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周代诸侯国越来越大,他们自身不实行分封的么?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周代分封制运行中的一个关键矛盾。简单来说,周代诸侯国“越来越大”,并非因为他们自身停止了分封,而是因为 中央的权力衰落,诸侯国不得不开始自主地进行内部权力再分配和扩张,以应对内外部的挑战,这种扩张和内部的“再分封”性质,最终导致了“兼并”和“大国化”的趋势。

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一、周初的分封制:初衷与原则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诸侯国越来越大”的现象,必须先回顾周初分封制的初衷。周灭商后,为了稳固统治,周公旦设计了一套分封制。这套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的同姓宗亲,以及对周朝有功的异姓功臣、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诸侯国就像周王室的“藩篱”,负责拱卫中央。
“国人”是核心: 分封出去的诸侯,其核心群体是“国人”,也就是有资格参政议政的贵族。他们是诸侯国的骨干力量。
义务与权利: 诸侯有义务向周天子朝贡、服兵役、提供祭祀所需的牲畜等,同时享有对所封土地的统治权。
分封的“层级”: 最初的分封是层层叠叠的,周天子封诸侯,诸侯可以再封自己的卿大夫(称为“士”),士再封自己的族人或有能力者。理论上,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土地的最终所有权。

二、周代“诸侯国越来越大”的根源:中央权力衰落

那么,为什么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国反而越来越大了呢?这不是说周天子不再分封土地给新诸侯,而是因为:

1. 王室自身的衰落:
历代周天子能力参差不齐: 尤其是周幽王之后,周朝的国力开始走向下坡路。后来的周平王东迁洛邑,更是标志着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大大缩小,影响力也大打折扣。
“我有天下,子有四海”的现实: 周初,周天子对全国的掌控力还比较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土地消耗等原因,周天子能够用来分封的土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以真正控制分封出去的土地。
“诸侯”不再是对“周天子”的绝对效忠: 随着周天子威信的下降,诸侯们效忠的对象逐渐从周天子本身,转移到“周朝”这个概念,再到后来,甚至可以效忠于强大的邻近诸侯,或者干脆不效忠。

2. 诸侯国自身的“再分封”和内部权力结构变化:
应对内部挑战: 诸侯国在被分封后,并非铁板一块。诸侯的家族内部、贵族之间也存在权力斗争。为了维持统治,诸侯需要分封土地和权力给自己的子弟、宗亲以及有能力的大夫。这可以看作是诸侯国对内的一次“分封”。
“食邑”制度的固化: 随着时间推移,分封出去的土地和人民,逐渐从“权力”转化为“财产”,诸侯将这些土地和人民的“食邑”世袭化。最初诸侯封给卿大夫的是“禄”(俸禄)和“邑”(居住地),但后来逐渐演变成“食邑”,也就是世袭的领地,并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卿大夫”的崛起: 诸侯国的内部,强大的卿大夫家族逐渐崛起。他们拥有的“食邑”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独立。甚至有些卿大夫的权力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他们所效忠的诸侯。

3. 外部压力与兼并:
“礼崩乐坏”与兼并: 随着周天子权威的衰落,“礼乐制度”开始瓦解,诸侯之间不再严格遵守“尊周”的原则。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抵御外敌(比如北方的戎狄),或者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发动战争,吞并弱小的邻国。
“鲸吞”而非“再分封”: 这种兼并,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周天子进行的“分封”,而是诸侯国之间的“侵占”和“吞并”。被吞并的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就自然地成为了吞并国的一部分。
“大国”的形成: 这种长期的兼并过程,就导致了少数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如晋、楚、齐、秦)越来越大,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国家则逐渐消失。

三、诸侯国自身“不实行分封”的误解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诸侯国自身不实行分封”。这句话可能有点笼统。

周朝意义上的“分封”停止了: 周天子不再大规模、有系统地进行全国范围的分封,尤其是在王室直辖地大幅缩减后。
诸侯国内部的“权力再分配”一直在进行: 诸侯国内部的统治者(诸侯),为了维持统治、奖赏功臣、安抚宗室,确实会把领地内的土地、人口、赋税分封给自己的臣属(卿大夫、士等)。这是一种“分封”,但这种分封的对象、范围和性质,已经和周初由周天子进行的全国性分封有所不同。更像是一种内部的权力层层授予和私有化。

总结一下:

周代诸侯国之所以越来越大,不是因为他们不分封,而是因为:

1. 中央(周天子)的权力急剧衰落,失去了有效控制和重新分封全国的能力。
2. 诸侯国在缺乏中央约束的情况下,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应对内外挑战,会进行内部的权力再分配(一种“再分封”性质的操作),同时积极对外扩张,进行兼并。
3. 长期的兼并使得少数强大诸侯国吞并了大量弱小国家,从而使得一些诸侯国的领土面积急剧增大。

所以,诸侯国“越来越大”是 中央衰落、诸侯自主扩张、以及诸侯国内部权力结构演变 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诸侯国自身的内部“再分封”和对外“兼并”是直接动力。 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直至战国时期的统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行啊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

郑国七穆:郑穆公十二子中,其中七人与其后代相继为卿,历经七代人的演变七穆瓜分了郑国所有卿位。

鲁国三桓,鲁桓公之子逐步演化为三桓家族,不仅把持鲁国倾位,并且大量控制鲁国土地人口,在孔子时代是三桓的巅峰期。有说法称孔子作《春秋》就是为了让世人认清三桓家族在鲁国做大的历史。

齐国田氏,田氏上位是在列国中比较罕见的一家独大。齐国之前有国氏高氏二守,后有崔杼庆封权臣,这些权臣极大地破坏了齐国国君的权威和齐国的政治生态,在他们被剿灭以后齐国公族和国高二守无力填补其权力空白,田氏依托经济实力施惠于民并逐步夺取土地和卿位,完成了腾笼换鸟的最后篡权。

楚国封君。楚国一开始是仅在边境分封县公,且不可世袭,但是随着时间发展,春秋时代又欠缺法度的约束,这种传统无法维持于是这些县公有些就转化为世袭的封君,在春秋末年楚国的封君被制度化。在楚惠王时期所立的封君最多。这些封君在被封早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边防,但是在不断发展中这些封君日渐消磨楚国的集权能力,进而降低了楚国的发展前途。

晋国六卿:始于晋献公无畜群公子。晋国自献公开始除国君继承人外其余工子必须出国生存,其目的是避免公族为争夺君位产生内斗。然而在春秋中早期没有健全的官僚制度为其国君服务,所以只能以外族功臣填补公族的缺位。文公时设三军六卿,文公死后六卿实质上把握住了晋国政权。在数代发展中卿族越强,公族越弱。最终韩赵魏三族彻底瓜分了晋国土地人口,击败了其他卿族和国君,并最终三家分晋。

user avatar

封啊!

天子封诸侯

诸侯封卿大夫

诸侯国有内斗,卿大夫同样有内斗,比如晋六卿。

诸侯能取代天子,卿大夫同样能取代天子,还比如晋国,曲沃代翼。

周天子是霸主的傀儡,晋侯同样是六卿的傀儡。

吐槽下隔壁本子套娃更严重,天皇是将军的傀儡,将军是管领(细川氏)的傀儡,管领是三好氏的傀儡。如果细川氏再多当几年傀儡管领,还能再套娃一层,三好家督是三人众与松永久秀的傀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周代分封制运行中的一个关键矛盾。简单来说,周代诸侯国“越来越大”,并非因为他们自身停止了分封,而是因为 中央的权力衰落,诸侯国不得不开始自主地进行内部权力再分配和扩张,以应对内外部的挑战,这种扩张和内部的“再分封”性质,最终导致了“兼并”和“大国化”的趋势。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周朝式”的思维框架,去审视欧洲中世纪与中国古代在政治结构、社会土壤以及历史演变上的根本差异。首先,欧洲中世纪的君主确实有理由担心分封,事实上,诸侯割据是欧洲中世纪后期一个非常普遍且长期存在的现象,只是其表现形式和发展逻辑与周朝大不相同。欧洲君主们并非“不担心”,而是他们所.............
  • 回答
    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不如周朝,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史料和历史发展脉络得出的普遍认知。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商朝和周朝在政治制度、宗法体系以及权力运作上的根本差异。一、 商朝的“方国联盟”与松散控制商朝的分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方国联盟”或者说“羁縻统治”。其核心特点是: .............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当我们回顾这场波澜壮阔的较量时,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常常浮现在脑海: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兵强马壮,而孙刘联军无论从兵力、粮草还是地利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为什么周瑜和诸葛亮,尤其是周瑜,这位联军的实际主帅,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选择火攻?这其中,绝非简单的“巧合”.............
  • 回答
    吕后死后,是“诸吕之乱”,而不是“功臣在作乱”。周勃和陈平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忠臣典范”,是因为他们采取了行动,平定了诸吕之乱,恢复了刘氏江山,并且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统的必要之举。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问题: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答案:是诸吕在.............
  • 回答
    提起曹操,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个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北方霸主形象。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将一个个强敌收入囊中,似乎无人能挡。然而,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何这位曾经“开挂”的枭雄,在收服袁术之后,似乎智商“断崖式下跌”,到了赤壁之战,竟会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耍得团团转呢?要理.............
  • 回答
    赤壁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巅峰对决。要说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那可不是一两次,而是贯穿了整个赤壁之战前后的策略交锋,每一次都惊心动魄。周瑜屡次杀心,步步紧逼周瑜,东吴大都督,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兵法,志向远大。当刘备集团在赤壁站稳脚跟,他.............
  • 回答
    要说清西周诸侯和东周时期诸侯的变化,咱们得先弄明白“诸侯”这个词在不同时期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他们跟周天子之间那点儿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西周的诸侯:天子分封下的“王国代理人”想象一下,西周刚建立那会儿,周公旦他们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武王灭商之后,国土太大了,要管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周朝的统治根基还不算.............
  • 回答
    三家分晋,这桩足以撼动周天子权威的大事,问周王应不应该封三家为诸侯,这可真是一个牵扯到礼法、道义、现实与长远利益的复杂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到当时那个节骨眼上。晋国,那可是周朝开国以来,诸侯国中地位最尊崇、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从周初的“春秋五霸”到后来的晋文公称霸,晋.............
  • 回答
    西周初年,周公旦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宗法制和分封制。分封诸侯,也就是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诸侯国,我们今天称之为“封国”,它们的国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和具体的缘由。这些名字不仅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历史、文化、宗族血脉乃至统治合法性的体现。一、 以地命名:.............
  • 回答
    周瑜深知诸葛亮才智过人,而草船借箭之事,他本就抱持着将诸葛亮置于死地的险恶用心。若诸葛亮果真以“故意延迟”、“不与齐备”为借口推脱,周瑜此时的处境可就有些棘手了。首先,周瑜绝不会轻易让诸葛亮脱身。他部署了这一出戏,为的就是抓住诸葛亮犯错的把柄,而不是给他台阶下。所以,诸葛亮要推脱,周瑜必然会步步紧逼.............
  • 回答
    最近跟不少做生意的朋友聊天,大家普遍有个感受:这年头做生意,怎么比以前难多了?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牢骚,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我琢磨着,这生意难做,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首先得说,消费者变了,而且变得很快。 以前,大家满足基本需求,对产品的选择性没那么高,只要东西.............
  • 回答
    周洁琼回国后,关于她颜值“下降”的讨论确实在网上 khá nhiều。不过,我们得承认,所谓“颜值下降”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其说是“下降”,不如说是一种“变化”和“感知上的差异”。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同时尽量避免那种.............
  • 回答
    你问周深为什么没什么“实质性的黑料”,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聊聊。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运气好,更多的是他本人和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及他身上一些特别的气质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实质性的黑料”。通常来说,大家对艺人黑料的定义,是指那些能够真正触及个人品德、职业操守,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
  • 回答
    周琦最近成为舆论焦点,甚至被不少球迷批评得体无完肤,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事件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掰扯。一、表现上的“断崖式”下滑与国家队使命感缺失的质疑最直接、最显眼的,无疑是周琦在近几次国家队比赛中的表现。曾经那个在CBA赛场上呼风唤雨,在国际赛场上也曾有过闪光点的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以及它们在不同朝代的运作情况。要说清楚为什么周朝的姬姓分封能延续数百年,而汉朝刘氏的分封却很快走向衰亡,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好好掰扯掰扯。周朝姬姓分封:制度的精巧与宗法血缘的纽带周朝的分封制,特别是其核心的“宗法制”,是它能够长.............
  • 回答
    周深火了,但你却很讨厌他。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争取把这些感受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深现在的确是炙手可热。他的歌声辨识度极高,空灵飘渺,像一股清泉,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耳朵。再加上他唱歌时的那种投入和真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金句”和可爱的反应,让他圈了一大波粉丝。综艺节.............
  • 回答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起找工作这事儿,发现大家对当公务员和老师这俩选项,怎么说呢,都有点提不起劲儿。以前总觉得这俩算是“铁饭碗”,稳定,体面,现在怎么感觉风向变了,大家好像都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仔细想想,这事儿也不是空穴来风。以前可能社会整体的选择没那么多,或者说大家对“成功”的定义没那么多元,公务员和老.............
  • 回答
    关于周二下午电视台停播电视节目的说法,其实并不普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或者特定情况下的现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的播出是24小时不间断的,即便是在节假日也是如此。不过,我们不妨从几个可能的角度来解读为什么曾经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出现周二下午电视停播的现象,并尝试将它讲述得更具人情味:1. .............
  • 回答
    周朝的衰亡,确实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起义推翻”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缓慢腐蚀,最终导致王朝的基业自行倾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周朝的制度设计和它在漫长岁月里经历的演变说起。周朝的开国之初,实行的是一种被称为“分封制”的政治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宗室、功臣以及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