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舒服,
为了之后的工作学习舒缓压力,
而不是强行让自己“加班”。
说实话我感觉节假日出游就是人从众,
累就算了,体验还不好,
如果不能好好体验,
那叫花钱受罪。
之前跑过马拉松,
我深切的体会到那些猝死的人绝对是在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
他们旅游前身体什么状态心里没数吗?
肯定有的,
就是太勉强自己了。
仪式感很重要,
但是舒服更重要,
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身体健康之上,
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有人性格倔强爱哭,
哭肿了眼睛伤了肺。
有人习惯性透支身体,
以为年轻没事但失去了生命。
我知道的,但我无可奈何。
今年夏天2020年欧洲杯,埃里克森的事还有人记得吗?
天气炎热?几百号球员都在这个炎热天气下比赛,就他一个出事了。
缺乏锻炼?一线球星,那身板至于?
疲劳?刚开赛不久!
有些人一旦出事了,就开始往各种以为的因素上靠。却忽略了个体原因。有的人真的老爷做惯了,开口就是这个有责任,那个有责任。迪斯尼这就有责任了?那换到塞伯坦是不是就不来这一出了?
经历这种事,能知道cpr很重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救回来的,就不错了。
对生命心怀敬畏,对帮助心怀感恩。
我这些年什么地方都不去了,节假日就呆在被窝。
因为
1、我年过半百,各种病都是要去排查一番
2、以前不注意,身体不健康。
3、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体重超标、脂肪肝、心肌缺血..........心梗、脑梗、痛风、糖尿病.......
所以我选择住在离好一点的医院,开车3-5分钟的地方。家里氧气瓶、救心丸等都准备好的。
人老了,就不要再给社会添麻烦了。
就在2021年,今年,我认识的熟人,同龄的,走了三个,全是癌症走的。心脏支架的3个。糖尿病眼睛瞎掉的1个,截肢的1个。
所有看似不限量的商品,实质都是限量的。
例如自助餐,你以为可以无限吃,但实际上,自助餐的供应速度是商家定好的。商家只按照自己的固定速度出餐,无论顾客们是很能吃,还是不太能吃,商家的最大供应速度卡死在那里,比方说一餐的时间一共烤20波生蚝,那么备料就是这么多。与你能吃不能吃没关系。你吃的快,吃完了,就只能等。
游乐场如果是通票,看起来你以为是进场无限玩。实质上呢?对园方来说,总共的最大服务人次等于每个设备满载人数乘以每天运行次数。这个数据是固定的。同样提供这么多服务,节假日放更多人进去,平日放更少人进去,有区别吗?
总服务量没区别,所以只能是每个游客能玩到的项目减少了。(很容易计算出来吧?)
所以,其实无论你怎么注意,都无法在节假日安排到足够多的项目。因为人家提供的服务总量是封顶的,所以每个人能玩到的平均项目就与人数直接成反比。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种大型游乐园排队需要什么样的体力强度。
迪士尼的旺季,大型项目的平均排队时间是120分钟左右。
大部分情况下,排队的时候是没办法坐的,有些项目甚至你需要在室外排长队,想一想在室外35+的温度上站上1个多小时,如果身体素质不好很容易中暑。
遇上人特别多的情况下,你可能连自由行动的条件都没有,有些项目的排队是弯弯曲曲的护栏,你想出来上厕所、或者你想出来坐着歇一会儿都很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排队者不比那些户外劳动者轻松多少,因为就算是环卫工、外卖小哥也总是可以找个十几分钟忙里偷闲,不像是排队者要咬牙坚持到底。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如果是旺季在迪士尼玩一天,不考虑那些VIP渠道,你在排队方面需要经历的锻炼基本相当于室外军训一天或者室外工作一天,可能强度还要高一些,因为排队实在是无聊,环球影城有些项目排队到一定阶段后(进入室内后)甚至不能带手机,那真是比站军姿还折磨人了。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是一个女孩子在迪士尼排队一天后,身心疲惫但是只玩了两个项目,所以情绪失控打骂男友,我觉得这个女孩儿的反应是很真实的,虽然打人骂人不对,但是很多人去了迪士尼之后,美好的想象被打破,只有无尽的排队、无尽的煎熬,一时间,生活的不如意、经济上的焦虑、对未来的无力感等等,全都会一股脑儿涌上来。
对于成年人来说,迪士尼不是童话乐园,是比现实还要残酷的微型社会,有钱人在其中的体会和穷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带着女朋友、带着老婆带着孩子去穷游,你只会他让他们看到更赤裸裸的阶级划分,身心上都遭受挫败感。
最后是一个建议,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不太行的散人,要么花更多的钱搞VIP票,要么别扎堆儿去高峰期,你以为是去放松,其实那是去拼命,希望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出现了。
我就这么说吧,当年去迪士尼玩的时候,我跟腱还没断,是个健全人儿,但是有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排队经历,我决定带上两把可折叠的行军小马扎去,排队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坐。
但是你们也知道,迪士尼入口是要搜身的,过程非常侮辱人,蛮不讲理,霸王条款。
就是让你把自己的包全部打开让他们查,我以为只是不允许带长杆的自拍杆,不允许带食物,没想到连折叠小椅子也不让带!
真想骂一句:有病吧?你管得太宽了吧?!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工作人员问我小马扎还要不要,要的话,寄存,8小时70元,不要的话,就扔在他旁边的一个巨大的垃圾桶里。
我看到那个垃圾桶其实是很干净的,有塑料袋套着,里面放的没有一个是垃圾,都是被他们没收的所谓的“违禁品”。
自拍杆和食品最多,小马扎就我带来的两个。
从早上7点入园,到夜里21点出园,我真的基本都在排队。
每个项目排队2-4小时很正常,基本都是室外排队,没别的就是一个暴晒+罚站。
我是冬天去的,太阳说实话没啥威慑力了,就是晒黑了一些,没热。
但是罚站一样的排队,我是真扛不住,最后都快坐地上了。
有很多孩子都累瘫了,让父母抱着,背着,很多很大的孩子还被儿童推车推着,父母看来很有经验,知道儿童推车不会被没收。
我都想过下次去,干脆,租个轮椅去,反正我也确实跟腱断过,算伤残,一路坐着排队,让老公推着我往前排队,到不需要排队的地方就自己下来走,装残疾人还舒服点呢!
我就不信他们连轮椅都敢没收!
真是不要FACE!
恕本草民大胆说一句:
迪士尼早该改改了。
一个上海迪士尼,就那些游玩项目,能承载多少人它心里应该有数。
2、3万人已经差不多了。
问题是:迪士尼根本不限制人数,50个项目放4、5万人进来。再加上大多数人都是去玩大项目的,
这特么简直是反人类啊!
迪士尼这种''乐园'',成年人去了等的心焦,小孩去了等不住,但是女孩子都想去,我也是真的F了大K呀。。。
自从上次去过迪士尼,我决定再也不去了。。。
希望读者能看明白,我是认认真真的在给你们避雷。
去游乐场不就是为了玩?欢乐谷、方特......去什么不行啊,非得去迪士尼受罪。
唉,但愿我女朋友以后再也别带我去迪士尼了。我真的受够了。
另外,如果真的有人觉得等待两三个小时玩一个项目很合理,那我真是佩服佩服。
还有一件事,我是 @2157 。
(我的意思是求关注)
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现医院里的同事,特别喜欢放假时候开车到附近的小城市、县城去玩。
我当时觉得这些人好low啊,咱们不说迪士尼这种大型场所,那起码也是欢乐谷、海底世界、CBD的步行街,这些地方才是旅游。
你门嫌郑姆斯特丹土,武汉也没多远啊,半天就去了,去附近的县城,和家里有多大区别呢?
后来成家了,工作担子也大了,才知道,这也是一种养生。
成年人活的都不容易,放假旅行,不是为了让自己更累,而是要让自己更放松。
不管放假几天,把行李往后备箱一放,一家人就坐在车里,聊聊工作,聊聊生活,聊聊过去和将来。
到了地方,住一个好一点的酒店,先美美睡上一觉,然后在附近的集市吃点东西,逛一下风情街,再回酒店看看电视,也算旅游了,第二天可以去下一个地点,也可以在附近的景区转转。小城市无论什么景点,都不会有太多的人。
不用排长队,不用晒太阳,就是享受和家人一起的时光。
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让自己放松的假期,才是真的假期。
我反正是完全不理解节假日去迪士尼这种地方排长队是什么心态,这完全是花钱买罪受。
反正我节假日一般不出门,出门也就是去找吃的、泡温泉,或者去找朋友同学去喝酒撸串什么的。
要出去玩的话,最好是周末,一次只去一个城市,逛三四个目的地。
比如周五晚上坐高铁或者飞机去某地,候车时候订个好点的酒店,周六上午睡个懒觉,起来也10点左右了,收拾一下出去觅食,吃点地方特色,吃饱喝足之后去感兴趣的景点逛逛,逛完之后回酒店休息,如果太累就找个足疗按按脚啥的。周日上午再逛一两个地方,中午继续吃吃喝喝,下午坐高铁回家。
至于旅行计划嘛,上班摸鱼时候做了就行,一般的城市值得去的地方也就那么三四个。
这种人挤人长征式的旅游已经过时了,花钱去买罪受,又是排队又是吃饭贵,谁受得了?
如果我们国家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后,那么显而易见,会有更多的人收入提高,可以进行旅游消费,而目前我国在消费人群还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这种形式的旅游就已经难以承受这样的客流量了,以后会有两种趋势:
第一个就是开发出更多的旅游景点,稀释原有景点的客流量。
第二个就是旅游业高端化,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精品旅游。
真正大的还没来呢,如果我国人民中产变多,消费能力提升,那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去国外旅游,去过国外旅游的人,见识更多,国内旅游业如何拿下这些客户,挑战足够大。
反过来说,中国如果发展成发达国家,来国内旅游的外国游客在以后增加也是一个趋势。以目前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业质量,是无法支撑得起未来庞大的客流量的。对于我国旅游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