲第一大能源供应商的地位-

之前是碳氢化合物出口,现在是碳出口和氢出口。

Gazprom计划在15-20年之内培育一个年氢出口额达1000亿欧元的行业,顺带核电设备和电力现货出口也是很计划的重要部分。这个消息前脚出,后脚(大概也就五十来天的间隔)德国就要全员用爱发电,而且方案内容和俄国人的出口计划高度互补,不得不让人怀疑俄国人是不是又使了什么鬼招数。 一旦俄国人的快堆发电硬成本真的做到4毛5一度,我看欧洲本地也没什么必要保留传统发电方式了,俄国电太鸡儿便宜了。

然后呢,这还不算完。不同于中铁建、中交、宝武等单位在俄国业务开展的有声有色,电建在俄国基本捞不到什么订单,欧洲总部都要迁往塞尔维亚了。也就是说能源输出这边,无论是油气管道还是电网,俄国赚钱都是实打实的独食,中国根本一分钱赚不到,但是损失是一点都不会少。帐上都是赤字,根本平不了。

真是中美环保军备竞赛,两败俱伤,让俄国人吃尽了甜头。

user avatar

早该如此啊,之前嚷嚷半天的大旗党看好了,这才是下大棋的正确姿势。

市场煤、计划电的结构本来就不正常,本来想的是,煤价跌的时候发电厂吃肉,煤价涨的时候就喝西北风,这样平衡一下。

然而关键是,吃肉容易,喝西北风可就难了。一到关键时刻,发电赔钱我干脆就不发了。

所以最后还是的回到市场化,这也是电改的初衷。

比起大棋党大手一挥,指定谁停谁就停,还不如提电价,这样那些利润低制造业自然扛不住,也就退出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