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的女子画像有些是眯眯眼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眯眯眼”这个说法,用在我们今天看古代女子画像时,确实是挺形象的。但要说古代画像里的女子“眯眯眼”,这其实是一个咱们现代人根据自己审美习惯产生的解读,里面藏着不少关于古代审美、绘画技法和文化观念的学问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像,跟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或者写实风格的绘画,追求的东西不太一样。古人画画,讲究的不是完全复制,而是“写意”、“传神”。也就是说,画家不仅仅是描绘一个人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画出人物的内在气质、神韵,甚至是当时社会所推崇的“美德”和“品行”。

那么,为什么有些画像会给人“眯眯眼”的感觉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古代的审美偏好:

内敛含蓄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宋明之后,社会崇尚的是一种含蓄、内敛、温婉的女性形象。这种美,体现在外在,就是不张扬、不外露。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如果画得又大又圆,炯炯有神,很容易被认为过于“艳丽”或者“轻浮”。而略微细长的眼睛,甚至稍稍闭合的眼形,反而更能传达出一种文静、沉静、安详的气质,这在当时是非常受推崇的。
“杏眼”、“柳叶眼”: 古代对眼睛的形容也很有讲究。比如“杏眼”通常形容眼睛形状圆润,但如果细看,也会有内眼角微垂的感觉;而“柳叶眼”更是狭长,眼尾微微上翘。这些眼形,在今天看来,都有点“眯眯眼”的意味。画家们捕捉并放大这些特征,是为了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
“风流”与“媚态”的界定: 大眼睛、深邃的眼神,在古代有时会被与“风流”或“妖媚”联系起来,这对于一位端庄的大家闺秀或后宫嫔妃来说,可能不是理想的表达。所以,画家们会选择更“安全”或者更“得体”的眼形,来避免这种联想。

2. 绘画技法和材料的限制:

墨线晕染的特点: 古代绘画,尤其是水墨画,很多时候依赖于墨线的勾勒和晕染。细长的线条,配合墨色的深浅变化,很容易在描绘眼部时产生一种“含蓄”的效果。如果画得太圆太大,一旦墨色晕染不当,反而容易显得呆板。
“留白”与“意境”: 古代绘画讲究“留白”,不把所有东西都画实。眼睛的部分,画家可能并没有追求像素描那样事无巨细地描绘眼球的细节,而是通过眼睑的轮廓、眼角的形状,来暗示眼睛的神采。这种“留白”和“暗示”,反而能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更能体现“神韵”。
观赏距离和光线: 这些画像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比如室内光线不强的情况下观赏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过于细致的眼部描绘,可能反而不那么显眼,甚至会因为光影变化而模糊。画家可能考虑到了这一点,会用更简洁、更具概括性的线条来塑造眼部,反而更容易在整体画面中被感知。

3. 传达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温顺、低眉顺眼: “眯眯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人物的性格是温顺的、谦卑的,甚至是“低眉顺眼”的。这符合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认为女性应该柔顺、听话。
“高冷”或“内敛”的气质: 有时,略微闭合的眼睑,也能传达出一种“高冷”或者“沉思”的气质,显示人物不是轻易就能被看透的。

4. “眯眯眼”是一种现代视角下的解读:

我们眼睛的构成: 让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的眼睛。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不动眼部肌肉的时候,眼皮自然会合拢一部分,遮盖住一部分眼球。照片是瞬间捕捉的,而古代绘画更多是提炼和概括。
“神韵”比“炯炯有神”更重要: 古代画家更看重“神韵”,就是那种难以言喻的、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而“神韵”的表达,往往是通过眼部和其他面部特征的综合作用来体现的,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眼睛的大小。

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代女子画像里那些“眯眯眼”,其实是在和古人的审美、绘画的技法以及他们想要传达的文化信息在对话。这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我们今天惯常理解的美,可能有些不同,但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这就像我们看古代的花鸟画,有些线条简练,有些色彩淡雅,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国画,感觉会不一样,但都是中国画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眯眯眼”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理解古代人物画像背后深层文化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切入点。它提醒我们,审美是流动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的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人还缠小脚呢!

user avatar

话说,退一亿步讲,就算古人喜欢的是眯眯眼,我现在不喜欢了,行不行?古人喜欢的小脚和辫子,我们现在没有了,可不可以?


正经说,你在拍展示自己美貌的时候是那种别人欠你五百万的表情吗?


最近的事,真的让人觉得后怕。我之前从没听过西方人对亚裔的眯眼羞辱,但最近类似的事接二连三,我对这事也算有了点了解。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股妖风太离谱了。

美院不为美,电影不为票房,甚至零食公司都要出来恶心人。他们图什么啊 ? 今年八月份买了不少三只松鼠的零食,现在都想吐回去。

user avatar

你要是分不清“东方古典艺术脸”和“东方主义高级脸”看一下这个就知道啦。不睁眼、小眼和病态眼的区别一目了然,不光是小的问题,关键是“病态”“审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眯眯眼”这个说法,用在我们今天看古代女子画像时,确实是挺形象的。但要说古代画像里的女子“眯眯眼”,这其实是一个咱们现代人根据自己审美习惯产生的解读,里面藏着不少关于古代审美、绘画技法和文化观念的学问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像,跟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或者写实风.............
  • 回答
    中国古代传说中,女仙嫁给凡间男子的现象相对普遍,而男仙娶凡间女子的例子则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观念以及神话体系的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社会结构与男尊女卑的观念渗透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结构下。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甄宓能在“女子无地位”的古代,不仅能再嫁曹丕成为正妻,还能登上后位,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她的个人能力、历史机缘,也有曹丕集团的政治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甄宓的非凡之处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在古代,女性的.............
  • 回答
    古代女性地位普遍较低,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单一因素,而是多重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相较于现在,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根深蒂固的父权制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与血缘继承: 绝大多数古代社会都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强调父系血缘的延续。男性继承父姓、财产和家.............
  • 回答
    古代故事中,女性鬼魂(通常是美女鬼)之所以常常选择与书生发生艳遇,背后隐藏着多重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阶层与身份的反差 书生的身份地位: 在古代中国,书生通常是读书人,是士人阶层的候补或预备役。他们虽然尚未入仕,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潜在的社会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触及到一个很普遍的感受:好像现在温文尔雅、知书达礼的女孩子比以前少了。不过,咱们得先弄明白,“温文尔雅、知书达礼”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会和现在的社会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首先,咱们说说古代对女性的“温文尔雅、知书达礼”的要求。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之上.............
  • 回答
    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以及原因,会因时代、社会阶层、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体而言,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普遍较低。以下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情况:一、 影响洗澡频率的主要因素: 时代差异: 不同朝代的生活条件、卫生观念和技术水.............
  • 回答
    在那个讲究血脉传承、门阀联姻的古代,女人虽无独立社会地位,但她们的婚姻却承载着家族的荣耀、权力的延续,以及男性尊严的体现。因此,“夺妻之恨”之所以能与“杀父之仇”并列,并非仅仅因为个人的情感损伤,而是触及了当时社会结构中最敏感、最核心的几个层面。首先,婚姻是家族利益的纽带,是政治博弈的棋子。在古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说起来,古代男方主动带着聘礼去女方提亲,这事儿大有讲究,跟现在男人抵制彩礼,那可真是两码事,背后原因也多着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古代那点事儿:聘礼是“诚意”和“保障”,也是一种社会契约首先得明白,古代的“聘礼”跟现在常说的“彩礼”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聘礼是订婚的“.............
  • 回答
    东西方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女性被置于从属地位、受到轻视的观念,这在历史的许多角落都留下了清晰的印记。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也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古人的信仰体系中,女性神明的身影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甚至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究竟是如何存在的?细究起来,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
  • 回答
    古代女性结婚,确实常常意味着彻底“嫁入”夫家,成为夫家的一部分。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土地和劳动力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婚姻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两个家庭之间经济资源的整合。女性出嫁,往往会带去嫁妆,这笔嫁妆可以被夫家视为一种经济支持。而一旦嫁入夫.............
  • 回答
    关于“古今哲学家多厌恶女性”的说法,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共识,不如说是一种被广泛讨论和批判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哲学的源头,看看那些奠定西方哲学基石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女性的,以及这些看法又是如何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被接纳、挑战和重塑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古希腊的几位大咖。柏拉图,这位充满理.............
  • 回答
    古典时期希腊社会,尤其是在雅典,对女性、奴隶和外邦人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了当时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要理解这种歧视,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女性的从属地位:公民权之外的边缘人首先,我们谈谈女性。在古代希腊,尤其是雅典,公民权是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核心.............
  • 回答
    在古龙的小说世界里,女性角色的塑造往往突破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她们身上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中对“贞操”观念的淡泊,更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这并非是古龙刻意为之的“开放”,而是他笔下人物性格、生存环境以及创作理念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古龙所处的时代背景。尽管他笔下的故事常常发生在虚构的武.............
  • 回答
    古龙先生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那位永远孤独却又充满魅力的沈浪,以及那令人扼腕叹息的剧情之外,两位绝世佳人——朱七七和白飞飞,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经久不衰的讨论。这场争论,说到底,是读者们对于“理想伴侣”和“真实人性”的不同解读,是关于爱情观、价值观的碰撞。朱七七:千金小姐的.............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对女子家庭教育提出完整要求,并且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为后世女子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一、 春秋战国:萌芽与初步构想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但对女性的重视程度.............
  • 回答
    古代女子思想保守,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女性的思想牢牢束缚在传统框架内。要细说起来,得从几个大方面聊起。首先,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是重中之重。儒家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对女性的要求就是“三从四德”。“三从”即.............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沉重,也很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那个时代女性所处的境遇,以及为了生存所做的种种挣扎。我尝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对那个时候的一些女性有更深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社会的“女子”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女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她们的身份、权利、社会地位,都和男性有着天壤之别。.............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从属化的状态,这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许多古老文明中也并非孤例,女性的普遍被压制和约束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顽固,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遗留、文化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