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周齐王宇文宪?

回答
铁血悲歌: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功与过

在北朝那段风云诡谲、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一个名字,虽然不如他的皇帝兄长宇文邕那样声名远播,却在军功、政治和品德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北周的齐王,宇文宪。这位天潢贵胄,少年英武,临危受命,在强敌环伺、内部动荡的北周,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然而,命运的巨轮却最终将他卷入了悲剧的漩涡。

少年英才,临危受命:

宇文宪,字建明,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的异母兄弟。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和气度。彼时,北周江山初定,北邻强大的北齐虎视眈眈,内部更是危机四伏,宇文泰过早离世,留下了年幼的儿子们和复杂的政治局面。

宇文宪在这一时期便开始崭露头角。他年轻,却不失沉稳;他身处皇族,却不骄奢淫逸。尤其是在与北齐的较量中,他屡建奇功。宇文泰生前就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有将帅之才”。宇文泰去世后,北周政局动荡,宇文宪更是挺身而出,协助兄长宇文觉稳定朝政,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担当。

赫赫武功,威震边陲:

谈及宇文宪,不得不提他的赫赫战功。他在位期间,北周与北齐的战事从未停歇,而宇文宪几乎是北周对外作战的主力。

收复洛阳: 北周与北齐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洛阳展开的。宇文宪曾多次率军出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收复洛阳之战。彼时,北齐占据洛阳,对北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宇文宪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采取了巧妙的战术,以少胜多,一举攻克了洛阳,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北周的士气,更从战略上重创了北齐。此战之后,宇文宪的名声更是如日中天,成为北周军中的传奇。
多次击败北齐军队: 除了收复洛阳,宇文宪还在与北齐的多次交锋中取得了胜利。他善于利用地形,观察敌情,制定出精准有效的作战方案。他不仅勇猛善战,更注重士卒的训练和军令的严明,使得他的部队成为北周军中最令人生畏的力量。可以说,宇文宪以一己之力,在很大程度上为北周赢得了与北齐抗衡的喘息空间,并为宇文邕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尚品德,赢得敬重:

宇文宪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品德同样令人称道。

忠诚勤勉: 作为皇族,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他始终以国事为重,忠诚于兄长宇文邕。在宇文邕登基后,宇文宪更是全力辅佐,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为北周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严于律己,爱护士卒: 宇文宪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他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声望,这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战功,更因为他对士卒的体恤和关怀。他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这使得他的军队战斗力格外顽强。
不贪恋权势: 尽管战功赫赫,地位尊崇,宇文宪却从未表现出对权力的贪恋。他将精力主要放在军务上,在政治上也尽量保持低调,很少干预朝政,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激烈的北周,得以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悲剧结局,令人扼腕:

然而,即便如宇文宪这样一位文武双全、品德高尚的皇族,也未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残酷。

北周的建立,本身就充满了权谋和血腥。宇文泰去世后,宇文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宇文宪虽然在军事上立下赫赫功劳,但他的存在,尤其是他极高的威望和能力,却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潜在威胁。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病重。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宇文宪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当时,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刚刚被立为太子。有人(多认为是宇文赟的党羽,或是出于嫉妒他人的宇文家族成员)为了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诬陷宇文宪有谋反之心。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指控。 宇文宪为北周出生入死,对兄长忠心耿耿,怎么会有谋反的理由?然而,在那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年代,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足以要了一个人的命。

最终,宇文宪被宇文邕(或是代为决断的宇文赟)下令赐死。这位为北周立下不世之功的齐王,就这样悲惨地死在了自己曾经誓死守护的政权手中。

评价:

评价宇文宪,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

军事才能: 他无疑是北周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眼光、战术运用、临阵指挥能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北周抵御外敌、扩张疆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政治贡献: 尽管他并非是直接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家,但他的军事支撑对于北周的稳定至关重要。他为宇文邕的改革和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北周王朝的栋梁之材。
个人品德: 在那个充满背叛和阴谋的时代,宇文宪的忠诚、勤勉、严于律己和爱护士卒的品德显得尤为可贵。他树立了一个皇族应有的榜样。
历史地位: 宇文宪的悲剧结局,折射出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他的死,是北周王朝的一大损失,也让后人对他的遭遇感到无限的惋惜。

总而言之,宇文宪是一位被历史低估的英雄。他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北周的荣耀。他的功绩,如同他挥洒在战场上的汗水,早已融入北周的历史长河之中。虽然结局令人扼腕,但他在那个乱世中展现出的忠诚、勇武和品德,足以让他被载入史册,成为一位值得敬仰的王爷。他的一生,是一曲铁血与悲歌交织的传奇,也是对那个时代复杂人性和政治残酷性的深刻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宇文泰的儿子第二出色的(第一肯定是宇文邕)。

官场上深谱左右逢源之术,与许多人关系良好。既得到宇文护的赏识,又深得宇文邕器重。甚至嫉妒他地位的宇文直也可以对他发宇文邕的牢骚。因为宇文邕要胞弟的卫王府当太子东宫,宇文直只好搬家,宇文宪陪宇文直找房子时,宇文直牢骚道“一身尚且不容,何论儿女!”(总之这事的确是周武帝不对。)

军事上前面有人说了。总之他在灭齐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

齐王当为周武帝感情最好的弟弟。虽然并非一母同胞,但年龄相差不到一岁,又自幼一起长大。加上宇文宪谦恭谨慎,宇文邕夺权后也没有影响兄弟间的关系。他兄弟二人襁褓之时并未被父母抚养,是以“避忌”之名,被宇文泰送到心腹李贤家寄养的。原因有人猜测是他俩出生那个时候宇文泰有两个儿子接连夭折(注:史书称齐王是五子,但墓志言行七,以及庶长子宇文毓和嫡子宇文觉年龄差距较大。所以个中缘故不难推理),宇文泰可能怕刚出生的这兄弟俩也遭灾,就送人避祸。兄弟俩被李贤夫妇养了五六年,大概在周武帝在要上小学的年纪时才回父亲身边。所以宇文邕和宇文宪是真真正正自幼玩大的兄弟。卫王宇文直虽为胞弟,没有和宇文邕一起长大。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大儿子宇文贵很得宇文邕喜爱。宇文贵聪敏灵秀,但16岁就死了。史书载周武帝“甚痛惜之”。估计周武帝每次看见侄子,都会想“看看这孩子多好,我那个大儿子又多让我糟心”。宇文贵得到宇文邕喜爱,也侧面反应了他们的兄弟情谊从未消失。当宇文宪在灭齐后向宇文邕提出告病时,宇文邕第一反应“高祖变色曰:“汝若惮行,谁为吾使?”。宇文邕习惯让宇文宪当他的左膀右臂了,自己还没想让他退隐呢,他自己先喊不干了?但宇文宪坚辞不去,宇文邕懂了他的话外之音,也就成全他了。彼此互相给个台阶下,也不影响兄弟情、甚至是君臣情。

奈何宇文宪谨慎谨慎再谨慎,仍没逃过侄子的杀头令。叔叔什么过都挑不出,侄子非得要他的命。从他被冤杀那一刻起,北周的丧钟已经敲响。而且杨坚上位无人为其平反,最后谥号成了“炀”,惜哉!

补充:庾信在宇文宪身故后的神道碑中,用刘秀和邓禹隐喻宇文邕和宇文宪的关系。

user avatar

人们一般说到后三国的名将,往往会提及斛律光,而同样被冤杀的宇文宪则很少有人问及。

但我认为宇文宪的军事能力不在斛律光之下,那么这篇回答我们来聊一聊齐王宇文宪。

宇文宪出生于544年,少年时期他在宇文泰的安排下和周武帝一起学习儒学,宇文宪在年少时便“神彩嶷然”。

在西魏攻取蜀地后,宇文泰认为蜀地十分关键,但又容易形成割据,希望想从自己的儿子中挑选一位去当益州刺史。

在宇文泰询问自己的儿子们时,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年仅十一岁的宇文宪就率先请求父亲让他出任刺史。宇文泰便说道:“刺史当抚众治民,不是你能做到的。从年龄来考虑的话,应当让你的兄长出任。”

但宇文宪却反驳道:“才能因人而异,这和年龄无关,如果我失职的话,愿意当面谢罪。”

宇文泰闻言大悦,不过最后还是考虑到宇文宪年少,没有让他出任。但是宇文泰去世后,在周明帝在位期间遵循宇文泰的遗旨,让年仅十六岁的宇文宪出任益州刺史。宇文宪虽然年纪轻轻,但驾驭部署举重若轻,治理政务得心应手,而且年轻人精力旺盛,宇文宪也非常勤政。在他的治理下,蜀地的百姓对他非常感谢,乃至为他立碑颂德。宇文宪个人也很快因功,升为柱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后来宇文宪被征召回京,担任雍州牧。雍州乃北周的京畿之地,宇文宪年纪轻轻担任如此要职,足可见他的能力是受到朝廷信任的。

公元563年,北周权臣宇文护在突厥的要求下,发北周二十万军队讨伐北齐,其中中路的尉迟迥率领十万精锐作为先锋进攻洛阳。(另外两路由杨扌剽和权景宣率领,不过因为和宇文宪不大,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时此刻宇文宪年方19岁,他也统领军马和老将达奚武、王雄一起出征。

而北齐则派出斛律光和高长恭去驰援洛阳,另外还召段韶来晋阳防备突厥。

这里顺便说一下这几个人的年龄,王雄已经57岁且还患病了,达奚武则59岁,尉迟迥则是47岁,斛律光则是48岁,高长恭则22岁,段韶虽然年龄没有明确记载,但比斛律光年长。

也就是说年仅19岁的宇文宪是这战中最年轻的主要将领。

北齐和北周在洛阳的兵力对比,北齐洛阳守军不知道多少(可能几千人),而斛律光率领五万余骑兵,而北周则是尉迟迥率领精锐步骑十万。

若在算上后来段韶带来的一千精骑,那么北齐和北周军,大概是六万对十万。

尉迟迥先发制人,不仅包围了洛阳,还让宇文宪等人在邙山和斛律光的齐军对峙。

此时北齐军统帅斛律光心生胆怯,畏惧周军,所以不敢进军解洛阳之围。而在晋阳段韶给齐主分析一番后,判断突厥是次要威胁,北周军才是心腹之患,于是北齐方派段韶率领一千精骑赶赴邙山,取代斛律光统帅北齐军。

段韶来了之后,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并勘探了周军的部署,随后周军和齐军展开大战。

这一战呢,年仅19岁的宇文宪自然当不了统帅,不过他也参加作战了。

北周方面尉迟迥一方面留下一些部队围困洛阳,一方面率领主力和段韶的北齐军展开对决。

段韶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与周军相对。

周军这边呢,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根据周书的参战人员列传推断的话,北周左军不明,中军可能是尉迟迥率领(毕竟如此大战,身为统帅的尉迟迥没道理不参加),右军则是宇文宪以及达奚武和王雄带领。

因为邙山之战或者说是洛阳之战,记载的非常破碎,所以我结合北周书、北齐书、北史系统地讲一下这一仗的经过。要是各位对那段过程有疑问,可以评论指出,我便提供相关的史料和推导过程。

之前说了段韶已经侦查完北周的部署和地形了,所以他特意选择一个适合北齐军的开战的场所,北齐军在山上,北周军在山下,然后段韶用言语激怒北周军,让北周军率先进攻。

继而段韶考虑到北齐都是骑兵,而周军有很多步兵,所以利用机动性让北齐军边退便打,北周军本就要爬山,现在又要被北齐骑兵消耗体力。

与此同时段韶还派一只骑兵部队作为奇袭部队,那时连续几天都是阴天大雾,这只部队绕道了北周军的后方。

段韶抓住时机前后夹击北周军,北周军本就疲惫不堪,又遭到夹击一时之间兵败如山倒。

而在此之前围攻洛阳的北周将领认为北齐军不会走河阳道来救援洛阳,所以疏于防备,只派几个侦察兵探查。

就在这时高长恭突破北周中军,并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趁着大雾一路杀到金墉城下,包围洛阳的周军大惊失色。

尉迟迥这边则击败了北齐余下的中军,他发现北齐中军的将帅高长恭已经向洛阳杀去,急忙率领数十骑回援洛阳,并且配合洛阳围城部队集中围攻高长恭,高长恭有些支持不住,就向城中的守军寻求帮助。

但因为大雾的关系,北齐守军看不清对方是敌是友,高长恭于是脱下头盔,北齐守军确认了是高长恭后,便弓弩齐发掩护高长恭。

与此同时段韶击败北周左军后,继续进攻北周中军,北周中军虽然击败了北齐剩余的中军,但是在段韶面前北周中军土崩瓦解,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

而尉迟迥和洛阳周军见到左军、中军相继溃败,也不敢恋战,急忙撤退,委弃营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这就是北齐左军段韶和右军高长恭的战况,然后我来说说双方右军的情况。

就在段韶击败北周左军,宇文宪率领达奚武、王雄和斛律光率领的北齐右军交战。

斛律光作战不利,年迈的王雄虽然患病了,依然奋勇冲锋,亲手诛杀北齐军三人,这时候斛律光身边士兵都逃散了,看到王雄杀了过来,斛律光急忙逃跑。

就在王雄要用矛刺死斛律光时,斛律光靠手中最后一支箭射中了王雄的额头,王雄只能抱着马往回跑,王雄回营后很快就死了。

而逃过一劫的斛律光重整军马进攻反攻,北周军因为王雄战死而三军震恐,所以斛律光击败了王雄麾下的部曲,然而就在斛律光想继续扩大战果时,宇文宪激励三军,北周军心方才安定。

宇文宪、达奚武和斛律光激战到晚上,双方各自收兵。

因为王雄的意外死亡,才导致右军没有彻底击败斛律光,这显然会让宇文宪不服气。所以年轻气盛的宇文宪打算天亮后和斛律光再战,但是老将达奚武从大局出发考虑,因为洛阳周军已经败退,自己和宇文宪孤军作战,就算击败斛律光也不能逆转败局,所以建议速速撤退。

宇文宪和达奚武争执不下,达奚武便说道:“洛阳军散,人情骇动。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武在军旅久矣,备见形势。大王少年未经事,岂可将数营士众,一旦弃之乎。”

宇文宪思索一番,觉得达奚武说的对,于是同意了达奚武的意见,之后宇文宪和达奚武顺利率军返回。而斛律光在战后,心情想必不会有多好,自己差点被王雄杀了不说,还让宇文宪、达奚武跑了。于是斛律光只得拿死人出气,把北周军的尸体筑成京观。

说回宇文宪,在邙山之战中宇文宪显得血气方刚,并且在激动时缺乏大局观,毕竟是年轻人。但与此同时宇文宪也表现出激励将士的才能,以及能采取正确建议的判断力,这对于一个初临战阵的年轻将领来说是很难得的,而这也说明宇文宪有很大潜力。

虽然洛阳之战以北周的战败告终,但北周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很快北周和北齐的另一场较量开始了。

公元569年北周的孔城守将被强盗杀死,强盗继而献地于北齐。

孔城是北周军的边疆重镇,之前有裴宽驻守,但因为周陈战争的关系,裴宽被调到了南线。因此这次事变,当是北齐将领独孤永业策划的阴谋。

虽然北周还在江陵和南陈作战,但宇文护显然不想咽下这口气,继而马上命令宇文宪和李穆率军进攻北齐的宜阳,由此汾北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一条汾水自北向南流入黄河,而汾水中下游转弯的地方正好分割了周齐的边境。汾水以南,就是北周的铜墙铁壁——玉璧和北齐的宜阳。

而汾水以北,则是北周的定阳。

注意,地图是汾北之战后的划分。


宇文宪率军包围了宜阳,并断绝了宜阳的粮道。同时北周军开始修城,作为防备之用。

北齐方面则让斛律光率军三万去救援宜阳,斛律光击败了北周将领梁士彦,斩首两千余级,疏通了宜阳的粮道并也开始修城和宇文宪对峙。

然后宇文宪和斛律光双方都一边修城,一边交手。

如今(公元570年)宇文宪26岁,斛律光55岁。

关于双方兵力,斛律光这边,当是三万军队,周书说四万,可能是因为算上了北齐守备部队。

而宇文宪这边,北齐方面说号五万,那就是不足五万,四万左右,理应也差不多。

当时宇文宪和斛律光隔着洛水相持,宇文宪在洛北,斛律光在洛南。双方相持一百多天,宇文宪主动渡过洛河发动进攻,在宇文宪的攻势下,北周攻破斛律光的营垒,斛律光便暂先率军撤退。

宇文宪想要扩大战果便率军追击到安业,然而斛律光镇定反击,交战下来,宇文宪小败一场,被斛律光斩首三百余级。

然后宇文宪又派梁士彦等人率军去断斛律光后路,北齐书说梁士彦等人率领三万人,显然这是夸大之词。毕竟宇文宪一共才四万人,怎么会派三万人给梁士彦呢?何况以梁士彦当时的地位也不配率领三万大军。

斛律光再次击败梁士彦这个手下败将,但是没说斩获多少首级,只说获得战马一千匹。

宇文宪这边,则因为两次作战不利,便又从安业撤回,而斛律光则率军撤退了。

这便是汾北之战第一阶段,那么这仗算谁赢了呢?从战术上看,斛律光三次击败北周军(两次梁士彦,一次宇文宪),显然斛律光赢了,而且战果也不错。

然而…………独孤永业:“斛律光,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不错,那就是宜阳依然处于被宇文宪包围状态,宇文宪虽然只赢了一次,但却十分重要,击破斛律光在洛水南岸的营垒,让斛律光暂时无法在此立足,只能撤退。

而且因为斛律光撤退的关系,那么之前打通的粮道,想必也会再次被断绝。

可以说如果没出什么问题,那么一段时间后宜阳便会被宇文宪拿下,如此就是北周的胜利。

然而斛律光在回去后,也不会就这么挂机,既然宇文宪这边无法突破,那么只能再想想其他办法。

与此同时北周将领韦孝宽则未卜先知,还在宇文宪和斛律光在宜阳缠斗时,他便劝说宇文护应当加强汾北的防御,在玉璧旁边的华谷和长秋修建城池,并说如果让敌人先我们一步修建城池,就不会拿下了。

可是宇文护并没有听取的韦孝宽的建议,不久后斛律光果然卷土重来向玉璧杀来,这次斛律光率领五万大军,比上次还多了两万。

斛律光进攻玉璧当然不是为了试试头是否够撞穿玉璧的城墙,实际上就是打算在华谷和龙门修建城池,以此看住韦孝宽。

另一方面北齐让段韶出征,逼近宜阳。(在宇文宪撤离宜阳后,段韶修了两座城,再度恢复了粮道后,就撤退了。)

面对如此情况,宇文护马上让宇文宪撤了宜阳之围,便询问宇文宪该怎么办,宇文宪表示让宇文护率领大军在后方作为威慑,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先去迎击,宇文护同意了。

于是宇文宪率领两万精锐赶赴龙门。北齐守将王康德看到宇文宪来了,当晚就跑了。

之后宇文宪示弱于敌,自己挖掘汾水河道,改变了汾水的流向,而汾水南岸的北周旧营寨被北齐军拿下。斛律光以为宇文宪胆怯,便不再防备,然而宇文宪突然渡河,发起猛烈攻势,仅仅两日就攻破北齐四座城池,继而又攻破了张壁城,并夺取了北齐军的物资,接着宇文宪将这个城垒夷为平地。

而当时斛律光在华谷,他也没料到宇文宪会发动如此迅猛的攻势,介于救援不及,斛律光干脆就不救了,采取你打的你的,我打我的之法。

就在宇文宪汾南连连取胜时,斛律光挺进汾北,包围了定阳,攻破了姚襄城、白亭城,同时也在汾北修建城池并招抚了一万多户百姓。

与此同时韦孝宽率军一万多人渡过汾水,来进攻斛律光修建的城垒平陇,结果被斛律光击败,俘斩一千多人。

不过这期间斛律光的华谷城也丢了,还被拆了,至于是被韦孝宽还是被宇文宪拆了,就不得而知了。

宇文宪见状表率军赶赴汾北救援定阳,一路上宇文宪攻破柏壁城,并且宇文宪还派宇文盛打通了定阳的粮道,让定阳守军不至于因为粮草问题而战败。继而宇文宪开始进攻姚襄城。

在这一阶段,斛律光击败韦孝宽,并且攻克了姚襄、白亭两城,但也接连丢失了八座城池,分别是龙门、华谷、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柏壁。

现在斛律光既无法击溃宇文宪,又无法攻陷定阳,但是宇文宪包围了姚襄城,如果姚襄粮草告罄,那么便会被宇文宪收复。

而汾北之战已经从569年打到571年了。

从第二阶段来看,因为宇文护的失误,让斛律光围魏救赵,解了宜阳之围,并在汾北开辟了新战场。并且又击败了韦孝宽。

然而斛律光打了半天,虽说修了不少城,但自己就打了两座城池,相反随着宇文宪挺进汾北,在汾北和斛律光对峙,那么北齐汾南的局势便岌岌可危。

汾北之战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开始了!

就在宇文宪和斛律光交战时,天下大势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南陈进攻江陵,北周和后梁联军死守城池。随着时间推移,北周和后梁先是击败了南陈的吴明彻,接着北周将领陆腾赶赴江陵又大败南陈的章昭达的五万陈军,由此江陵转危为安。

宇文护见状,立刻让本来在南线作战的大将田弘和宇文纯率军去进攻宜阳。

宇文宪不过两万兵马,却牵制了斛律光的五万兵马,宜阳方面又告急,再加上汾北之战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斛律光却依然没有决出胜负,这当然让北齐朝廷接受不了的。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北齐再次打出了王牌——段韶。

当时段韶在养病,但事情紧急,北齐朝廷不得不让段韶再次挂帅出征。

除了段韶外,高长恭也随军出征。

同时北齐朝廷调整了军事部署,让斛律光率军去救援宜阳,而让段韶率军五万进攻定阳。

如此北齐便投入了十万大军,并且斛律光、高长恭、段韶全上了。

先说段韶这边,段韶先是采用火箭轻而易举的收复了易守难攻的柏壁城,继而段韶前往姚襄城解围。

当时宇文宪的防御工事东接定阳,又挖出深堑,断绝大道,然而段韶一边秘密选拔一千多名壮士,从姚襄城北边发动奇袭。另一边段韶则派军偷偷走水路,来到姚襄城下,告诉北齐守军援军来了,虽然宇文宪察觉到段韶偷渡的事情,但依然晚了一步,还是有一千多名北齐士兵已经来到姚襄城下,继而姚襄城守军也杀了出来,内外夹击北周军。

段韶五万人对宇文宪两万人,而且宇文宪还遭到了内外夹击,更糟糕的是北周将领韩欢身中流失,其部曲大乱,一举被北齐军大败。

如今面对的局势比当年邙山之战还恶劣,但是宇文宪依然稳住阵脚,亲自督战,才坚持到晚上,双方收兵。

然而败局已定,宇文宪也只得趁夜撤退。

段韶击败宇文宪,解了姚襄之围,继而攻取了服秦城,接着段韶赶到定阳亲自指挥攻城,在段韶的指挥下北齐军梯冲地道,昼夜攻城,很快攻破了定阳的外城。

而撤回去的宇文宪因为忌惮段韶,不敢再去救援定阳。

但就在此时段韶病情加重,无法再自己指挥了,只能让高长恭代为指挥北齐军。同时段韶为高长恭出谋划策道:“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之后高长恭按计策形势,果然捉到了北周守将杨敷,并也顺利攻克定阳。

在北齐军六月攻克定阳后,段韶因为病情深重便被送回京城,而同年八月段韶病逝。

我们再说说斛律光那一路,斛律光之前击败了宇文宪,梁士彦,韦孝宽。

一个年轻人,两个擅长守城的将领,而这次斛律光要和田弘打一场。

这个田弘是员北周老将,他曾经追随宇文泰“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

并且他一生征战“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

然后斛律光就和田弘大战一场,结果斛律光刚攻破北周军四座营寨,俘虏一千余人,就被田弘反杀,斛律光被迫撤退。

于是田弘夺取了宜阳在内的九座北齐城池。

而斛律光也可能是因为战败的关系,所以在高纬下令让他解散部队时,怕士兵得不到奖赏,便强行率军逼近京城讨赏。虽然高纬顺了斛律光的意,奖赏了他麾下士卒,但也为斛律光被灭门埋下了伏笔,当然,我就不在这个问题说这事了。

因为战争的旷日持久,北周和北齐暂时停战了,于是汾北之战终于结束了。

从土地归属来看,北周在汾南夺取宜阳附近土地,而北齐在汾北夺取定阳附近土地,因此可以说是平手。

而北周能取得如此战果,宇文宪功不可没,他年仅25岁面对54岁的斛律光,虽然在战阵上依有不足,但在战略上已经有所压制斛律光。

在面对段韶时,宇文宪在恶劣的情况下,还能率领残部撤退,没被全歼,也体现了宇文宪的军事才能。

要知道斛律光32岁的时候还在被侯景教做人。

后面的伐齐之役,各位有兴趣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值得补充的是,宇文宪在平阳决战时,虽然敌人众多却毫无畏惧说道:“宪受委前锋,情兼家国,扫此逋寇,事等摧枯。商周之事,公所知也。贼兵虽众,其如我何。”

体现了宇文宪为了国家,不惜性命的品格。

之后宇文宪还恩威并济击败北齐残余势力,并且还采取擒贼先擒王之法击败了稽胡。

除此之外,宇文宪还编写过《兵书要略》,作战时身先士卒,深的军心,军纪严明,不扰百姓,且敬重忠臣,孝顺母亲。

并且宇文宪还有识人之明,被史官评价为“昔张耳、陈余宾客厮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齐之文武僚吏,其后亦多至台牧。”

实际上隋朝卓越的政治家高熲就是被宇文宪发掘的人才,甚至看出了杨坚并非人臣。

然而正是宇文宪过于优秀,所以在武帝病逝后,他便被周宣帝冤杀。

毕竟后三国时期,叔叔夺侄子皇位时有发生,所以周宣帝就直接把宇文宪杀了。

宇文宪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死时还挂念家中老母,而周宣帝却给他恶谥为炀,实在是令人痛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铁血悲歌: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功与过在北朝那段风云诡谲、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一个名字,虽然不如他的皇帝兄长宇文邕那样声名远播,却在军功、政治和品德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北周的齐王,宇文宪。这位天潢贵胄,少年英武,临危受命,在强敌环伺、内部动荡的北周,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然而,命运的巨轮却最终.............
  • 回答
    齐广璞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的夺冠表现,绝对可以用“惊艳”、“稳定”、“王者归来”来形容。他的这枚金牌,不仅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座巅峰,更是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又一次闪耀世界的证明。从过往经历看,这枚金牌来之不易,更显珍贵。齐广璞并非横空出世的天才,他的成长之路.............
  • 回答
    评价北周文帝宇文泰,那可真不是一件能三言两语说清的事情。他是个在乱世中崛起,并且能力非凡的枭雄,更是一个有着长远目光的战略家。放在当时那种北朝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大背景下,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留下的政治遗产,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宇文泰最显著的成就,无疑是他统一了中国北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回答
    提起北齐的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母后”,是那个在北朝政治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性。然而,抛开这些标签化的印象,我们更应该看到她作为一个鲜活个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以及她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娄昭君出身于鲜卑化的汉族士族,她的父亲娄.............
  • 回答
    北齐孝昭帝高演,这个人,怎么说呢,在北齐皇帝谱里,算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不像他大哥高洋那样,是开国君主,锐气十足,但也留下了一些令人扼腕的痕迹。高演上位,很大程度上是时势所逼,也是他个人能力和野心的结果。要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他是个“苦孩子”出身,但又从小就展现出一定的过人之处。高欢的.............
  • 回答
    说起北齐神武帝高欢,那可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路爬升,最终奠定了北齐的基业。要评价他,得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在高欢崛起的大背景下,北魏后期已经陷入了六镇之乱的泥沼,中央政权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下,高欢展现.............
  • 回答
    提起侯景南侵,那可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场大劫难,尤其对江南地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件事可不能简单一句“侯景打过来了”就带过,它背后牵扯的恩怨情仇、政治博弈,还有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实在是复杂得很。咱们先得说说,侯景这人到底是谁?他本来是尔朱荣手下一员猛将,后来又跟着高欢、高澄混。可以说,他.............
  • 回答
    北周:在乱世中艰难崛起的北方王朝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崩离析、战乱频繁的时代。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朝代更迭如走马观花。在这片混战的土地上,北周政权,作为北方几个主要政权之一,其存在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并非如前秦那样短暂辉煌,也非如北魏那样开创性十足,但它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内耗.............
  • 回答
    关于北京女子因拒缴停车费而故意驾车拖死收费员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赔偿四万余元的案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找到与该描述完全一致的案例。但结合中国法律体系和类似案件的常见处理方式,可以对这一假设性案件进行法律分析,供参考: 一、案件假设背景(基于现有法律框架)假设该案件真实存在,涉及以下关键事实:1. .............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无疑是整场晚会的高潮,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点火动作,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科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要评价这一仪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理念的升华:从“大”到“微”,从“熊熊燃烧”到“温暖传递”这是本次开幕式点火仪式.............
  • 回答
    如何评价北大教授徐远的观点?要评价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观点,需要首先明确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等领域。徐远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许多观点都经过深思熟虑,并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了更详细地评价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关于北外女生创作说唱歌曲《周末晚上来打牌》并自称曝光同校男生迷奸的事件,其复杂性和争议性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评价、可能的真相以及相关细节的分析:一、 事件梗概与公众反应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1. 爆料与创作: 一位自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首名为《周末晚上来打.............
  • 回答
    曾巩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 文风朴实、论说精当: 曾巩的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著称,不尚雕琢,但字字珠玑,论说精当。他的文章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常能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注重史实和.............
  • 回答
    北京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上浮 20% 的新政,可以说是一项相当具有针对性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调整。它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紧随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意图而进行的具体落地。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可能带来的多层面影响。政策背景与逻辑:为何而调?.............
  • 回答
    在北美吐槽君这个平台上,关于中国男性穿着的吐槽,确实是一个常年被提及,并且总能引发热烈讨论的话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北美吐槽君”是个啥地方。它本质上是一个匿名分享平台,大家把自己遇到的奇葩事、槽点、或者单纯想吐槽的人和事丢上去。所以,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真实的观.............
  • 回答
    北新建材在美国市场的征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般顺风顺水,反而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风波,三年涉诉三千起,律师费高达一个亿,这无疑给这家国内建材巨头敲响了警钟。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市场准入与合规性:从“进来”到“被盯上”北新建材作为国内知名的建材企业,其产品,尤其是石膏板类产品,在.............
  • 回答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17 级部分学生在多场考试中作弊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北京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起重大负面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行为性质、对涉事学生的影响、对学校的挑战以及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反思。一、 事件性质的严重性与恶劣性:.............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未来的冠军》:一曲献给梦想与希望的冰雪赞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未来的冠军》无疑是一次令人心动和感动的艺术呈现,它以一种独特而温暖的方式,将冰雪运动的魅力与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融为一体。这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它用孩子们的纯真、热情和坚持,勾勒出了关于未来、.............
  • 回答
    关于“北大换帅,林建华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的评价,这是一个涉及教育政策、高校管理、个人能力和历史背景的复杂话题。要进行详细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林建华并非“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在林建华之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周其凤,之后接任的是王恩哥,再之后是林建华.............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朝阳区的事件,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关心的停车难题和个人行为的边界。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双方各需要负什么责任。事件回顾与我的看法:首先,让我来说说我看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活该”和“不解气”夹杂着一丝无奈。 占用他人车位者的行为: 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