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喷刘虞很久了,还真以为这位是白莲花?
都说盖棺定论,先看看刘虞生前是什么做派:
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等挂了一翻底裤:
初,虞以俭素为操,冠敝不改,乃就补其穿。及遇害,瓒兵搜其内,而妻妾服罗纨,盛绮饰,时人以此疑之。
有意思不?
如果这段不是出自《刘虞传》,而是《刘备传》,又当如何?
什么叫表里不一?什么叫政治作秀?什么叫伪君子啊?(战术后仰)
真·名字一改,评论过万。
再说说刘虞和公孙瓒那点破事。的确,公孙伯圭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刘伯安又是什么吃斋念佛的?前者跋扈,后者呢?什么叫磨刀霍霍向猪羊?
虞数请瓒,辄称病不应。虞乃密谋讨之,以告东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虞乃止。顷之攸卒,而积忿不已。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众合十万人以攻瓒。将行,从事代郡程绪免冑而前曰:“公孙瓒虽有过恶,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瓒必悔祸谢罪,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虞以绪临事沮议,遂斩之以徇。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好仁义,好厚道,刚宰了进言的程绪就忘了?敢情程绪不是人?
时州从事公孙纪者,瓒以同姓厚待遇之。纪知虞谋而夜告瓒。瓒时部曲放散在外,仓卒自惧不免,乃掘东城欲走。
瞅瞅公孙瓒的反应,说明什么?说明这哥们完全没有与刘虞翻脸的准备,这出就是彻头彻尾的单方面偷袭。
再看看时机,就在界桥战后,什么叫趁你病要你命啊?
稳、准、狠,这叫人畜无害小白兔?是这种小白兔么?
是的,虽然刘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还是被揍得鸡飞狗跳,一败涂地,这不是什么仁义不仁义的问题,而是指挥水平太菜,菜得令人发指。
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虞遂大败,与官属北奔居庸县。
看到没?张辽算什么?公孙瓒才叫正经八百的数百破十万。
和刘十万一比,孙十万都有牌面极了。
讲真,细读刘虞和公孙瓒翻脸前后的表演,委实令我想到了大萌建文皇帝对他叔叔朱棣的默默深情。
兵危战凶,您这么泽被草木,连个战地的房子都舍不得烧,咋动不动喊打喊杀,直接上了十万人规模的肉体消灭?
这就叫入戏太深,没掌握好分寸,把自己玩死了。
当然,鄙人把刘虞批判一番,并不是说这位一无是处。作秀也好,邀名也罢,至少此公脑子里有道德底线,不管是什么动机,只要为政仁爱,不滥施屠戮,就值得称赞。
刘虞的问题从来不在真仁义还是装仁义,而是——
菜。
拿个撑死了盗版的大耳朵碰瓷正版大耳朵,大概是疯了。
仁义并不算廉价,汉末称的上仁义的主不少。刘璋号称国富民盛,弱而守善言。而袁绍、刘表亦有仁名,袁绍死时河北百姓如丧亲人,刘表推崇儒学,亦受士人赞扬。刘繇、王朗也是知名仁主,动不动就引用圣人之言。
可就像某剑圣的名言:“没有力量的正义是空虚,没有正义的力量是暴力。”
只有仁义救不了世人,能匡正乱世的从来都是兼具王道和霸道的英雄。单纯比较其中一项,要不就请董卓、吕布做皇帝,不然就请王朗做皇帝。
刘虞的仁义就是盖过古今君主都没用,他没有治暴的能力,不能压制公孙瓒,就已说明他被历史淘汰。
刘备之不同在于有他仁义之名,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故称他有霸王之略,这里的霸王不是指项羽,而是认为刘备拥有春秋战国以来霸主的素质。故时人多说他是雄才。
刘备是全能型选手,没走偏科。世人多用曹操之霸与刘备之仁做对立,其实曹操和刘备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两人治国以严之乱,兼具法、礼。王夫之论二人称均以法家治国。只不过曹操道德方面言行不一,显得虚伪一些。而刘备的道德在雄主的领域中却数一数二。
曹操、刘备、孙权在三国中是属于综合很高的类型,才有别于其余不同的君主。袁绍、刘表的综合水平也挺高,也不是只空谈的人物,只可惜儿子没能守住家业。袁绍被郭战神用十胜十败搞臭,刘表又被郭嘉以座谈之客论搞臭。孙策以霸道为主,又遭郭战神算死。吕布也遭遇郭嘉风评迫害。
结论是大家得尽量避免被郭嘉评论……刘备是少数被郭嘉评价还没灭绝的君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