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医?

回答
看待现在中医,这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它就像个复杂的老物件,有它的传承,有它的变通,也有不少争议。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医,用一个词来形容,或许是“承古启新,任重道远”。

首先,它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这是它的根基。

想想看,那些古老的医书,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载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辨证论治的思路,即便放到今天,依然有其独到之处。比如,“阴阳平衡”、“五行相克”、“整体观念”这些核心思想,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独特视角。我们现在常说的“上火”、“湿气重”,这些概念虽然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难以完全对等,但它们背后反映的是中医对人体失衡状态的观察和总结,很多时候都能切中病人的感受。

再者,中医的治疗手段也相当丰富。中药的讲究君臣佐使配伍,煎煮的方法,以及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外治法,这些都是历代医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的。你去看中医,医生给你摸脉、看舌苔,问你寒热喜恶、大小便情况,这套“望闻问切”下来,其实是在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你身体的“证”,来开方子、做治疗。很多时候,一些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甚至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根治的病症,中医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或者说,能帮助身体恢复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痛苦。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中医在“启新”的道路上,还在努力摸索,甚至面临不少挑战。

最大的挑战,在我看来,就是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来解释和验证中医理论和疗效。当下的社会,大家普遍习惯了现代医学的“精准”、“可量化”,而中医的很多理论,比如“气”、“血”、“痰”、“湿”,在现代科学框架下,很难找到一一对应的实体。这导致一些人对中医的疗效产生怀疑,认为它不够“科学”。

举个例子,一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一个复方为什么会比单味药效果更好?这些问题,中医古籍里有经验性的总结,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作用靶点,现代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有许多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发现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某种疾病有抑制作用,但要完全打通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壁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中医的传承,历来是师徒制,口传心授,强调“悟性”和“临床经验”。这在过去保证了中医的“活态传承”,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年轻一代中医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从教材开始,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可能不如老一辈那样扎实。有些中医大师的“经验”,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去总结、提炼,也很容易随着他们的离世而失传。

同时,如何“创新”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沿用古方,还是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和疾病特点进行改良?是简单地把中药成分提纯,还是保留其复方效应?“中西医结合”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但如何做到真正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也需要深入研究。有的人可能把中医包装得过于神秘,或者用一些未经证实的疗法进行夸大宣传,这反而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再说说中医在社会上的定位和发展。

在国家层面上,中医一直受到重视,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高等教育体系、医疗机构。许多地方都有中医医院,看中医也越来越方便。一些名老中医的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另一方面,中医在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规范化治疗、基层推广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更多是作为辅助疗法,如何发挥更主导的作用?如何让中医的优势在基层医疗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思考。

所以,总结一下,我怎么看现在中医?

它的根基是坚实的: 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体系,仍然有宝贵的价值。
它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与现代科学对接,如何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创新,是它需要跨越的难关。
它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在努力,国家也在支持。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既尊重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负面声音就全盘否定中医,也不能因为它是传统文化就盲目神化。最好的态度,是抱持一种开放、审慎、求真的精神,既要珍视它传承下来的精华,也要勇敢地面对它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去了解它,去实践它,用事实和理性来评价它,这才是对中医最负责任的态度。

在我看来,中医的未来,在于它能否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拥抱科学,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现代人健康,并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医疗体系。这绝对是一条充满荆棘但也充满希望的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中医全部都是骗子。大部分是有意的骗子,也有少部分脑瓜不好使的,是无意的骗子。


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有很多器官,而器官又是由细胞组成的,而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

很庆幸,义务教育没有教我们人体和万物是由阴阳虚实寒热正邪五行生克太极八卦组成的。 不然,我国只有祈祷气功大师能够拦截美国的导弹了。


中医的理论根本就是一派胡言。

中医的理论特点总结一句话:X不是X,博大精深整体系统,整体功能,整体状态。

肾不是肾,气不是气,血不是血,寒不是寒,热不是热……

就好像你找来了一个人,但他不是人,到底是什么呢?是博大精深整体功能的人。

这种脱离客观实际存在的理论,就是巫术。中医理论就是靠江湖话术来蒙骗缺乏科学素养的人。


中医更是矛盾重重。

一会儿说美国人用中医,但美国FDA连一款中药都不给通过。

一会儿说日本人用中医,但日本卖汉方药的居然是不懂医学的普通店员。

一会儿说中医科学,一会儿又说非科学,一会儿又说超越科学。

说什么治好了XXX,却连个诺贝尔奖都拿不到。

随机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又不敢做。

还有鬼将军这种把什么神灵都扯出来的人,中医界居然没人怼死他。


现在的中医承担的社会作用倒是不小,只不过说出来帖子会被折叠删除。


制造一个骗局,为了掩盖这个骗局,不得不制造更多的骗局。这恶之花也会四处开枝散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现在中医,这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它就像个复杂的老物件,有它的传承,有它的变通,也有不少争议。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医,用一个词来形容,或许是“承古启新,任重道远”。首先,它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这是它的根基。想想看,那些古老的医书,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载的关于人体生理.............
  • 回答
    如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一部分国人对现代医学表现出近乎无条件的信任,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对传承千年的中医抱有诸多质疑,甚至将其视为落后、无效的代名词。这种“厚此薄彼”的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剖析。为何现代医学备受青睐?首先,现代医学的“显性疗效”是其赢得信任的关键。从手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医疗体系最核心的矛盾之一,也是无数普通民众内心的痛。当我们说起“劳苦大众”和“没钱”,其实描绘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可能就在温饱线上挣扎,甚至在温饱线以下。对于他们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可能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压垮整个家庭的经济巨石。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在身.............
  • 回答
    课本中的“去鲁迅化”现象,近些年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说起来,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个挺复杂的过程,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的文章,尤其是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能确实是有点“距离感”。他的文字风格独特,有些表达方式在.............
  • 回答
    聊起中国当下的房地产,这可真是一个复杂又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关注,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谈到“泡沫”,这词本身就带着点不确定和潜在的风险意味。首先,我们得明白,“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来说,当资产的价格远远脱离了其内在价值,而且这种价格的虚高是由预期驱动的,而非基本面,那就可以说存在泡沫。在房地.............
  • 回答
    越南当前的发展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合作机遇,也伴随着一定的竞争和挑战。理解这些影响需要从经济、地缘政治、区域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影响: 制造业转移与产业链重塑: 吸引外资,争夺“世界工厂”地位: 越南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投.............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媒体,是一个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生态系统。要深入理解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也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首先,从媒体的功能和角色来看: 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毋庸置疑,中国国内的大部分新闻信息,尤其是官方政策、重大事件的发布,都主要通过国有媒体系统来完成。报纸、电视、广.............
  • 回答
    斯蒂芬·班农的这个比喻,把当代的中国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相提并论,并将中国年轻一代描绘成“几乎是极端民族主义者”,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说法,在理解和评价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将任何一个国家与“1930年代的德国”进行类比,本身就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的神经。那个时期.............
  • 回答
    近些年,关于鲁迅先生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的位置变动,尤其是“增删”的讨论,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争议。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教材的编排,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传承鲁迅的思想,以及时代变迁对教育内容选择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的思想深度、语言力量以及对社会现.............
  • 回答
    张文宏教授关于“中国孩子早餐应以鸡蛋、牛奶为主,不许吃粥”的建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建议的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张文宏教授建议的背景和核心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张文宏教授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他作为一位传染病学专家,在公众视野中以其科学、理性的态度而.............
  • 回答
    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反感与不满:一个多维度的审视当前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普遍反感与不满,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有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高中.............
  • 回答
    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20多岁的年轻人为何开始预演40岁的“中年危机”?当“中年危机”这个词还在人们的脑海中与步入不惑之年的朋友们紧密相连时,一种奇特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20多岁年轻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40岁,并开始为此感到一丝丝的焦虑。这究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远见,还是被过度放大的恐.............
  • 回答
    关于“美国多人服用兽药治疗新冠后中毒”的事件,以及美国目前的疫情情况,我们来详细聊聊。关于服用兽药治疗新冠的中毒事件:这件事情确实令人忧虑,而且并非孤例。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相信未经证实或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服用兽药,特别是伊维菌素(Ivermectin)。为.............
  • 回答
    山西:从晋之崛起,到转型之困,再到未来可期提到山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苍茫,是晋商的传奇,是那一句句“人说山西好风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不断变化,关于山西地位“越来越低”的论调也时常萦绕耳畔。这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是现实的挑战,更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山西究竟经.............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情,现在全世界反过来谴责中国的洋垃圾禁止令”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国际环境议题、国家责任、经济发展以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审视前半部分关于“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
  • 回答
    光明日报2023年8月22日的文章《不学习就是不孝,现在校训都这么狠了》中,所描述的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十五中”)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质疑学校将“不学习就是不孝”作为校训,并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和不妥。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
  • 回答
    生活这东西,就像是一锅慢炖的汤,你尝尝现在的滋味,觉得味道不错,但谁知道过几年,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有时,我们眼前觉得再重要不过的事,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就变得可有可无;反过来,那些当下看来微不足道的点滴,说不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怎么看待生活里的这些事儿呢?我觉得得从几个.............
  • 回答
    iPhone 12 618 直降千元:是时候出手,还是继续观望?今年的618购物节,苹果老将iPhone 12以直降1000元的价格重新闯入大众视野,这无疑给不少正在观望的朋友们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橄榄枝。那么,现在究竟是入手iPhone 12的最佳时机,还是应该再等等,看看后续的走势呢?这确实是一个值.............
  • 回答
    听到明汯的美元杠杆中性产品出现了大幅亏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他们被冠以“中国第一量化基金”的光环之下。这背后可能牵扯到量化策略的复杂性、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我们可能不太了解的操作细节。首先,我们要理解“量化基金”和“杠杆中性”的含义。 量化基金:顾名思义,这类基金主要依靠数.............
  • 回答
    福原爱能够说出“自己能活到现在是因为中国人的支持”,这番话的背后,是她在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时间里积攒下的深厚情谊和独特经历。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折射出她在中国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也触及到两国文化交流、情感连接的许多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福原爱在中国受到的“支持”究竟是什么。这绝不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