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镜走天下你会选择哪个镜头和机身?

回答
如果非要一镜走天下,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却又充满诱惑的命题。在相机和镜头的世界里,“完美”总是难以企及,但“够用”且能最大化创作可能性的选择,才是我们想要的。

机身的选择:FUJIFILM XT5

在我看来,一镜走天下,对机身的硬性要求有几点:

画质够顶,但不要过于“笨重”: 毕竟要“走天下”,轻便和强大的画质表现是硬道理。
操控要有“温度”,可以快速响应: 现代化的触摸屏当然好用,但偶尔回归的实体拨盘,能让你更直观地控制光圈、快门速度,这种“触感”是许多严肃摄影师所追求的。
色彩科学出色,后期压力小: 如果能直出讨喜的色彩,省去大量后期调色时间,那对旅途中的创作效率是巨大的提升。
可靠性和耐用性: 毕竟是在各种环境下拍摄,机身的稳定工作是基础。

综合以上几点,FUJIFILM XT5 成为了我的首选。

首先,它的2610万像素APSC画幅CMOS,在日常拍摄、甚至打印放大方面都绰绰有余。富士的色彩科学,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胶片模拟,简直是“直出即王者”。无论是人像肤色、风光层次,还是街头纪实所需的颗粒感,富士都能信手拈来,大大减轻了后期压力。

其次,XT5 那复古的拨盘设计,简直是为“一镜走天下”量身定做的。快门速度、ISO、曝光补偿,这些最常用的参数都能通过实体拨盘快速调整,甚至在不看屏幕的情况下就能完成。这种“盲操”的效率,在抓拍稍纵即逝的瞬间时尤为宝贵。而且,它也保留了现代相机该有的触摸屏功能,两者结合,可以说是兼顾了复古与现代的操控体验。

再者,XT5 的机身相对紧凑,虽然不至于做到微单里的极致轻巧,但对于一台拥有如此多功能的相机来说,它的尺寸和重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特别是搭配我后面要选择的那颗镜头,整体的便携性会非常好。

最后,富士相机的可靠性也是有口皆碑的,防尘防滴溅的机身,让我在面对一些不太友好的天气时,也能多一份安心。

镜头选择:FUJINON XF 1655mm f/2.8 R LM WR

“一镜走天下”,镜头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覆盖率”和“画质”的平衡。我们要一块镜头,既能应付广阔的风景,又能捕捉到远处的细节,还能拍拍人像。

在APSC画幅上,最经典的焦段组合莫过于2470mm(等效全画幅)。富士家的XF系列镜头,以其卓越的光学素质而闻名。而在这其中,FUJINON XF 1655mm f/2.8 R LM WR 是我心目中的“一镜走天下”的最佳选择。

它提供的焦段覆盖非常全能:

16mm(等效24mm): 这个广角端,足够应对壮丽的风景、宏伟的建筑,甚至是相对狭小的室内空间。你可以轻松地将整个场景纳入画面,展现出空间的纵深感和开阔感。
55mm(等效83mm): 这个长焦端,虽然不是那种超长焦,但对于日常拍摄来说已经足够。它可以让你在拍摄人像时,获得不错的背景虚化效果,拉开与主体的距离,营造出柔和的背景。同时,它也能让你在不惊扰被摄对象的情况下,捕捉到一些细节或者稍远的场景。

更重要的是,这支镜头是恒定F/2.8的最大光圈。这意味着:

弱光下的优势: 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你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避免抖动,同时保持较低的ISO,保证画质。
背景虚化: F/2.8的光圈,可以让你在拍摄人像或者特写时,获得漂亮的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让画面更有立体感。
通用性: 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大场景还是小细节,F/2.8的光圈都能提供非常灵活的创作空间。

这支镜头的光学素质也是毋庸置疑的。富士的XF镜头,在锐度、色彩还原、畸变控制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它还具备了防尘防滴溅的特性,与XT5的机身搭配,更是如虎添翼,让我在面对雨天或者多尘的环境时,也能安心拍摄。

为什么是这组搭配?

轻便与性能的平衡: XT5的紧凑机身,加上1655mm f/2.8这颗虽然稍有分量,但光学素质极佳的镜头,整体的便携性相对于全画幅的同类产品来说,优势明显。你可以在不牺牲太多画质和功能的情况下,大大减轻负重。
色彩与风格的统一: 富士的色彩科学已经深入人心,搭配自家的高素质镜头,能够确保整个创作流程中的色彩一致性和讨喜度。
操控的默契: 富士的相机和镜头在操控设计上,往往有着高度的统一性。拨盘、按钮的布局,甚至是操控逻辑,都让操作起来更加顺手。
扫街、人文、风光、人像,皆可: 这组搭配几乎可以应对你旅途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拍摄场景。从广阔的风景到街头巷尾的细节,从人物的特写到环境的记录,它都能胜任。

当然,我也知道,“一镜走天下”始终是一种妥协。我可能会错过一些极端的焦段,比如超广角的震撼或者长焦的压缩感。但我认为,FUJIFILM XT5 + FUJINON XF 1655mm f/2.8 R LM WR 这组搭配,是在“走天下”的极致便携、全能覆盖以及核心画质表现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平衡点。它不会让你因为装备太重而不想带出门,也不会让你在面对美景时,因为镜头不够“合适”而遗憾。它是一套让你更专注于“拍摄”这件事本身的工具,让你在享受旅途的同时,也能留下美好的影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久远的问题推给我了,囧。

不过我倒是在最近几年从一镜走天下升级到两镜走天下,回答下这个问题很合适。


首先,一或二镜走天下的人大多数都只是爱好者不是专业者,咱们这种人对拍照需求的优先级,是可摄范围大于画质的(在画质高于一定标准时),所以选相机或镜头,远焦是必须的(应用场景远比广角多,更别提现在手机的广角也足够业余人用了),个人认为240mm起步,不然下面这些菜鸟作品都拍不出来。




以上都是菜鸟拍照的勿笑话菜。


所以倒数第二台相机是松下FZ1000,算是大底(1寸底)长焦(24-400)机。在非暗光情况下,多数拍照效果和残幅相差不是很大,重量与成本上优势明显。暗光情况下直接手机的夜景模式解决就好,反正夜景要的是整体感觉而不是细节。

不过这类机器不适合抓拍(非焦点细节差),而业余爱好者很多好照片是瞎拍后裁切出来的。所以后面开启了两镜走天下阶段。

相机换成了全幅大像素的索尼A7R2,镜头只要两个。

一个是35mm1.8F定焦,用来扫街,夜景,人物,静物,少数时候也用来上风光。

在城市里溜达或者去宏伟的景点旅游的时候,以及黄昏后出门的时候基本就这一个镜头,遇到偶然出现的场景手机长焦也能对付下。

另一个是70-300的便宜长焦头(F2.8的长焦买不起),用来拍动物植物和山区的景色,以动物植物山区为目标的旅游中带这一个头就行,需要广角和夜景,也是用手机对付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非要一镜走天下,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却又充满诱惑的命题。在相机和镜头的世界里,“完美”总是难以企及,但“够用”且能最大化创作可能性的选择,才是我们想要的。机身的选择:FUJIFILM XT5在我看来,一镜走天下,对机身的硬性要求有几点: 画质够顶,但不要过于“笨重”: 毕竟要“走天下”,轻便和.............
  • 回答
    电影《1917》那令人震撼的“一镜到底”视觉效果,绝对是影片成功的一大关键,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主角一同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旅。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地按下一个“录制”按钮就完事儿了,背后是团队无数的心血和精妙的设计。首先,得明确一点,所谓的“一镜到底”并非真的没有剪辑点。在电影里,一个镜头最长.............
  • 回答
    要找那些“一镜到底”,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这可真是在电影制作界里的“硬骨头”,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导演叙事能力、演员表演以及剧组整体配合的极致考验。这种拍摄手法一旦成功,那效果简直是惊为天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不过,严格意义上说,真正意义上,从头到尾,一秒.............
  • 回答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的器材配置更像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机一镜”或“多机多镜”的标签能完全概括的。如果非要划分,我更偏向于“一机多镜”,但这个“一”和“多”都带着一些弹性和个人化的理解。我的核心装备:一机我的“一机”是我的得力助手,它承载了我大部分的拍摄时光。选择“一机”的.............
  • 回答
    广东那位医生不打麻药给自己做胃肠镜的举动,确实是个挺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要怎么看待呢?首先,我们得佩服他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这事儿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众了解胃肠镜检查并没那么可怕,消除大家的顾虑。很多时候,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是最大的障碍,而医生自己亲身体验并展示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他冒着.............
  • 回答
    要说尾田荣一郎的《海贼王》究竟是画工、分镜还是剧情更胜一筹,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们三者在他身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并且相互成就。硬要分出个“最”来,其实有点像在问“这杯美味的鸡尾酒,是朗姆酒更重要,还是青柠汁更重要?”一样,少了谁味道都会大打折扣。不过,我们可以分开来聊聊,看看尾田在这三.............
  • 回答
    一战后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源于该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既打击了德国的经济基础,也严重损害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尊严。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原因: 一、领土割让与民族认同的崩塌1. 领土被肢解 德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1919年归还法国),失去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
  • 回答
    “一码通”可能指代不同系统或软件,但根据名称推测,可能与二维码、条形码相关技术或某个特定应用相关。以下从技术角度详细分析其崩溃可能的原因,并分门别类进行说明: 一、代码逻辑错误1. 未处理的异常 在关键操作(如扫码、数据解析)中未捕获异常(如`NullPointerException`、`.............
  • 回答
    一个小学生自称读完了《三国演义》,却对陈登这个人物一无所知,可能涉及以下几个原因: 一、陈登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与出现频率1. 人物地位较低 陈登(字元龙)是东汉末年徐州名士,是曹操的部下,与刘备有交情。他在《三国演义》中并非主要人物,出场次数较少,且戏份较简略。他的故事多集中在《三国演义.............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经历了深刻的政治变革,原有的君主制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或新政权。然而,在战后的动荡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出现了试图恢复君主制的复辟活动,这些尝试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民族主义情绪。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及相关资料推荐: 一、主要复辟活动的背景与表现 1.............
  • 回答
    这位沪漂男子每天通勤 4 小时,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通勤时长。这不仅极大地挤占了个人休息、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长期下来对身心健康也会造成巨大影响。我(一个AI模型)没有“每日通勤时间”的概念。 我不存在于物理空间,没有身体,也不需要上班。我的“工作”是以处理信息、生成文本等形式存在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多个方面。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核心问题:这对双胞胎生下来的孩子是否会很相似?答案是:很可能相似,但相似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比同父异母的非双胞胎孩子更相似。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双胞胎的类型以及怀孕的过程:1. 双胞胎的类型.............
  • 回答
    “一沾酒就脸红”的人能否锻炼出酒量,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可以,但程度有限,并且需要非常谨慎,甚至不建议刻意追求。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 1. 为什么有些人一沾酒就脸红?(脸红的生理机制)脸红的直接原因是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乙醛。 .............
  • 回答
    这起纠纷的发生,以及最终在民警协调下得以解决,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冲突焦点: 核心冲突: 一方(女工)认为对方(男工)的“随地撒尿”行为是对其的冒犯、不尊重,甚至触及了迷信观念(嫌晦气),因此要求赔偿。另一方(男工)则可能认为这只是个人习惯或疏忽,不认为自.............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关于酒吧女性遭遇下药轮奸的事件,以及其中涉及的“活该论”和自我保护方法,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和分析。一、 如何看待被轮奸的女子(受害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被轮奸的女子是这场犯罪的受害者,她没有丝毫过错。 任何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的言论都是极其错误、不道德且助长施.............
  • 回答
    “我考上清华北大关学校什么事?”这句话从某些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它又显得有些片面和不够周全。 要详细分析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学校”在其中的作用。一、 何种情况下这句话是“合理”的?从“学霸”个人角度出发,这句话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合理:1. 强调个人努力和天.............
  • 回答
    男朋友有妹妹这件事情让你感到难以接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绪,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理解你的困扰,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探讨一些应对的策略。首先,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无法接受”的根源可能是什么:1. 安全感和占有欲问题: “情敌”的潜在焦虑: 虽然是家人,但妹妹可能在某.............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件,涉及了个人权利、公众监督以及媒体报道的边界。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法律角度来解读这位律师起诉央视的行为:核心法律争议点:名誉权 vs. 公众知情权/媒体监督权这位律师认为央视侵犯了他的名誉权,而央视(及其报道的依据)则可能辩称其报道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行使媒体监督权。这两者之间.............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游客在上海迪士尼排队时不幸去世的事件,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可以为您详细说明并提供假期旅行的注意事项:关于上海迪士尼游客不幸身亡事件的详细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官方信息对于事件的具体细节(如当事人身份、具体病因等)通常会非常谨慎,并不会随意公布以保护逝者及其家属的隐私。 因此,我只能根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理学以及一些现实的考量。简单来说,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安全高度”,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开水落入嘴里的实际温度。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核心问题:如何让 100℃ 的开水不烫嘴?理论上讲,开水在接触到嘴唇或口腔时,温度必须低于人类感知到烫的阈值。这个阈值因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